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6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90314/0-1719119508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6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90314/0-171911950818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6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890314/0-171911950829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6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6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5个小题,共8页;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2题。
流动,一个饱含动感与张力的美丽之词。多少精彩的流动,正和荏rǎn( )的时光一起、和广袤( )的大地一起、和自强的人民一起、和可爱的祖国一起,绘就欣欣向荣、【甲】的壮丽时代图素。
流动中国,美在“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造中。回前波湖壮阔的“十三五”,一张张“中国创造”的名片正在为流动中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大数据与智能化携手上阵,交通网与致富线加速织密,人民出行体验更加美好,国家竞争实力【乙】,流动中国正步履铿( )锵、一路驰骋。
流动中国,美在“内外双循环”的联动上。当条条巨龙穿梭( )于婀娜( )的江南水乡,疾驰过壮阔的表里山河,驰骋在旷远的林海雪原,广袤的神州大地正充满动感,蕴含张力。“一带一路”的璀càn( )画卷正开启【丙】的工笔勾勒,为中国与世界带来更加磅礡的生机与活力。流动的中国正带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行动,为国内国际协同发展输血供能。在“携手抗疫共克时jiān( )”等全球性大事件中持续发挥中流dǐ( )柱作用,以大国的伟岸身姿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巍然屹立。
1. 下列给加点字的注音和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má) 荏苒 B. 铿锵(kēng 共克时艰
C. 婀娜(nà) 璀璨 D. 穿梭(suō) 中流坻柱
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流转不息 与时俱进 细致
B. 川流不息 与时俱进 细致
C. 流转不息 与日俱增 细腻
D. 川流不息 与日俱增 细腻
3.以下是一位80后爸爸的生日家庭聚会感言,填入括号内准确的一项是( )
各位亲爱的家人,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之间,我就步入_____之年。我很开心,因为你们,我感到了生活的幸福美好,但是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我也感到身上的责任重大。相信我,我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与大家一起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最后,祝我至亲至爱的家人永远健康平安。谢谢!
A.而立 B.耳顺 C.花甲 D.不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机关开展工作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
B.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用餐,只要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就会建成一种良好风尚,社会也将由此更加文明。
C.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及其实践,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我们应该传承并不断发展。
D.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走出一条共享、共建、共赢的安全之路。
5.在下边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法制课堂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同学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学会和不良恶习说“不”, ; 要增强自觉远离毒品的意识,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 ;要做好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 不要有“贪图便宜”的心理,谨防上当受骗, 。
①当好防范电信诈骗的小小安全宣传员
②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好学生
③做合格的知法守法小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木兰诗》中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4)杜甫《望岳》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诗句是“ ,
”。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能让学生对父母、长辈心怀感恩之心,班级策划、组织了“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活动宣传】为营造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活动主题语除外)(2分)
8、【心声交流】你在宣传“孝亲敬老”的活动时,听到小骆同学说:“我只是个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尽孝离我还很远。等将来父母老了,身体不好了,我再去尽孝心也不迟。”试就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名著阅读(4分)
9、本学期推荐的名著《海底两万里》,作者( )是( )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2分)
10、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2次。(2分)
(三)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柳公权的楷书具有“结体紧密、笔法锐利、字形瘦硬、筋骨明显”的特点,下列属于其作品的一项是( )(2分)
A.B.
C.D.
三、阅读(13~24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3-14题。(4分)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诗中首联的“ ”一词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字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盛情。(2分)
14.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②案牍之劳形
③亭亭净植 ④宜乎众矣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7.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 表达自已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8分)
不褪色的迷失
①我儿时的照片留下的很少,就那么两三张。有一张一寸的照片,是我三岁时拍的。照片上的我,胖乎乎的脸,傻呵呵的表情,眼睛里流露出惊恐和疑问,还隐约含着几分悲伤。看着这张照片,我很自然地回忆起儿时的一个故事,那是我最初的记忆之一。
②那是我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跟父亲出门,在一条马路上走失在人群中。开始还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以为父亲会像往常一样,马上出现在我面前,将我抱起来,带回家中。然而我跌跌撩撞在马路上乱转了很久,才发现父亲真的不见了。我惊悸的大叫引起很多行人的注意,数不清的陌生面孔将我团团地围住,很多不熟悉的声音问我很多相同的问题。……然而我不愿意回答任何问题,因为我以为是父亲故意丢弃了我,我无法理解一向慈眉善目的父亲怎么会就这样把我扔在陌生人中间,自己一走了事。我以为我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了,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恐惧、悲哀和绝望。我一声不吭,也不流泪。被人抱着送到了派出所。一个年轻的女民警态度和善地安慰我,哄我,给我削苹果。另一个年轻的男民警在一边不停地打电话,听他在电话里说的话,我知道他是在帮我找父亲。我在女民警的哄劝下吃了一个苹果,然而心里依然紧张不安。眼看天渐渐地暗下来,还没有父亲和家里的消息。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恐惧和惊慌一阵又一阵向我袭来。尽管那位女民警不停地在安慰我:“你别急,爸爸就要来了,他已经在路上了,过一会儿,你就能看见他了!”但我不相信,我想,父亲大概真的不要我了,要不,他怎么天黑了还不来呢?
③就在我惊恐难耐的时候,女民警突然对着门口粲然一笑,口中大叫道:“瞧,是谁来了?”我回头一看,只见父亲已经站在门口。
④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当时的模样和表情。他那一向很注意修饰的头发乱蓬蓬的,脸似乎也消瘦了一圈。当我扑到父亲的怀抱里时,噙在眼眶里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委屈、激动、欢喜和心酸交织在一起,化作了不可抑制的抽泣和眼泪。当我抬起头来看父亲的时候,不禁一愣:父亲的眼睛里,也噙满了泪水!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不会哭的,哭是属于小孩子的专利。父亲的泪水使我深深地受到了震动。父亲紧紧地抱住我,口中喃喃地、语无伦次地说着:“我在找你,我在找你,我找了你整整一天,找遍了全上海,你不知道,我是多么着急……”
⑤此刻,在父亲的怀抱里,我先前曾产生过的怀疑和怨恨顷刻烟消云散。我尽情地哭着,痛痛快快哭了个够。哭完之后,我才发现,那一男一女两位警察一直在旁边微笑着注视我们父子俩。这时,我又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派出所出来,父亲紧拉着我的手走在灯光灿烂的大街上。他问我:“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我什么也不想吃,只想拉着父亲的手在街上默默地走,被父亲那双温暖的大手紧握着,是多么安全多么好。然而父亲还是给我买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让我一路走,一路吃。走着,走着,经过了一家照相馆,看着橱窗里的照片,我觉得很新鲜。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进照相馆拍过照呢。橱窗里的照片上,男女老少都在对着我开心地微笑。我想,照相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父亲见我对照片有兴趣,就提议道:“进去,给你照一张像吧!”面对着照相馆里刺眼的灯光,我什么也看不见了,父亲又消失在幽暗之中。于是我情不自禁又想起了白天迷路后的孤独和恐惧。摄影师大喊:“笑一笑,笑一笑……”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当快门响动的时候,我的脸上依然带着白天的表情。于是,就有了那张一寸的照片。在这张小小的照片上,永远地留下了我三岁时的惊恐、困惑和悲伤。尽管这只是一场虚惊。看这张照片时,我很自然地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为我们的走散和团聚而流下的焦灼、欢欣的泪水。父亲在找到我时那一瞬间的表情,是他留在我记忆中的最清晰最深刻的表情。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父亲和孩子一样,也是会流泪的,这是多么温馨多么美好的泪水啊!
⑥照片上的我永远是童稚幼儿,可是岁月却已经无情地染白了我的鬓发。而我的父亲,今年八十三岁,已经老态龙钟了。从拍这张照片到现在,有四十年了,四十年中,发生了多少事情,时事沉浮,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可四十年前的那一幕,在我的记忆中却是特别的清晰,特别的亲切,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眼前。岁月的风沙无法掩埋儿时的这一段记忆。当我拿出照片,看着四十年前我的茫然失措的表情,不禁哑然失笑。四十年的漫长时光在我凝视照片的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哦,父亲,在我的记忆中,你是不会老的。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仿佛看见,你正在用急匆匆的脚步,满街满城地转着找我……而我,什么时候离开过你的视线呢!”
⑦前些日子,我陪着高龄的父母来到西湖畔,想陪他们在湖光山色中散散心,也想在西湖边上为他们拍一些照片。在西湖边散步时,我向父亲说起了小时候迷路的事情,父亲皱着眉头想了好久,笑着说:“这么早的事情,你怎么还记得?”我说:“我怎么会忘记呢?永远也忘不了,你还记得吗,那时,你还流泪了呢!”
⑧父亲凝视着烟雨迷蒙的西湖,久久没有说话。我发现,他的眼角闪烁着亮晶晶的泪花。
18.请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2分)
(1)
(2)父亲找了整整一天才在派出所找到儿子,他双眼噙泪,紧紧抱着儿子。
(3)
(4)四十三年后,八十三岁的父亲与儿子在西湖边散步,听到儿子讲述小时候迷路的那件事,久久不语,眼角闪烁着泪花。
19.下列句子是如何描写父子迷失后再相见的情景的?请简要赏析。(3分)
他那一向很注意修饰的头发乱蓬蓬的,脸似乎也消瘦了一圈。当我扑到父亲的怀抱里时,噙在眼眶里的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委屈、激动、欢喜和心酸交织在一起,化作了不可抑制的抽泣和眼泪。
20.本文以“不褪色的迷失”为题,有何妙处?(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0分)
月饼与白煮蛋
徐海蛟
①外祖父是个顶寂寞的人。
②外祖母不到五十岁就撒手人寰,外祖父一个人拉扯六个儿女,既当爹又当妈,像个不停歇的陀螺,一直旋转。他从不多言,很少发火,见人来,脸上现出怯怯的浅而淡的笑。
③他只有一个大女儿可指望。四个儿子和小女儿都跟外祖父说不上话。母亲是家中长女,她出嫁后,外祖父就更找不到人说话了。
④外祖父隔几个月来趟我家,并不为处理确切的事。他来,或许仅是想看看大女儿,看看我和妹妹。有时,我们未能遇见外祖父,他每回来,待的时间都不长,吃完母亲做的面,喝碗白开水,也就起身走了。但我们也能知道他来过,旧八仙桌上放着一对月饼,必然是外祖父带给我和妹妹的礼物。
⑤外祖父并不是富足的长辈,除了入冬后背一袋番薯,杀了猪后拎一刀猪肉来……很多时候,他空着手,独自走过一段山路,跨过一条溪,由一个小山村走向另一个小山村。
⑥只要来我家,他口袋里总会藏着一对月饼。他掏出来给我们,没有更多言语,手有些微微发颤,月饼屑就掉落到地上。我最早吃到的月饼大概就来自外祖父。长大后,我们遇到的月饼俨然只成为节日摆设,越来越没人青睐,家里只有我依然爱吃月饼。外祖父的月饼是我吃过的全世界最好吃的月饼。那会儿,这就是我对月饼和其他食物的全部见识,而今,我也依然是这番见识。
⑦等我们到了再无法遇见外祖父的年纪,我开始回想外祖父买月饼的情形。每一回,他大概都是到村里的小店,表情淡然,轻声和小店老板说:“两个月饼。”此后,便再无第二句话。以前那个小店老板调侃过外祖父,说他一辈子不懂买零食,隔几个月来买两个月饼,一定是要去看望外孙、外孙女了。
⑧月饼就在外祖父口袋里,有时以油纸包裹,有时以手帕包裹。外祖父独自走动,月饼不声不响。有时,外祖父的手会触到月饼,他很小心地将口袋拉一拉,想到月饼,外祖父心里应该是甜的。
⑨只有一次,我和妹妹拒绝了外祖父给的月饼,因为我们在外祖父家没吃到肉。其时外祖父家里正造新屋,请了一群木匠、石匠、泥水匠,餐桌上每餐都会上一盆肉,这是待师傅的规矩,若无肉可就是大不敬了。但外祖父家肉不够吃,只好从我家借了几十斤肉去。母亲带我们去帮忙,负责烧菜做饭给师傅们吃。每回等到师傅们吃完,自家人才能上桌。我们一上桌,母亲就将那盆肉撤下,我和妹妹深感委屈,竟怨到外祖父头上了。
⑩外祖父再来我家,照旧从衣袋里掏出月饼,充满期待地注视着我们。我转过身去,撒腿跑开了。见我跑,妹妹也跟着跑。那一回,我们一定让外祖父犯了难,他的手停在空中,像受伤的鸟,不知该落到哪儿。他脸上的表情一定很僵硬,眼里一定泛起了泪花。为此,我和妹妹挨了母亲一顿声色俱厉的骂,母亲太知道外祖父的难处了。他那么默默走来,待上一时半刻,又起身离开,从不向女儿女婿提要求,也从不诉苦,总一个人默默消化全部的苦。
⑪往后,我们举家迁徙,这件事于外祖父一定是顶伤心的,他再也找不到地方去坐一坐了。但外祖父从没说起,仿佛那也是稀松平常的事。只是每一次我们回去探亲后离开,外祖父都执意和舅舅们一道走五六里山路,送我们到乡里的车站。
⑫一路照例并无言语,但他有白煮蛋。是的,外祖父在天蒙蒙亮时便起来煮鸡蛋,煮出十几个来,说让我们路上吃。路上哪能吃得下这么多鸡蛋?他不容分说地将热鸡蛋塞到我和妹妹的衣兜里、裤袋里。随后,拎着剩下的鸡蛋,陪我们走完一段长长的山路。路上,外祖父总是不说话,只有杂沓的脚步声和早起的鸣虫叫唤。待大客车发出“突突突”的声响,我们都坐到位置上,外祖父便由窗外将鸡蛋递给母亲。这是外祖父能想到的唯一的告别仪式。每一回告别,外祖父都要重复这件事他重复了好多年,一直到瘫痪在床,到再不能动弹。
⑬我坐在大客车上,手插进衣兜里,左右手心各握住一枚鸡蛋,鸡蛋温热、小巧、光滑,一直要过好久好久,才会冷却下来。车开动了,外祖父静立窗外,他的眼睛被风一吹,又有了泪水,他一句话没说,就那么看着车载着我们远去。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山河都记得》一书)
21.请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2分)
22.文章开头说“外祖父是个顶寂寞的人”,请找出文中能表现外祖父寂寞的语句。(至少两处)(2分)
23.请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那会儿,这就是我对月饼和其他食物的全部见识,而今,我也依然是这番见识。(请说说加点词语包含的情感)
(2)那一回,我们一定让外祖父犯了难,他的手停在空中,像受伤的鸟,不知该落到哪儿。(请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24.有人认为文章第⑨⑥段写到的事件,与文章整体情感不一致,建议删除。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四、作文(40分)
25、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的书晓慧博士,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加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天空,伴随鸟儿成长;大海,伴随鱼儿成长;阳光,伴随小树成长。爸爸的鼓励、妈妈的叮嘱、老师的教诲、真挚的友情、淡淡的书香,还有激励与挫折、自信与磨砺……伴随我们成长。
请以“我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若选题目二,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 B 2. C 3、D 4.A 5.C
6、(1)风正一帆悬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示例: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
8、示例: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行孝要趁早,从现在做起,而不是等待将来。虽然我们年龄不大,但也可以抽出闲暇时间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虽然现在身体健康,但每天辛苦工作,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给他们一点关心,而不是等待。
9、儒勒.凡尔纳 ;法;
10、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11、略 12、A
13.莫笑 足
14.表达了诗人对游览之地的恋恋不舍和对农村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15.博学的人;使……劳累;竖立;应当
16.(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17.托物言志 对莲花的赞美
18.父亲带着三岁的儿子出门,竞把他弄丢了。 经过一家照相馆时,父亲看见儿子对照片很感兴趣,便进去给儿子照了一张照片。
19.通过对父亲“头发乱蓬蓬的一脸似乎也消瘦了一圈”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在寻找我时的着急、疲意,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通过对我扑噙抽泣等的动作描写及委屈激动欢喜和心酸的心理描写,表现了父子重逢时我的复杂心情。
20.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迷失为线索,贯穿全文。不褪色的迷失指在父子记忆深处,迷失所带来的委屈、悲伤、惶恐,以及再见时的激动、喜悦等情绪体验,表现了父子情深。
21.月饼与白煮蛋是外祖父给我们姐妹的礼物,寄托了外祖父对我们一家的关爱之情。以二者为题,能够直接概括文章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
22.“四个儿子和小女儿都跟外祖父说不上话。母亲是家中长女,她出嫁后,外祖父就更找不到人说话了。”
“很多时候,他空着手,独自走过一段山路,跨过一条溪,由一个小山村走向另一个小山村。”
“每一回,他大概都是到村里的小店,表情淡然,轻声和小店老板说:‘两个月饼。’此后,便再无第二句话。”
“他那么默默走来,待上一时半刻,又起身离开,从不向女儿女婿提要求,也从不诉苦,总一个人默默消化全部的苦。”
“路上,外祖父总是不说话,只有杂沓的脚步声和早起的鸣虫叫唤。”
23.(1)“依然”表明情况一直没改变,这里写作者对月饼的见识,指前文中“外祖父的月饼是最好吃的”这个情况一直没改变,表明作者这么多年一直能感受到外祖父的关爱。
(2)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外祖父尴尬的手比作了“受伤的鸟”,形象地写出外祖父犯难后手足无措的样子。
24.文章第⑨⑥段写的是我和妹妹对外祖父有误解而拒绝了月饼。这一个小风波,表面上与文章整体感情不一致,但结合文章的整体,作者一直都感念着外祖父的月饼,这个事件更能够衬托出外祖父对我们的关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检测语文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石林县鹿阜中学2023--2024学年七下3月月考测试语文卷及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