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共 15 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良好的溶剂 B.能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C.能缓和温度变化 D.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大量元素的是( )
A.Fe、Mn、M、S、B B.M、Zn、Cu、B、Fe
C.P、N、K、Ca、Mn D.C、H、O、Ca、Mg
3.水稻叶肉细胞和人的肌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4.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组成部分,山中的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等共同组成了( )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生物圈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鉴定萌发的大麦种子中是否含有麦芽糖,下列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苏丹Ⅲ染液 B.斐林试剂
C.碘液 D.以上都不对
6.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从而达到控制癌症的目的。这些药物作用的细胞正处在细胞周期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7.下列关于糖类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唯一能源物质 B.细菌中也存在核糖
C.糖原普遍存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中 D.蔗糖和麦芽糖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8.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9.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细胞质
10.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放线菌 ②颤蓝细菌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在正常情况下,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A.果蝇受精卵 B.人的卵原细胞
C.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粒 D.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
12.在环境分析方面,ATP含量的多少可反映活菌的数量,ATP荧光仪是专门设计用于快速检测微生物数量的仪器,在镁离子的作用下,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生反应而发光,根据发光强度推测ATP含量,进而反映活菌数。下列有关推测错误的是( )
A.ATP普遍存在于活的微生物细胞中
B.检测过程中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C.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数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D.细菌细胞内ATP的产生都需要O的参与
13.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
A.几乎所有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
B.生物体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个体
C.脊椎动物具有形态和结构相似的器官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1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蛋白质结构改变 D.染色体结构变化
15.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A.蓝细菌 B.大肠杆菌 C.支原体 D.银杏
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40 分
二、综合题
16.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
(1)视野最暗的是图像 (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换大光圈和使用 。
(2)选择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 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 (填“长度或宽度”、“面积”、“体积”);若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的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物镜40×,视野中细胞为 个。
17.(1)细胞核的功能:一是 ;二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鉴定酒精用 ;鉴定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石灰水还可以用 。
(3)ATP全名 ,其中A代表 ,A中含有的单糖是 。
(4)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 两大类,在环境条件不良时更容易破坏的是 。
(5)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其作用是 。
18.图为DNA分子部分片段的示意图,据图探讨相关问题:
(1)DNA除了分布于细胞核中,还分布于动物细胞的 中。
(2)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分别称作5’端和3’端,图中⑥为 端。研究表明,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加热解旋所需要温度就越高,原因是 。
(3)DNA复制开始时,在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作用于 (选填图中的序号),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 酶的作用下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在复制时,与⑩配对的碱基名称为 。
(4)研究人员对数千种生物的DNA碱基序列进行测定发现,没有任何两个物种的DNA序列是一样的,其原因主要是 。
三、实验题
19.生物体细胞内的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性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请根据以下所提供的条件完善下列实验设计,验证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提示:康乃馨的红色部分是指具有膜结构的液泡)
实验材料和用具:①新鲜的红色康乃馨,②烧杯,③玻璃铅笔,④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⑤清水,⑥量筒。
第一步:选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玻璃铅笔标上A和B。
第二步:在A、B两只烧杯中, 。
第三步:选 的红色康乃馨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 。
结果预测: 。
原因分析:在酸性环境中, 和 失去 ,液泡中的色素进入盐酸溶液中。
参考答案:
1.B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与结合水,自由水主要功能有: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③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④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结合水是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详解】A、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水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缓解温度变化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自由水是物质运输的介质,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Zn、B、Cu、M等。
【详解】A、S是大量元素,其他为微量元素,A错误;
B、M、Zn、Cu、B、Fe均是微量元素,B错误;
C、Mn是微量元素,C错误;
D、C、H、O、Ca、Mg均是大量元素,D正确。
故选D。
3.A
【分析】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高尔基体,A正确;
BC、人的肌肉细胞不含叶绿体、液泡,BC错误;
D、水稻叶肉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
故选A。
4.C
【分析】(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2)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A、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一片海洋中所有生物不是同一物种,因此不能成为一个种群,A错误;
B、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群落和外界环境, B错误;
C、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个体,山中所有生物称之为群落,C正确;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故选B。
【点睛】
6.A
【详解】DNA复制发生于细胞周期的间期,所以抑制DNA复制,作用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7.B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详解】A、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也可做能源物质,A错误;
B、细菌细胞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RNA中存在核糖,B正确;
C、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只存在动物细胞中,C错误;
D、1分子麦芽糖水解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1分子蔗糖水解产物是1分子葡萄糖+1分子果糖,D错误。
故选B。
8.D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详解】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一条21号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9.A
【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人类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C、D均错误。
10.A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如噬菌体、SARS病毒、HIV等)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放线菌是原核生物,①正确;
②颤藻属于蓝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②正确;
③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③错误;
④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低等植物,④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试题分析:果蝇受精卵有2个染色体组,人的卵原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玉米的花粉粒有1个染色体组,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中2个染色体组,选C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D
【分析】ATP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断裂,为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直接能量。
【详解】A、ATP普遍存在于活的生物细胞中,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检测过程中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发生反应而发光,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光能,B正确;
C、根据发光强度推测ATP含量,进而反映活菌数,因而ATP的含量与活细胞的数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C正确;
D、某些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不需要O的参与,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分裂方式,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详解】A、几乎所有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生物界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统一性,这支持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A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并不是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个化,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高等生物主要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来产生后代,B符合题意;
C、脊椎动物具有形态和结构相似的器官,这支持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C不符合题意;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支持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可以使基因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引起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最终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详解】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进而导致血红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使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因此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
故选A。
15.D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BC、蓝细菌、大肠杆菌、 支原体都属于原核生物,ABC不符合题意;
D、银杏是高等植物是真核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③ 凹面反光镜 100 长度或宽度 10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一般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但是由于进光量减少,因此视野变暗。
【详解】(1)放大倍数越大,则视野越暗,③细胞最少,故视野最暗的图象是③,使视野变亮可用较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
(2)目镜为10×,物镜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该放大倍数不是指体积或面积,而是指长度或宽度放大了多少倍。若目镜10×和物镜10×的视野中细胞为160个,则换上40×物镜后,即细胞又被放大4倍,细胞的数目应缩小4倍,则视野范围内细胞数目缩小16倍,因此视野中细胞为10个。
【点睛】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考查,考生着重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高倍镜使用的方法即可,能通过看图判断③细胞放大倍数最大,因此视野最暗。
17. 遗传信息库 重铬酸钾水浴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三磷酸腺苷 腺苷 核糖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类囊体薄膜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分析】细胞内物质的鉴定及染色:
【详解】(1)细胞核是DNA的主要场所,DNA中储存了遗传信息,故细胞核的功能:一是遗传信息库;二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酒精遇酸性重铬酸钾水浴液变为灰绿色;鉴定二氧化碳除了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还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ATP全名为三磷酸腺苷,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核腺嘌呤组成,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4)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容易被破坏。
(5)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点睛】本题考查课本中需识记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性记忆相关知识点,即可答题,需要注意的是尽量用课文原话答题。
18.(1)线粒体
(2) 5’端 C和G间氢键较多,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3) ⑤ DNA聚合酶 腺嘌呤
(4)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
【分析】据图分析,①⑥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腺嘌呤,④是磷酸二酯键,⑤是氢键,⑦是A,⑧是C,⑨是G,⑩是T。
【详解】(1)真核生物细胞中,DNA除了分布于细胞核中,还分布于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
(2)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分别称作5’端和3’端,图中⑥含有磷酸基团,是5’端;与A-T(有2个氢键)相比,C和G间氢键较多(3个),氢键数越多,DNA结构越稳定,故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加热解旋所需要温度就越高。
(3)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可以打开氢键,对应图中的⑤;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⑩是T,能与之碱基互补配对的是A,名称是腺嘌呤。
(4)由于DNA的碱基对有很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没有任何两个物种的DNA序列是一样的,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19. 分别加入等量的15%的盐酸和清水 等量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颜色变化 B烧杯中的花瓣仍为红色,水仍呈无色;A烧杯中花瓣的颜色逐渐变浅,而溶液变红 细胞膜 液泡膜 选择透过性
【分析】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
2、实验探究"验证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则分别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清水处理康乃馨花瓣,在盐酸中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花瓣颜色变淡,盐酸变红,清水中不变。
【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这一特性;
第二步: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死活,死细胞可以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处理控制,用清水处理活细胞,与用盐酸处理对照,故在A、B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15%的盐酸和清水;
第三步:因变量是康乃馨和溶液的颜色变化,溶液的用量、康乃馨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故选等量的红色康乃馨花瓣,分别放入A、B两只烧杯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颜色变化;
结果预测:B烧杯中的花瓣仍为红色,水仍呈无色;A烧杯中花瓣的颜色逐渐变浅,而溶液变红;
原因分析:原因是酸性环境中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液泡中的色素进入盐酸溶液中。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的鉴定、对照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实验设计需要注意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HO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HO
六碳糖
葡萄糖
CHO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CHO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HO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
(CHO)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生物真题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 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因素调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卷8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卷5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