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87866/0-17190404675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87866/0-17190404675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87866/0-17190404675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共6题)
班级开展“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学习活动。小语邀请你参与。
1. 小语准备为活动致开场白,内容如下,请你阅读后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甲】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澜壮阔 , 刻骨铭心。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墓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乙】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A . 文中加点的两个词“穿过”“读懂”都是动词。 B . 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类型一致。 C . 上文甲处画横线句的主干是:我们见证璀璨与绚烂。 D . 上文乙句朗读时声音要高亢,语气要激昂,情感要饱满。
2. 小语在撰写文稿时,需要用到以下词语,方框内的字都含有“尞”字,请你加上相应的偏旁部首,正确书写在相应的方框中。
3. 为了营造氛围,需要在班级张贴一条活动标语,要求用对偶句式。请你帮小语选择合适的短语填入下联中。(神交 心忧)
上联:身无半亩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 下联:读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
4. 活动结束后,小语同学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助修改。
【甲】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彩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初中三年的时光即将逝去。【乙】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会更加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丙】我爱我的初中生活,爱那充满酸甜苦辣滋味的初中生活,它终将成就我一生美好的记忆。
①甲处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近段时间,你可能在写或构思毕业留言,下面是小红同学摘抄的两条留言,请你认真阅读,选择你最欣赏的一条留言进行评析。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②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我选第▲条,我的评析:▲
6. 小语精选了正能量爆棚的励志古诗文,激励同学们勇往直前,不惧挑战。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②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③________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陆游
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李白
但愿人长久,⑦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苏轼
先天下之忧而忧,⑧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范仲淹
二、阅读与鉴赏(45分)(共20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千里思
郑锡①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7.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 . 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 . “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 . “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8. 请简要分析“虫”的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A)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① , 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②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③分明④ ,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B)。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⑤虽途迳信宿⑥犹望见此物。(C)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⑦ , 回望如一(D)。
【注】①黄牛山:与下文的“黄牛滩”,均在今湖北宜昌境内。②色:景色,样子。③成就:形成。④分明:清晰逼真。⑤纡回:曲折,回环。⑥信宿:连宿两夜,这里引申为两三日。⑦纡深:回环幽深。
9.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0. 请将“矣”“之”“故”“焉”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加 以 江 湍 纡 回 虽 途 迳 信 宿 犹 望 见 此 物
12. 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写出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14. 两文的结尾都有引用歌谣,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书法是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崔树强
①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近百年来,书法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境况,它在读书人心中的重要性出现断崖式下跌,加上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抽象性,就更使得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不被大众认知。
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高度肯定书法的艺术文化价值。宗白华充分肯定书法艺术的美学地位,认为中国人可以拿中国书法风格变迁为基础来划分中国艺术史;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因为中国绘画对韵律的崇拜源于书法,中国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也是源于书法。而且,书法所依托的载体——汉字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书法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式。
③可是,当我们了解当代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现状后,更加感到书法美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恢复书法课,在我看来,这是要深入挖掘书法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学生们将来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是通过书法学习,会懂得中国人是如何审美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完成他们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塑造。所以,学习书法,看似小技,关系重大。
④具体来说,在写书法的过程中要入静,要专注。很多学生很聪明,可是学得不专心,而书法可以引导他们入静且专注。练习书法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这有助于锻炼人的意志力。而且从艺术和审美来说,写书法并不是苦差事。要引导他们领略书法的美感和活趣,不能把字写死了,让他们在书写中感受到笔墨活的趣味或生命的精神。这些潜移默化的训练和陶冶,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扎根和滋养。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重视中小学书法教育,是要年轻一代都能懂一点书法,能够领会中华审美风范,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进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⑤以美培元,培根铸魂,学校、社会和家庭应当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书法美育环境。只有在书法学习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书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美育的基本途径。
(原文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书法具有抽象性艺术特征,导致它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无法被大众认知。 B . 林语堂认为,书法给予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中国绘画和建筑的美都源于书法。 C . 文章阐述学生练习书法的要求时,与练习产生的作用结合分析,易于让人接受。 D . 文章认为,学生学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为的是接受美育熏陶,塑造人格。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段在分析了书法的发展境况、艺术文化价值和群众基础后,提出中心论点。 B . 宗白华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文章用它来证明中国书法风格变迁的基础性地位。 C . 第③④段在结构上是递进关系,从阐述练习书法的重要性到如何练习书法,思路清晰。 D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道理阐释通俗易懂,表达生动形象。
17. 中国书法有篆、隶、草、楷、行五种主要书体。篆书风格古朴,笔画繁复;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结构简省,纵任狂放;楷书笔画平直,规矩端正;行书书写快捷,潇洒飘逸。旁边这枚邮票上有两方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属于哪种书体?如此具有魅力的书法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灯如红豆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后,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8. 文章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有何作用?
19. 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20.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地去睡觉。
21.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2. 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不过希望在人心中总是根深蒂固的!并且我们又是两个人。最后,我还要肯定一点——这看来像是不可能的——即使我要打破我心中的一切幻想,即使我要“绝望”,现在也办不到!战舰跟那鲸鱼冲撞的时间是在夜间十一点钟左右。所以到太阳升起,我们还得游泳八个小时。我们替换着游,游八小时必然可以做到。海面相当平静,我们还不至于过度疲劳。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好像时间忽然有了知觉,有了感情,使人们随着它思索,随着它忙碌。他想好,破出块儿八毛的,得给刘四爷买点礼物送去。礼轻人意重,他必须拿着点东西去,一来为道歉,他这些日子没能去看老头儿,因为宅里很忙;二来可以就手要出那三十多块钱来。破费一块来钱而能要回那一笔款,是上算的事。
(节选自《骆驼祥子》)
23. 人物辨一辨
24. 方法试一试
读书方法有很多,如圈点批注、精读与略读、快速阅读……请参照示例说明你是借助哪种读书方法来阅读《海底两万里》的,有什么收获?
25. 情节理一理
下面与阅读以上两部名著内容相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选项)
A.孤身斗舰队,奇招灭火灾 B.风暴中偏航,麦田里获救
C.积蓄被敲诈,心情很低落 D.海底观美景,洋面见海难
26. 特点探一探
请参照《骆驼祥子》,用凝练的语言概括《海底两万里》的小说特点。
三、表达与交流(55分)(共2题)
27. 在“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学习活动中,你们班准备制作本班的“班史”留作纪念,大家推选你为“班史”制作的主编,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策划组决定在活动结束后,制作一本班史,你准备选用哪一幅做班史纪念册的封面?请说明理由。(80字左右)
任务二:分别在即,请你参考示例,选择一个科目的老师(化学老师除外),为他(她)写一首三行诗,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句式不限,形式上排列3行,不超过60字。
示例: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石蕊试剂遇酸变红/而我遇见您,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致化学老师
28. 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向自己说声感谢,感谢自己这一年的辛苦努力;向家人、朋友和老师说声感谢,感谢他们的陪伴和帮助。请以“感恩有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这一年,我们哭过也笑过,我们得到过也失去过。这一年或许不够完美,但每一天都是我们用心走过的。请将“感谢那个▲的自己”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三:这一年,你过得怎么样?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盘点这一年中你的成长、收获与感悟。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题号
一
二
三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A.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亮
B.星火____________________原
C.眼花____________________乱
D.字迹____________________草
阅卷人
得分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查找字典法:①通“骧”。驾车的马。②漫上,冲上。③上举,昂起。④成就。⑤除去,扫除。⑥高。
夏水襄陵
⑴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联系常见成语(寻根究底)
莫得究
⑵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语境推断
乘奔御风
⑶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课内字词(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途径信宿
⑷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
第三盏
女同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底两万里》
《骆驼祥子》
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海底两万里》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船长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中国现代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骆驼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泼辣有心计,她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海底两万里》
《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读了《骆驼祥子》,读书时,我重点抓住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批注概括,梳理他的一生,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描写批注了我的感受,对祥子一次次不幸写下了我的同情与愤慨。用批注的方法读书使我对作品理解更深入。
《海底两万里》
《骆驼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语言俗白亲切、写人记事平淡质朴、反映的主题让人深思。
阅卷人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7,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共23页。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