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展开1.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
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非生物环境
D.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过程中,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解析:选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A项错误;大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CO2,降低大气中CO2浓度,B项正确;物质循环中的碳元素可以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或化石燃料燃烧等返回非生物环境,C项错误;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在逐渐壮大,有机物总量增加,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D项错误。
2.(2024·佛山一模)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蜘蛛和甲、乙两种昆虫。甲、乙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为食。甲在白天活动,乙在夜晚活动。甲采食该种植物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该物质既可吸引甲的天敌,也能驱赶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昆虫不同时间活动,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B.上述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蜘蛛处于第二、三营养级
C.乙昆虫的活动受到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的影响
D.若甲昆虫的数量减少,则乙昆虫的数量会持续增加
解析:选C。甲、乙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两者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甲;植物→乙→蜘蛛,蜘蛛处于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题干中白天和夜晚分别影响两种昆虫的活动时间,说明物理信息对乙昆虫活动有影响;挥发性物质能驱赶乙昆虫,说明乙昆虫的活动受到化学信息的影响,C项正确。若甲昆虫的数量减少,乙昆虫的食物来源增多,数量会增加,但由于蜘蛛对乙昆虫的捕食,乙昆虫的数量不会持续增加,D项错误。
3.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和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的正常进行是能量得以循环利用的重要保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C.为维持生态平衡,提高该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封育和禁止放牧
D.可大量引入外来观赏物种以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该草原的稳定性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A项错误;草原上适量放牧,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项错误;大量引入外来观赏物种可能导致生态入侵,导致该地区某些本土生物死亡,降低草原的稳定性,D项错误。
4.(2024·山东淄博模拟)自然界的生物与周围的物理环境之间,与群落中的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制造有机物,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的首要成分
B.正反馈调节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维持相对稳定的主要调节方式
C.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包含食物链的含义
D.水体中沉降植物的分泌物可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产者间也存在信息联系
解析:选B。生产者利用外界物质和能量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项正确;负反馈调节是该动态平衡体系维持相对稳定的主要调节方式,B项错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包含了一条“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的食物链,C项正确;水体中沉降植物的分泌物可抑制藻类(生产者)生长,说明生产者间也存在信息联系,D项正确。
5.生态缸是以水生植物造景为主的相对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态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生态缸,要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相对稳定
B.生态缸密封后,要能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应置于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C.人工生态缸只能够实现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功能
D.人工制作的生态缸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稳定性越高
解析:选A。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短暂的,A项正确;制作的生态缸应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B项错误;人工生态缸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C项错误;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要适宜,并不是越多生态缸越稳定,D项错误。
6.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非生物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群落是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项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光照,C项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2024·山东济南高三期末)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表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暂未利用的能量);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部分生物,①②③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②过程中碳元素存在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B灭绝,从能量流动关系的角度分析,短期内D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
(3)据表分析,第Ⅱ营养级与第Ⅲ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该生态系统是果园人工生态系统,农民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这种信号属于________信息。该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有一定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1)生物群落 非生物环境 CO2→含碳有机物 (2)三、四 捕食和种间竞争 增加 (3)11.3 (4)物理 间接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
141.0
15.9
0.9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0.2
0.5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共5页。
课时质量评价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30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