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试卷】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合集(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文件包含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全解全析docx、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考试版A4docx、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考试版A3docx、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参考答案需要分值docx、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答题卡自由选择pdf、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语文02卷湖南专用答题卡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
3、努力去创新,是“守正创新”,避免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
4、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具有以下优势: 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材全面覆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教材内容系统,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宵灯火是闻一多先生的伴侣,他没有闲暇(xiá)顾及自己凌乱的头发,他说:“秩(chì)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B.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ǒu)牛,声震(zhèng)天地。
C.他写的文章肤浅拖沓(tā),有时还夸大其词,真让人忍俊不禁(jìn)。
D.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diān)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jìng)越来越少了。
2.(2分)小欣正在修改开学典礼上的宣誓誓词,以下用词有误的一项是( )
让我们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面对国旗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光荣的博才学子,对待学习我们不能不求甚解,应当精益求精,不断地汲取新知;对待生活我们要大胆地拥抱,用满腔热忱迎接这个花团锦簇的世界;对待同学朋友,我们不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而应该使他们各得其所;对待师长父母,我们应该心怀尊敬,虚心接受他们给出的意见建议,勇敢地改正自我,砥砺前行。
A.不求甚解B.热忱C.麻木不仁D.各得其所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科学家散播科学的精髓,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D.这五年,我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质全面提升。
4.(2分)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段所表达意思的一项是( )
公交车靠站,上来一位大妈。一位姑娘起身给大妈让了座。大妈问:“姑娘,多大了?”姑娘回答:“23了。”大妈说:“23了,还挤公交车呢,我女儿20都买小汽车了!”姑娘一笑:“哈,攒了点钱,年初也给我妈买了辆,她快50了,不能挤公交车买菜啊,您说是吧?”
A.大妈觉得姑娘比不上自己的女儿优秀,没有能耐,连小车都买不起。
B.大妈有意在公众场合“炫富”,表现对女儿的心疼,不舍得女儿受苦。
C.姑娘的话语中有大妈的女儿不如自己孝顺,不知道关爱老人的意思。
D.姑娘笑说,用自己的孝心回应大妈,以此表达对大妈话里有话的不满。
5.(2分)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敬辞和谦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文雅的表达方式,对人表示敬重的叫敬辞,如“令尊”“高朋”“惠顾”,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叫谦辞,如“不才”“愚见”“寒舍”。
B.《卖油翁》一文是北宋欧阳修所作,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诗中写的是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D.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登高节、敬老节、重九节,其主要习俗为登高、喝雄黄酒、佩戴茱萸等。
6.(共4分)古诗文默写。
诗言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_____,_____”借写风雨梦境来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志和忧国情。谭嗣同《潼关》中“_____,_____”借山水河流来表达他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综合性学习(共4分)
“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班上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2分)请你举出两个有关爱国的历史人物,并简单说说他们的爱国事迹。
8.(2分)活动中,有位同学拟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请修改上联,使上下联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山川都在悲哀低吟,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欢唱,喜气洋洋。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共6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城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囗领残兵千骑归。
9.(2分)填入诗中“囗”里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率B.带C.共D.独
10.(4分)为什么这首诗中的将军虽然打了败仗,但无损其英雄形象?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⑥,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新辑搜神记》)
【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⑦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
11.(2分)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者传语”与“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中的“闻”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听到”的意思。
B.有一个眼痛的病人用一头小猪感谢李树,因为李树真的治好了他的眼疾。
C.人们认为这棵树是神树,是因为这棵树是从桑树里长出来的。
D.从“其下车骑常数千百”一句可以看出人们的盲目附和与愚昧无知。
12.(2分)下列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B.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C.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D.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13.(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4.(5分)分析文章产生谣言的原因,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及文字,完成15-16题。
【材料一】
“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类人是威武的夏族人。《尚书正义》的注释是:“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中华民族以文章、服饰的华彩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辽宁日报》
【材料二】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立夏物候农谚表
注: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观察和实践对节气进行的细分。
——《二十四节气画卷》
【材料三】
“夏”字含义丰富,有面向南方之意。夏季来临,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在京城南郊行迎夏礼。而民间则是把葱、蒜一类的荤菜系上红绳,挂在门窗上,目的是防避害虫。“称人”则是在村口或门里挂起大木秤,大家轮流称重。司秤人一面报数,一面讲着吉利话。这一风俗体现了百姓追求安乐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夏天潮热,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有吃凉面、凉皮的风俗,是因为夏至时新麦成熟,吃面有尝新之意。
——《节日之书》
【材料四】
对夏天的观察,也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唐代诗人刘禹锡观察到夏天雷阵雨骤来疾去,写出了《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收藏于江宁省博物馆的国画长卷《荷乡清夏图》是南宋画家马麟的作品,描绘了夏季的湖光山色。“夏”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在古人看来,夏季是宽容地滋养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时,在春天被呵护哺育的生命,只有经受住夏天酷热的考验,才算真正成长于天地间。
——《从“夏”中领略成长之意》
15.(2分)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完整的侧面人形,据考证这类人是威武的夏族人。
B.立夏分为初候、二候、三候,初候之时,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C.我国民间夏天挂葱蒜、称人、吃凉面的风俗,都有驱虫避害和尝新之意。
D.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夏天的观察。
16.(4分)适逢初夏时节,班级进行“夏之美”主题式学习。某同学收集了以上四则材料,整理成下面的学习资料卡片。请你帮助他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样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编辑,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弹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说明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担任”,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入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八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相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是音意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17.(4分 )选文第③段“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18.(4分)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
19.(6分)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四)名著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20-21题。
①鲛鱼正要咬到采珠人,看见来了一个新的敌人,天性好斗的它立刻转过肚腹,掉头向船长冲过来。尼摩船长摆好了姿势,准备迎击这个庞大的敌人。鲛鱼很快就冲到了他的身前,巨嘴獠牙,让人不寒而栗,船长非常敏捷地躲闪在一旁,避开鲛鱼的锋芒,同时挥动短刀刺入鱼腹。一场人鲛之战开始了。
②被刺伤的鲛鱼疯狂起来,顾不上鲜血从它的伤口喷涌而出,这家伙似乎是不怕疼的。海水被鲛鱼搅得浑浊不堪,加上血水,把视线完全遮挡住了……鲛鱼最终在抽搐中丧命了。
③尼德·兰把尼摩船长搀扶起来,船长没有受伤,只是有些虚脱。他站起来,走到那个采珠人身边,把连接他的石头上的绳索割断,抱起他,快速浮上海面……
④尼摩船长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装满珍珠的布袋,放到采珠人的手里,这是一位发誓不再踏入陆地半步的传奇人物给锡兰岛的最底层人群的施舍和帮助。采珠人的手颤抖了,他的眼神里闪现出对神灵的崇敬和膜拜,这个小布袋无疑是他的救命钱。
(《海底两万里》节选)
2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潜艇“泰坦尼克号”在海底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B.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先进的潜艇,更没有人潜入过深海底部,所以法国作家凡尔纳创作的《海底两万里》,是科学与现实的巧妙结合。
C.上文中对尼摩船长的描写,体现出他英勇顽强的精神。
D.快速阅读,要善于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有所取舍的阅读,如《海底两万里》中,康塞尔是全书的核心人物,对涉及他的语段就需格外关注。
21.(6分)请结合选段和整部小说,说说尼摩船长身上体现了哪些人性之美?
三、表达与写作(共56分)
22.(6分)请仔细观察图片,按下列要求描写画面,120字以内。
丰子恺漫画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要求:(1)注意观察漫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节描写。
(2)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
23.写作(50分)
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六年级学生李明说:“听说初中生活作业多,知识难,压力大,真苦!”
六年级学生阳阳说:“听说初中生活六点起床,十点还不能睡觉,周末就是换个地方学习,真累!”
六年级学生江江说:“听说初中生活老师严厉,挨批是常事,少不了委屈的泪水,真酸!”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给与李明、阳阳、江江等有类似想法的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朋友写一封信,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或见闻,告诉他们初中生活是值得期待的。
要求:(1)统一以“小敏”为写信人,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2)不少于600字。
分期
初候
二候
三候
物候现象
天气温暖,蝼蛄鸣叫
雨水丰盈,大气潮热,蚯蚓掘土而出
王瓜(药用爬藤植物)快速攀爬成长
农业谚语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谷子立了夏,生长靠锄把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夏之美”主题式学习资料卡
学习内容
学习思考
学习收获
“夏”之义
“大国曰夏”有何深刻含义?
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
①
物候与农谚有何作用?
指导农事
“夏”之俗
②
形式多样,富有趣味,表达美好愿望
“夏”之思
“夏”蕴含着对生命怎样的思考?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江透举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综合读写,默写题,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