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必备文体知识梳理【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必备文体知识梳理【专项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散文表达技巧,散文线索,散文语言特点,描写分类及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修辞手法
知识点2 表达方式
知识点3 表现手法
知识点4 结构技巧
二、散文线索
三、散文语言特点
修辞手法
作用、答题规范及举例
比喻
(七上P5)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特征;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③引发读者联想,激发读者共鸣。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或表达)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举例:《春》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花的美丽、繁多,表达了作者对野花、春天的喜爱之情。
比拟
(拟人)
(七上P9)
作用:①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举例:《济南的冬天》中“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春风当作人来写,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唤醒”,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营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排比
(七下P46)
作用:①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和表达效果;②便于抒情,更有气魄;③使说理更严密、透彻。
答题规范: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举例:《土地的誓言》中“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恢宏,语意连贯,节奏明快,有力地表达了“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怀想和眷念。
夸张
(八上P42)
作用: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②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③突出事物的特征。
答题规范: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达了……的情感。
举例:《老王》中“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老王身体干瘦、毫无生气的模样,暗示了老王将不久于人世,暗含了作者对老王的关切之情。
对偶
作用: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②形式优美,音韵和谐;③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④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一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强调了……的感情。
举例:《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是多重对偶,既有昂扬气势,又有整饬之美。
反复
作用: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层次分明,增强节奏感;③抒情强烈,增强感染力。
答题规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内容(主旨、情感)。
举例:《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多次出现,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情绪的高涨,抒发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设问
作用:①自问自答,引人注意;②启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
答题规范: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表现了……的特点/感情。
举例:《老王》中“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我”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反问
作用: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抒情强烈;③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答题规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举例:《白杨礼赞》中“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记叙
特点:记载、述说人物活动时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介绍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具体内容详见图书P30“知识点1 叙述顺序”)
描写
特点: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地描绘,给读者留下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作用: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内容详见图书P33“四、描写分类及作用”)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坦率真挚,朴质诚恳,颇能打动人心。
举例:《黄河颂》作为一首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鲜明而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之情,并且提出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情绪慷慨激昂。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作用: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举例:《老山界》中“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通过对红军
战士夜间举着火把登山的景象进行诗意描写,表达了对英勇无畏、坚强乐观的红军战士的赞叹之情。
注意:同一篇文章,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两种抒情方式。如《土地的誓言》中的回忆部分,就是借景物描写间接抒情,运用呼告手法的部分则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与眷念,是直接抒情。
议论
特点:穿插在记叙、描写或说明的过程中,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或观点,或者借以直抒胸臆。
作用:①先叙后议:深化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②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关注。
③夹叙夹议:使文章在轻松活泼的叙述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举例:《一滴水经过丽江》中“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些句子或直接评述,或制造反差,既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关系和谐、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也透露出某种文化、人生的哲思,带有哲理诗一般的睿智。
说明
特点:直接说明某种道理,或某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
作用: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让人易于接受和理解。
表现手法
定义、作用及举例
借景抒情
作用:有极强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举例:《春》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象征
作用:①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②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使文章含蓄蕴藉。
举例:《驿路梨花》中“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梨花的朴实无华,象征着边疆民族淳朴的民风,梨花的香气四溢,象征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托物言志
作用:托物言志的散文首先要细致描绘这一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常常使用象征手法,赋予这一事物某种象征意义,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举例:《白杨礼赞》中,作者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①象征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②象征分为整体象征和局部象征,托物言志都是整体的;③象征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可以象征“革命者”,也可以象征“春的使者”,而托物言志具有文化意义上的确定性,如“梅”“菊”的意义都具有确定性;④象征重在表现事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托物言志重在“言志”,表现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以小见大
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中心,使描写更具震撼力。
举例:《灯笼》中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欲扬先抑
作用:①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②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而后面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对她心生敬意。这样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且更加丰满、真实可感。
虚实结合
作用:便于抒情,丰富文章内涵。
举例:《春》中写果树之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实写花木争荣的美好场景,“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是想象之语,是虚写。虚实结合,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动静结合
作用:①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②突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视角,表现独特的情绪、情感;③突出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绪。
举例:《安塞腰鼓》开篇是静态描写,“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描写后生们沉稳而安静的样子;结尾“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也是静态描写。文中动态描写更多,如“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即属此类。
联想和
想象
定义: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举例:《荷叶·母亲》中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春》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是想象。
对比
定义: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同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面进行比较,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①横向对比:就是将同一时间点的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②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在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物象、特征、行为等进行对比。
作用:用(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衬托)了……的品质(形象)。
举例:《秋天的怀念》的对比手法十分典型。
①人物形象的对比:文中“我”和母亲都是病人,面对疾病的折磨,“我”是自暴自弃,而母亲尽管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但从来不让“我”知道,表现在“我”面前一直是坚强的面孔,以至于“我”不知道她是一个病人。这种对比更突出了母亲的坚韧和伟大。
②生活态度的对比:在母亲生前,“我”没有能力和机会回报母亲,母亲去世后,“我”明白:乐观坚强地活着,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于是“我”由对生活丧失希望、自暴自弃转变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③环境描写的对比:文章第三自然段,描写秋天窗外的落叶,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文末,描写秋天北海泼泼洒洒的菊花,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突出了“我”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结构技巧
作用及举例
开门见山
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为下文做铺垫和衬托,为后文内容的描写埋下伏笔。
举例:《雨的四季》的首段“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开门见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引起下文
作用:起到线索的作用,把下文描写的事物引出来。
举例:《昆明的雨》从一幅画写起,画面描绘的场景在昆明,画上所题文字点出了“雨季”二字,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在后文均有描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情景是留在作者心中经久不忘的,自然地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一语。
首尾呼应
作用/答题规范:……与……首尾呼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
举例:《紫藤萝瀑布》的首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和结尾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首尾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
作用:增强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举例:《灯笼》一文的情感非常丰富,作者表达得曲折而有层次,文章大半篇幅都在抒写怀念之情,最后由从对过去的怀念转为对现实的感受,这是典型的卒章显志的散文笔法。
伏笔
作用:对将要出现的事件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注:埋下伏笔后,后文一定要有相照应的内容)
举例:《猫》中,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埋下伏笔。
铺垫
作用:①避免后文事件的突然出现让读者感到突兀,使情节具有合理性;②制造悬念,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完整性。
举例: 《白杨礼赞》中,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注重表达自己的感受:先是感觉到“雄壮”或“伟大”,进而体会到“另一种的味儿”——“单调”。 这样写高原景色,为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蓄势。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①目的:铺垫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是主要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照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形态:铺垫是“显性”的,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位置: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或中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④用笔: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照应
作用: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举例:《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和“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思念,又衬托出父亲感人的形象。
详略得当
作用:①有详有略,主次分明,突出重点;②详的完整,丰富文章内容,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③或惜墨如金,或用墨如泼,参差变化。
举例:《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详写睡相粗俗;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文章详略得当,在叙述中刻画了阿长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的形象。
时间线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老山界》以时间变化展开叙述(第一天—傍晚—天黑了—之后走了半天—半夜里醒来—第二天黎明—下午两点多钟—之后)
地点线
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先写“我”在百草园的玩乐生活,再写“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实物线
以一件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贯穿全文。如《灯笼》以“灯笼”为线索,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人物线
以人物(包括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所见所闻等)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中以藤野先生为线索,正面刻画藤野先生的四个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事件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散步》一文,围绕一家人散步这件事,按开始散步、产生分歧、问题解决的事件发展过程组织全文。
情感线
以人物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关注体现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词语),这种感情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一开始焦虑、悲痛,观赏紫藤萝后,被它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变得宁静、喜悦,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文章围绕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行文。
生动形象
如《春》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济南的冬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
质朴平实
如《回忆我的母亲》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平实真切。
清新优美
简洁精练
如《春》运用诗一般的语言,清新、活泼、优美,读来富有童趣。此外,语言还具有精练、铿锵有力、句式多变、简洁明快的特点。
幽默风趣
如《藤野先生》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
准确传神
富含哲理
如《故乡》描写用语准确传神,议论深沉隽永,富有哲理性。
富有诗意
细腻生动
如《孤独之旅》环境描写充满诗意,细腻生动,意蕴丰富,采用散文和诗的笔法来写小说。
善用白描
如《背影》使用白描手法,笔法简洁,却又细致传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语文备考 名校命制模拟卷必备【专项训练】,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都近3年中考试题特点解读,新课标理念下的成都命题趋势,1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1 散文阅读文体知识专项练习(原卷)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17页。
这是一份01 散文阅读文体知识专项练习(答案与解释)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