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专题特训(原卷版+解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第16练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双星模型(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第16练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双星模型(原卷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km/s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如图2所示,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将与空间站在B处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处
B.航天飞机在B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
C.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
D.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
2. (2022·江苏·模拟预测)2020年7月,我国用长征运载火箭将“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探测器在星箭分离后,进入地火转移轨道,如图所示,2021年5月在火星乌托邦平原着陆。则探测器( )
A.与火箭分离时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B.每次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等
C.绕火星运行时在捕获轨道上的周期最大
D.绕火星运行时在不同轨道上与火星的连线每秒扫过的面积相等
3.如图3所示,2013年12月6日17时47分,在北京飞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密控制下,嫦娥三号开始实施近月制动,进入100公里环月轨道Ⅰ,2013年12月10日晚21∶20分左右,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再次变轨,从10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Ⅰ,降低到近月点(B点)15公里、远月点(A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Ⅱ,为下一步月面软着陆做准备.关于嫦娥三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卫星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卫星沿轨道Ⅰ运动的过程中,卫星中的科考仪器处于失重状态
C.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在A点应加速
D.卫星在轨道Ⅱ经过A点时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Ⅱ经过B点时的速度
4.(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食双星”是两颗相距为d的恒星A、B,只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观察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食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恒星A、B运动的周期为TB.恒星A质量小于B的质量
C.恒星A、B的总质量为D.恒星A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
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利用霍曼转移轨道可以将航天器从地球发送到火星。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则霍曼轨道就是一个近日点P和远日点Q都与这两个行星轨道相切的椭圆。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到达地球轨道的P点时,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进入霍曼轨道,当“天问一号”运动到火星轨道的Q点时,再次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的线速度小于在火星轨道上的线速度
B.在P点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的速度需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C.在Q点再次瞬时点火,是为了增大太阳对“天问一号”的引力
D.“天问一号”沿霍曼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动能最小
2.(2022·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2022年4月13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历经了183天的太空航行之后,成功返回地球,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飞行时间最长、任务项目最多的纪录。神舟十三号此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入太空并与天宫空间站进行对接,飞船的运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境,圆形轨道2为天宫空间站运行轨道,椭圆轨道1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于P点,Q点在地面附近,是轨道1的近地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可在到达轨道2后不断加速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
B.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等于空间站在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
C.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等于7.9km/s
D.载人飞船从Q点向P点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不做功
3.(2022·四川宜宾·模拟预测)2021年5月,基于“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如图,假设在太空中有恒星A、B双星系统绕点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为T1,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meq \f(v2,r),因此卫星做近心运动,而在Ⅰ轨道上的A点,由于Geq \f(Mm,r2)=meq \f(v′2,r),因此v′>v,故卫星从轨道Ⅰ变轨到轨道Ⅱ,应在A点减速,C错误;从A到B的过程中,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得在Ⅱ上B点的速度大于Ⅱ上A点的速度,D正确.
4.(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食双星”是两颗相距为d的恒星A、B,只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观察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食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 )
A.恒星A、B运动的周期为TB.恒星A质量小于B的质量
C.恒星A、B的总质量为D.恒星A线速度大于B的线速度
【答案】C
【解析】A.每隔时间T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则两恒星的运动周期为
故A错误;
B.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因为
则
故B错误;
C.由B选项得,两恒星总质量为
故C正确;
D.根据
两恒星角速度相等,则
故D错误。
故选C。
1.(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利用霍曼转移轨道可以将航天器从地球发送到火星。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则霍曼轨道就是一个近日点P和远日点Q都与这两个行星轨道相切的椭圆。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到达地球轨道的P点时,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进入霍曼轨道,当“天问一号”运动到火星轨道的Q点时,再次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的线速度小于在火星轨道上的线速度
B.在P点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的速度需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
C.在Q点再次瞬时点火,是为了增大太阳对“天问一号”的引力
D.“天问一号”沿霍曼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动能最小
【答案】B
【解析】A.设太阳质量为M,质量为m的卫星绕太阳做半径为r、线速度大小为v的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于地球轨道的半径小于火星轨道的半径,则根据上式可知“天问一号”在地球轨道上的线速度大于在火星轨道上的线速度,故A错误;
B.在P点瞬时点火后,“天问一号”需要克服地球引力离开地球,进入霍曼转移轨道绕太阳做椭圆运动,所以此时“天问一号”的速度需要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故B正确;
C.在Q点再次瞬时点火,“天问一号”所受引力不变,速度增大,从而使其所受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而做离心运动,进而变至较高的火星轨道,故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天问一号”沿霍曼轨道运行时在P点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2.(2022·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模拟预测)2022年4月13日,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历经了183天的太空航行之后,成功返回地球,创下了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任务飞行时间最长、任务项目最多的纪录。神舟十三号此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入太空并与天宫空间站进行对接,飞船的运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情境,圆形轨道2为天宫空间站运行轨道,椭圆轨道1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于P点,Q点在地面附近,是轨道1的近地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可在到达轨道2后不断加速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
B.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等于空间站在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
C.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等于7.9km/s
D.载人飞船从Q点向P点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不做功
【答案】B
【解析】A.若载人飞船在到达轨道2后不断加速,则会做离心运动,从而远离轨道2,不会追上空间站从而不能实现对接,选项A错误;
B.根据
可知,载人飞船在轨道1上P点的加速度等于空间站在轨道2上P点的加速度,选项B正确;
C.载人飞船从近地圆轨道的Q点加速才能进入轨道1的椭圆轨道,则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大于7.9km/s,选项C错误;
D.载人飞船从Q点向P点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对飞船做负功,选项D错误。
故选B。
3.(2022·四川宜宾·模拟预测)2021年5月,基于“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研究发现脉冲星三维速度与自转轴共线的证据。如图,假设在太空中有恒星A、B双星系统绕点做顺时针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为T1,它们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RB,R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24讲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练习)(原卷版+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4讲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练透),文件包含第24讲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练透教师版docx、第24讲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24讲 卫星变轨问题 双星模型(讲通),文件包含第24讲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讲通教师版docx、第24讲卫星变轨问题双星模型讲通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