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河北卷A)(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唐宋之前,我国的人口和经济重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随着生产力水平、运输方式以及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变化,长江流域的优越性逐步显现。宋代以后,我国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到了长江流域。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唐宋之前我国长江流域人口稀少的原因有( )
①洪涝灾害频繁②地形起伏较小
③水土流失严重④气候闷热潮湿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2.影响当时人口和经济重心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先进农业与手工业技术转移
B.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逐渐增大
C.人口成倍增长促进文化繁荣
D.商业贸易活动快速繁荣发展
【答案】1.C 2.A
【解析】1.唐宋之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们较难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以及频发的洪涝灾害,且长江流域较为闷热潮湿的环境易引发多种传染病,①④正确;地形起伏小有利于农业生产,②错误;长江流域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不严重,③错误。故①④正确,故选C。
2.生产力水平是影响当时人口和经济重心迁移的重要因素。由于人口迁移等因素使得先进农业与手工业技术向长江流域转移,增强了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A正确;土地资源开发程度逐渐增大、人口成倍增长促进文化繁荣为南北方地区均存在的发展现象,不符合题意,BC错误;商业贸易活动快速繁荣发展为人口和经济重心转移后出现的现象,D错误。故选A。
产品出口及其比较优势反映了区域制造生产能力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品分工状况。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不同产品出口额与比较优势,如果比较优势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出口某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备比较优势。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3.京津冀城市群产品中出口额涨幅显著且比较优势突出的产品类型是( )
A.机械制造 B.化工品
C.矿产品D.金属矿产制品
4.京津冀城市群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危机有( )
A.高附加值产品比较优势较低 B.出口产品类型单一
C.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趋缓 D.出口产品生产饱和
5.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城市群产品出口竞争力,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强生产能力,提高优势产品出口量
B.推动创新转化,构建紧密联系产业链
C.突破地域约束,均衡各区域产业发展
D.优化交通网络,增强城市间沟通交流
【答案】3.C 4.A 5.B
【解析】3.由图可见,机械制造、化工品、矿产品 、金属矿产制品2020年对比2001年出口额涨幅都比较显著。由材料“比较优势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出口某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备比较优势”可推断,比较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突出。由图可见,矿产品2001年和2020年数值都大于其他三产业,即矿产品比较优势突出。ABD错,C对。故选C。
4.由图可见,附加值较低的矿产品等出口额上涨较大,且比较优势突出,而高附加值产品比较优势相对较低,在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时,获得利益相对小,A对C错;由图可见,京津冀城市群出口产品种类多,不单一,B错;出口饱和不饱和主要是看国外的需求,结合国外市场和产品类型,国外市场对京津冀城市群出口产品仍由较大需求,D错。故选A。
5.结合图示和上两题分析,京津冀城市群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对提高出口竞争力提升有限,A错;创新转化,构建紧密联系产业链,能促进京津冀地区新型高端产品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较优势,增强出口竞争力,B对;均衡各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交通网络,增强城市间沟通交流能促进区域内产业协调和发展,但对出口产品种类和比较优势没有大的提升,对出口竞争力提升不大,CD错。故选B。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成都和西安,建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遥相呼应。下图示意“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西三角经济圈”的突出优势在于( )
A.资源更丰富,工业基础更好B.市场更大,文化底蕴更深厚
C.市场更大,劳动力价格更低D.资源更丰富,劳动力价格更低
7.为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的辐射带动作用,“西三角经济圈”应( )
①加大城市间竞争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提升核心城市等级
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6.D 7.B
【解析】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西三角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有:铁矿等资源丰富;煤炭、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且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长三角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不足是资源短缺,因此“西三角经济圈”突出的优势条件是铁矿等资源丰富;煤炭、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D正确;“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工业基础更好,ABC错误。故选D。
7.为增强重庆、成都和西安的辐射带动作用,“西三角经济圈”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升区辐射带动作用,②③正确;加大城市间竞争、提升核心城市等级,不利于三城市协调发展,不利于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①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部分在华低端制造业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截至2022年,东盟十国总人口约6.8亿,其中15-65岁劳动力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下图示意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劳动力状况对比。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与中国相比,东南亚五国劳动力资源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人口数量多B.文化素质高
C.周均工作时间长D.人均工资低
9.随着外来企业的不断增加,东南亚国家( )
A.劳动力成本优势提高B.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C.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D.工业用地租金降低
【答案】8.D 9.B
【解析】8.中国人口总量大,适龄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大,劳动力规模明显更大,与中国相比东南亚五国劳动人口数量较少,A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与中国相比,东南亚五国劳动力在受教育程度(文化素质)方面并无显著优势,B错误;整体而言,中国劳动力的工作时间较长,C错误;中国的人均月收入明显高于东南亚五国,因此东南亚五国劳动力资源的突出优势是人均工资低,D正确。故选D。
9.随着外来企业的不断增加,东南亚国家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其劳动力成本将上升,经济规模会迅速扩大,第二产业的比重会上升,AC错误,B正确;外来企业的不断增加会加剧土地紧张,工业用地租金会升高,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世界能源消费的转型过程,①②③④为不同的能源类型。完成下面10-11小题。
10.第二次能源转型是( )
A.木柴向煤炭转型B.木柴向石油转型
C.煤炭向油气转型D.煤炭向核能转型
11.世界能源消费转型( )
A.不利于世界能源安全B.可改善能源分布不均状况
C.有利于推动传统能源的发展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10.C 11.D
【解析】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仍是石油、天然气,而第二次能源转型发生时间为1900年至1980年左右,故为煤炭向油气转型,C正确,D错误;木柴向煤炭转型为第一次能源转型,AB错误。故选C。
11.由图可知,未来世界能源消费转型是向新能源转型,而新能源一般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因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使用新能源可减缓油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速度,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A错误;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在世界上分布不均、且不稳定,B错误;发展新能源会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C错误。故选D。
在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种植+光伏发电”(下图)可实现完美结合。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气温越高,光伏而板发电效率降得越多,温度每升高1℃,发电效率就会下降约0.4%到0.5%.据此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光伏产业进一步推广的因素有( )
A.技术难度大 B.投资成本高
C.碳排放量大D.劳动力不足
13.有关西北地区“沙漠+种植+光伏发电”模式,叙述合理的是( )
A.增加了发电成本B.不利于作物生长
C.降低了发电效率D.高效利用水资源
14.在确保有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最高的时段是( )
A.夏天清晨 B.冬天清晨
C.夏天正午D.冬天正午
【答案】12.B 13.D 14.B
【解析】12.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能资源丰富,而光伏发电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西北地区由于资金力量较弱,因此会制约光伏电站进一步扩大规模,B正确;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技术难度并不算很大,A错误;碳排放量大与光伏电站扩大规模并无关系,C错误;光伏电站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并不高,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
13.“沙漠+种植+光伏发电”模式并没有增加发电成本,A错误;光伏电板可以遮挡太阳光照,减少水分蒸发,有利于干旱地区土地保湿,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错误,D正确;发电效率受自然条件影响,与该模式无关,C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D。
14.从材料可知气温越高,光伏而板发电效率降得越多,温度每升高1℃,发电效率就会下降约0.4%到0.5%,因此夏季比冬季的效率低,清晨和正午相比,正午的效率更低,综合分析可得冬季清晨的发电效率最高,B正确。A、C、D错误。
根据四大经济区域的地理划分,核算各区县所在地区碳排放的占比以揭示区域差异(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结合2000~2017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及区域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图示期间,中国人均碳排放( )
A.一直上升B.先升后降
C.波动上升D.波动下降
16.我国不同区域碳排放占比的变化及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下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B.中部地区上升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西部地区上升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D.东部地区下降重工业的衰落、生态环境修复、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5.C 16.C
【解析】15.由图可知,我国的人均碳排放曲线是呈波动上升的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由图可知,西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比例有上升趋势,原因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投资增多,经济发展加快,使西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呈上升趋势,C正确;东北的碳排放占比下降主要与产业转型升级有关,A错误;中部地区碳排放总量2006年以后总体稳定,B错误;东部地区重工业占比少,下降与重工业的衰落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该国地形高峻,分布有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河流湖泊众多,森林覆盖率高,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如图为瑞士山脉、河流、主要城镇分布图。
(1)归纳概括瑞士主要城镇的区位特点。(4分)
(2)图示城镇大多为瑞士全国或地区的工商业中心,分析其发展工商业的区位条件。(6分)
(3)指出瑞士依靠自然环境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6分)
【答案】(1)地势平缓的山间谷地;(2分)河流或湖泊沿岸。(2分)
(2)图示主要城镇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规模大,消费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教育比较发达,尤其是全国中心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集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依靠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利用湍急的山地河流,发展水电业;开发森林资源,发展采伐业和造纸工业。(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瑞士主要城镇大多分布在河流两岸或湖泊沿岸地区;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山间谷地。
(2)结合所学知识,瑞士的主要城镇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市场较为广阔;主要城镇地区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为便利,有利于人口集散、商品流通;同时,中心城市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较多,教育发达,人才密集等。
(3)结合所学知识,瑞士地区自然风光优美,依靠湖光山色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瑞士境内地形高峻,山地众多,落差较大,可以利用湍急的山地河流发展水电业;该地区山地较多,森林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采伐业和造纸工业等。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清水不下河”是指拟建水电站不设拦河建筑物,修建引水系统将上游已建水电站发电尾水直接引入其下游发电厂房,利用河流天然落差发电的水电开发方式。田湾河是大渡河中游的支流(图),从巴王海至河口河道全长48km,天然落差2120m。田湾河流域梯级水电站是将田湾河干流的水引入支流环河,在环河仁宗海湖口建坝形成水库,从上至下串联布置仁宗海、金窝和大发3个水电站。这3个水电站按照“清水不下河”的原则进行设计,上一级水电站的泄水直接进入下一级水电站发电。
(1)简述仁宗海水库在田湾河流域梯级开发中的作用。(6分)
(2)分析田湾河流域梯级开发采用“清水不下河”模式的河流条件。(6分)
(3)说明采用“清水不下河”模式对田湾河流域梯级开发的意义。(6分)
【答案】(1)增大高处的蓄水量,蓄积水能;(2分)调节整个系统的下泄水量,控制(稳定)发电规模;(2分)避免(环河)上游洪水对下游梯级开发的破坏。(2分)
(2)田湾河为大渡河支流,径流量小,(2分)为保证稳定的泄水发电量,直接利用上游水电站来水;(2分)河流天然落差大,无须逐级筑坝拦水,即可产生充足的势能。(2分)
(3)降低筑坝等工程量,减小工程难度;(2分)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割裂,维持河流畅流状态;(2分)提供稳定、可控的发电量,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弃水”浪费。(2分)
【解析】(1)由图结合材料可知,与田湾河干流中的金窝、大发相比,位于支流环河的仁宗海水库的地势较高,可增大高处的蓄水量,蓄积水能;将田湾河干流的水引入支流环河,可调节整个系统的下泄水量,控制(稳定)发电规模;仁宗海水库位于田湾河的支流环河,水库可在洪水期蓄水,避免环河上游洪水对下游梯级开发的破坏。
(2)本小题可结合田湾河流域的特点和“清水不下河”水电开发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田湾河是大渡河中游的支流,全长仅48km,径流量小,采用“清水不下河”模式,可直接利用上游水电站来水,保证稳定的泄水发电量。由材料“…不设拦河建筑物…利用河流天然落差发电的水电开发方式”和“从巴王海至河口河道全长48km,天然落差2120m”可知,田湾河的天然落差大,无须逐级筑坝拦水,即可产生充足的势能。
(3)由材料可知,“清水不下河”水电开发方式不设拦河建筑物,可降低筑坝等工程量,减小工程难度;不设拦河建筑物,可减轻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割裂,维持河流畅流状态;该水电开发方式利用河流天然落差发电,可提供稳定、可控的发电量;由材料“将上游已建水电站发电尾水直接引入其下游发电厂房”可知,该水电开发方式可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减少“弃水”浪费。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1年1~3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3923万吨,同比增长4.1%。随着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近70%,超过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进一步加剧了国家能源安全的风险。
材料二 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下图为我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部分示意图。
(1)试分析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6分)
(2)除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外,说出我国还可采取哪些措施应对石油危机。(6分)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6分)
【答案】(1)①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②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③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经济落后,维护困难。(每点2分,共6分)
(2)①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②推广节油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⑤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3)①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③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从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及植被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维护能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来回答。管道建设所经地区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多地质灾害,修建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管道建设所经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经过热带季雨林地区,植被茂密,虫蛇出没,施工难度大;管道建设所经地区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基础设施不足,维护困难。
(2)我国应对石油危机可以采取“开源”、“节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等措施。“开源”方面,可以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发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节流”方面,节约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石油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保障能源安全为在短期内应对由战争或自然灾害引发的石油大规模减少或供给中断,制衡和遏制油价的异常波动,并在国际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石油战略储备成为各国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3)中缅油气管道打通了我国油气战略的西南大通道,将使我国在海上、东北、西北三大油气管道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通路,形成了一张覆盖中国全境的油气输送网络,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我国进口石油的80%都是经马六甲海峡输送的,由于该地区政治情势复杂,充满变数,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咽喉要道,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更增加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马六甲海峡的波诡云谲,因而我国能源安全一向有“马六甲困局”之说,中缅油气管道可以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部一向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促进西南的地区的发展。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2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原卷版docx、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全国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