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二模]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高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高台民居位于新疆喀什老城东北端一处高40多米、长800多米的黄土崖上,黄土崖三面临河,地形崎岖,人口密集。房屋采用泥巴和胡杨木依崖而建,家族人口每增加一代,便顺山势在祖辈房上加盖一层(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先民选在黄土崖上定居,主要是为了( )
A. 方便取水B. 就地取材
C. 防御洪水D. 抵御寒暑
2. 新一代的房屋建在祖辈房之上,主要原因是黄土崖处( )
A. 土质坚硬B. 平地较少
C. 水运便利D. 木材匮乏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新疆地处干旱气候区,聚落选址优先考虑水源,但不会因此选择在出行不便的黄土崖上,A错误;黄土崖三面临河,洪水多发,为防御洪水,先民选择在黄土崖上定居,C正确;黄土崖下建房屋也可以就地取材,也更利于冬季避寒,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黄土崖处地形崎岖,平地而积有限,随着居民人口增加,新一代的房屋建在祖辈房之上可节约土地,B正确;土质坚硬并不影响民居修建,A错误;水运便利,木材匮乏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下左图为太行山东西向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和焚风多发的季节及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A 东坡、冬季、夜间多发B. 西坡、夏季、白天多发
C. 东坡、冬季、白天多发D. 西坡、冬季、夜间多发
4. 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太行山西侧为高原,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行山夏季焚风效应较弱;冬季来自内陆的冷气团(西北风)强劲且干燥,一部分在山脉西坡(迎风坡)受地形阻挡堆积,另一部分气流越过太行山,在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且东侧海拔高差大,下沉增温幅度大,BD错误;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为谷风,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A正确,C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焚风效应会使热量增加,使得小麦返青期提前,但对熟制影响不大,①正确,②错误;焚风会使华北平原地区冬季地表积雪融化,缓解春旱作用减小,③错误;焚风增温会使蒸发增强,加剧干旱,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D。
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能空间促生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相比其他站点,高铁站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主要原因是( )
A. 客货流量较大B. 运输效率较高
C. 运营时间较长D. 与城市联动强
6. 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图中L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A. 交通换乘空间B. 居住生活空间
C. 工业生产空间D. 娱乐休闲空间
7. 站城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有( )
①完善综合交通②优化城市空间③扩大城市规模④加强城乡协作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答案】5. D 6. A 7. A
【解析】
【5题详解】
一般而言,高铁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依托高铁客运站点及周边区域快速发展,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D正确;高铁站为综合客运枢纽,货物运输量极少,运输效率相对于航空港较低,与运营时间长短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L示意的功能空间主要服务于中转客流,故其应为中转客流促生的交通换乘空间,A正确;其他选项与中转客流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站城融合是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所以站城融合可以进一步促进交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①对;站城融合后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②对;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新的城市问题,不是主要目的,③错;站城融合发展与城乡协作关系不大,④错。综上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
奥里诺科河发源于主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下图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和奥里诺科平原上的甲城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 )
A. 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B. 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
C. 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D. 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升
9. 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和退水期间形成两次含沙量峰值,两次含沙量峰值泥沙来源分别是( )
A. 干流河口、支流上游B. 干流上游、支流河口
C. 支流上游、干流河口D. 干流上游、支流上游
【答案】8. A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中经纬网和地形区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汛期时奥里诺科河水量较大,再加上中上游支流众多,干流来水量大,中上游大多在山地或高原流速快,而下游在平原区,流速较缓,不利于汛期及时排洪,多种综合因素导致干流水位上涨,可能导致干流的水向支流倒灌现象,A项正确。下游地区为平原,地形较平缓,出现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现象的几率较低,B项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海水倒灌几乎不可能,而且支流大多源于山地、高原,汛期时引水量小,C项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出现干流淤积严重,D项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期间,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干流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形成第一次沙峰,此时泥沙多来源于干流上游;在涨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水无法流入干流,支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支流河道的河口处附近先沉积下来,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水会携带泥沙进入干流,致使干流在退水期进入含沙量峰值,此时泥沙多来源于支流河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地处巴西南部的埃斯皮尼亚苏山脉南端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m,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当地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户在村落附近养殖牲畜、栽培花卉、种植庄稼与山地游牧、采集花卉(搭建木屋或开凿岩穴作为临时居住地)交替进行,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图示意埃斯皮尼亚苏农业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农户在山地放牧并采集花卉最可能选择在当地的( )
A. 干季B. 湿季
C. 冬季D. 夏季
11. 该地农户如此安排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 )
A. 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B. 合理安排农事时间
C. 适应当地气候环境D.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2. 山地游牧相对于养殖牲畜,更有利于( )
A. 保护草场资源B. 扩大生产规模
C. 提高畜产品质量D. 增加牲畜品种
【答案】10. A 11. A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冬夏季不明显,CD错误;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干湿两季,湿季水热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在村落附近种植花卉便于就近精细管理;干季在山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牧草生长好,较为凉爽,蚊虫少,可以进行放牧业,同时可采集山下的花卉,A正确,B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当地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户在村落附近养殖牲畜、栽培花卉、种植庄稼与山地游牧、采集花卉(搭建木屋或开凿岩穴作为临时居住地)交替进行,是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也是合理的安排农事时间,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但是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充分利用时间和增加农作物种类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养殖牲畜只要合理的割草喂养,也能保护草场资源,A错误;草场资源有限,有一定的载畜量,生产规模不一定扩大,B错误;山地游牧可以扩大牲畜的活动范围,食草种类增多,可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C正确;牲畜的品种的变化与饲养方式无关,D错误;故选C。
吉林省西部气候较干旱,却呈现出了湖沼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下图)。在地质历史时期,松辽平原最初是巨大的强烈沉降带,形成古松辽盆地。众多河流注入松辽盆地,形成了古松辽大湖(包括现在的松辽分水岭),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图示地区河湖说法正确的是( )
A. 吉林西部地区湖泊数量比东部地区多,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冻土发育
B. 吉林西部地区湖泊数量比东部地区多,其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地势低洼
C. 松花江松原附近河段,河流流速较快
D. 松花江松原附近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小
14. 导致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松辽大湖演变为松辽平原的关键因素是( )
A. 气候变化B. 河流改道
C. 湖泊沉积D. 地势抬升
【答案】13. B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吉林西部地区湖泊数量比东部地区多,湖泊是地势低洼地积水,故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地势低洼,B正确;纬度相近,冻土情况相同,A错误;松花江松原附近河段地势起伏小,流速较慢,C错误;位于季风区,流量季节变化大,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题意,阅读材料可知,古松辽大湖是由于地面沉降形成的,但之后演变成为松辽平原是由于地势抬升,湖水流出形成的,D正确;气候的变化对地形的影响很小,A错误;河流改道,会导致大湖的湖水减少,最多形成盆地地形,不会形成平原,B错误;东北地区的河流水土流失不严重,因此湖泊沉积不是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强“大气河”可长达约3200千米,宽约800千米,厚约300千米,携带的水汽量相当于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流量的25倍。根据大气河水汽输送量和指标P可将“大气河”分为1~5级(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的( )
A. 长度B. 持续时间
C. 宽度D. 厚度
16. 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 冷气团内部B. 暖气团内部
C. 高压脊部位D. 低压槽部位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气河”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其携带的水汽非常充足。“大气河”的强弱,持续时间等,与降水直接相关。根据图示可知,“大气河”级别P与最大水汽输送量相关,输送水汽量大,持续时间越长,越能带来危害,因此划分“大气河”级别的指标P最可能是大气河持续时间,B正确;“大气河”的长度、宽度、厚度所代表的是“大气河”所携带的水汽含量,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大气河通常指形成于中低纬度洋面的狭长水汽输送带,科学家将其定义为大气中强水汽输送的瞬变通道,水汽较多,说明为上升气流,冷气团内部、高压脊部气流下沉,不易形成水汽,AC错误;暖气团内部气流上升,多为面状分布,与“大气河”不一致,B错误;低压槽附近的气流呈辐合上升的形式,故在低压槽附近易产生气旋等天气系统,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易形成“大气河”,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3)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指出移民村可扶持发展的产业____。
【答案】(1)植被覆盖率高 开发强度较低 环境保护要求高
(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3)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材料“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说明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能力强;“水源区”特别作为饮用水的源头,环境保护要求高,受人类干扰小,开发强度较低。
【小问2详解】
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出现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额度矛盾突出。
【小问3详解】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因安置地海拔高,地形崎岖,耕地少,所以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低,影响后靠安置移民村规模。由于移民大多是农民,安置地耕地少,开发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安置地处群山环绕之中,且靠近水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可扶持民村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农民即发展了经济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氯碱工业以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生产氯气、烧碱等产品,是新材料、新能源工业的上游工业,属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宜宾市1965年开始发展氯碱工业,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氯碱工业基地。2014年宜宾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策下实施工业企业“退城入园”。2018年将距离长江岸线不到100米的氯碱企业整体搬迁到江安县工业园区。目前,宜宾市氯碱产业以江安县工业园区为主要发展平台,推动与氯碱产业上下游相关联的企业集聚,打造“锂电池之都”,探索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的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图示意宜宾市及周边地区。
(1)简述早期宜宾市发展氯碱工业的原料和能源优势。
(2)分析氯碱企业“退城入园”对宜宾市土地合理利用的益处。
(3)为推动江安县工业园区氯碱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请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距长江近,就近获得水源;周边有盐矿资源,工业原料丰富;水电、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2)原有工业用地转为临江休憩公园用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工业退城,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土地利用空间(利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工业退城,利于提升该地(及周边)土地价值;工业入园便于工业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土地污染;工业在工业园集聚,提高土地利用率。
(3)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或采用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污染,减少碳排放;加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生产优质新产品;发展锂电池、绿色化工等新能源、新材料工业,延长产业链(或形成规模效应);完善仓储、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市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注意分析原料和能源优势。根据材料可知,氯碱工业以原盐、水为原料,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宜宾市靠近长江,可以就近获得水源。同时,宜宾市靠近盐矿产地,原料丰富。就能源方面而言,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宾市靠近水电站,可以获得水电。同时,附近有煤矿,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退城入园是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下实施,将距离长江岸线不到100米的氯碱工业整体搬迁到江安县工业园区。对于原先的工业用地所在地区而言,将氯碱工业迁出,当地临江,可建设成临江休憩公园用地,从而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人居环境。原先工业的退出,也为新兴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从而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腾出的土地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提升原工业用地所在地区的土地价值。将氯碱工业集中迁入至江安县工业园区,有利于促使相关产业集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以对工业排放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减少对土地的污染。
【小问3详解】
注意题干关键词“绿色高质量”,“绿色”要关注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高质量”要关注经济效益和产业附加值。当地可加大技术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要加大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和自主研发力度,生产优质的新产品,借助打造锂电池之都,发展锂电池,绿色化工等新能源、新材料工业,积极拓展下游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进一步完善当地的仓储物流的生产服务性产业,拓展市场,推动当地氯碱工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风车之国”的荷兰,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
材料二:16、17世纪,风车被大量建造,为荷兰围海造陆贡献很大。近年来,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各国加快了新能源转型步伐,海上风电建设也在加速。荷兰将在未来几年大幅增加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建设重点在港口城市鹿特丹附近海域,计划到2030年将容量翻一番,结合风电制氢,开发多种清洁能源。海上风能开发带动了鹿特丹及周边地区发展。
材料二:荷兰地势图
(1)说出荷兰在16、17世纪大量建造风车的自然地理背景。
(2)简述荷兰开发海上风电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沿海地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国土面积狭小,地势低洼,风车为围海造陆、排涝提供动力;荷兰水力等其他动力资源缺乏。
(2)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缓解陆上土地资源紧缺;增加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风电清洁、可再生,从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海洋开发,宣誓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荷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沿海地带,受西风带的影响大,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国土面积狭小,地势低洼,水患严重,通过建设风车,利用风力将水从低地中排出,使得土地保持干燥,通过风车排水,荷兰能够围海造陆,创造大片土地。荷兰地势低平,缺乏水力资源等其他动力资源,因此需要大量建设风车,利用风力资源作为主要动力资源参与社会经济的建设。
【小问2详解】
荷兰国土面积狭小,土地资源紧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上风电,能够缓解陆上土地资源紧缺;发展海上风电可以增加国内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减少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安全性。海上风电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海上风电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风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海上风电,还可以起到宣誓国家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国防作用。
2024届辽宁省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我国口袋公园产生的背景是,口袋公园最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口袋公园可以,采用鳍沙袋治沙效果显著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沈阳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三江平原推进“稻改豆”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2022届辽宁省鞍山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