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化学模拟题及答案
展开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
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燃烧匙
2.如图文化衫:你的“魅力”偷走我的“心”。该反应能发生是由于镁单质
A.金属光泽美丽B.导电性优良
C.金属活动性强D.延展性好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放出热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B.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增大
5.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其化学式为C12H17NO,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物
B.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7
C.相对分子质量为191
D.由31个原子构成
6.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67 g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是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7.下列物质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Na2CO3
B.NaNO3→Ba(NO3)2
C.Cu(OH)2→NaOH
D.H2SO4→HCl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生铁制作成炊具
B.用铜制作导线
C.用酒精作燃料
D.用金属汞作体温计的填充液
9.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11.工业中合成SO3的反应:2SO2+O22SO3。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内投入 SO2、O2、SO3、V2O5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单位为 g)如下表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丁物质一定是V2O5
B.d=15
C.丙物质是O2
D.t3时,生成乙75g
12.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A.AB.BC.CD.D
13.图1表示甲、乙两种晶体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两烧杯中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5%
C.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D.将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1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
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向一定质量的Fe( NO3)2和Mg( 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得到固体和滤液,所得滤液的质量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1)写出一个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已知某种治疗胃病药品的主要成份是铝碳酸镁片,化学式为AlaMgb(OH)16CO3·4H2O,假设药品中的其它成份受热不分解、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硫酸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铝碳酸镁片的组成.
取m g该药片,研成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C增重2.16g,装置D增重0.44g.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应选择:C ________, D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碱石灰 ③氯化钙 ④纯碱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_______,打开弹簧夹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_______,关闭弹簧夹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排净空气防爆炸
②防止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影响测定
③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另取m g该药片,加入100 g 9.8%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滤去不溶物,得到含有MgSO4和Al2(SO4)3等溶质的滤液,向滤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稀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质量与加入NaOH质量的关系如图.
已知:MgSO4+2NaOH=Mg(OH)2↓+Na2SO4,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
Al(OH)3+NaOH=NaAlO2+2H2O,
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图中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中含___________.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其中Al(OH)3的质量是_______g,则x=____g.有医生建议患有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最好慎用该药,试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样建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确定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完“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将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的废液过滤,并对滤液进行探究(已知大理石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滤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CaCl2和CaCO3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取少量滤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2正确。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小美为验证猜想3,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滤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3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_。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小丽使用了几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来验证猜想3,也得出了结论,请完成下表:
(反思与评价)上述方案有错误及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错误方案的序号,并解释其错误的原因)。若猜想3成立,小聪认为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滤液进行_______操作即可除去杂质,得到CaCl2固体。小明同学向一定质量的上述猜想3滤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问:
①图中a段表示生成_______(“气体”还是“沉淀”)的过程;
②a点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
③c点溶液的pH_____7(填>、<、=);
④x值是_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学习小组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分别向两支装有碳酸钠和碳酸钙粉末的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两支试管内均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固体粉末全部消失,最终形成无色溶液。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废液变浑浊。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选择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题分析】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故选A。
2、C
【解题分析】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能与硫酸锌反应是因为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选C
3、A
【解题分析】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属于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C、镁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产生无色气体,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解题分析】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例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的质量,故B错误;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C正确;
D、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体积不变,故D错误。故选C。
5、C
【解题分析】
A、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
B、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7;故选项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12×12+1×17×14×16=191;故选项正确;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12+17+1+1=31个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B
【解题分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题目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带单位g,故不符合题意;
B.龙葵碱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73):(16×15):14=540:73:240: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符合题意;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15)=9:4,故不符合题意;
D.龙葵碱是由龙葵碱的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题目点拨】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D
【解题分析】
A、一氧化碳无法转化为碳酸钠,一氧化碳需先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钠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钡,不符合题意;
C、碱发生复分解反应,参加反应的碱和盐均溶于水,且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的生成,氢氧化铜是固体,不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D、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解题分析】
A、用生铁制作成炊具,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铜制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酒精作燃料,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用金属汞作体温计的填充液,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题分析】
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题目详解】
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10、B
【解题分析】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A错误;
B、足量的镁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反应速率快,则镁的曲线更陡峭。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C错误;
D、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D错误。
故选B。
11、B
【解题分析】
A、丁物质在t1和t3时刻的质量都是5g,所以b=5g,丁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2SO2+O22SO3可知,一定是催化剂V2O5,故A正确;
B、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乙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气,从t1到t2时刻,甲物质减少了40,乙物质增加了5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质减少了50-40=10,从t1到t3时刻,甲物质减少了60,所以丙物质应该减少,d=80-15=65,故B错误;
C、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乙物质的质量增大,所以乙是三氧化硫,甲、丙是二氧化硫和氧气,从t1到t2时刻,甲物质减少了40,乙物质增加了5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物质减少了50-40=10,由2SO2+O22SO3可知,二氧化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28:32=4:1,所以丙物质是O2,故C正确;
D、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d=6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100+5+80+5-40-65-5=80,t3时,生成乙的质量=80g-5g=75g,故D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2、C
【解题分析】
A、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浓盐酸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
B、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氢气的密度小,不能用该装置收集;故选项错误;
C、X装置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可以制氧气,Y装置中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氧气,Z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该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D、X装置中二氧化锰与氯酸钾需要加热产生氧气,没有加热装置;Y装置中的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且没有干燥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3、B
【解题分析】
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烧杯中乙体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选项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5g,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3%,选项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若改变温度,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C正确;
D、将t1℃时两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因为甲烧杯中有物质析出,乙中没有析出固体,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选项D正确。故选B。
14、A
【解题分析】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是否会有产物碳酸需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故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是氢气,故正确;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该实验中可燃物已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先燃烧,纸片后燃烧,可知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向小试管中加入 氢氧化钠,装置中气体遇热膨胀,看到U形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故正确。
点睛:
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一般不加氢氧化钠溶液,容易起泡沫)。闭合电路后,会看到试管内的电极上出现气泡,过一段时间,与电源正(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氧气的密度为1.429g/mL,氢气的为0.089g/mL;通过计算可得氧气与氢气的质量比为8:1,氢,氧两种分子和原子个数比都是2:1)。可简单概括为:“正氧负氢1:2,质量比为8:1”。
15、A
【解题分析】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曲线降低,溶液冷却,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曲线上升,符合题意;
B、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与图象不符合,不符合题意;
C、将足量MgCO3和MgO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消耗的盐酸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氯离子质量相等,生成的氯化镁质量也相等。而曲线图中横坐标中生成相同质量的氯化镁,消耗的盐酸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H2SO4和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两种物质都含有硫酸根离子,都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硫酸钡的沉淀,沉淀起点应该从0点起,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或 、 、
【解题分析】
已知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向一定质量的Fe( NO3)2和Mg( NO2)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溶液中的Mg( NO2)2不参与反应,铝和锌分别与Fe( NO3)2,反应顺序是先铝与Fe( NO3)2,铝反应完,还有Fe( NO3)2剩余,锌再与Fe( NO3)2反应。
【题目详解】
(1)根据反应中硝酸亚铁和硝酸铝的质量比来分析,反应后生成溶液的质量变小,而反应 中硝酸亚铁和硝酸锌的质量比分析,反应后生成溶液的质量变大。根据题目要求,所得滤液的质量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该过程中发生两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或。
(2)溶液中的Mg( NO2)2不参与反应,一定含有,该过程铝和锌一定与硝酸亚铁反应,所以硝酸铝和硝酸锌也一定含有。
【题目点拨】
两种金属同时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反应顺序是先强后弱,就是活动性强的金属先与盐溶液反应,反应完后再到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③ ② b a 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b a ③ 稀硫酸 Al(OH)3 Mg(OH)2 1.56 8 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严重胃溃疡的患者服用会产生胃穿孔 Al2Mg6(OH)16CO3·4H2O
【解题分析】
实验一:
(1)铝碳酸镁片加热分解的产物为Al2O3、MgO、CO2和水,则为分别测定CO2和水的质量,装置C和D中盛放的药品是固体应选择:氯化钙,碱石灰,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先将水吸收,利用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获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二者的顺序不能换,因为碱石灰也能将水吸收,故选③ ②;
(2)实验开始前先通入一定量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关闭弹簧夹 b,打开弹簧夹a,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干扰;
(3)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b,关闭弹簧夹a ,点燃酒精灯加热,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使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入C、D被充分吸收,故选③;
实验二:
(1)根据“MgSO4+2NaOH=Mg(OH)2↓+Na2SO4,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Mg(OH)2不溶于NaOH,NaAlO2可溶于水”, 由图象分析,NaOH加入0.80g,仍没有沉淀,说明滤液含硫酸,当加入NaOH的质量到x时,生成的沉淀有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图象分析沉淀3.48g为Mg(OH)2,Al(OH)3的质量量为5.04-3.48g=1.56g;;
设: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与硫酸铝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得x=4.8g;
解得y=2.4g
则x=4.8g+2.4g+0.8g=8g;其中Al(OH)3的质量是1.56克g,则x=8g;
(2)胃酸存在盐酸,该药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使胃壁穿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以上数据,3.48gMg(OH)2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44g,原子个数为6个,Al(OH)3的质量1.56g,铝元素的质量为0.54g,原子个数为2个,故铝碳酸镁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18、 HCl、CaCl2 CaCO3难溶于水 错误 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时,滴加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C 镁条溶解,有气体产生 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氢氧化铜 E 若只有CaCl2时,加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蒸发 气体 氯化钠、氯化钙 pH>7 106g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盐的化学性质等。综合性较强,解题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猜想与假设: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当盐酸过量时,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钙,根据前面的猜想,可以考虑盐酸有剩余,废液中含有HCl、CaCl2;
讨论与交流:CaCO3难溶于水,不可能在溶液中;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2:其结论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是:酸性、中性不变色,碱性为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时,滴加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2)测定溶液的pH,试纸不能湿润,所以操作方法不正确,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溶液被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所以结果偏大,酸性溶液稀释后溶液仍呈酸性,所以结论正确;故选C;
(3)B、若猜想3正确溶液中存在盐酸,金属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镁和氢气,所以实验现象是镁溶解,有气体产生;
C、若猜想3正确溶液中存在盐酸,氧化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和水,所以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D、根据“小丽使用了几种物质类别不同的物质来验证猜想3”的信息结合已用的试剂的种类可知D是一种碱,滤液中加入D后产生了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则D是氢氧化铜;
反思与评价:氯化钙和氯化氢都能使硝酸银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若只有CaCl2时,加硝酸银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方案E错误;
拓展与应用:氯化氢是气体溶质,受热后能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只要对滤液进行蒸发操作即可除去杂质,得到CaCl2固体;
(4)①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首先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图中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②a点表示Na2CO3恰好与盐酸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两种溶质;
③c点时,碳酸钠已经过量,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点溶液的pH>7;
④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设;生成2.2g二氧化碳需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x=5.3g
设:生:5.0g碳酸钙需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y 5.0g
y=5.3g
x的值是碳酸钠溶液与混合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所以x==106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有气泡产生 氯化钠和氯化钙 加入盐酸 产生气泡 2
【解题分析】
(1)因为碳酸钠与碳酸钙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现象应该是有气泡产生;
[提出猜想]从1、2中反应的产物之间反应情况分析,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有氯化钠,碳酸钠有剩余时滤液中会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钙有剩余时滤液中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设计实验]依据猜想的情况对猜想的物质进行鉴定即可;例如验证猜想2的设计可以是:加入盐酸能生成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验证猜想3的设计可以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含有氯化钙,(答案合理即可)。
甲
乙
丙
丁
t1
100
5
80
5
t2
60
55
a
b
t3
40
c
d
5
A
B
C
D
X
大理石与盐酸
锌粒与稀硫酸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
Y
浓盐酸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盐酸
Z
CO2
H2
O2
O2
.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
水中加入NaOH,看到U形管a侧液
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C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D NaOH溶解在水中要放热
方案
使用的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
A
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3正确
B
镁条
__________
C
氧化铁
_________
D
_____
固体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E
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步骤
预计实验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的滤液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猜想______正确
[化学]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中考化学模拟题(一)(图片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化学]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中考化学模拟题(一)(图片版,含答案),共8页。
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与能源: 这是一份三年辽宁中考化学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化学与能源,共28页。
初中化学九上2020年江西中考化学模拟题1: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九上2020年江西中考化学模拟题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