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为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B.冰雪融化C.木柴燃烧D.粮食酿酒
2.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啤酒B.可乐C.冰块D.食醋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结晶
B.加入石灰石
C.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D.加入稀盐酸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5.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HB.C.D.
6.校园里部分植物枝叶枯黄,茎也比较纤细,建议最好给这些植物施用的一种化肥是( )
A.B.C.D.
7.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
8.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9.氮化镓晶体可作为蓝色LED光源的基础材料。关于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B.镓的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镓原子容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镓离子
10.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取火方式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钻木取火——“钻”为取火提供了热量
B.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过程为燃烧提供了助燃物
C.火柴划——划动摩擦的过程要放热,提高了火柴的着火点
D.打火机——转动出气阀调节燃料的量,可以调节火苗大小
11.2023年6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经受住了一千多度的高温考验,最终成功返回地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能减轻船体质量
C.返回舱表面所用材料具有熔点高、强度大等特点
D.天线材料采用了钛镍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12.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13.全国各地迎来流感感染高峰,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能有效治疗甲型、乙型流感。磷酸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下列对该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
A.磷酸奥司他韦含有58个原子B.磷酸奥司他韦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磷元素
14.实验室有一瓶无色透明的废液。经测定,其pH=2,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
A.B.
C.D.
15.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为20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8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17.交警对司机“酒驾”进行呼气检测的化学原理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遇乙醇会迅速生成蓝绿色的铬离子。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钾离子________。
(2)标出中的化合价________。
(3)组成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________。
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在夔州(奉节)时所写。某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长江水,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2)操作②主要是利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3)操作③中一般会加入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等物质,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减少含磷洗衣粉的使用D.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19.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
(2)物理固碳:重庆实验基地通过将气态压入地下变为液态,实现的封存。此过程中分子间隔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化学固碳:加压水洗法可固定,固定后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物固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0.甲、乙固体分别是硝酸钾和氯化钠中的一种,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图1中,______℃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由图2推测,硝酸钾是图1中的______(填“甲”或“乙”)物质。
(3)图2中“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1中表示为_____(填序号)。
A.d点→c点B.d点→b点C.c点→b点D.c点→d点
(4)分别将℃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B.溶质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C.析出晶体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D.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
21.Ⅰ.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请回答;
(1)用铜制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2)人们大量使用的合金有更多优良性能,如钢比纯铁硬度________(填“大”或“小”)。
Ⅱ.金属资源很多都可以回收利用,如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3)步骤Ⅰ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步骤Ⅱ加入硝酸银的目的是________。
(4)金属X可从硝酸铜溶液中得到铜,该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则该金属是________。
22.“转化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1)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都用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2)图1:用手握住试管,若观察到________,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试管中加入盐酸溶液和大理石则可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图2:根据_______(填“上”或“下”)层蜡烛先熄灭,即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图3: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一点即可)。
三、实验题
23.为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的因素,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完成了下列实验:以下是相关实验数据。
(1)为准确测定收集1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实验时宜采用_________方法来收集氧气。
(2)通过对比实验①和②,可以知道,双氧水浓度越_________(填“大”或“小”),分解速率越快。
(3)从实验_________(填实验序号)的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温度有关。通过对比得到的结论,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4)继续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中的待测数据指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Ⅰ.表中X的数值应是_________。
Ⅱ.若_________(选填“﹥”、“﹤”或“=”),则的催化效果优于。
四、计算题
24.硫代硫酸钠()有抗过敏作用,某硫代硫酸钠的样品中混有少量硫酸钠,现取30g该样品,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样品中硫代硫酸钠反应完成后,测得溶液质量为120.4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
(1)硫代硫酸钠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2)反应后混合溶液中各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氧化铁等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木柴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酒精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啤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可乐是碳酸饮料,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冰块是水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检测溶液的酸碱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溶液,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解析: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故选C。
5.答案:D
解析: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该符号成为单独的元素符号,排除A。当原子直接构成单质时,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符合题意的只有D。B为双原子分子,C为化合物。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A、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错误;
B、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误;
C、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误;
D、中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蛋糕散发阵阵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蛋糕香味.故选C.
8.答案:B
解析: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镓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A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镓的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故B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C不正确;
D、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镓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钻木取火,“钻”进行了摩擦,摩擦的过程要放热,“钻”为取火提供了热量,故A正确;
B.火折子,吹气可燃是因为吹气过程为燃烧提供了助燃物氧气,故B正确;
C.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C错误;
D.打火机,转动出气阀调节燃料的量,可以调节火苗大小,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太阳翼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正确;
B、飞船大量使用密度较小的合金材料,能减轻船体质量,选项正确;
C、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经受住了一千多度的高温,故返回舱表面所用的材料具有熔点高、强度大等特点,选项正确;
D、天线材料采用了钛镍合金,它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A、鸡蛋清pH值大于7,显碱性,牛奶pH值小于7,显酸性,选项A不正确;
B、苹果汁和葡萄汁的pH值都小于7,显酸性,选项B正确;
C、苹果汁的pH值比葡萄汁的pH值小,所以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选项C正确;
D、苹果汁和葡萄汁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选项D正确。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磷酸奥司他韦由磷酸奥司他韦分子构成,每个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16个碳原子、31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1个磷原子共58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磷酸奥司他韦中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磷酸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相对分子质量很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磷酸奥司他韦分子中N、O原子的个数比是:2:8=1:4,不符合题意;
D、磷酸奥司他韦中H、P元素的质量比为:31:31=1:1,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磷元素,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B、含有的溶液呈黄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与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两者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与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与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因此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x=26+14+10+50-40-30-10=20,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甲、乙质量下降,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反应是甲和乙反应生成丁,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的生成物,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甲消耗了14g,对应消耗了16g乙,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7:8,不知道甲和乙的化学计量数,无法确定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A
解析: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A正确;
B、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质量的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应相等,B错误;
C、镁条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除放出热量会使气压变大外,消耗氧气也会使气压变小,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会比初始压强小,C错误;
D、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消耗56g的铁会生成64g的铜,生成铜的质量比消耗铁的质量大,随着反应的发生,铁钉的质量会增大,而不是减小,D错误;
故选:A。
17.答案:(1)
(2)
(3)O
(4)
解析:(1)钾元素为19号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失去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两个钾离子在钾离子符号前放上相应的数字即可,故答案为:;
(2)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0,可得:,,故答案为:;
(3)根据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偏旁可以判断元素的种类,钾和铬都是“钅”,都是金属元素,氧为气字头,氧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答案填:O;
(4)乙醇的化学式为:,其中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充分燃烧都会产生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故答案填:。
18.答案:(1)过滤
(2)活性炭
(3)杀菌消毒
(4)A
解析:(1)操作①可以得到固体和液体,是过滤,故填:过滤;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异色异味物质,故填:活性炭;
(3)氯气等可以杀菌消毒,除去水中有害细菌病毒,故填:杀菌消毒;
(4)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污染,错误;
B、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正确;
C、含磷洗衣粉中含有磷元素,会促进植物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减少使用,正确;
D、农药化肥会对水体有污染,减少使用可以保护水资源,正确;
故填:A。
19.答案:(1)天然气
(2)减小
(3)
(4)
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填:天然气。
(2)等质量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隔会变小,故将气态,压入地下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变小,故填:减少。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保持不变,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方程式中,反应前有6个C原子18个O原子和12个H原子,反应后有12个O原子,故X中含有6个C原子12个H原子和6个O原子,X的化学式为。
20.答案:(1)
(2)甲
(3)B
(4)CD
解析:(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某一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图1中,℃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2)由图2可知,℃时,100g水中至少溶解60g硝酸钾,所以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结合图1,此温度下,表示溶解度大于或等于60g的曲线是甲。
(3)结合图1,由(2)题的分析可知,烧杯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经过“某一步操作”后变为了饱和溶液且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溶剂没有变,不是恒温蒸发溶液的方法,而是采取措施使溶质的溶解度减小了,结合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特征,是采用了降温的方法,使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溶液变为饱和的,所以是将d点溶液变为了b点溶液,故选B。
(4)由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该温度下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中,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多,溶剂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少,溶剂多。降温到℃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仍都为饱和溶液,此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说明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
A.降温后,溶液中的溶剂质量不变,结合分析可知,还是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故A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降温后,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相等,但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剂多,所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故B选项错误;
C.由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幅度大,所以硝酸钾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大,故C选项正确;
D.由分析可知,降温至℃后,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相等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CD。
21.答案:(1)导电
(2)大
(3);除去固体中的铜
(4)或铝
解析:(1)用铜制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钢是含有铁的合金,故钢的硬度比纯铁大。
(3)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Ⅰ反应后固体为铜和银,在固体中加入硝酸银,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加入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固体中的铜。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是铝,元素符号为。
22.答案:(1)烧杯
(2)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
(3)下
(4)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待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解析:(1)据图可知,三个实验中都用到的仪器是烧杯。故填:烧杯。
(2)据图1可知,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若观察到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盐酸溶液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图2中下层蜡烛先熄灭。故填:下。
(4)实验结束后,吸入左瓶的水量明显小于左瓶空气体积的,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偏大,可能是氧气没有完全消耗或温度偏高或有空气进入,具体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或装置漏气等。
23.答案:(1)排水
(2)大
(3)②③;加入少量水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
(4)0.2;﹤
解析:(1)排水法可以通过测定排出水的体积进而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则为准确测定收集10mL氧气所需的时间,实验时宜采用排水方法来收集氧气。
(2)实验①和②中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其他量相同,实验②的过氧化氢浓度较大,反应所需时间较短,说明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3)由实验②③可知,其他量相同,温度不同,温度较高的实验反应所需时间较短,则从实验②③的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温度有关。1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水稀释可以降低溶液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则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通过加入少量水将过氧化氢溶液稀释的方法可以减小反应速率。
(4)Ⅰ.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的量相同,催化剂种类不同,则表中X的数值应是0.2。
Ⅱ.的催化效果优于,说明加入二氧化锰时,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则﹤。
24.答案:(1)2:2:3
(2)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8.5%,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3.6%
解析:(1)硫代硫酸钠化学式为,1个硫代硫酸钠分子是由2个钠原子、2个硫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的,其中钠、硫、氧的原子个数比是2:2:3;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硫单质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和=30g+100g-120.4g=9.6g;
解:设样品中硫代硫酸钠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溶质为y,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
x=15.8g;
y=9.8g;
z=14.2g。
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中有硫酸溶质:100g×20%=20g,所以有20g-9.8g=10.2g硫酸剩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钠两种溶质。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混合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8.5%,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3.6%。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水通电,电解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将铁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实验序号
溶液浓度%
溶液体积/mL
温度/℃
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25
20
0.3
10
34.42
②
15
25
20
0.3
10
21.52
③
15
25
35
0.3
10
17.72
编号
溶液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待测数据(s)
实验1
100.0
0.2
实验2
100.0
X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忠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 B 、-195,30g 锌与足量的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綦江、长寿、巴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人体缺乏碘元素可能引起的病症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