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积雪期是指从积雪初日(连续积雪形成的第一天)到积雪终日(连续积雪消融的最后一天)的时间段,即积雪覆盖在地面的持续时间。五台山(38°25'N~39°27'N,112°44'E~14°28'E)主峰海拔3061.m,为华北最高峰。五台山积雪期为10月至次年4月,积雪面积变化受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五台山积雪面积和气象要素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五台山积雪面积年内变化最密切的因素是( )
A. 降雨量B. 气温
C. 降雪量D. 地形
2. 积雪期内,五台山积雪最早可能出现在( )
A. 高纬度地区B. 高海拔地区
C. 河谷地区D. 阴坡地带
3. 5~7月,五台山积雪面积有所增大的原因是( )
A. 降水量增加B. 昼夜温差缩小
C. 滑雪人数减少D. 极端天气增多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可知,积雪冬多夏少,面积最大时,气温最低,降水最少,因此积雪面积与降水量相关的降雨量和降雪量都是负相关,AC错;低气温下雪融化少,才能形成最厚的积雪,B对;积雪在年内是随时间变化的,但地形是不变的,两者变化上没有联系,D错;故选B。
【2题详解】
五台山区域面积有限,纬度变化小,对积雪影响不明显,A错;由上题可知积雪主要和低温相关,河谷地区和阴坡未必出现低温,CD错;高海拔地区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积雪可能出现在这里,B对。故选B。
【3题详解】
5-7月,积雪面积几乎最小,只存在于高海拔小区域范围内,此地人类活动少,滑雪人数对积雪面积影响小,C错;昼夜温差小,但是趋向变暖,不利于积雪面积扩大,B错;极端天气出现概率低,不能对常年积雪情况产生影响,D错;降水量增加对于温度仍处在0℃以下的区域来说,增加了积雪的来源,会使积雪面积增大,A对。故选A。
下图为“2002-2021年大兴安岭森林过火面积和火灾次数的月度变化示意图”。读图,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春季,大兴安岭林火高发的气象条件有( )
①大风天气多②降水量大③气温回升快④枯枝落叶多
A. ①②B. ②④
C. ①③D. ③④
5. 9月林火次数多但过火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前期降水多B. 人类活动少
C. 沙尘影响大D. 可燃物不足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大风天气,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回暖,且该季节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在大风天气的助力下,火灾极易发展成为具有较大着火面积的严重火灾,①③正确;降水量越大,火灾越不易发生,②错误;枯枝落叶不属于气象条件,④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大兴安岭地区夏秋季节降水较多,可燃物较为湿润,不易大面积起火,A正确;秋季该地气候凉爽,且林区内资源丰富,故9月份大兴安岭地区人类活动可能较多,B错误;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C错误;9月植被繁茂,可燃物较为充足,D错误。故选A。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的土地,一般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比较干旱的地区易出现盐碱化。华北平原是盐碱地集中地之一,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的特征。下图示意某盐碱地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区可能是( )
A. 华北平原B. 松嫩平原
C. 河套灌区D. 塔里木盆地
7. 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时段是( )
A. 冬末春初B. 春末夏初
C. 夏末秋初D. 秋末冬初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7、8月份进入雨季,降水总量在200mm左右,华北平原降水明显多于200mm,A错误;塔里木盆地全年干旱少雨,D错误;松嫩平原冬季气温低于零下10℃,B错误;河套平原位于季风非季风分界线附近,降水相对较少,且有明显雨季,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的特征,华北平原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少雨,春末夏初气候最为干旱且温度较高,蒸发旺盛,此阶段盐碱化问题最为严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图为贵州省某地地表水短缺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特色粮仓景观图,该粮仓为干栏式建筑,在粮仓和柱头之间镶嵌有光滑美观的陶罐,罐子下部是倒斜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粮仓内储存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
A. 水稻B. 玉米
C. 小麦D. 燕麦
9. 粮仓为干栏式建筑,反映该地区( )
A. 地壳活跃B. 山洪频发
C. 坡度较大D. 潮湿多雨
10. 陶罐的用途最可能是( )
A. 美化作用B. 加固作用
C. 防鼠虫患D. 存储雨水
【答案】8. B 9. D 10. C
【解析】
【8题详解】
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短缺,水源条件差,不适合种水稻,A错误;该地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适合种玉米,B正确;麦类喜温凉耐旱,喜光照,主要在我国温带地区种植,该地区多雨的气候不利于麦类作物生长,CD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该干栏式粮仓由木质支架支起,对地震的防御能力较差,说明当地地震灾害较少,地壳并不活跃,A错误;该结构的粮仓并不坚固,不利于防御山洪,B错误;该粮仓下部支架并没有呈现高低脚的特征,所以不能看出其坡度较大,C错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湿度大,粮仓底下架空,利于防潮,说明当地气候具有潮湿多雨的特点,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陶罐表面光滑,罐子下部是倒斜面,主要是为了防止老鼠爬进粮仓,C正确;陶罐的美化作用并不明显,且粮仓主要以实用为主,并不需要特别美化,A错误;陶罐硬度小,并不能起到加固作用,B错误;陶罐已被支架穿透,不能起到存储雨水的作用,且陶罐较小,容量有限,D错误。故选C。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
A. 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B. 因锋面滞留而阴雨连绵
C. 因气流下沉而气温偏高D. 因持续降温而发生凌汛
12. 华西秋雨对其影响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 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B. 积温热量不足,导致早稻灌浆欠佳
C. 增大昼夜温差,减少有机物质积累D. 缓解伏旱天气,提供农田灌溉水源
【答案】11. C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气温偏高,天气晴朗,不属于锋面滞留区,B错误,C正确;华西秋雨持续时间较长,形成时期气压较稳定,因气压骤变而台风频发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且高于0°,不会发生凌汛,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华西秋雨是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在9-11月出现,是农作物收获季节,此时光照条件变差,影响收获作物晾晒,A正确;早稻生长在春夏季,此时是秋季,B错误;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小,C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在7月份,此时是9-11月,并不能缓解伏旱天气,D错误,故选A。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③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④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14. 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注记名称判断,甲乙之间的山脉是秦岭。秦岭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②对;是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③对;秦岭呈东西走向,不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①错;山脉位于陕西南部,不是四川与陕西两省分界,两省的分界线应为大巴山,④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图中丙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而由于受当地紫色的岩石风化物的影响,使当地非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此当地被称为“紫色盆地”,①正确;甜菜产地在北方温带地区,②错;该地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③对;由于盆地外围有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④错误。故选C。
2024年3月18日,中国水利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近10年,总计为华北地区输水62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近1亿人,沿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受水区M省的简称( )
A. 豫B. 晋
C. 冀D. 鲁
16. 工程向华北地区输水量最大的时段是( )
A. 1~3月B. 4~6月
C. 7~9月D. 10~12月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省区轮廓可判断出受水区M为河北省,简称冀, C正确;豫是河南简称、晋为山西省简称、鲁为山东省简称,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为丹江口水库,夏季为汛期,随着汛期来临,迫切需要腾库迎汛。因此在雨季来临前的4-6月就会大量向华北地区输水,且此时华北地区正值春旱,是一年中最缺水的时节。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畜业是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与保障。近年来居民对谷粮的直接消费不断减少,对牛羊肉、乳制品等高蛋白、营养健康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强大的市场需求刺激草畜业不断扩大,但存在饲草严重不足、畜产品结构性过剩、天然草场超载过牧、养殖废弃物污染环境等突出矛盾。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要坚持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原则,不断提高饲草供应与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利用模式的匹配度,促进草畜良性循环。草畜生产匹配度用来表示饲草种植和牲畜养殖的协调程度。下图表示2019年我国草畜生产匹配度空间布局。
(1)说出2019年我国草畜生产匹配度空间布局的特点。
(2)四川省是我国草畜业大省。试从饲草种植和牲畜养殖角度,为其提高草畜生产匹配度提出建议。
(3)说出提高草畜生产匹配度的有利影响。
【答案】(1)草畜生产匹配度地区差异大;匹配度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饲草种植:根据牲畜养殖规模调整饲草的种植面积;种植优良牧草,提高饲草单产;鼓励饲草加工企业发展,提高饲草商品率。
牲畜养殖:促进牲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牲畜养殖规模和结构;选育和引进优良牲畜品种,优化牲畜养殖结构。
(3)可以对玉米、豆粕等精饲料进行减量替代,缓解饲料粮供给压力;减轻天然草场退化压力,保护天然草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畜产品品质;动物的粪肥还田还可以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实现草畜良性循环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草畜生产匹配度地区差异大;西北和青藏地区匹配度高,东南地区不匹配,匹配度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小问2详解】
四川省市草畜业大省,在发展草畜业过程中可以根据牲畜养殖规模适时调整饲草的种植面积,保证饲草供应;种植优质牧草,提高饲草单产;鼓励饲草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饲草加工,提高饲草商品率。在牲畜养殖方面,扩大牲畜的养殖规模,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关注居民消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牲畜养殖规模和结构;选育和引进优良牲畜品种,优化牲畜养殖结构,提高牲畜的产量和质量。
【小问3详解】
草畜生产匹配度提高,可以用优质饲草部分替代玉米、豆粕等精饲料,缓解饲料粮的供给压力;饲草养殖,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减缓天然草场退化,保护天然草场,改善生态环境;优质饲草的供应,可以提高牲畜食物种类的丰富度,提高畜产品品质;动物的粪肥还田还可以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实现草畜良性循环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外、赣江和锦江交汇处西岸,面积约28km²。厚田沙漠所在区域属鄱阳湖平原,为断陷沉积盆地,西侧为幕阜山和九岭山等,东侧为九华山和白际山等,南部为赣中丘陵,形成向北敞开的箕状盆地地形。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下图为厚田沙漠及周边地区地形简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鄱阳湖地区冬季风更加强劲的原因。
(2)说明厚田沙漠风沙活动的物质来源。
(3)作为“江南戈壁滩”的厚田沙漠,旅游开发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专家认为厚田沙漠应首先坚持沙漠治理,试为其阐述理由。
【答案】(1)鄱阳湖地区北部为开阔的长江河道,中部为断陷沉积盆地,受两侧山地影响,自北向南呈现出“Y”形的狭管地形;冬季盛行偏北风,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加强。
(2)夏半年的多雨季节,河湖水搬运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和湖床上;冬半年的枯水季节,河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床和湖床大面积出露,使沉积的松散物质裸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3)厚田沙漠的成因是土地风沙化,风沙化会使沙漠化愈发严重,进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风沙化会使河道淤积甚至河流断流,破坏生态环境;夏季沙漠吸收更多热量,地表温度更高,且沙漠地区的空气较为干燥,会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降低大气质量,因此应首先坚持沙漠治理。
【解析】
【小问1详解】
第一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明确该地存在狭管效应。第二步,分析狭管效应形成的条件,即存在谷地地形、盛行风向与谷地走向基本一致。第三步,具体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北部为长江,中部为盆地,两侧为山地,自北向南呈现“Y”形的狭管地形,且该地冬季盛行偏北风,狭管效应加强了风力。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外、赣江和锦江交汇处西岸”可知,厚田沙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风沙少,沙漠位于河流交汇处西岸,可知沙源主要来源于河流。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各支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河床和湖床沉积大量泥沙;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床、湖床裸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小问3详解】
此问实际上是考查厚田沙漠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沙漠扩张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加剧土地的风沙化,土地的风沙化又进一步导致沙漠化愈发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沙尘沉积会阻塞河道,淤积河道甚至导致河流断流,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由于沙漠的比热容较小,夏季沙漠吸收更多热量,地表温度更高,上升气流强,且沙漠地区的空气较为干燥,气流上升,易扬尘起沙,会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降低大气质量,加重空气污染,因此应首先坚持沙漠治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庆县地处粤西北丘陵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贡柑是其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2004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庆贡柑皮薄、核少、汁多、果甜,耐贮性强,南宋时期就开始作为御用贡品,故称“贡柑”。贡柑主要种植在有砂质土壤分布的丘陵缓坡或土质疏松的河谷农田,2~10月为生长期,11~12月采收,生长期内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历史时期德庆贡柑产量较低,20世纪90年代经过改良后得到推广种植,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农产品。下图示意德庆县区域位置和贡柑的生长环境景观。
(1)说明德庆贡柑南宋时期成为“贡柑”原因。
(2)根据德庆贡柑的生长条件推测其生长习性。
(3)指出德庆贡柑在生长期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德庆地贫,没有值钱之物,以柑橘充贡;德庆所产贡柑肉质细嫩、易剥皮、清甜爽口,品质优良;德庆贡柑耐贮性强,便于在长距离运输后依然保持新鲜可食用。
(2)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砂质土壤;性喜温暖、需水量较大而怕低温、干旱。
(3)低温阴雨、旱涝频繁、台风频繁。南方雨季开始的早,春季阴雨天气多造成低温天气,易造成柑橘品质下降。夏季风不稳定,降水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造成旱涝频繁。该地靠近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德庆地处北回归线,土壤生态独特,是种植贡柑的理想之地。这里的贡柑肉质细嫩多汁、清甜蜜味、爽口无渣、风味浓郁,有中国柑王之美誉。贡柑是橙与橘的自然杂交种,果形靓丽、果色金黄、皮薄核少、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风味浓郁,它集中了橙类外形美和柑橘肉质细嫩、易剥皮的双重优点。由以上分析可知,品质优良为德庆柑橘成为“贡柑”提供了基础条件。由材料“德庆县地处粤西北丘陵区,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贡柑是其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可知,德庆地贫,没有值钱之物,以柑橘充贡。该地区古代交通落后,德庆贡柑耐贮性强,便于在长距离运输后依然保持新鲜可食用,耐贮性强为德庆柑橘成为“贡柑”提供了保障。
【小问2详解】
由材料“贡柑主要种植在有砂质土壤分布的丘陵缓坡或土质疏松的河谷农田”,并结合该地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知贡柑的生长习性为喜欢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广东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温较高,且冬季受寒潮影响小,故可知贡柑的生长习性是性喜温暖、需水量较大而怕低温、干旱。
【小问3详解】
广东省(德庆县)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灾、干旱、台风、高温、地震、森林火灾、赤潮等。低温阴雨常出现在春季,将带来贡柑树减产和柑橘品质下降;由于受夏季风及台风的影响,广东省(德庆县)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繁;广东是全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台风常会给人们带来灾难,该县距离海洋不远,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期中试卷docx、地理参考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