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临考化学试卷(7)
展开1、化学试卷共二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和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综合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将石油加热炼制,以得到多种石油化工产品B.不小心将食醋洒落,大理石地面被腐蚀
C.用铝制容器盛放酸性物质,铝制容器被腐蚀D.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放在密闭的沼气池综合发酵制沼气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D.用铁锅炒菜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贫血
3、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城市废水直接排放B.回收废旧金属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D.旧课本二次利用
4、钯是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下列有关钯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46B.元素名称是钯C.元素符号是D.相对原子质量为
5、探究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下列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氧化铜粉末B.倾倒稀硫酸
C.加热D.添加酒精
6、中国传统印染工艺常用茜草素(C14H8O4)作染料。下列关于C14H8O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核
C.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氧、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4:2
7、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9、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乙醇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之一。下图为乙醇充分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D.该反应中共涉及到两种氧化物
11、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探究两个变量的是( )
A.AB.BC.CD.D
12、海水晒盐提取粗盐后留下的母液叫卤水,其中含有KCl、MgSO4等物质,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大于MgSO4的溶解度
B.升温一定能使MgSO4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
C.MgSO4饱和溶液从t2℃到t1℃过程中有晶体析出
D.t2℃时,向K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MgSO4,固体不能溶解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生产与化学息息相关。
(1)大棚建造时使用钢管作框架结构,钢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的某种水稻中富含硒,这里的“硒”指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硒原子B.硒元素C.硒单质
(3)农药波尔多液可防治果树、马铃薯等作物的真菌病害,利用石灰浆和硫酸铜溶液制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农业生产强调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秸秆露天焚烧B.过度使用化肥、农药C.将大水漫灌改为喷灌和滴灌
14、(6分)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使反应停止的便捷操作是 。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H2O2溶液加入MnO2中制氧气的反应速率较快,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填序号)。
(5)装置E可用作家庭制氧机上的湿化瓶。下列关于该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入吸氧气的塑料管
C.可以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
D.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15、(6分)工业上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中常用喷头将石灰乳喷出,此做法的目的是 ,且不采用石灰水而用石灰乳的原因是 ,写出反应Ⅰ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反应Ⅱ发生的化学反应会生成Ca(NO3)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3)该流程的优点是 。
16、(6+3分)西汉时《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为了模拟此反应,某兴趣小组将打磨光亮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标准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铁钉表面无明显气泡。但小组同学却发现铁钉表面有小气泡,于是对这一异常现象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溶液呈酸性;②铁与硫酸铜溶液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铁与酸性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硫酸亚铁溶液会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产生氢离子。
【探究一】探究硫酸铜溶液酸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小组同学利用打磨光亮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由上表推测硫酸铜溶液酸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
【探究二】探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的酸性强弱变化及其原因
将打磨光亮的铁钉放入30mL4%硫酸铜溶液中,插入pH传感器检测溶液pH变化(如图1),同时插入氧气传感器检测密闭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
(2)由图1和图2可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过程中,pH (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 。
【探究三】验证探究二中溶液pH变化的原因
改用煮沸后蒸馏水配制热的30mL4%硫酸铜溶液,放入光亮的铁钉,用pH传感器测密闭容器中溶液pH变化(如图3)。
(3)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
(4)由图3可知,探究二中溶液pH变化的原因 (填“成立”或“不成立”)。
【反思与结论】
【若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3分,总分不超过40分】
(5)图1和图3的曲线的起点pH不同的原因 。依据上述三个探究实验,兴趣小组向化学老师建议课堂演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是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认为利用铁钉和硫酸铜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 (填“是”或“否”)需要密闭。
17、(5分)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飞船精准着陆时推进剂的质量要精确计算,飞船携带的推进剂是联氨()和四氧化二氮(),制动时的反应原理是: 。
(1)请把化学方程式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 。
(2)若飞船返回时携带92kg四氧化二氮,则需要联氨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金属材料;(2)B;(3) CuSO4+2NaOH =Cu(OH)2↓+Na2SO4;(4)AB。
14、(6分)(1)锥形瓶;(2)向下拉注射器活塞;
(3);(4)C;(5)BCD。
15、(6分)(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
Ca(OH)2+CO2=CaCO3↓+H2O或Ca(OH)2+SO2=CaSO3↓+H2O;
(2)+3;
(3)保护环境,除去有害气体。
16、(6+3分)Fe+CuSO4=Cu+FeSO4;
(1)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温度;(2)减小;硫酸亚铁溶液会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产生氢离子;
(3)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4)成立;
(5)溶液温度不同;用去氧的蒸馏水配制热的2%d的硫酸铜溶液,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是。
17、(5分)(1) 4H2O;
(2)解:设参加反应的四氧化二氮的质量为x,
x=64kg
答:需要联氨的质量是64kg。
A.探究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
B.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D.验证MnO2的催化作用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间距变小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Mg和Al是不同种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H2O2与H2O化学性质不同
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
A.探究分子运动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硫酸铜溶液
变为浅绿色
有无红色固体
有无气泡
2%硫酸铜冷溶液
较慢
有
无
2%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有
无
4%硫酸铜冷溶液
较慢
有
无
4%硫酸铜热溶液
较快
有
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D
A
D
D
B
C
C
11
12
C
C
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三)
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4页。
【临考满分卷】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临考满分卷】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