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十六 横向实验分类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福建中考化学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十六 横向实验分类练(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二氧化锰,不燃烧,条件或现象,着火点,与氧气,答案B,或30,①②或③④,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越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5年3考)
一、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及应用范围
二、如何寻找变量例1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如图A),无明显现象,然后在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如图B),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由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 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例2 如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①通过分析该实验涉及的几种因素,可得出以下表格。
②通过对比AB,可知变量为_____,即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通过对比AC,可知变量为_______,即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 (2023岳阳改编)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
3. (2023福建)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 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C. 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 对比①②③④,④的反应速率最慢
最终四组实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钙片和白醋的种类和质量相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同
4. (2022福建节选)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探究。设计如下表实验方案:
(1)实验1~3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_________;b=_________。
探究溶液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 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探究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于是取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做了如下表所示的5组实验:
(1)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实验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知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3)实验②③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依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表中实验数据,可推得t____(填“>”“<”或“=”)70。
Fe+H2SO4 === FeSO4+H2↑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给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
1.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没有水珠出现的是( )
2. (2023厦门九上期末质检)化学兴趣小组对乙醇的元素组成进行探究。【查阅资料】①工业酒精是酒精灯的燃料,含有水分; ②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50 ℃。【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i.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观察到烧杯内壁迅速出现白雾;ii.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1)甲同学根据步骤i中的现象推断燃烧产物中有H2O,从而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ii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含有水(或灯芯燃烧会生成水)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探究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改进实验:i.检查装置气密性;ii.将装有乙醇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伸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iii.待火焰熄灭后,将澄清石灰水注入锥形瓶中,振荡。(3)检查图2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下推动注射器活塞(或向外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活塞回到原处
(4)与“探究一”相比,除工业酒精改为乙醇外,其他改进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改进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时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小液滴生成。丙同学认为根据此现象仍无法得出乙醇含有氢元素的结论。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灯芯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物质影响实验结果(或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等
【探究三】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乙醇燃烧产物。用数据采集器检测到乙醇燃烧过程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1和图4-2所示
(6)丁同学认为依据图4-1、图4-2可以推断出乙醇含碳、氢元素,结合曲线图说明丁同学判断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相对
(7)为进一步测定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兴趣小组测定的主要过程:通过乙醇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测定实验前乙醇的质量及实验后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推算乙醇是否含有氧元素。分析这一实验过程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不严密。该实验过程中乙醇可能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实验后仅测出装置内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准确推测是否含有氧
3. (2023烟台)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还发现了双氢青蒿素。查阅资料可知,双氢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测定双氢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将7.1 g双氢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1)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填序号)。①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②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2)装置F可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生石灰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H2O === Ca(OH)2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氢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和F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双氢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拓展分析】(4)双氢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
【实验反思】(5)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使反应中可能生成的一氧化碳全部转变为二氧
三、无明显现象反应的验证(2022.17)
一、探究思路:因某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无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因此需借助其他试剂或方法通过检验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其他(或新)物质的生成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二、方案设计考向1 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反应【方法指导】利用酸碱指示剂或检测pH的方法,从验证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证明反应发生(适用于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有变化的反应)。1. 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为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实验1】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值,观察到反应后溶液pH____(填“>” “=”或“<”)7,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实验2】小明取4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做如图四个实验。
实验中可观察到Ⅰ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_______,Ⅳ中纸花___________;设计实验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
【实验分析及结论】由上述实验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并生成___(选填“酸”“中”或“碱”)性物质,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H2O === H2CO3
考向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反应【方法指导】①利用加入的试剂与产物反应有明显的现象,从验证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来证明反应的发生(适用于与产物反应有明显现象的反应);②利用反应前后压强变化来验证反应发生(适用于有气体参与,反应前后压强有明显变化的反应)。
2.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实验1】小明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如图),分别取试管中反应后的液体于两支试管中。
(1)向其中一支试管滴加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向另一支试管滴加少量___________,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也能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交流讨论】上述实验能否用酚酞溶液验证有新物质生成,请分析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反应物NaOH与生成物Na2CO3均显碱性,均会使无色酚酞
【实验2】同学们继续设计下列3组装置,并记录现象:
【实验分析】(1)装置一中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2)装置二中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3)装置三中鸡蛋被吸入集气瓶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钠溶液反应,容器内气压减小
【反思交流】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造成容器内气压减小,所以实验2中各实验均应做对比实验——将各方案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______。【实验结论】从上述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考向3 酸和碱是否反应【方法指导】①利用加入试剂法(如铜盐或铁盐)、酸碱指示剂、检测pH的方法从验证反应物消失的角度来证明反应发生; ②温度变化法(适用于反应前后温度有明显变化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为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1】某同学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将稀盐酸慢慢滴入加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已被反应完全,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NaOH === NaCl+H2O
图2所示反应的终点在_________(选填“0~20 s”“20~40 s”或“40~60 s”)。【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
【实验3】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传感器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1. (2022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 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 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2. (2022福建)欲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1】配制溶液。(1)用NaOH固体配制20 g 20% NaOH溶液,无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填标号)。A. 胶头滴管 B. 酒精灯 C. 量筒 D. 烧杯 E. 玻璃棒
【实验2】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NaOH溶液滴入试管中,恢复到室温后,U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据此,甲同学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2)U形管中液面高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结论的证据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气体 压强减小
CO2溶于水(或CO2与水反应也会造成试管内压强减小)
【实验3】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i. CaCl2溶液呈中性;ii. CaCl2+2NaOH === Ca(OH)2↓+2NaCl。
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加入药品;②关闭K1、K2,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缓缓推入A中;③A中物质充分作用后,打开K1,B中无色溶液倒吸入A中,A中产生沉淀且溶液显红色;④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活塞向上拉,C中溶液倒吸入A中。
(4)步骤③“产生沉淀”的现象仍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步骤④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2NaOH === Na2CO3+H2O
CaCl2与NaOH溶液反应会产生沉淀(或CaCl2+2NaOH ===
Ca(OH)2↓+2NaCl)
【实验4】小组同学查阅了20 ℃时NaOH、Na2CO3在水中和乙醇中的溶解度。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可以利用以上信息设计实验,通过观察明显现象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及结论)。
配制成乙醇溶液,再向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
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四、与气压变化有关的实验[2022.17(2); 2022.17(1)第2空]
初中涉及压强变化的实验
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 生石灰和水B. 锌和稀硫酸C.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 大理石和稀盐酸
2.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A. 实验1中用手紧贴试管外壁,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B. 实验1中将试管浸入冰水里,烧杯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C. 实验2中向外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出气泡 D. 实验2中向里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内无明显变化
3. (2023武汉)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B. 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 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D. 图4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4. 如图,烧瓶内盛有气体x,若挤压注射器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可见烧杯中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5. 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两种溶液中NaOH溶液对CO2吸收能力更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CO2+Ca(OH)2 === CaCO3↓+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甘肃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之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五 物质的推断(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常见物质的俗名,H2O2,氧化钙,CaO,氢氧化钙,CaOH2,火碱苛性钠,NaOH,小苏打,碳酸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之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二 横向实验归类练(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氧气浓度,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无二氧化锰,与氧气接触,着火点,与水接触,粉末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水二氧化碳,甲和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成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之中考题型研究 专题六 实验探究题(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装置1,装置2,适量蒸馏水,压强迅速增大,碳酸氢钠片,熟石灰,稀盐酸,小木条熄灭,气密性,往烧杯中加入热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