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3份)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5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某种高度近视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引起的遗传病,但男性不发病。现有一女性患者与一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结婚,其后代患病率为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女性患者的女儿基因型是XAXa
B.该女性患者的母亲也是患者
C.人群中男性不携带该致病基因
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
解析:选C。现有一女性患者(XAX-)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XaY)结婚。①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Y(儿子正常),后代患病率为50%,与题意相符。②假设该女性患者基因型为XAXa,则后代基因型及表型为XAXa(女儿高度近视)、XaXa(女儿正常)、XAY(儿子正常)、XaY(儿子正常),后代患病率为25%,与题意不相符。因此该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男性(XaY)结婚,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A项正确。该女性患者(XAXA)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AX-(高度近视),故其母亲也是患者,B项正确。人群中男性的基因型及表型为 XAY(视力正常)、XaY(视力正常),C项错误。人群中男女比例为1∶1,且男性全正常,但女性中存在患病个体和正常个体,因此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低于50%,D项正确。
2.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基因B和基因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B.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C.若后代雌、雄植株各半,狭叶个体占1/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D.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
解析:选D。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则雄性亲本产生含Y染色体和含X染色体的两种配子,基因b使雄配子死亡,因此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后代宽叶与狭叶个体之比是3∶1,说明雌性亲本含有狭叶基因,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D项错误。
3.
右图为某种动物性染色体结构简图,为判断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2 上,现用一只显性雄性个体与多只隐性雌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
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
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解析:选D。设相关的基因用B和b表示。依题意可知,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则隐性雌性个体(XbXb)与显性雄性个体(XBY)杂交,后代雌性(XBXb)为显性,雄性(XbY)为隐性;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隐性雌性个体(XbXb)与显性雄体个体(①XBYB或②XBYb或③XbYB)杂交,后代①雌性(XBXb)和雄性(XbYB)均为显性、②雌性(XBXb)为显性和雄性(XbYb)为隐性、③雌性(XbXb)为隐性和雄性(XbYB)为显性。综上分析可得,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也可能位于片段Ⅰ上,A项、B项错误;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不可能位于片段Ⅱ2上,只能位于片段Ⅰ上,C项错误,D项正确。
4.(2022·河北选择考)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F1红眼雌绳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解析:选D。分析题意,F1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的比例为8∶4∶3∶1,是9∶3∶3∶1的变形,说明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项正确;根据F1互交所得F2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8∶4∶3∶1可知,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若果蝇眼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则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A/a、B/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 F1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而F2中红眼雌蝇占8/16,红眼雄蝇占4/16,伊红眼雄蝇占3/16,奶油眼雄蝇占1/16,可知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aaXBX-,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aaXBY,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奶油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2×2+2=6(种),B项正确;F1红眼雌蝇(AaXB Xb)与F2伊红眼雄蝇(1/3AAXbY、2/3AaXbY)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A_XbXb)的概率为(1/3)×(1/4) +(2/3)×(3/4)×(1/4)= 5/24,C项正确;若F2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其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都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蝇,D项错误。
5.(2021·重庆选择考)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EeZDW×EeZdZd的杂交组合,其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2 B.1/4
C.1/8 D.1/16
解析:选C。EeZDW×EeZdZd杂交,所得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eeZdW)所占比例为(1/4)×(1/2)=1/8。
6.鸡的片状羽基因(A)对丝状羽基因(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芦花羽色基因(B)对非芦花羽色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只芦花片状羽鸡与一只非芦花片状羽鸡交配,F1的母鸡中约有3/8为非芦花片状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中芦花片状羽为母鸡,基因型为AaZBW
B.亲本都能产生4种配子,其中含Zb的占1/4
C.F1公鸡的表型有2种,比例为1∶1
D.亲本公鸡能形成含aaZbZb的次级精母细胞
解析:选D。芦花片状羽鸡(A_ZB_)与非芦花片状羽鸡(A_Zb_)交配,F1的母鸡中约有3/8[即(3/4)×(1/2)]为非芦花片状羽(A_ZbW),故亲代基因型应为AaZBZb、AaZbW,A项错误;亲本都能产生4种配子,其中含Zb的占1/2,B项错误;F1公鸡有4种表型,比例为3∶3∶1∶1,C项错误;亲本公鸡(AaZBZb)能形成含aaZbZb的次级精母细胞,D项正确。
7.(2024·广东名校联盟联考)一对正常尾的小鼠交配,产下的多只小鼠中有一只雌鼠为弯曲尾。已知这只弯曲尾雌鼠的出现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用上述弯曲尾雌鼠和与其同一窝的一只雄鼠交配,得到多个F1个体,现要判断控制弯曲尾基因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弯曲尾的基因不可能仅位于X或Y染色体上
B.若F1均为正常尾,由F1及下一代间的杂交均无法判断弯曲尾基因的位置
C.若F1弯曲尾只在雌鼠中表现,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D.若F1弯曲尾在雌雄中表现机会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选B。一对正常尾的小鼠交配,产下的多只小鼠中有一只雌鼠为弯曲尾,说明正常尾为显性性状,且又知这只弯曲尾雌鼠的出现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可见相关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不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A项正确;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或为XAXa、XaYA,题述弯曲尾雌鼠(aa或XaXa)和与其同一窝的一只雄鼠(AA、Aa或XAYA、XaYA)交配,得到多个F1个体,如果选择的雄鼠的基因型为AA或XAYA,则后代均表现为正常尾,此时无法判断弯曲尾基因的位置,而由该F1群体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获得F2后,可通过F2的性状表现是否与性别有关对相关基因的位置做出判断,B项错误;弯曲尾雌鼠(aa或XaXa)和与其同一窝的一只雄鼠(AA、Aa或XAYA、XaYA)交配,得到多个F1个体,若F1弯曲尾只在雌鼠中表现,则选择的雄鼠的基因型只能为XaYA,即相关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F1弯曲尾在雌雄中表现机会相同,则选择的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Aa,即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项、D项正确。
8.(2022·湖南选择考改编)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染色体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型中可能出现( )
A.黑身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红眼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可得出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每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截翅为显性。判断这两对基因的分布情况有两种: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选项中的F2表型均不可能出现;若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两种情况。分析题干可知,当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F2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3∶1∶3∶1,与题干不符;当翅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设基因A、a控制眼色,基因B、b控制体色,基因D、d控制翅型,亲本基因型为bbXADXAD、BBXadY,F1的基因型为BbXADXad、BbXADY,F1相互杂交,F2中表型及比例为红眼灰身长翅(B_XADXAD、B_XADXad、B_XADY)∶白眼灰身截翅(B_XadY)∶红眼黑身长翅(bbXADXAD、bbXADXad、bbXADY)∶白眼黑身截翅(bbXadY)=9∶3∶3∶1,B项符合题意,A项、C项、D项不符合题意。
9.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中此条染色体仍是失活的。雄性小鼠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甲、乙杂交产生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
B.F1中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相同
D.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1/16
解析:选C。分析题意可知,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GY和XY,均不发红色荧光,即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A项正确;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RX∶XY∶XRXG∶XGY=1∶1∶1∶1,则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XRXG)所占的比例为1/4,B项正确;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的基因型是XRX,由于存在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则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不相同,C项错误;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基因型为XRX、XRY、XGX、XGY、XGXG,所占的比例为(2/4)×(1/4)+(2/4)×(2/4)+(1/4)×(1/4)×2+(1/4)×(2/4)+(1/4)×(1/4)=11/16,D项正确。
10.(2023·深圳二模)为研究鸡(ZW型性别决定)的性反转是否与D基因相关,研究人员分别检测了公鸡胚、母鸡胚和实验组(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孵化过程中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此过程中实验组最终发育成了公鸡,部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
B.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
C.实验结果可以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D.实验表明鸡的性别除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影响
解析:选C。据题图可知,在公鸡胚组实验中,D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着孵化天数逐渐增加,而母鸡胚组随孵化天数的增加D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说明D基因在公鸡胚中的高表达与雄性性别决定相关,A项正确;实验组是添加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的母鸡胚,母鸡胚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实验过程性染色体不变,故实验组最终发育成的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B项正确;题图中实验结果不能证明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不能说明D基因的遗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C项错误;实验组结果表明鸡的性别除受性染色体控制外,还受激素的影响,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上预期实验①的F2基因型共有 种,其中雌性个体中表现图甲所示性状的概率为 ,雄性个体中表现图乙所示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F1中出现了1只例外的白眼雌果蝇,请分析:
Ⅰ.若该果蝇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该果蝇的基因型为 。
Ⅱ.若该果蝇是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则该果蝇产生的配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检验该果蝇产生的原因可用表型为 的果蝇与其杂交。
答案:(1)眼色性状与性别有关,翅型性状与性别无关 (2)12 0 3/8 (3)Ⅰ.XbXb Ⅱ.XbXb 、Y、Xb、XbY Ⅲ.红眼雄性
12.(2024·东莞质检)家蚕原产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蚕丝。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蚕体有斑和无斑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培育通过斑纹就能判断幼蚕性别的优良品种,育种专家利用有斑蚕和无斑蚕两个纯种品系进行了实验。
实验一:有斑(♀)×无斑(♂)→有斑,雌雄相等;有斑(♂)×无斑(♀)→有斑,雌雄相等。
实验二:用X射线处理实验一得到的子代有斑雌蚕,得到一只携带有斑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的个体甲。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一的结果可知,无斑为 (填“显”或“隐”)性性状。
(2)利用实验二中的甲和纯合无斑雄蚕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性别比例可确定有斑基因所转移到的染色体类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斑基因转移到了其他常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斑基因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斑基因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
(3)为提高蚕农收入,育种专家制订了两个育种目标:①让蚕农根据幼蚕体表是否有斑来判断蚕的性别,少养雌蚕,多养雄蚕;②所获品种交给蚕农后,蚕农可让蚕子代自由交配,自行留种,代代使用。若证实实验二得到的是有斑基因转移到了 染色体上的雌蚕,即可达到以上两个育种目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实验一是正、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雌雄表型都是有斑,说明有斑是显性性状,无斑是隐性性状,并且相应基因在常染色体上。(2)甲是携带有斑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的个体,设有斑基因为A,若该基因转移到其他常染色体上,则甲的基因型为AaO(O代表缺失相对应的基因),和无斑雄蚕(aa)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有斑和无斑的比例均为1∶1;若该基因转移到Z染色体上,则甲的基因型为aOZAW,和无斑雄蚕(aaZZ)杂交,后代表现为雄性都有斑(ZAZ),雌性都无斑(ZW);若该基因转移到W染色体上,则甲的基因型为aOZWA,和无斑雄蚕(aaZZ)杂交,后代表现为雌性都有斑(ZWA),雄性都无斑(ZZ)。(3)结合第(2)问分析,若该基因转移到常染色体上,后代表型与性别无关,不能代代使用;若该基因转移到Z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OZAW和aaZZ,杂交后代雄性基因型为ZAZ,雌性基因型为ZW,自由交配后雌雄个体中都出现有斑和无斑,不能代代使用;若该基因转移到W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OZWA和aaZZ,杂交后代雌性基因型为ZWA,雄性基因型为ZZ,自由交配后代依然是雌性有斑,雄性无斑,可代代留种使用。
答案:(1)隐 (2)子代雌雄中有斑和无斑的比例都是1∶1 子代雄性都有斑,雌性都无斑 子代雄性都无斑,雌性都有斑
(3)W 若有斑基因转移到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都能出现有斑和无斑两种表型,不能代代使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22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练,提升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单元孟德尔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课时规范练21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十九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种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