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47 把握逻辑要义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果一个非洲人全身是黑的,而就他的牙齿是白的,那么他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这表明这一思维结论( )
A.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B.犯了“两不可”错误
C.违背矛盾律的要求D.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
【答案】B
【详解】A: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材料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没有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A不符合题意。
B: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A”,题干中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同时否认了黑与非黑,犯了“两不可”错误,B符合题意。
C: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材料是断定“A”和“非A”都不成立,C不符合题意。
D:材料论断违背了排中律,没有涉及意在解决现实的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甲、乙、丙、丁计划在游泳、网球、篮球、足球中各报一门兴趣班,每班一个学员。丁不希望上游泳课,甲不上足球课,丙表示游泳或篮球都可以,乙提出只能上网球、篮球。下列能够让四人的要求均得到满足的是( )
A.甲只能安排上游泳课或者网球课
B.只要丙不上游泳课,乙一定会上网球课
C.如果丙安排上篮球课,那么甲安排上网球课
D.如果乙安排上网球课,那么丙安排上游泳课
【答案】B
【详解】A:甲不上足球课,甲只能安排上游泳课或者网球课,如果甲上游泳课,那么丙上篮球,不能满足乙的要求,A不符合题意。
B:丙表示游泳或篮球都可以。丙不上游泳课,那么丙上篮球。乙提出只能上网球、篮球。因此乙一定上网球课,B符合题意。
C:丙表示游泳或篮球都可以。丙安排上篮球课,甲安排上网球课,与乙提出只能上网球、篮球相冲突,C不符合题意。
D:乙提出只能上网球、篮球。乙安排上网球课,丙不一定上游泳课,也可能是篮球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班会活动中,要确定由ABC三位同学中的一位同学唱歌。老师决定出一题,回答正确者不用唱歌。老师写了三张纸条公开交给三位同学,A.同学纸条上写着:A不唱歌;B同学纸条上写着:B不唱歌;C同学纸条上写着:A唱歌。老师说:“三个纸条上的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推出哪个同学给大家唱歌?”结果B同学因为回答正确不用表演节目。B同学的推理是( )
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②根据排中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
③“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
④“A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A唱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根据矛盾律,“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假,不能同真,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A”与“非A”必有一真,因此“A不唱歌”和“A唱歌”必有一真。那么“B不唱歌”为假命题,真命题应该是“B唱歌”,因条件不足,无法确定其他两个命题的真假,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逻辑思维必须遵循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按照这一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费者:“你这儿有好茶吗”,老板:“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都不卖变质的茶”,老板观点符合同一律
B.“小周是黄冈人”与“小周不是湖北人”这两个命题是矛盾的,违反了矛盾律
C.“我很相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排中律
D.甲:“你投了赞成票吗”乙:“没有”,甲:“你投了反对票吗”乙:“也没有”。乙观点三个定律都不违反
【答案】D
【详解】A: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好茶”的概念偷换成“没有变质的茶”,违背了同一律,A排除。
B: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黄冈人”与“非湖北人”不是A和非A的关系,B排除。
C: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材料中没有同时都否定,故没有违背排中律,而是违背矛盾律,C排除。
D:材料中乙既没有投反对票也没有投赞成票,可能投了弃权票,D正确。
故本题选D。
5.下列选项中违反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对应正确的是( )
A.共同克服千难万苦,法治建设一帆风顺——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B.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违反排中律
C.日本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违反思维确定性要求
D.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违反了矛盾律
【答案】C
【详解】A:“千难万苦”与“一帆风顺”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不能同时用来形容法治建设这一过程,该选项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而不是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A排除。
B:七国集团一边要建设和平安全的世界,一边又参加“反华联盟”会议,其言行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而不是违反了排中律,B排除。
C: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话题。日本政府将“核污染水”美化成“核处理水”,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偷换概念”,不符合同一律的要求,违反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C入选。
D:“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运用了辩证思维,对光这一事物的客观性质作出了真实表述,是正确的,并不违反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D排除。
故本题选C。
6.如果一个非洲人全身是黑的,而就他的牙齿是白的,那么他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的。下列对结论解读正确的是( )
A.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B.违背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C.违背矛盾律,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D.启示我们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现实中的矛盾
【答案】B
【详解】B:排中律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既不是黑的又不是非黑,违背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故B符合题意。
A:违背思维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这是违反同一律的体现;A与题意不符。
C:题干犯的是“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不是违背矛盾律,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排除。
D:材料没有涉及克服现实中的矛盾;D排除。
故本题选B。
7.有1、2、3、4四个号码牌。老师把其中三个号码牌中随机给了甲、乙、丙,并要求三人通过交谈推断出另外二个人手中的号码牌,在交谈中不能说出自己手中的号码并且每人只能说一句话。然后甲乙丙三人有了以下交谈。
甲先对乙说:“你的是2号牌吗?”
乙回应甲道:“你的要么是3号牌,要么是4号牌。”
丙听完两人对话后,对甲说:“我确定你的是3号牌。”
经过思考后,甲乙丙三人都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老师说他们的结论都正确。
根据以上信息,推出乙和丙的号码牌分别是( )
A.2号牌,4号牌B.1号牌,4号牌C.2号牌,1号牌D.1号牌,2号牌
【答案】B
【详解】ABCD:甲对乙说:“你的是2号牌吗?”乙的回答要么是“是”,要么是“不是”,如果乙回答“是”,甲可以得出乙的号码牌是2号,但乙的回答是“你的要么是3号牌,要么是4号牌”,说明乙的号码牌不是2号,结合乙的回答,丙确定甲的号码牌是3号,说明丙的号码牌是4号,乙的号码牌是1号,B正确,ACD均错误。
故本题选B。
8.在市数学竞赛中,某校三名参赛选手组成的代表队取得突出成绩,不但三名选手都获得了一等奖,还有一名同学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回校后,班长问取得满分的同学是谁,甲说:“是丙”,乙说:“不是我”,丙也说:“不是我”。已知三名选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下列对得满分同学的判断及推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运用了矛盾律B.甲,先矛盾律后排中律
C.乙,运用了排中律D.丙,先排中律后矛盾律
【答案】C
【详解】C:根据排中律可知,“A”和“非 A”必有一真。甲与丙的话完全相反,其中必有一真,再由“已知三名选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这一条件可以确定,真话在甲丙之间,则乙必然说的假话,乙说:“不是我”,则得满分同学就是乙,C正确。
ABD:依据排中律即可正确判断出得满分的同学是乙,故ABD排除。
故本题选C。
9.丙邀请甲、乙两人周末到家里做客。甲一会儿说周末了,丙应该有时间,应该去丙家里做客;一会儿又说丙天天都很忙,不应该去打扰他。针对甲的说法,乙既反对去丙家里做客,也不赞成不去丙家里做客。下列观点与乙的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一致的是( )
A.小明:“我比你长得高。”小王:“你再高能高过大姚吗?”
B.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C.这件事我没有过问,仅从侧面提供了参考意见
D.小王评论非和局围棋赛说“我方选手没有赢也没有输”
【答案】D
【详解】A: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转移论题,小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反了同一律,乙违反了排中律,A排除。
B:“乐观主义就是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定义项直接包含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与乙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不一致,B排除。
C:“这件事我没有过问,仅从侧面提供了参考意见”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为同时断定了“没过问”和“从侧面提供了参考意见”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乙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C排除。
D:排中律要求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乙既反对去丙家里做客,也不赞成不去丙家里做客”否定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违反了排中律。小王同时否定了“赢”和“输”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违反了排中律,与乙的观点所犯的逻辑错误一致,D正确。
故本题选D。
10.
上述对话中,乙的表述( )
①违反了矛盾律要求 ②违反了排中律要求
③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④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③:矛盾律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的思维,题干中乙的话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属于违反了排中律,①③错误。
②④: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不成立,否则犯“两不可”的错误。“谁说我不参加?”与“我要是参加,早就去填表了。”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反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1.下列观点都存在逻辑错误,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①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违反了同一律
②钱能买飞机,五块钱是钱,五块钱能买飞机——违反了同一律
③他整整等了那个人两个多小时才离开——违反了排中律
④她的学习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违反了排中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我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这一“万能溶液”因没有器皿可用,所以是发明不出来的,该说法违背了矛盾律,并不违反同一律,①排除。
②:“钱能买飞机”中的钱,是整体概念,“五块钱是钱”中的五块钱是个体概念,这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错误,②符合题意。
③:他整整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离开,“整整”和“多”前后矛盾,违背了矛盾律,不是违反了排中律,③排除。
④:她的学习能力说不上强,也说不上不强,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了排中律,④对应正确。
故本题选C。
12.古人有意采用违背逻辑规则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增强细腻情感的表达。如元朝姚燧《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这里的艺术手法( )
A.违背辩证否定观,对自身既肯定又否定
B.符合同一律,体现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C.符合矛盾律,体现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D.违背排中律,不符合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答案】D
【详解】A:辩证否定观不属于逻辑规则,且材料没有体现违背辩证否定观,而且该选项本身也是自相矛盾,既然违背辩证否定观,那么就不可能对自身既肯定又否定,A排除。
BCD:“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表达了寄也不行,不寄也不行,否认“A”,又否认“非A”。“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反排中律,不符合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并不是符合同一律或矛盾律,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观点( )
A.说明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A与非A必有一假
B.说明具有间接性、能动性的思维,能促进实践的发展
C.违背了矛盾律的有关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D.说明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答案】A
【详解】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明“不可陷的盾”和“无不陷之矛”不能同时存在,说明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A与非A必有一假,A入选。
B:间接性、能动性是思维的特征,正确的思维才能促进实践的发展,B不选。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该概念正确描述了矛盾律的观点,没有违背了矛盾律的有关要求,也没犯“自相矛盾”的错误,C不选。
D:该观点符合矛盾律的要求,没有体现同一律,D不选。
故本题选A。
14.逻辑错误一般是指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而产生的错误。下列选项中存在逻辑错误的是( )
①人类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②这几周的学习太紧张了,好在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③既然国家政策要以人为本,我是人,所以要以我为本
④我不认为所有的比赛都赢,也不认为所有的比赛都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人类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没有逻辑错误,①不符合题意。
②:这几周的学习太紧张了,好在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违反了矛盾律,②错误但符合题意。
③:既然国家政策要以人为本,我是人,所以要以我为本。犯了“四概念”的错误,大前提中的人是群体概念,小前提中的人是个体概念,③错误但符合题意。
④:我不认为所有的比赛都赢,也不认为所有的比赛都输,因为还有平局的情况,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关税是以进出口货物和进境物品为征税对象,由海关在进出口环节征收的税种。关税征收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既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宏观调控和贸易、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外交大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以上对关税的表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①一个性质命题主项与谓项的外延关系在客观上必须完全等同
②材料对“关税”概念的前后表述,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③“关税征收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进行一次换位质后,不能再换位
④关于关税征收作用的各支判断,应遵循“可以同真,不能同假”的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在外延上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范围完全重合——全同关系;范围完全不重合——全异关系;范围部分重合——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于关系,①错误。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材料对“关税”概念的前后表述,符合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②正确。
③:“关税征收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进行一次换位质后,也就是先进行换位推理,得出“有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关税征收”,再进行换质推理,得出“有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不是非关税征收”,结论是特称否定判断,不能再换位,③正确。
④:关于关税征收作用的各支判断,关税征收事关国家主权和利益,既是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也是实施宏观调控和贸易、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在服务外交大局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联言判断,应遵循“可以同真,可以同假”的要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6.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间接标准,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一观点不合逻辑,违反了矛盾律
B.这一观点不合逻辑,违反了同一律
C.这一观点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D.这一观点运用了逆向思维,提前预测可能的结果
【答案】A
【详解】AB:这一观点,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又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间接标准,它所表达的意思是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前后矛盾,违反了矛盾律,A入选,B不选。
C:这一观点违反了矛盾律,不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C不选。
D: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可以预测结果,而不是逆向思维,且材料没有体现逆向思维,D不选。
故本题选A。
17.逻辑学强调,在进行逻辑思维时,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遵守并正确运用逻辑规则,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据此分析,下列选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老师评价:你家孩子与同学打成一片。家长:你为什么打架?——违反了同一律,违背了确定性要求
②有人认为体育好在于天赋,有人认为体育好不在天赋——违反了矛盾律,违背了一致性要求
③张三加入篮球队我反对,张三不加入篮球队我也反对——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周末我们班同学都去旅游了,但我班小明同学没有去旅游——犯了自相矛盾错误,违背了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同一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材料中家长把“与同学打成一片”的“打”和“打架”的“打”混淆,违反了同一律,A符合题意。
②:两个“有人认为”可以是不同的人,该说法没有违反矛盾律,②排除。
③: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材料中“在于天赋”和“不在天赋”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③正确。
④:自相矛盾的判断违背了一致性的要求,而不是违背了明确性的要求,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8.某校高二年级春季足球比赛即将进行,其中17班、20班在各自小组实力较强,针对两个班能否进入决赛的问题,同学们展开了争论:
甲说:“20班肯定能进入决赛。”
乙说:“如果17班能进入决赛,那么20班也能进入决赛。”
丙说:“我看好17班,但不觉得20班能进入决赛。”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进入决赛。”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7班进入了决赛B.两个班都没进入决赛
C.只有20班进入了决赛D.两个班都进入了决赛
【答案】D
【详解】ABCD:乙的说法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也即是17班能进入决赛,20班也能进入决赛。甲与丙的说法是互相矛盾的观点,若四人中只有一人预测错误,则甲和丙2人中有一个人一定是预测错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乙和丁的说法一定是正确的,这就说明17班和20班都进入了决赛,故ABC不选,D正确。
故本题选D。
19.午饭时,小明和小方两人讨论下午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小明一会儿说应该打乒乓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乒乓球。针对小明的说法,小方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对小明、小方的表达评价正确的是( )
①小明违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②小明违反了同一律要求,思维存在不确定性
③小方违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④小方违反辩证法要求,没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②:小明一会儿说应该打乒乓球,一会儿又说不应该打乒乓球,同时肯定了“应该打乒乓球”和“不应该打乒乓球”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小明的说法就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而不是违反了同一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①说法正确,②说法错误。
③:针对小明的说法,小方说:“你的两种建议,我都不同意”,其否定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因此小方违反了排中律,③说法正确。
④:小方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而不是没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0.拜登政府在“明确表示”以色列需要减少平民伤亡后,美国还在继续输送武器装备,为以色列的杀戮送上军火,玩起“双标”套路。从逻辑思维角度看,“美式双标”( )
①自相矛盾,在两个矛盾关系的判断中,两者不能同时为真
②在两个矛盾的判断中骑墙中立,违背了排中律确定性要求
③与“中美贸易中的去风险变成了去中国”犯了同样的错误
④观点前后不融贯一致,违反了矛盾律对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详解】①④:“美式双标”体现在其一方面“明确表示”以色列需要减少平民伤亡,另一方面为以色列的杀戮送上军火,两个观点不能同时为真,前后不一、自相矛盾,背离了矛盾律对思维一致性的要求,①④入选。
②: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这是同一律的要求而不是排中律的要求,“违背了排中律确定性要求”说法错误,违反同一律的表现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排中律的表现是“在两个矛盾的判断中骑墙中立”,而“美式双标”违反的是矛盾律,②错误。
③:“中美贸易中的去风险变成了去中国”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违反了同一律而不是矛盾律,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1.某市以宣传牌方式展示保障房建设成果,其中一处楼盘标注为“新市民公寓”,引发人们的不同理解:是新成为本市市民的公寓?还是新建成的市民公寓?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进行正确思维,要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②正确推理,才能使论辩取得积极效果
③要坚持同一律要求,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④在思维中要克服自相矛盾、模棱两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宣传牌的标注引发不同理解,说明语句的表达没有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这告诉我们,进行正确思维要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①正确。
②:题干不涉及正确推理和论辩,②不符合题意。
③:上述标注没有坚持同一律要求,使思维无法确定下来,这一事例告诉我们要坚持同一律要求,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③正确。
④: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他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题干涉及同一律问题,不涉及矛盾律和排中律,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2.有一个人在卖水果,他称自己的水果是“最好吃的”,因为它们都是从最好的树上摘下来的。然而,当顾客品尝后发现水果并不好吃时,卖家却说:“但是这些水果都是从最好的树上摘下来的啊!”对卖家的回答分析正确的是( )
A.他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B.他违反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C.他违反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D.他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答案】A
【详解】A:材料中,卖家将“最好吃的水果”这个概念偷换成了“从最好的树上摘下来的”,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A项符合题意。
BCD:材料中卖水果的人违背了同一律,偷换了论题,没有违反思维的一致性要求、思维的明确性要求,也没有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BCD不选。
故本题选A。
23.某专家在谈到儿童能不能看电视的问题时说:“看电视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社会角色和动物等,孩子不能不看电视;但是看电视会影响孩子视力的发育,可能导致近视和散光,因此孩子不能看电视。”上述观点( )
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②违背了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③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④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专家并没有改变“看电视”这个概念的含义,而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没有涉及“偷换概念”,①排除;
②:符合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材料中的观点没有违背思维确定性的要求,而不是违背了“排中律”,②排除;
③④:“孩子能看电视”和“孩子不能看电视”是相矛盾的,二者必有一真,不能同假,上述观点同时否定了“孩子能看电视”和“孩子不能看电视”,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错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因在学校表彰活动中获得“文明之星”荣誉称号,妈妈决定奖励小王一次抽奖礼物的机会。A、B、C三个抽奖盒子中只有一个装有礼物,每个盒子上各有一句话,其中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上写的是“该盒有礼物”,B盒上写的是“A盒没有礼物”,C盒写的是“B盒有礼物”。据此,你可以帮助小王分析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②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③C盒上的话不一定是真话,B盒子里可能没有礼物
④C盒上的话一定是真话,只有B盒里有礼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三个盒子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与B盒是互为矛盾的话,若同时肯定A、B盒上的两句话则违背了矛盾律,即违背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而不是思维的明确性要求,①不选,②正确。
③④:材料中指出三个盒子只有一句是假话,A盒与B盒是互为矛盾的话,所以其中必有一假,则C盒一定为真话,只有B盒里有礼物,故③不选,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5.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真话,则罪犯是谁?下面推断正确的是( )
A.根据排中律,甲是罪犯B.根据矛盾律,甲是罪犯
C.根据排中律,乙是罪犯D.根据矛盾律,乙是罪犯
【答案】A
【详解】ABCD:甲乙丙丁四人的口供中,乙和丁的口供是矛盾的,根据排中律,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因此,甲和丙说的都是假话,因此,罪犯是甲,A正确.BCD不选。
故本题选A。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 一家房地产商为推销房屋,打出“买房子,送家具”的广告。某人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去领家具。房产商:“你的家具在哪里?我们帮你送!”
情境二 北京一名导游在向一法国旅游团介绍中国的万里长城时说:“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就像你们法国有世界上没有的埃菲尔铁塔一样,为万人瞩目。”
情境三 在印度释迦牟尼佛生活的年代,沙门思潮流派纷呈,其中有一派被称为“鳝鱼油滑论”。有的沙门婆罗门不能分辨是非善恶,由于害怕说错,或者害怕质疑,或者本身就迟钝愚笨,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什么都不是,像鳝鱼一样难于捉摸。
请分别指出上述情境中的主人公的思维所违反的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名称及所犯的逻辑错误类型。
【答案】情境一中的房地产商故意偷换“送”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情境二中的导游既指出长城、埃菲尔铁塔世界上没有,又强调中国、法国有,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情境三中的“鳝鱼油滑论”流派对事物的判断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情境中的主人公的思维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打出“买房子,送家具”的广告。某人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后去领家具。房产商:“你的家具在哪里?我们帮你送!”→可联系教材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②:“中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就像你们法国有世界上没有的埃菲尔铁塔一样,为万人瞩目。”→可联系教材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③:采取油滑态度,既不认为是这样,也不认为是那样,什么都不是,像鳝鱼一样难于捉摸。→可联系教材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从前,一个国王有两个大臣,一好一坏。那个坏大臣为了独自掌握权力,总想找机会害死好大臣。有一天,他在国王面前说了好大臣的坏话。国王偏听偏信,非常愤怒,想要处死好大臣。但又考虑到好大臣的功绩和影响,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让他用抓阄的方法决定生死。方法是: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置两个分别写上“生”与“死”的阄,由好大臣随意抓一个,抓到“生”就活,否则就死。
当天夜里,坏大臣威逼做阄的人将“生”字改成“死”字,这样一来两个阄上都写着“死”字,好大臣无论抓哪个都逃脱不了被处死的命运。做阄的人不想违背良心,告诉了好大臣这个情况。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知识,分析好大臣怎样做才可以免于一死并说明理由。
【答案】好大臣心生一计,第二天抓阄的时候,他抓完阄立刻将阄吞了下去,结果免于一死。根据排中律的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时为假,必有一真。在国王看来,两个阄不可能同时为“死”,必有一个是“生”。好大臣吞了一个,国王只能通过看剩下的阄来判断好大臣抓到的阄,看到剩下的是“死”,可以判断好大臣抓到的肯定是“生” ,因此好大臣幸免一死。
【分析】背景素材:一则民间故事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好大臣这样做为什么可以免于一死,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具体需要调用排中律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置两个分别写上“生”与“死”的阄,由好大臣随意抓一个,抓到“生”就活,否则就死;好大臣心生一计,第二天抓阄的时候,他抓完阎立刻将阉吞了下去,结果免于一死→可联系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可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以此说明国王只能通过看剩下的阉判断好大臣抓到的肯定是“生”,故好大臣免于一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詹某居住在某市爱民小区,酷爱二胡,自费购置了多把二胡置于家中,除了自己弹奏欣赏,每周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邀请其他爱好者一起在家中学习和弹奏,经常弹奏到深夜。因为严重影响了邻居王小某的休息,詹某多次被王小某投诉。事后,詹某将王小某公布在公司网站上的登记照进行P图,做成王小某被殴打的表情包,发至小区业主群,并造谣称“照片中的王大某是诈骗犯,大家离他远一点。”引起其他业主的一片哗然。王小某找到詹某理论,詹某辩称:“我用的是你的照片,但是我说的是王大某,对你又没有影响。”王小某一气之下将詹某告上法庭。
请运用“民事权利与义务”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詹某的言行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答案】①肖像权、名誉权是自然人享有的重要的人格权。詹某将王小某能明显被人识别的登记照进行P图,且未经允许将其发至小区业主群,侵犯了王小某的肖像权;詹某利用王小某的照片对其造谣,侵犯了王小某的名誉权。
②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詹某深夜弹奏二胡严重影响邻居休息,侵犯了王小某的相邻权。
③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詹某承认发布的是王小某的照片,却又说对王小某没造成影响,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错误,有不合理性。
【分析】背景素材:邻里纠纷;民事侵权行为
考点考查:民事权利与义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与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说明詹某的言行既不合法也不合理,需要调用民事权利与义务、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从为什么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詹某将王小某公布在公司网站上的登记照进行P图,做成王小某被殴打的表情包,发至小区业主群,并造谣称“照片中的王大某是诈骗犯,大家离他远一点。”引起其他业主的一片哗然→可联系肖像权、名誉权。
关键词②:詹某居住在某市爱民小区,酷爱二胡,自费购置了多把二胡置于家中,除了自己弹奏欣赏,每周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邀请其他爱好者一起在家中学习和弹奏,经常弹奏到深夜。因为严重影响了邻居王小某的休息,詹某多次被王小某投诉→可联系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关键词③:詹某辩称:“我用的是你的照片,但是我说的是王大某,对你又没有影响。”王小某一气之下将詹某告上法庭→可联系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矛盾律。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迎来一名神秘“蓝朋友”以亲身经历说明本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请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
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
【分析】背景素材:侵权行为的案件
考点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说明类试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注意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可联系矛盾律要求,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关键词②: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请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又不承认请不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可联系排中律要求,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甲:学校的辩论赛,你参加吗?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你参加,赶紧去填报名表吧!乙:我要是参加,早就去填表了。
甲:那你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啊?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呲牙)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咱们公司啦(得意)
课时训练53 把握辩证分合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性: 这是一份课时训练53 把握辩证分合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性,文件包含课时训练53把握辩证分合原卷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性docx、课时训练53把握辩证分合解析版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性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47把握逻辑要义: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47把握逻辑要义,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47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47把握逻辑要义(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