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3份)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潮州一模)给两组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对实验组动物进行以下处理,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处理是( )
A.用生理盐水输液 B.切除垂体
C.处于低温环境中 D.剧烈运动
解析:选D。由于两组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输液不久后的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但体内液体增加,尿量增加,A项不符合题意;切除垂体导致抗利尿激素不能释放,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B项不符合题意;低温环境中,动物机体水分丢失较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分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C项不符合题意;剧烈运动一段时间的动物,机体失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分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D项符合题意。
2.研究证明,下丘脑的视前区热敏神经元的热敏感受阈的高低决定体温高低,生理学上把这个阈值称为体温调定点。如果体温偏离调定点,则会引起一系列调整效应,使产热或散热增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产热也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
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
C.炎热环境中,机体可以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
D.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不能通过加盖棉被使体温调定点下移
解析:选C。体温恒定的机制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产热也增加。由于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A项正确。寒冷刺激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后,可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属于非条件反射,B项正确。炎热环境中,机体可以通过副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散失,C项错误。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其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不能使体温调定点下移,D项正确。
3.(2024·汕头一模)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如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甲―→乙 eq \(――→,\s\up7(释放)) 抗利尿激素―→丙―→尿量减少,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的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产生兴奋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D.当吃的食物过咸时,血钠含量升高,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项错误。
4.(2021·海南选择考)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
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
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
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解析:选D。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项错误。
5.(2024·汕头一模)下图表示人体在感冒发烧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至t4过程中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
B.t2至t3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大致相等
C.t1至t2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骨骼肌战栗和皮肤血管收缩
D.t3至t4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汗腺分泌汗液增加,体温逐渐下降
解析:选A。体温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A项错误;t2至t3过程中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产热量和散热量大致相等,B项正确;t1至t2过程中体温呈上升状态,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骨骼肌战栗和皮肤血管收缩,C项正确;t3至t4过程中体温呈下降趋势,说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故此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等,D项正确。
6.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密度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另一类是由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垂体受损都可以导致中枢性尿崩症
B.个体Ⅱ、Ⅲ分别是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C.个体Ⅰ、Ⅱ的尿液渗透压升高均与抗利尿激素有关
D.禁水后个体Ⅰ、Ⅲ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多
解析:选B。下丘脑是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的场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由题意可知,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可引起中枢性尿崩症,所以下丘脑、垂体受损都可以导致中枢性尿崩症,A项正确;个体Ⅱ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所以其患病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个体Ⅲ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没有变化,说明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为肾性尿崩症患者,B项错误;个体Ⅰ、Ⅱ的尿液渗透压升高均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结果,C项正确;个体Ⅰ为正常个体,个体Ⅲ的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二者都能正常产生抗利尿激素,所以禁水后个体Ⅰ、Ⅲ体内会由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项正确。
7.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同时增加了K+和H+的排出,即产生“保钠排钾”的作用,相关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钠钾泵转运Na+的方式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过程
B.醛固酮可直接进入细胞调控靶细胞内基因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
C.肾小管从管腔吸收Na+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且醛固酮诱导蛋白可提升其转运速率
D.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可直接促进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解析:选D。钠钾泵转运Na+的方式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A项正确;结合题图可知,醛固酮的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中,其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促进醛固酮诱导蛋白的表达,由此推知醛固酮可促进基因表达,即可以体现醛固酮调控靶细胞内基因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B项正确;醛固酮位于A侧,结合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知,A侧为组织液,B侧为肾小管管腔,同时结合Na+通过钠钾泵运出细胞为主动运输,可推知Na+从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即协助扩散,且据题图可知,醛固酮诱导蛋白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C项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D项错误。
8.(2023·广州二模)某种洄游鱼类幼鱼阶段在海水中生活,性成熟后回到淡水中产卵。当进入淡水环境时,由于其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周围淡水,体外的淡水会不断地渗入体内。鱼体在淡水中会减少饮水并减少垂体激素的分泌及释放来调节水分的排出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减少Na+的排出量,从而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垂体激素的释放可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后,在体液中定向运输到肾脏
C.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协调配合,维持鱼体内渗透压相对稳定
D.该洄游鱼在进入淡水环境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中,只存在激素调节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鱼体在淡水中会减少饮水,减少垂体激素的分泌及释放来调节水分的排出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减少Na+的排出量,该过程中肾上腺素主要减少Na+排出,而垂体激素的释放减少,可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维持鱼体内较高的渗透压,A项错误,C项正确;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属于激素,激素随体液运输时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该洄游鱼在进入淡水环境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中,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2·辽宁选择考)小熊猫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主要分布区年气温一般在0~25 ℃之间。测定小熊猫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时的体温、皮肤温度(图1),以及代谢率(即产热速率,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见,在环境温度0~30 ℃范围内,小熊猫的体温________,皮肤温度随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这是在____________调节方式下,平衡产热与散热的结果。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图2中,在环境温度由20 ℃降至10 ℃的过程中,小熊猫代谢率下降,其中散热的神经调节路径是皮肤中的________________受到环境低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递到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使支配血管的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皮肤和四肢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3)图2中,当环境温度下降到0 ℃以下时,从激素调节角度分析小熊猫产热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通过检测尿液中固醇类激素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园圈养小熊猫的福利情况。皮质醇的分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轴调节的。使用尿液而不用血液检测皮质醇,是因为血液中的皮质醇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进入尿液,而且也能避免取血对小熊猫的伤害。
答案:(1)保持恒定 神经—体液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答出2点即可) (2)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交感神经 (3)寒冷环境中,小熊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10.(2024·江门一模)近年,我国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升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辣椒自明朝传入我国后,吃辣逐渐被人们接受。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吃辣地区的肥胖、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少吃辣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吃辣时,会出现面部发红、出汗增多、身体发热等现象。其调节过程如下:相应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传至位于___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________神经系统的调节促进____________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____,汗腺分泌增多,增加散热。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椒麻素是花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为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把4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28天,并作不同灌胃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灌胃处理的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均为最佳实验剂量。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建议人们_________________,以缓解血脂代谢紊乱,保护心血管健康。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能充分说明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该种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请拟定进一步探究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丘脑 自主 甲状腺、肾上腺 皮肤血管舒张 神经—体液调节 (2)①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均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二者共同使用效果更佳 ②适量食用花椒和辣椒 ③研究花椒麻素和辣椒素对雄性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组别
灌胃处理
血脂浓度/(mml·L-1)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空白组
2 mL/d生理盐水
1.29
0.35
模型组
2 mL/d脂肪乳剂
1.56
0.46
花椒麻
素组
2 mL/d脂肪乳剂、花椒麻素
1.38
0.40
混合组
2 mL/d脂肪乳剂、花椒麻素、辣椒素
1.22
0.37
辣椒
素组
2 mL/d脂肪乳剂、辣椒素
1.33
0.3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6体液调节,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课时规范练3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共8页。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27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