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解析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文件包含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原卷版docx、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2-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内容按照生物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组织,合理地构建了生物知识体系。
    2、知识针对性: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融入现代科技:教材充分运用图示、实例和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效果。
    4、强调研究方法:教材中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研究生物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5、强调实践性: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
    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
    一、单选题
    1.“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人类和黑猩猩起源于类人猿
    【答案】B
    【分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A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B正确。
    C.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C错误。
    D.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关系。
    2.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分析】
    图中①子宫,②输卵管,③卵巢,④阴道。
    【详解】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受精的产生是②输卵管。
    【点睛】
    知道受精的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是解答的关键。
    3.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
    A.身高突增B.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C.性器官迅速发育D.近视高发
    【答案】D
    【分析】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预防应做到“三要”、“四不要”。
    【详解】
    青春期是一生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身体变化主要有:①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②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③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所以,“近视高发”不是青春期发育特征,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青春期发育特征。
    4.建造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来自食物中的( )
    A.维生素B.脂肪C.糖类D.蛋白质
    【答案】D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水、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下列各项中,与小肠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结构特点是( )
    A.小肠长约5~6mB.小肠壁内有肠腺
    C.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且壁较薄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详解】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和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①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而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其消化作用,应和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故选B。
    【点睛】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应结合者小肠的结构特点理解。
    6.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变化”的实验过程,对于他们预测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最符合事实的是( )
    A.滴加碘液后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1号不变蓝,2号变蓝,此实验说明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C.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没有影响
    D.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答案】A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详解】
    ABD.1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1号变蓝,2号不变蓝,此实验说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BD错误。
    C.消化酶的催化能力受温度的影响,在体温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因此隔水加热的水温是37℃,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
    7.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者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C.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人们纷纷戴上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D.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这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
    【答案】D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详解】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A正确。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B正确。
    C.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人们纷纷戴上口罩,C正确。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口腔无此功能,D错误。
    故选D。
    【点睛】
    注意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8.人体呼吸过程中,吸气时( )
    A.膈肌舒张B.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C.胸腔容积减小D.肺内气压减小
    【答案】D
    【分析】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
    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压减小,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时相反。
    故选D。
    【点睛】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9.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①模拟的是气管
    B.图甲模拟呼气过程
    C.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D.图乙模拟膈肌舒张,位置上升
    【答案】B
    【分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AC.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AC正确。
    B.图甲中④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B错误。
    D.图乙中④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10.为响应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小周大学毕业后从上海到西藏工作,一段时间后身体健康的他做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增加明显,你觉得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B.血浆C.血小板D.红细胞
    【答案】D
    【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
    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血浆具有运输和营养等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作用,血小板能止血和凝血。
    故选D。
    【点睛】
    人体具有自动适应的功能,在氧含量较少的高原地区生活,为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加,以适应缺氧的环境。
    11.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一条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推测这条血管最可能是(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淋巴管
    【答案】C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毛细血管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2.下图中,图甲X表示人体某器官,①、②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乙表示血管①、②中血液的气体含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肺动脉B.血管②可为上腔静脉
    C.血管②内流动脉血D.X表示肺
    【答案】B
    【分析】
    由图甲可知,血液是由血管①流向血管②的;又由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多,是静脉血,血管②的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含量少,是动脉血。
    【详解】
    据图甲中的血液流动方向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血管②是静脉血管;从图乙可知:血管①中氧气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因此血管①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中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因此血管②内流动脉血,只有流经肺部,血液才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由此可以推断:血管①为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血管②为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X表示肺,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要求理解血液流经的方向以及流经某处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13.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其内的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
    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
    D.③⑥⑧都是静脉,内流静脉血
    【答案】B
    【分析】
    如图所示:①是主动脉、②是肺动脉,③是肺静脉、④是左心房、⑤是左心室,⑥是上腔静脉、⑦是右心房、⑧是下腔静脉、⑨是右心室。
    【详解】
    A.①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内没有瓣膜,错误。
    B.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与心脏各腔的输血功能相适应,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这是因为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因此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心脏壁最厚的腔是⑤左心室,正确。
    C.⑦是右心房,右心房收缩,静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右心房流向⑨右心室,错误。
    D.③⑥⑧都是静脉,⑥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③肺静脉内流动动脉血,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心脏的结构。
    14.王亮同学因交通意外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检验他的血型为B型,给他输血时首先应考虑的血型是( )
    A.A型B.O型C.AB型D.B型
    【答案】D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所以,王亮同学血型为B型,应该给他输入B型血,故选D。
    【点睛】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5.人体每天产生约180升原尿,但只排出约1.5升尿液。参与该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输尿管
    【答案】C
    【分析】
    (1)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2)人体排出的尿液只是对人体无用的代谢废物,而原尿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则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
    【详解】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被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送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了原尿中99%左右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最终原尿仅有1%左右会成为尿液即1.5升。因此,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故选C。
    【点睛】
    关键知道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的主要原因是原尿中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吸收了。
    16.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A,B分别表示某种物质,①②③表示肾单位的结构。你认为A表示的物质、③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
    A.无机盐、肾小管B.葡萄糖、肾小管
    C.葡萄糖、肾小球D.无机盐、肾小球
    【答案】B
    【分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分析图中曲线,A表示葡萄糖,B表示尿素,①②③分别表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详解】
    分析图示A物质在流经③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表示肾小管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因此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上升,A表示葡萄糖;B物质在流经③结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B表示尿素;由此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故选B。
    【点睛】
    注意理解尿液的形成。
    17.房子不打扫,会产生垃圾。人体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一些代谢废物,若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 )
    ①肝②肾③皮肤④肺⑤小肠⑥大肠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分析】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
    人体排泄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④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③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②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故选A。
    【点睛】
    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8.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耳蜗、大脑皮层B.鼓膜、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耳蜗D.鼓膜、咽鼓管
    【答案】A
    【分析】
    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
    【详解】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分析可知,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大脑皮层,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听觉的形成。
    19.人眼的几种成像情况,其中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分别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
    【答案】B
    【分析】
    人眼成像原理是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这些屈光介质以后,会形成物像落在视网膜的表面,视网膜表面存在感光细胞,会把这些信号通过视觉传导通路传到视觉中枢,反馈到视网膜表面以后,就会形成清晰的物象,这样人的眼睛就能看到东西。如果眼睛的屈光状态发生改变,比如出现眼轴增长,导致屈光力升高,在这种情况下,眼睛看东西就会变得模糊,这种情况就叫做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或者散光。
    【详解】
    ①当光信号落到眼睛的视网膜的后方,说明晶状体的曲度过小,焦距落到视网膜后方,这是远视眼。
    ②近视眼因为成像的焦距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由于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眼球前后径增长所致。
    ③是正常眼,物象落在视网膜上。
    故选B。
    20.临床上的“植物人”通常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脊髓B.大脑C.小脑D.脑干
    【答案】D
    【分析】
    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详解】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植物人”有呼吸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说明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部位是脑干。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组成,掌握各级中枢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21.下列反射活动中,与缩手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吃梅止渴B.谈虎色变C.惊弓之鸟D.画饼充饥
    【答案】A
    【分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缩手反射、吃梅止渴均属于非条件反射,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画饼充饥属于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22.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为①②③④⑤
    D.④处是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
    【答案】C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
    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A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手指被蔷薇针刺扎到后迅速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错误。
    D.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神经元、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3.六次获得“世界足球先生”荣誉的阿根廷足球运动员梅西,被誉为足球天才。但是8岁的梅西曾因患侏儒症持续注射激素6年,身高才长到170cm。该激素是
    A.肾上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
    【答案】D
    【分析】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三种最重要的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腺内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还有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
    A.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在紧急情况下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充分调动人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智力低下),成年分泌过多会患甲亢,食物中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C.胰腺内的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是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分泌过多会得低血糖,分泌不足则会患糖尿病。糖尿病只能注射胰岛素制剂不能口服治疗,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分解。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幼年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智力正常),幼年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依题意,选择D。
    【点睛】
    识记各类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4.下列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A.垂体、甲状腺、胰岛B.胸腺、唾液腺、肾上腺
    C.卵巢、汗腺、胰岛D.睾丸、肝脏、扁桃体
    【答案】A
    【分析】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详解】
    A.垂体、甲状腺、胰岛都属于内分泌腺,A符合题意。
    B.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B不符合题意。
    C.汗腺属于外分泌腺,C不符合题意。
    D.肝脏属于外分泌腺,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25.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氟利昂
    【答案】C
    【分析】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详解】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故选C。
    【点睛】
    关键是掌握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综合题
    26.如图一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二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_________组成。
    (2)图一中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___,它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有利于图二中物质[ ]_________的消化。
    (3)图二中的Y曲线是_________的消化曲线,它在C处开始消化,在D处最终被消化成_____,C相当于图一中的[ ]___________。
    (4)从图二可看出, D处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图一中与D相对应的部位是[ ]_________。
    【答案】消化腺 ④肝脏 胆汁 Z脂肪 蛋白质 氨基酸 ⑤胃 ⑦小肠
    【分析】
    观图可知,图一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二中,橫坐标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食物被消化的程度,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Z表示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详解】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其中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小肠长6米左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④]肝脏,它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图二中曲线Z在小肠D中才开始消化,说明曲线Z表示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3)图示中横坐标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胃,D是小肠,E是大肠;图二中的Y曲线在C胃处才开始消化,说明曲线Y表示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4)从图二可看出,D处是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图一中与D相对应的部位是[⑦]小肠,它有利于消化的特点是:①长5-6米,②小肠的内表面有环行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③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等。
    【点睛】
    掌握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正确解读消化曲线图是解题的关键。
    27.人体是各器官、系统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甲图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的曲线,丙图表示人体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回答:
    (1)甲图中曲线 BC 段表示_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乙图中的______(填 ab 或 bc)过程 ,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__状态。
    (2)本次呼吸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
    (3)丙图中[1]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2]和[3]两个过程,其中[2]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它们都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用于进行各项__________和维持体温。
    【答案】呼气 bc 舒张 B 相等 呼吸运动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扩散 生命活动
    【分析】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图甲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则表示吸气气,图甲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图乙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图乙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
    (2)丙图表示呼吸的全过程。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详解】
    (1)图甲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减小。图乙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图乙中AB是吸气过程,BC是呼气过程。因此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B点还是呼气开始的一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3)图丙中1过程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依靠呼吸运动的原理进行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中箭头进入肺表示吸气过程。 气体扩散是指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4)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参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等。
    【点睛】
    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8.如图图示中,图1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3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的永久涂片。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为了______。通常情况下,使用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像。你认为[3]是______血管;[2]是______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
    (3)当我们身体内有了炎症,图3中[ ]______的数量会增多。
    【答案】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低 静脉 毛细血管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C白细胞
    【分析】
    图中2中,1中的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是动脉;2中的血液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是毛细血管;3中的血液从分支汇流而来,所以是静脉。图3中A红细胞、B血浆、C白细胞、D血小板。
    【详解】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3是静脉血管,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
    (3)A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B是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是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29.如图是人的呼吸与血液循环关系示意图,字母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或器官,数字表示相应的管腔。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____,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____,与____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动脉瓣保证了血液由____流向____。
    (2)有炎症要及时消炎,否则影响身体健康。医生进行静脉注射,消炎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
    (3)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体循环的终点是_____。
    (4)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在B处,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_______,二氧化碳进入_______,在E 处,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________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进入血液。
    【答案】左心室 肺动脉 左心房 心室 动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右心房 肺 血液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分析】
    如图是人的呼吸、泌尿与血液循环关系示意图,字母ABCDE分别表示的是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心脏、肾脏、组织细胞;数字1234分别表示心脏的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据此解答。
    【详解】
    (1)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它能将血液泵向全身。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流动脉血。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它能保证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2)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静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发炎处动脉→发炎处毛细血管。可见,药物首先进入心脏的第一个腔是右心房。
    (3)由上图可知,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体循环的终点是右心房。
    (4)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处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指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在E处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线粒体中利用。
    【点睛】
    关键是把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
    30.图一是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 ]______。人能一定程度控制尿意,是因为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它受大脑控制。
    (2)图二中,肾脏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它由______组成(填写数字)。
    (3)下表为血浆、肾小囊腔内液体和输尿管内液体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毫升)。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丙分别是______。
    A.尿素、葡萄糖、蛋白质
    B.葡萄糖、尿素、蛋白质
    C.尿素、蛋白质、葡萄糖
    D.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4)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是图二中[ ]______。
    (5)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______含量明显减少,肾脏净化血液的同时,也调节了人体内______的平衡。
    【答案】①肾(肾脏) ③膀胱 脊髓(脊髓灰质) 123 C
    1肾小球 尿素 水和无机盐(水、无机盐)
    【分析】
    (1)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所以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水分较少,导致尿液中的尿素浓度增加。
    (2)泌尿系统是由图一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
    (3)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图二中的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4)图二中: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4静脉、5集合管。
    【详解】
    (1)泌尿系统是由图一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②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③膀胱暂时储存起来,④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人能一定程度控制尿意,是因为排尿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它受大脑控制。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图二中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组成。
    (3)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而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的浓度增加;所以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医生在检查某病人的尿液成分时,发现含有较多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是图二中1肾小球,通透性过大。
    (5)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含量明显减少;同时,在肾小管处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故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肾脏净化血液的同时,也调节了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点睛】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1.每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图,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准则,在城区内行车要做到礼让行人,少鸣笛,车辆的“鸣笛声”会刺激甲图一定的区域内的听觉感受器[ ]_________,从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 ]_________传递,最终在乙图A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丙图上,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丙图[ ]__________的折射,最终在[ ]_________形成物像。
    (3)某司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他能缩手也有痛觉,其产生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乙图和丁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答案】3耳蜗 4听觉神经 复杂 ③晶状体 ⑤视网膜 a→b→c→g→A
    【分析】
    1.图甲表示耳的结构, 1是鼓膜,2听小骨,3是耳蜗, 4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图乙表示脑的部分结构,A大脑皮层, B小脑;图丙表示眼球的结构,①角膜,②瞳孔,③晶状体,④玻璃体,⑤视网膜、⑥视神经。图丁表示反射弧的结构, 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 c是神经中枢, d是传出神经, e是效应器, f下行传导束,g上行传导束。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
    (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1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4听觉神经传递到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视觉感受器位于⑤视网膜上。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对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③晶状体,能感受光的刺激的结构是⑤视网膜。
    (3)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说明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具体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g上行传导束→A大脑皮层。
    【点睛】
    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识眼球,耳朵,脊髓的结构模式图。
    物质
    血浆
    肾小囊腔内液体
    输尿管内液体

    0.03
    0.03
    2.00

    7.00
    0.00
    0.00

    0.10
    0.10
    0.00

    相关试卷

    【期末模拟】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前必刷卷02:

    这是一份【期末模拟】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前必刷卷02,文件包含生物02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全解全析_newdocx、生物02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考试版A4范围七下全册_newdocx、生物02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部-参考答案_new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1:

    这是一份【期末押题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1,文件包含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1-人教版原卷版docx、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押题01-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冲刺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

    这是一份【期末冲刺卷】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模拟测试卷02,文件包含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冲刺卷02-人教版原卷版docx、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冲刺卷02-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