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无论是冬奥会开幕式深度应用8K+5G转播、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虚拟数字人等新技术展示出中国式浪漫与奥运情怀,还是央视春晚大量运用AI、XR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都深刻体现出,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更有沉浸感、更富影响力的文化盛宴,带来“跨屏时代”高度沉浸的“全感官体验”。“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文化+科技”加速提升文化原创力,搭建中华文明传播新场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使得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得到极大提升,持续探索新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又如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使用“绘画+CG”突破时空的壁垒,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民族精神,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跨圈”传播、跨文化传播,为中外观众提供了理解中华美学精神、认知文化内涵、共享审美品位的全新文化场景
“文化+科技”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人文经济发展新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而且在个性化推荐、自动化内容生成、智能化后期剪辑制作、智能版权保护与内容监管等方面,切实提高了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效率与文化安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资源共享、内容集聚与价值耦合,拓展了文化艺术产业的价值和想象空间,也催生出“艺术+”的产业新业态。如上海、洛阳、成都、西安、哈尔滨等城市,创意性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用文化因子擦亮城市名片,以创新驱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全面性、高效性,为人文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然,我们欣喜于“文化+科技”利好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生产失范、监管失灵等问题。比如文化内容的批量化与模式化生产、算法不透明带来的用户信息安全隐患,数据歧视诱发的伦理困境等。坚守人类伦理道德与人文情怀,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命线与底线,又要在传播过程中尊重受众的隐私与数据,更要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与范式,引导科技“向善”、文化“向优”。我们要持续增强艺术创新生产的能力与动力,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艺术作品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丰富文化艺术消费的内容与形式
(选自杨乘虎《“文化+科技”,激发艺术生产的创新活力》,《光明日报》)
材料二: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日前,由4K花园联合咪咕公司、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并制作的贵州首部8K生态人文纪录片《万物之生•贵州篇》正式定档
据介绍,纪录片以8K全流程制作技术复刻出原汁原味的贵州生态之美;以杜比全景声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听觉体验,观众可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于贵州奇幻瑰丽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等生态景观,足不出户实现与大自然的零距离邂逅。
该片作为5G+超高清数字新视听的代表性IP,4K花园以8K+VR等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赋能,从山野、丛林、溪谷、洞天、风物五个视角全面展示贵州的生态景观、地质地貌和珍稀动植物等资源禀赋,向全球观众呈现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打造成为超高清等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创新融合的应用范本,展现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果,推进视听行业新质生产力
……
除了最前沿技术的加持,该片三大联合出品方还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将4K花园“超高清+”技术应用与贵州多彩新媒介媒体传播平台、咪咕视频彩铃、短视频等衍生内容相融合,与视频化电商等商业模式结合,通过释放“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
(节选自光明网《8K+VR呈现美丽和谐生态画卷,推动视听行业新质生产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这是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B.大力提升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
C.只有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传播优秀的文化精品,中外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美学精神。
D.纪录片《万物之生•贵州篇》是5G+超高清数字新视听的代表性IP,也将成为一张贵州文旅传播的数字化新名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它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效率与文化安全。
B.近年来,一些已故明星被AI“复活”引发的争议,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科技”带来的利好的方面
C.持续增强艺术创新生产的能力与动力,不断激发艺术生产的创新活力可以有效助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D.8K全流程制作技术、杜比全景声技术、VR拍摄技术的加持,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与大自然零距离邂逅。
(3)下列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话剧院利用“5G+4K/8K+AI”等顶尖数字技术,实现了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的线上演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B.2024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中开展了AI光影阅读、智能数字人、数字听书、VR眼镜等体验项目,为读者打造出趣味十足的阅读世界。
C.广西文旅局借助360度VR虚拟游览、5G慢直播等智慧手段,让观众可以移步换景,足不出户
D.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中通用智能人女孩“通通”,拥有独特的“心智”,能够处理复杂任务
(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我们可以如何利用“文化+科技”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家乡旅游文化产业,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邻居
夏鲁平
大白天的,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伸手触摸着墙壁,一点点摸索着往前走。突然,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了。
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出现大片光亮。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
我应声说,来了。这套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家人,是我姐多年前买下的。我平时到北京办事,常落脚于此。
我弯腰收拾七零八落的矿泉水瓶子,吴老太太急忙跑过来,说,我来我来。她拣起矿泉水瓶,重新立于墙根。
我关上自己的房门,脱鞋,换衣服,用过的水要留着冲卫生间。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手机铃声响起,我便进屋去接听。打电话的是我一个小学同学,恰巧两人都在北京,便相约聚聚。
小时候我们两家是邻居,同上一所小学,同在一个班里。那时,总路过一辆送面包的手拉车,刘铁军总在这个时间溜出校门,从车后面掀开帆布,拽出一个面包
如今只知道他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早年做过医疗器械,也当过书商,貌似混得还不错。
两小时后,刘铁军开着车来了,我赶紧拿起照相机出门。
到楼下,刘铁军摇下车窗向我招手,这家伙
我打开车门钻进车里,刘铁军用带着东北味儿的北京腔说,咳,您看这北京城,今天算你命好,雾霾没有,怎么走都是堵,要不我拉你到长安街转转?
听你安排。我对刘铁军说。
那我们直接去昌平,我在那儿刚装修了一套房子,二百八十平方米。让您看看怎么样?
我问:你怎么到那么远的地方买房子?
崇文门那儿,我有一套,现在雾霾太大,有钱人都搬到昌平那边去了。
我说:我来这两天,北京天气挺好啊,比长春强多了。
刘铁军说:那您是没赶上坏天儿。
我问:你这车什么时候买的。
刘铁军说,五年了。最近正准备处理,想买个保时捷。
我说你真够奢侈的。
刘铁军说,这算什么呀,在北京 有钱主儿多的是。你看我这台车
我瞪大了眼睛。
刘铁军说,干脆你把工作辞了,凭你在长春的人脉,我保你一年挣二百万。
我在一家机关工作,过着撑不着、饿不死的日子,业余时间看书、打太极拳,对我来说就像天上掉馅饼,从来没想过。
来到昌平,我对刘铁军房子的装修,没法儿评价。他见我无语
我笑而不答。
刘铁军说,一万五,仿红木的
原来刘铁军大老远地把我带到昌平,就是让我看他这些?我更是无法回答。我知道,刘铁军久久期待着我能给他一个溢美之词,刘铁军说,晚上你喜欢吃什么?
我说,我喜欢吃炸酱面。
刘铁军说,吃炸酱面也成,您自己找地儿
傍晚,我回到龙潭湖公园门口,闻着公园里飘出的花香,我买了门票,走进公园,我想,我们是走在两条道儿上的人,他的很多想法我实在无法苟同。恍惚中,我的眼睛一亮,略显意外,停下脚步说,进公园不花钱的,每天这时
她手里攥着几片玉兰花瓣,见我看她的手,羞涩地将手藏在背后。
我灵机一动,说,您就这么站着,别动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说,这怎么好意思!
我说,没什么!
吴老太太朝左右扫了两眼,快速挪动起脚步,跑到一簇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又抬手捋起头发,很是郑重其事。我端起相机,吴老太太忽然跑开了,我纳闷地放下相机
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手里拿着棍子拍打着路面,好像感觉到了吴老太太,笑了笑说,您也来遛弯?
原来,他是个盲人。
吴老太太说,我今天特意来这里找你,我那儿矿泉水瓶攒了不少,我还有几件衣服送给你,我外孙女不穿了,明天你一定要去啊。
好的,好的!那人感谢着走了。
吴老太太又回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对那人喊:记住啊,明天一定过去!
我再次端起相机、看见吴老太太将手中的一瓣玉兰花别在头上,微笑的脸与鲜花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的画面。我屏住呼吸,恨不能将这世间的美都摄入镜头里。
稍作停歇,吴老太太凑过来,对我说。你看见刚才那个人了吧,他媳妇有精神病:常年住院,家里穷得很,挣不了多少钱,送给他,能多挣一些。
晚上,我回到小屋,从地上、床底下收拾了所有散落的矿泉水瓶,拎到走廊,与先前的那一堆矿泉水瓶摆放在一起。
临走时我说,下次我来北京,一定把不穿的衣服全带来。
吴老太太一高兴又要跟我喋喋不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吴老太太看到“我”准备去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矿泉水瓶子时,连忙制止了,可见她因“我”惊扰到她而暗自生气。
B.“我”与刘铁军曾是邻居,也是同学,但“多年未见”,这说明二人关系不好,见面都是为了炫耀。
C.当“我”说给吴老太太照相时,她一面说“这怎么好意思”,一面也因为占了小便宜而“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
D.回到小屋后,“我”就把屋内的矿泉水瓶放到走廊里,这是因为“我”被吴老太太的行为感染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我”触摸着墙壁摸索着走这一情节,为下文“我”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从而引出主人公吴老太太做了铺垫。
B.手机铃声及时地响起,分散了“我”因再次惊动吴老太太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与刘铁军的相见。
C.公园里飘出的花香让“我”暂时不想回那间小屋,这让“我”巧遇吴老太太成为可能,进而交代她积攒矿泉水瓶的原因。
D.小说写“我”与同学见面的情节,看似与文题无关,实则是作者有意为之,突出主题。
(3)小说中说“我们是走在两条道儿上的人”(文中画线处),其实文中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说明。
(4)吴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
特进魏征对曰:“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为智伯报仇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第十四》)
材料二: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争必败;骄必傲,谏不从,再谏之,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坐待成败,国士之报,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疵能察A韩魏之情B以谏智伯C虽不用D其言以至E灭亡F而疵之智谋G忠告H已无愧于心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文中指放置在……里面,与“拒关
B.委质,文中指臣服、归附,与“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委质”词义不相同。
C.骄,文中指使……骄盛,与成语“谄上骄下”中的“骄”词义不相同。
D.厌,文中指满足,与“诸侯之地有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提及弘演,是感慨臣之忠;而魏征举豫让的事例,国君若能礼遇臣子,则不必忧虑无人可用。
B.方孝孺将段规、任章、郄疵与豫让对比,是为了说明真正的忠臣在“以国士待之”的情况下,更应竭忠尽智
C.方孝孺用两个“何足道哉”,否定了智伯败亡后,豫让逞血气之勇
D.相比于豫让,作者以更辛辣的笔触批判了那些毫无节操可言的贰臣,认为这些人厚颜无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
②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5)魏征和方孝孺借豫让所阐述的为臣之道是否一致?请根据材料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贫女的口吻自述,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
B.贫女虽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的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了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在描摹水气弥漫,水天相接的景象后,“ , ”两句,借《诗经》的典故描写了小船在江面自在飘荡的场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两句,以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追索茅草不得后的无奈心情。
(3)小刚漫步锦江之滨,看到水中月影,不禁想起唐宋诗文中描写此类景象的句子:“ , 。”
六、语言文字运用Ⅰ(8分)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玉渊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草丛里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A“不少!”
B“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1)根据语境推断A、B两句话是谁说的,说明理由。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能否互换位置?
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2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风景、美食、民俗等各不相同, A。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①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同比增长34.3%;②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7.3%。③人们出游意愿不断增长,④南北文旅行业交流也不断增进。⑤这不仅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⑥也能助力更多地方提升人气,活跃文旅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文旅消费需求呈现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被动接受式的“到此一游”,更加青睐深度体验、主动参与的沉浸式旅游。各地文旅行业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推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如何变“流量”为“留量”?答案无他, B。面对游客的涌入,哈尔滨市政府和群众用真诚换真心,开启“宠游客”模式。冻梨切块摆盘、冻草莓按个卖、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站”……无论是此前淄博烧烤的出圈, C,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优质文旅产品,还需政府在监管和服务上用力、从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品质上用心、市民在理解和参与上用情。携手同心、形成合力,实现口碑传播。面对机遇,扎扎实实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哈尔滨”“淄博”被人们看见,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走马观花,意思是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在文中用以表达目前消费者不满足浅尝辄止的旅游
B.顺势而为,意思是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在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
C.留量,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意在生动形象说明各地文旅行业长足、持续发展是目前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D.哈尔滨,使用借代的手法,指只要文旅行业用真心做好服务工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八、作文(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情绪淡淡的,几乎没什么大波动;目标淡淡的;说话淡淡的,“收到、OK、好的、可以”……最近,部分年轻人争相确诊自己为“淡人”。
对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年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二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1(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无论是冬奥会开幕式深度应用8K+5G转播、数字孪生、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虚拟数字人等新技术展示出中国式浪漫与奥运情怀,还是央视春晚大量运用AI、XR等新技术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都深刻体现出,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更有沉浸感、更富影响力的文化盛宴,带来“跨屏时代”高度沉浸的“全感官体验”。“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正在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还促进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文化+科技”加速提升文化原创力,搭建中华文明传播新场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使得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得到极大提升,持续探索新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又如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三季使用“绘画+CG”突破时空的壁垒,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民族精神,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跨圈”传播、跨文化传播,为中外观众提供了理解中华美学精神、认知文化内涵、共享审美品位的全新文化场景
“文化+科技”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人文经济发展新形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而且在个性化推荐、自动化内容生成、智能化后期剪辑制作、智能版权保护与内容监管等方面,切实提高了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效率与文化安全。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资源共享、内容集聚与价值耦合,拓展了文化艺术产业的价值和想象空间,也催生出“艺术+”的产业新业态。如上海、洛阳、成都、西安、哈尔滨等城市,创意性开发城市文化资源,用文化因子擦亮城市名片,以创新驱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样化、全面性、高效性,为人文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然,我们欣喜于“文化+科技”利好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生产失范、监管失灵等问题。比如文化内容的批量化与模式化生产、算法不透明带来的用户信息安全隐患,数据歧视诱发的伦理困境等。坚守人类伦理道德与人文情怀,是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生命线与底线,又要在传播过程中尊重受众的隐私与数据,更要明确技术应用的边界与范式,引导科技“向善”、文化“向优”。我们要持续增强艺术创新生产的能力与动力,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艺术作品的传播广度与深度,丰富文化艺术消费的内容与形式
(选自杨乘虎《“文化+科技”,激发艺术生产的创新活力》,《光明日报》)
材料二:
“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日前,由4K花园联合咪咕公司、贵州多彩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并制作的贵州首部8K生态人文纪录片《万物之生•贵州篇》正式定档
据介绍,纪录片以8K全流程制作技术复刻出原汁原味的贵州生态之美;以杜比全景声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听觉体验,观众可通过VR眼镜身临其境于贵州奇幻瑰丽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等生态景观,足不出户实现与大自然的零距离邂逅。
该片作为5G+超高清数字新视听的代表性IP,4K花园以8K+VR等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赋能,从山野、丛林、溪谷、洞天、风物五个视角全面展示贵州的生态景观、地质地貌和珍稀动植物等资源禀赋,向全球观众呈现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打造成为超高清等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创新融合的应用范本,展现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果,推进视听行业新质生产力
……
除了最前沿技术的加持,该片三大联合出品方还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将4K花园“超高清+”技术应用与贵州多彩新媒介媒体传播平台、咪咕视频彩铃、短视频等衍生内容相融合,与视频化电商等商业模式结合,通过释放“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
(节选自光明网《8K+VR呈现美丽和谐生态画卷,推动视听行业新质生产力》)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经全面打通文化创作、消费、传播等环节,这是加速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原因。
B.大力提升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
C.只有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传播优秀的文化精品,中外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美学精神。
D.纪录片《万物之生•贵州篇》是5G+超高清数字新视听的代表性IP,也将成为一张贵州文旅传播的数字化新名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它可以在很多方面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效率与文化安全。
B.近年来,一些已故明星被AI“复活”引发的争议,说明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科技”带来的利好的方面
C.持续增强艺术创新生产的能力与动力,不断激发艺术生产的创新活力可以有效助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
D.8K全流程制作技术、杜比全景声技术、VR拍摄技术的加持,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与大自然零距离邂逅。
(3)下列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D
A.中国国家话剧院利用“5G+4K/8K+AI”等顶尖数字技术,实现了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的线上演播,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B.2024年“书香重庆”全民阅读盛典中开展了AI光影阅读、智能数字人、数字听书、VR眼镜等体验项目,为读者打造出趣味十足的阅读世界。
C.广西文旅局借助360度VR虚拟游览、5G慢直播等智慧手段,让观众可以移步换景,足不出户
D.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中通用智能人女孩“通通”,拥有独特的“心智”,能够处理复杂任务
(4)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我们可以如何利用“文化+科技”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家乡旅游文化产业,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解答】(1)A.“已经全面打通”“主要原因”错误。由材料一“都深刻体现出,原文中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进行,另外。
B.由材料一第二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R、VR ,使得影视与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原创力得到极大提升,选项主客颠倒。
C.“只有……才……”错误。根据材料一“诸多优秀创意型,借助全媒体矩阵持续‘跨圈’传播,为中外观众提供了理解中华美学精神、共享审美品位的全新文化场景”可知。
D.正确。
故选D。
(2)B.“我们不仅要关注‘文化+科技’带来的利好的方面,更要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问题”错误,也要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生产失范,选项是递进关系。
故选B。
(3)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不同领域科技和文化的相互融合。
D.选项是科技领域的成果,不符合材料一观点。
故选D。
(4)由“如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持续探索新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洛阳、西安,利用艺术IP,用文化因子擦亮城市名片、算法不透明带来的用户信息安全隐患,数据歧视诱发的伦理困境等”可知,用大量真实典型的事实论据作为支撑。
由“当然,我们欣喜于‘文化+科技’利好的同时、监管失灵等问题”可知,又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问题,思路清晰。
(5)如何利用“文化+科技”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家乡旅游文化产业,要本着“文化+科技”的作用,从两则材料中寻找启示。
由材料一“‘文化+科技’”加速提升文化原创力,搭建中华文明传播新场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元素与AI、VR等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融通,要提升文化原创力、AR。
由“诸多优秀创意型、科技型的文化精品、跨文化传播、认知文化内涵,为中国形象的积极传播搭建了更为全面,要策划制作更多创意型,要借助全媒体矩阵大力宣传、跨文化传播,打响家乡文化的知名度。
由材料一“‘文化+科技’”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打造人文经济发展新形态”这段中上海、成都、哈尔滨等城市的做法可知,创意性开发城市文化资源,探索“科技+文化+艺术”逻辑下艺术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
由材料一“我们欣喜于‘文化+科技’利好的同时,也要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生产失范,还要避免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完善法律法规。
由材料二“贵州首部8K生态人文纪录片《万物之生•贵州篇》”的播出情况可知,除了最前沿技术的加持,所以利用“文化+科技”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家乡旅游文化产业、特色产品与视频化电商等商业模式结合。
答案:
(1)D
(2)B
(3)D
(4)①多次运用举例论证,用大量真实典型的事实论据作为支撑、央视春晚,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②论证全面有力,思路清晰,又关注数字科技所引发的问题。
(5)①提升文化原创力,将家乡历史文化的故事性元素和AI、VR等新技术交互融通、科技型的文化精品。
②借助全媒体矩阵大力宣传,持续“跨圈”传播,为传播家乡形象搭建平台。
③政府部门还要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④利用艺术IP,创意性开发城市文化资源,探索“科技+文化+艺术”逻辑下艺术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
⑤将家乡的文化旅游线路、特色产品与视频化电商等商业模式结合。
【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
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邻居
夏鲁平
大白天的,走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伸手触摸着墙壁,一点点摸索着往前走。突然,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了。
屋里的一道门紧跟着打开了,走廊出现大片光亮。吴老太太手扶门框,看着我问
我应声说,来了。这套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着两家人,是我姐多年前买下的。我平时到北京办事,常落脚于此。
我弯腰收拾七零八落的矿泉水瓶子,吴老太太急忙跑过来,说,我来我来。她拣起矿泉水瓶,重新立于墙根。
我关上自己的房门,脱鞋,换衣服,用过的水要留着冲卫生间。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手机铃声响起,我便进屋去接听。打电话的是我一个小学同学,恰巧两人都在北京,便相约聚聚。
小时候我们两家是邻居,同上一所小学,同在一个班里。那时,总路过一辆送面包的手拉车,刘铁军总在这个时间溜出校门,从车后面掀开帆布,拽出一个面包
如今只知道他在北京闯荡了二十多年,早年做过医疗器械,也当过书商,貌似混得还不错。
两小时后,刘铁军开着车来了,我赶紧拿起照相机出门。
到楼下,刘铁军摇下车窗向我招手,这家伙
我打开车门钻进车里,刘铁军用带着东北味儿的北京腔说,咳,您看这北京城,今天算你命好,雾霾没有,怎么走都是堵,要不我拉你到长安街转转?
听你安排。我对刘铁军说。
那我们直接去昌平,我在那儿刚装修了一套房子,二百八十平方米。让您看看怎么样?
我问:你怎么到那么远的地方买房子?
崇文门那儿,我有一套,现在雾霾太大,有钱人都搬到昌平那边去了。
我说:我来这两天,北京天气挺好啊,比长春强多了。
刘铁军说:那您是没赶上坏天儿。
我问:你这车什么时候买的。
刘铁军说,五年了。最近正准备处理,想买个保时捷。
我说你真够奢侈的。
刘铁军说,这算什么呀,在北京 有钱主儿多的是。你看我这台车
我瞪大了眼睛。
刘铁军说,干脆你把工作辞了,凭你在长春的人脉,我保你一年挣二百万。
我在一家机关工作,过着撑不着、饿不死的日子,业余时间看书、打太极拳,对我来说就像天上掉馅饼,从来没想过。
来到昌平,我对刘铁军房子的装修,没法儿评价。他见我无语
我笑而不答。
刘铁军说,一万五,仿红木的
原来刘铁军大老远地把我带到昌平,就是让我看他这些?我更是无法回答。我知道,刘铁军久久期待着我能给他一个溢美之词,刘铁军说,晚上你喜欢吃什么?
我说,我喜欢吃炸酱面。
刘铁军说,吃炸酱面也成,您自己找地儿
傍晚,我回到龙潭湖公园门口,闻着公园里飘出的花香,我买了门票,走进公园,我想,我们是走在两条道儿上的人,他的很多想法我实在无法苟同。恍惚中,我的眼睛一亮,略显意外,停下脚步说,进公园不花钱的,每天这时
她手里攥着几片玉兰花瓣,见我看她的手,羞涩地将手藏在背后。
我灵机一动,说,您就这么站着,别动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说,这怎么好意思!
我说,没什么!
吴老太太朝左右扫了两眼,快速挪动起脚步,跑到一簇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又抬手捋起头发,很是郑重其事。我端起相机,吴老太太忽然跑开了,我纳闷地放下相机
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手里拿着棍子拍打着路面,好像感觉到了吴老太太,笑了笑说,您也来遛弯?
原来,他是个盲人。
吴老太太说,我今天特意来这里找你,我那儿矿泉水瓶攒了不少,我还有几件衣服送给你,我外孙女不穿了,明天你一定要去啊。
好的,好的!那人感谢着走了。
吴老太太又回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对那人喊:记住啊,明天一定过去!
我再次端起相机、看见吴老太太将手中的一瓣玉兰花别在头上,微笑的脸与鲜花交相辉映,构成了美妙的画面。我屏住呼吸,恨不能将这世间的美都摄入镜头里。
稍作停歇,吴老太太凑过来,对我说。你看见刚才那个人了吧,他媳妇有精神病:常年住院,家里穷得很,挣不了多少钱,送给他,能多挣一些。
晚上,我回到小屋,从地上、床底下收拾了所有散落的矿泉水瓶,拎到走廊,与先前的那一堆矿泉水瓶摆放在一起。
临走时我说,下次我来北京,一定把不穿的衣服全带来。
吴老太太一高兴又要跟我喋喋不休。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当吴老太太看到“我”准备去收拾散落在地上的矿泉水瓶子时,连忙制止了,可见她因“我”惊扰到她而暗自生气。
B.“我”与刘铁军曾是邻居,也是同学,但“多年未见”,这说明二人关系不好,见面都是为了炫耀。
C.当“我”说给吴老太太照相时,她一面说“这怎么好意思”,一面也因为占了小便宜而“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
D.回到小屋后,“我”就把屋内的矿泉水瓶放到走廊里,这是因为“我”被吴老太太的行为感染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小说开篇写“我”触摸着墙壁摸索着走这一情节,为下文“我”踩到一堆空矿泉水瓶从而引出主人公吴老太太做了铺垫。
B.手机铃声及时地响起,分散了“我”因再次惊动吴老太太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与刘铁军的相见。
C.公园里飘出的花香让“我”暂时不想回那间小屋,这让“我”巧遇吴老太太成为可能,进而交代她积攒矿泉水瓶的原因。
D.小说写“我”与同学见面的情节,看似与文题无关,实则是作者有意为之,突出主题。
(3)小说中说“我们是走在两条道儿上的人”(文中画线处),其实文中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说明。
(4)吴老太太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细节描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相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进行分析。
【解答】(1)A.“可见她因‘我’惊扰到她而暗自生气”错误。她并没有生气。
B.“见面都是为了炫耀”错误,“我”并没有炫耀。
C.“一面也因为占了小便宜而‘脸上显现出一种藏不住的喜悦’”错误。吴老太太是因为有机会照相而特别高兴。
D.正确。
故选D。
(2)D.“可以与吴老太太的故事相互映衬”错误。刘铁军是一个为金钱而活的人,二者正反对比鲜明,而是形成对比。
故选D。
(3)细节:“刘铁军总在这个时间溜出校门……边跑边塞进嘴里。”刘铁军总是从送面包的车上拽面包吃。
细节:“到楼下,……派头大得连车都不肯下来,而是摇下车窗向我招手。
细节:“我说,你真够奢侈的。”刘铁军说他这台车是小数目,这说明“我”与刘铁军的价值观不同。
细节:“我对刘铁军房子的装修,……我笑而不答,笑而不答,这说明“我”与刘铁军没有共同语言。
细节:“刘铁军说,……我不请您了,说明他与“我”很生分。
(4)生活节俭。白天“走廊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突然想起她跟我说过,节约用水。
乐于助人。吴老太太说“我今天特意来这里找你,你明天到我那儿去取吧,积攒空瓶子和旧衣服送给生活艰难的盲人。
热爱生活。“吴老太太朝左右扫了两眼,跑到一簇开满鲜花的树枝旁,又抬手捋起头发,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旁照相。
答案:
(1)D
(2)D
(3)①“刘铁军总在这个时间溜出校门,趁拉车人低头走路,拽出一个面包。”这说明“我”对刘铁军的这种做法有些不满。
②“到楼下,刘铁军摇下车窗向我招手,派头大得连车都不肯下来。
③“我说,你真够奢侈的,这算什么呀,有钱主儿多的是,是我十多个签单中一个单的数目。我瞪大了眼睛。
④“我对刘铁军房子的装修,没法儿评价,指着门口的鞋柜问?我笑而不答。
⑤“刘铁军说,吃炸酱面也成,我不请您了,说明他与“我”很生分。
(4)①生活节俭。“大白天的,“用过的水要留着冲卫生间”。
②乐于助人。积攒空瓶子和旧衣服送给生活艰难的盲人。
③热爱生活。到开满鲜花的树枝旁照相。
【点评】解答对文本赏析的选择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狄人杀卫懿公,尽食其肉,自出其肝,而内懿公之肝于其腹中。今觅此人,恐不可得。”
特进魏征对曰:“昔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襄子执而获之,子乃委质智伯,不为报仇;今即为智伯报仇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在君礼之而已,亦何谓无人焉?”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忠义第十四》)
材料二: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争必败;骄必傲,谏不从,再谏之,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坐待成败,国士之报,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
(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疵能察A韩魏之情B以谏智伯C虽不用D其言以至E灭亡F而疵之智谋G忠告H已无愧于心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内,文中指放置在……里面,与“拒关
B.委质,文中指臣服、归附,与“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委质”词义不相同。
C.骄,文中指使……骄盛,与成语“谄上骄下”中的“骄”词义不相同。
D.厌,文中指满足,与“诸侯之地有限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唐太宗提及弘演,是感慨臣之忠;而魏征举豫让的事例,国君若能礼遇臣子,则不必忧虑无人可用。
B.方孝孺将段规、任章、郄疵与豫让对比,是为了说明真正的忠臣在“以国士待之”的情况下,更应竭忠尽智
C.方孝孺用两个“何足道哉”,否定了智伯败亡后,豫让逞血气之勇
D.相比于豫让,作者以更辛辣的笔触批判了那些毫无节操可言的贰臣,认为这些人厚颜无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昔事范、中行,范、中行以众人遇我,我以众人报之。
②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5)魏征和方孝孺借豫让所阐述的为臣之道是否一致?请根据材料分析。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明确观点,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作答。
【解答】(1)句意:可是郄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但是郄疵的智谋忠告。
“虽……而”是一对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虽”“而”前CF处断开;
“疵之智谋忠告”是偏正短语作主语,其后H处断开表强调。
故选CFH。
(2)A.错误。放置在……里面,接纳。/守住函谷关。
B.正确。臣服;献礼。/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
C.正确。使……骄盛。句意:割给智伯土地。/谄媚讨好上级。
D.正确。句意: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故选A。
(3)B.“真正的忠臣在‘以国士待之’的情况下”错误,文中说段规、郄疵都是“未闻(尝)以国士待之”。
故选B。
(4)①“事”,辅佐;“众人”;“遇”。译文:我以前辅佐范氏和中行氏时,所以我用普通人报答人的方法报答他们。
②“不灵”,无知,被感动,也许,但被他的至诚之心感动。
(5)由原文“智伯以国士遇我,我以国士报之”可知,臣子遇明君当尽忠心;
由原文“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不从。三谏不从,死于是日……让于此时,视伯之危亡。袖手旁观,国士之报?智伯既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方孝孺认为。
由此可知二者阐述的为臣之道不一致。
答案:
(1)CFH
(2)A
(3)B
(4)①我以前辅佐范氏和中行氏时,他们像对待普通人那样对待我。
②智伯虽然愚昧无知,但被他的至诚之心感动。
(5)不一致。魏征认为;方孝孺认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吃尽他身上的肉。懿公的臣子弘演呼天抢地的大哭,而把懿公的心肝藏放置在自己的腹中,恐怕找不到了。”
特进魏征回答说:“古代豫让为智伯报仇,襄子抓获了他、中行氏的名下做臣子吧,你于是投身智伯;现在却要为智伯报仇?’豫让回答说:‘我以前辅佐范氏和中行氏时,所以我用普通人报答人的方法报答他们,当然我也要以国士的方式报答他,怎么能说没有这种人呢?”
材料二:
段规侍奉韩康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使他志气骄盛。郄疵侍奉智伯,可是郄疵却能洞察韩,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已经是无愧于心了,所谓国士。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荒淫暴虐之时,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不要互相侵夺。如今,人家不给;人家给了。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骄横必然狂傲。”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再来第二次,再来第三次,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但被他的至诚之心感动。与韩,解除对赵国的围困,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假如这样,难道不胜过斩衣然后自杀吗?
豫让在那时、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坐待成败?直到智伯已死,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唉!
【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②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②斗:比较,竞赛。③压金线:用金线绣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句以贫女的口吻自述,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
B.贫女虽有高尚的品格和杰出的才能,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
C.尾联发出深沉的感慨,把悲愤的情绪推向全诗高潮,揭示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无奈。
D.诗歌用语朴实,用贫女细腻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反映了她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
(2)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评价的理解。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但深知唯有当时流行的妆扮才能赢得他人怜爱”错误,这是贫女对自己品格的自信。
故选B。
(2)评论点明了本诗的比兴意义,“拟托良媒益自伤”、无人举荐的苦闷与哀怨;
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才高德贤;
“谁爱风流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为他人作嫁衣裳”,则令人想到那些久屈下僚的读书人一或许就是诗人的自叹吧?
诗情哀怨沉痛,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同时寄寓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
答案:
(1)B
(2)①首联明写贫女因找不到良媒、出嫁无门而自伤。②颔联,实写贫士空怀才华却不合世俗。③尾联明写贫女个人婚姻无望,实写贫士因社会不公而命运坎坷。
译文: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赏析:
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
“蓬门未识绮罗香。”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自幼粗衣布裳。开口第一句。因为贫穷,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可是每生此念头。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人们竞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就主观而论:“敢将十指夸针巧。”意思是说:我所自恃的是,敢在人前夸口,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和愈寡,亦知佳偶难觅啊,为他人作嫁衣裳,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月复一月,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女主人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夸指巧而不斗眉长、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诗情哀怨沉痛。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语言没有典故,全是出自贫家女儿的又细腻又爽利,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也有自矜自持,作茧自缚,一层层,使自己愈陷愈深,呼出那“苦恨年年压金线。这最后一呼,浓厚的生活哲理。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在描摹水气弥漫,水天相接的景象后,“ 纵一苇之所如 , 凌万顷之茫然 ”两句,借《诗经》的典故描写了小船在江面自在飘荡的场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唇焦口燥呼不得 , 归来倚杖自叹息 ”两句,以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追索茅草不得后的无奈心情。
(3)小刚漫步锦江之滨,看到水中月影,不禁想起唐宋诗文中描写此类景象的句子:“ 浮光跃金 , 静影沉璧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重点字:苇
(2)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重点字:唇
(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东船西舫悄无言 别时茫茫江浸月)(重点字:璧)
【点评】《赤壁赋》名句辑录: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六、语言文字运用Ⅰ(8分)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玉渊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草丛里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A“不少!”
B“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
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1)根据语境推断A、B两句话是谁说的,说明理由。
(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能否互换位置?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推测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正确推测说话人并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序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境,明确观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这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题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一:A.我;B.老同志,已经有半瓶了”可知,老同志已举瓶作答。第一个“不少”是“我”看到半瓶枸杞子后的判断,表现其自娱自乐。
示例二:A.老同志;B.我,已经有半瓶了”可知,老同志举瓶示意;②第二个“不少”是“我”听到回答后以的随声附和,“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2)首先回答不能。
然后陈述理由:
①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第一个短语“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的中心语是“老人”,穿得很整齐干净,老同志是西北人;
②语义递进。第二个短语“两个老孩子”的中心语是孩子,重在对老人保有孩童的天真。由“老人”到“孩子”。
答案:
(1)示例一:A.我;B.老同志,老同志已举瓶作答;②第二个“不少”是老同志的自我肯定,与后文“解嘲”“哈哈笑”对应。
示例二:A.老同志;B.我,老同志举瓶示意;②“我”听到回答后以“不少”随声附和。
(2)不能。①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承接上文的“老夫妻”“老同志”。第二个短语的中心语是孩子,重在对老人保有孩童的天真。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1.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2.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3.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4.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5.改正语段中的病句。6.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
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2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地大物博,南北风景、美食、民俗等各不相同, A。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①2024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同比增长34.3%;②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增长47.3%。③人们出游意愿不断增长,④南北文旅行业交流也不断增进。⑤这不仅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⑥也能助力更多地方提升人气,活跃文旅市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文旅消费需求呈现升级趋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被动接受式的“到此一游”,更加青睐深度体验、主动参与的沉浸式旅游。各地文旅行业顺势而为、积极创新,推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举措。如何变“流量”为“留量”?答案无他, B。面对游客的涌入,哈尔滨市政府和群众用真诚换真心,开启“宠游客”模式。冻梨切块摆盘、冻草莓按个卖、广场上建起了“温暖驿站”……无论是此前淄博烧烤的出圈, C,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有优质文旅产品,还需政府在监管和服务上用力、从业者在产品设计和品质上用心、市民在理解和参与上用情。携手同心、形成合力,实现口碑传播。面对机遇,扎扎实实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哈尔滨”“淄博”被人们看见,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走马观花,意思是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在文中用以表达目前消费者不满足浅尝辄止的旅游
B.顺势而为,意思是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在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
C.留量,使用仿词的修辞手法,意在生动形象说明各地文旅行业长足、持续发展是目前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D.哈尔滨,使用借代的手法,指只要文旅行业用真心做好服务工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的解说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结合相关语句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
【解答】(1)A处,根据后面“旅游人数/收入同比增长34.3%。人们出游意愿不断增长,可知此处是说我国南北不相同的风景、民俗等促使文旅市场的产生或发展。
B处,根据后句“面对游客的涌入,可知此处是强调各地文旅行业只有真情先给游客,故补写内容为“唯有真情最动人”。
C处,由前句“面对游客的涌入,开启‘宠游客’模式……”可知,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故补写内容为“还是这次哈尔滨旅游的爆火”。
(2)B.“可替换为‘顺理成章’”错,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顺理成章”、说话,就能顺利地做好。
文中指文旅行业敢于抓住时机,故只能用“顺势而为”。
故选B。
(3)句①,“旅游同比增长34.3%”成分残缺。修改后。
句③,“出游意愿不断增长”搭配不当。修改后。
句⑤,“不同地方的异域风光”成分赘余。修改后,感受到异域风光。
答案:
(1)A.催生出广阔的文旅市场 B.唯有真情最动人
(2)B
(3)①成分残缺,“旅游”后加“人数/收入”,改为“增强”,删除“不同地方的”。
【点评】补写语句题答题技巧:
①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句子主要内容,弄清补写句子在句中的位置,弄清它和前后文句的联系,这样可以让补写的句子不偏离语境。这是准确补写句子的基础。
②分析语段的特征。有得语段是记叙语段,有的语段是议论段落,有的语段是说明语段,有的是描写语段,有的是抒情语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语段特点,抓住相应的相应要素。然后我们要抓住语段内部的结构特征,看语段内部是什么关系。看语段内部的结构是总分、并列还是对照等,找出语句在语段内部的位置。最后我们要分析文中的关联词、代词、体现层次的语句、修辞句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句子前后的照应补写出句子。
③检查句子是否符合要求,将拟写句子写在语段的相应位置。看是否前后连贯,是否有语病,是否简洁。如有问题进行修改,如满意无问题,写到答题卡上。
八、作文(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情绪淡淡的,几乎没什么大波动;目标淡淡的;说话淡淡的,“收到、OK、好的、可以”……最近,部分年轻人争相确诊自己为“淡人”。
对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审题:
题目给出的材料描述了当前社交媒体上“淡学”一词的流行现象,以及部分年轻人自称“淡人”的现象。这里的“淡”指的是情绪、目标和言语的平淡、简洁,反映了当代青年生活态度的一种新趋势。题目要求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和评价,明确立场和观点,并撰写一篇文章。
参考立意:
1.“淡学”现象:现代青年的生活态度与自我调适
立意阐述:这个立意可以从“淡学”现象出发,探讨现代青年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困境时,如何通过“淡”来调适自己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可以分析这种生活态度对青年的积极影响,如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等,同时也要注意到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缺乏激情和动力等。
2.“淡人”现象:社交媒体的镜像与真实自我的反思
立意阐述:这个立意可以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分析“淡人”现象。许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展现出一种“淡”的态度,这既是他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某种社会趋势或审美。可以探讨社交媒体如何影响青年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在追求“淡”的过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3.“淡学”与“热情”:平衡生活的艺术
立意阐述:这个立意可以探讨“淡学”与“热情”之间的平衡。虽然“淡”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从容,但过度的“淡”也可能导致生活的乏味和缺乏动力。因此,如何在“淡”与“热情”之间找到平衡,既保持内心的平静,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是当代青年需要面对的问题。
4.“淡学”现象背后的社会变迁与文化反思
立意阐述:这个立意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淡学”现象背后的社会变迁和文化背景。可以探讨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青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以及“淡学”现象如何反映了一种文化上的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通过社会和文化的力量来引导青年形成更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解答】
“淡学”之风盛行,青年当如何自处
近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们的生活态度似乎被一层薄薄的雾气所笼罩、目标模糊。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年生活的一种新趋势。
首先。在当今这个快节奏,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职业,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种以“淡”为标志的生活态度应运而生,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一方面,对生活失去热情和追求,缺乏自我驱动力。另一方面。当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逐渐减弱。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淡学”这一现象呢,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没有必要强求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某种模式去生活,那么你可以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也应该明白,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其次,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我们需要与他人交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我们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以乐观、勇敢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总之,青年当如何自处,既要看到“淡学”背后的社会背景。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只有这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点评】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19 10:29:47;用户:15290311958;邮箱:15290311958;学号:48861359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