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共18页。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单项选择题PM2.5是一类直径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列哪一器官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小肠 B.肾脏 C.大脑 D.肺【答案】D 【解析】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外界的空气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鼻黏膜的功能是( ) ①粘住灰尘 ②湿润空气 ③杀死细菌 ④阻挡灰尘 ⑤温暖空气 ⑥气体交换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⑤⑥【答案】A 【解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①粘住灰尘、②湿润空气、④阻挡灰尘,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⑤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对肺的刺激。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人体吸气时,有关肌肉的状况是( ) A.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B.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C. 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D. 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答案】 A 【解析】人在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运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4.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C. 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答案】B【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5. 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A. 鼻 B. 咽 C. 喉 D. 气管【答案】B【解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7.人体吸气和呼气时,在肌肉的作用下胸腔、肺、肺内气体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下列不是吸气时发生的是( )A. 肺内气体压力减小 B. 肺扩张C. 胸腔容积扩大 D. 肋骨间的肌肉舒张【答案】D【解析】人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人平静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不是吸气时发生的是肋骨间的肌肉舒张。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答案】C【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肺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9.人体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①温暖 ②湿润 ③清洁 ④干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A【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0.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 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答案】B【解析】图甲膈肌顶部升高,肺回缩,表示呼气,膈肌和肋间肌舒张;图乙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 鼻腔和肺 B. 气管和肺 C. 呼吸道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答案】C【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2.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B.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C.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D.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答案】D【解析】人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少。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B.曲线b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 C.曲线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呼吸肌舒张D.曲线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答案】A【解析】曲线ab、cd段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曲线bc段表示吸气过程,肺容量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如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曲线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C. 曲线a→b段,膈肌上升 D. 曲线b→c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答案】B【解析】a→b段曲线表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是呼气过程。b→c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升高,是吸气过程,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两者的气压是相等的,等于外界大气压;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膈顶上升;b→c段是吸气过程,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5. 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A.该实验模拟的是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 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②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 C.④模拟的是膈,可调节胸廓的容积大小 D.图甲模拟的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答案】D【解析】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胸廓,④代表膈肌。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即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图中①塑料管模拟气管,②气球模拟肺,气管中的黏膜和纤毛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湿润;④模拟的是膈肌,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变大;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图甲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肺回缩,表示呼气。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16.沙尘天气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上升。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作答(注:“[ ]”填数字,横线填文字)(1)含有沙尘的空气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流通畅,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 ] 的气体温暖、湿润、 。(3)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病毒会造成很多疾病。哮喘是[ ] 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会出现呼吸困难。【答案】(1)1→4→2→5→3→6(2)6 肺 清洁(3)3 支气管【解析】(1)吸气时,含有沙尘的空气依次经过1鼻腔、4咽、2喉、5气管和3支气管,最后进入6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2)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6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3)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7.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据图回答:(1)玻璃钟罩代表胸廓,______代表的是气管,______代表的是肺,_______代表的是膈肌。 (2)图中A表示的状态是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胸廓的容积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肺处于________(填:“扩张”或“回缩”)状态。 (3)图中B表示的状态是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膈顶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胸廓容积增大,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________肺。(填:“进入”或“排出”) 【答案】 ① ② ③呼气 缩小 回缩(3)吸气 收缩 下降 进入 【解析】图中①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肺,③代表膈肌。(2)图中A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图中B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18.为了锻炼身体,小李同学每天坚持跳绳运动。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跳绳时,小李同学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当他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与吸入气体相比,他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为运动提供能量,在消化道中,蛋白质在 作用下,最终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1)收缩 氧气(2)蛋白酶 氨基酸【解析】(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氧气。(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为运动提供能量,在消化道中,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9.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 (2)按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________。(填“空气”或“呼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________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4)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于细胞的________(填写生理活动)。 (5)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答案】 少舒张呼出的气体 乙呼吸作用 (5)对照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少。(2)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外界大气压小于肺内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3)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管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乙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预测与甲瓶相比,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混浊。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 2021年5月舒兰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为抗击疫情,人们出行时要戴口罩,这是因为人体呼吸时,可能含有新冠病毒空气会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造成感染。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膈肌向下运动,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 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B. 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C. 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 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答案】D【解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A选项正确;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3.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时: 胸廓容积扩大B. b→c时: 吸气,膈肌收缩C. c→d时: 呼气,膈顶下降D. 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答案】B【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4.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 D.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答案】D【解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5.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丙都表示吸气状态B.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乙都表示吸气状态C.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乙都表示呼气状态D.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丙都表示呼气状态【答案】C【解析】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图丙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6.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下列哪一项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最正确?( )A.最大值 B.最小值C.平均值 D.第一次测得的数值【答案】A【解析】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测肺活量取最大值。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7.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气管 B.喉 C.肺 D.线粒体【答案】D【解析】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胸廓,②代表肺 B.图甲演示呼气,胸腔容积缩小C.图乙演示吸气,③膈肌舒张 D.吸呼气结束的瞬间,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答案】C【解析】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图中①玻璃钟罩模拟胸廓,②气球模拟肺,③橡皮膜模拟膈肌;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③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表示吸气;吸呼气结束的一瞬间,②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6.如图甲、乙分别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两种状态,①~④代表相应的结构,箭头模拟④运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代表支气管、④代表膈肌B.甲、乙分别模拟吸气、呼气状态C.③的扩张和回缩为呼吸运动过程提供动力D.甲状态下④收缩、肋骨上升、胸廓容积增大【答案】C【解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图中①②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和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甲图模拟吸气过程,膈肌收缩;乙过程模拟呼气过程,膈肌舒张;④膈肌与肋间肌的扩张和回缩为呼吸运动过程提供动力;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甲状态下④收缩、肋骨上升、胸廓容积增大。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7.下列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B.肺泡数量非常多C.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答案】A【解析】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肺泡数量非常多,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是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8.如图,当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态转变时,正在(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答案】C【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由图可知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态变化,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9.大气的成分中大约有78%是氮气,21%是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以及其他气体合占1%。大气经过我们一次呼吸后,呼出的气体中( )A.二氧化碳占据第二位 B.没有氧气C.氧气仍然是第二位 D.水蒸汽的含量不变【答案】C【解析】如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数据。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0.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收缩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舒张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答案】C【解析】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结合分析可知:ab段和d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分析可知:bd段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和隔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1.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答案】A【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2. 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 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 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答案】D【解析】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这是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进行吸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时,吸气完成(或者说呼气开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这是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进行呼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或者说吸气开始)。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3.有关人体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呼吸道能清洁、温暖、湿润吸入肺的空气D.人体通过气体扩散实现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答案】A【解析】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实现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4.剧烈点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相应增加。下列有关运动与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 B.运动能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速率C.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酸炼 D.运动时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答案】D【解析】呼吸活动会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从而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肌更发达,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力量加强。因此,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锻炼,收缩有力,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5.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曲线BC段是呼气过程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C.图乙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D.图乙中,c表示气体进入肺,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答案】D【解析】图甲中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过程;图甲中的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的扩散,b是氧气的扩散;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6.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⑤组成呼吸道 B.呼吸运动实现了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 D.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答案】D【解析】呼吸道的组成是鼻、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不包括肺;呼气和吸气是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是,胸廓扩大,肺容量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胸廓缩小,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②是咽,咽既是呼吸道的结构,也是消化道的结构,在咽部有会厌软骨,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不断的摆动,将病菌和灰尘送到喉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内,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8.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示意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上下径变小C.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D.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答案】D【解析】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顶部上降,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腔容积变小;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胸廓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均变大;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零,因此,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9.当膈肌收缩时,外界、气管、肺泡三处的气压关系是( )A.外界>气管>肺泡 B.肺泡>气管>外界C.气管>外界>肺泡 D.外界>肺泡>气管【答案】A【解析】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当膈肌、肋间外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大于→外界气体进入肺;此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依次是外界>气管>肺泡。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0.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是因为空气容易进入食道引起咳嗽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C.膈肌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促使吸气D.尘沙天气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答案】D【解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所以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等,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只有二氧化碳;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21.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咽、喉、气管 B.咽、食道、气管C.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D.喉、气管、支气管【答案】A【解析】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2.吸气时,能正确反映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A.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B.肋骨下降,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减小【答案】A【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3.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 C.a>c>b D.b>c>a【答案】B【解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c胸腔内气压小于b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b肺内气压小于a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非选择题24.图甲、乙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橡皮膜模拟人体的______。(2)图甲、乙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图______。吸气过程对应图丙的______段,判断依据是肺内气压______(填“小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3)图丙中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的点是______。【答案】膈肌(2) 乙 ab和de 小于(3) d【解析】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图甲、乙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图乙。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吸气过程对应图丙的ab和de段,判断依据是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图丙中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的点是d。25.如图甲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乙是某人在休息时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对变化的坐标图。请根据图甲、乙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3和5分别模拟人体的__________。(2)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状态,这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3)在图乙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径都__________(填“缩小”或“扩大”)。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C点应该向左移还是会向右移?__________。(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乙图坐标中的__________点。【答案】肺和膈(2) 吸气 B 收缩(3) 缩小 左移(4) B【解析】图甲模拟人体的呼吸时,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甲中,3代表的是肺,5代表的是膈。曲线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甲图中的曲线AB段表示,与之相对应的膈肌是甲图中的B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人的呼吸频率加快,故C点应该向左移。(4)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在坐标系中的B、C点处在横坐标上,表示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故既不呼气也不吸气。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C点。26.下图所示的是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作用完成的。(2)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_,②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_ ,此时血液中___________含量会增加。(3)肺泡中的①通过呼气排出,若人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答案】扩散(2)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3) 变浑浊【解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气体是氧气,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会增加。(3) 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肺泡中的①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若人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现象是变浑浊。27.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 ]__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3)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图一中[4]膈肌应处于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此时肺内气体的压力应该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答案】[③]肺清洁、湿润和温暖(3) 收缩 小于【解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图一中[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图一中[④]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内气体的压力应该小于外界大气。 气体成分吸入气体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三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单项选择题PM2.5是一类直径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其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列哪一器官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小肠 B.肾脏 C.大脑 D.肺【答案】D 【解析】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外界的空气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进入肺,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鼻黏膜的功能是( ) ①粘住灰尘 ②湿润空气 ③杀死细菌 ④阻挡灰尘 ⑤温暖空气 ⑥气体交换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⑤⑥【答案】A 【解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①粘住灰尘、②湿润空气、④阻挡灰尘,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⑤温暖空气的作用。这些都能够减少对肺的刺激。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人体吸气时,有关肌肉的状况是( ) A.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B. 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C. 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D. 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答案】 A 【解析】人在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吸气运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4.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C. 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答案】B【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5. 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A. 鼻 B. 咽 C. 喉 D. 气管【答案】B【解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6.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7.人体吸气和呼气时,在肌肉的作用下胸腔、肺、肺内气体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下列不是吸气时发生的是( )A. 肺内气体压力减小 B. 肺扩张C. 胸腔容积扩大 D. 肋骨间的肌肉舒张【答案】D【解析】人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人平静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不是吸气时发生的是肋骨间的肌肉舒张。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答案】C【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肺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9.人体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①温暖 ②湿润 ③清洁 ④干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A【解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0.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 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答案】B【解析】图甲膈肌顶部升高,肺回缩,表示呼气,膈肌和肋间肌舒张;图乙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1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 鼻腔和肺 B. 气管和肺 C. 呼吸道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答案】C【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2. 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B.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C.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D.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答案】D【解析】人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少。人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B.曲线b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呼吸肌收缩 C.曲线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呼吸肌舒张D.曲线ab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答案】A【解析】曲线ab、cd段肺容量减少,表示呼气过程,胸腔容积缩小,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曲线bc段表示吸气过程,肺容量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如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曲线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C. 曲线a→b段,膈肌上升 D. 曲线b→c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答案】B【解析】a→b段曲线表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是呼气过程。b→c段曲线表示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升高,是吸气过程,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点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两者的气压是相等的,等于外界大气压;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膈顶上升;b→c段是吸气过程,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5. 如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 )A.该实验模拟的是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 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②内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 C.④模拟的是膈,可调节胸廓的容积大小 D.图甲模拟的是呼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答案】D【解析】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肺,③代表胸廓,④代表膈肌。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即外界环境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图中①塑料管模拟气管,②气球模拟肺,气管中的黏膜和纤毛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湿润;④模拟的是膈肌,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变大;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图甲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肺回缩,表示呼气。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16.沙尘天气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上升。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作答(注:“[ ]”填数字,横线填文字)(1)含有沙尘的空气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2)呼吸道不仅保证了气流通畅,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 ] 的气体温暖、湿润、 。(3)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病毒会造成很多疾病。哮喘是[ ] 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会出现呼吸困难。【答案】(1)1→4→2→5→3→6(2)6 肺 清洁(3)3 支气管【解析】(1)吸气时,含有沙尘的空气依次经过1鼻腔、4咽、2喉、5气管和3支气管,最后进入6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2)呼吸道能保证气流通畅主要是因为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6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3)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支气管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严重的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7.下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据图回答:(1)玻璃钟罩代表胸廓,______代表的是气管,______代表的是肺,_______代表的是膈肌。 (2)图中A表示的状态是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胸廓的容积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肺处于________(填:“扩张”或“回缩”)状态。 (3)图中B表示的状态是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膈肌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膈顶部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胸廓容积增大,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________肺。(填:“进入”或“排出”) 【答案】 ① ② ③呼气 缩小 回缩(3)吸气 收缩 下降 进入 【解析】图中①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肺,③代表膈肌。(2)图中A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图中B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增大,肺扩张,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18.为了锻炼身体,小李同学每天坚持跳绳运动。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跳绳时,小李同学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当他吸气时,膈肌处于 状态;与吸入气体相比,他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为运动提供能量,在消化道中,蛋白质在 作用下,最终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1)收缩 氧气(2)蛋白酶 氨基酸【解析】(1)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容积缩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氧气。(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为运动提供能量,在消化道中,蛋白质在蛋白酶作用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19.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和图中实验,回答问题。 (1)从表中数据可知: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________。 (2)按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说明进行实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通入乙瓶的是________。(填“空气”或“呼出的气体”) 实验现象:________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4)呼出的气体中较多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于细胞的________(填写生理活动)。 (5)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答案】 少舒张呼出的气体 乙呼吸作用 (5)对照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少。(2)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多”实验者向乙瓶呼气的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外界大气压小于肺内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所以呼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3)先捏紧甲管,松开乙管,向乙管内呼气。再捏紧乙管,松开甲管,吸气。重复3-4次。这样,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乙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预测与甲瓶相比,乙瓶的石灰水明显变混浊。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对照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 2021年5月舒兰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为抗击疫情,人们出行时要戴口罩,这是因为人体呼吸时,可能含有新冠病毒空气会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造成感染。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膈肌向下运动,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膈肌向下运动,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2. 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B. 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C. 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 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答案】D【解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A选项正确;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3.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时: 胸廓容积扩大B. b→c时: 吸气,膈肌收缩C. c→d时: 呼气,膈顶下降D. c→d时:外界气压>肺内气压【答案】B【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顶舒张上升,胸廓的容积变小;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顶上升;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4.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完成吸气和呼气过程 D.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答案】D【解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5.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丙都表示吸气状态B.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乙都表示吸气状态C.图甲中曲线的AB段与图乙都表示呼气状态D.图甲中曲线的BC段与图丙都表示呼气状态【答案】C【解析】图乙气球变小,表示呼气。图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图丙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6.测定肺活量时,每人重复三次,取下列哪一项作为受测者的肺活量最正确?( )A.最大值 B.最小值C.平均值 D.第一次测得的数值【答案】A【解析】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它反映了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测肺活量取最大值。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7.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气管 B.喉 C.肺 D.线粒体【答案】D【解析】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胸廓,②代表肺 B.图甲演示呼气,胸腔容积缩小C.图乙演示吸气,③膈肌舒张 D.吸呼气结束的瞬间,②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答案】C【解析】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图中①玻璃钟罩模拟胸廓,②气球模拟肺,③橡皮膜模拟膈肌;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乙③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表示吸气;吸呼气结束的一瞬间,②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6.如图甲、乙分别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两种状态,①~④代表相应的结构,箭头模拟④运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代表支气管、④代表膈肌B.甲、乙分别模拟吸气、呼气状态C.③的扩张和回缩为呼吸运动过程提供动力D.甲状态下④收缩、肋骨上升、胸廓容积增大【答案】C【解析】(1)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图中①②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和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甲图模拟吸气过程,膈肌收缩;乙过程模拟呼气过程,膈肌舒张;④膈肌与肋间肌的扩张和回缩为呼吸运动过程提供动力;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甲状态下④收缩、肋骨上升、胸廓容积增大。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7.下列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分为左肺和右肺B.肺泡数量非常多C.肺泡外包绕毛细血管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答案】A【解析】肺分为左肺和右肺,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无直接关系;肺泡数量非常多,肺泡外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都是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8.如图,当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态转变时,正在(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答案】C【解析】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由图可知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态变化,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9.大气的成分中大约有78%是氮气,21%是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以及其他气体合占1%。大气经过我们一次呼吸后,呼出的气体中( )A.二氧化碳占据第二位 B.没有氧气C.氧气仍然是第二位 D.水蒸汽的含量不变【答案】C【解析】如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数据。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0.如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c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扩大B.曲线c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收缩C.曲线bc、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舒张D.曲线ab、de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腔容积缩小【答案】C【解析】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结合分析可知:ab段和de段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隔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分析可知:bd段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和隔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1.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答案】A【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2. 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 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 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答案】D【解析】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这是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肺泡),进行吸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时,吸气完成(或者说呼气开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这是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进行呼气,当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或者说吸气开始)。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3.有关人体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A.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B.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呼吸道能清洁、温暖、湿润吸入肺的空气D.人体通过气体扩散实现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答案】A【解析】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组织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实现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14.剧烈点运动时,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会相应增加。下列有关运动与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 B.运动能提高肺部气体交换速率C.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酸炼 D.运动时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答案】D【解析】呼吸活动会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从而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肌更发达,呼吸肌的收缩舒张力量加强。因此,运动能提高人体的肺活量;运动使肋间肌和膈肌得到锻炼,收缩有力,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5.图甲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曲线BC段是呼气过程B.图甲中,B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C.图乙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D.图乙中,c表示气体进入肺,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答案】D【解析】图甲中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过程;图甲中的B点是吸气的末端,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图乙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是二氧化碳的扩散,b是氧气的扩散;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膈肌与肋间肌都是处于收缩状态。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6.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⑤组成呼吸道 B.呼吸运动实现了⑥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 D.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答案】D【解析】呼吸道的组成是鼻、咽、喉、气管以及支气管,不包括肺;呼气和吸气是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是,胸廓扩大,肺容量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呼气时,胸廓缩小,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②是咽,咽既是呼吸道的结构,也是消化道的结构,在咽部有会厌软骨,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时进行的;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不断的摆动,将病菌和灰尘送到喉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内,痰的形成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8.下图表示某人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示意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上下径变小C.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D.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答案】D【解析】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顶部上降,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腔容积变小;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胸廓的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均变大;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B,吸气结束的瞬间是坐标系中的C点;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为零,因此,在A、B、C三点,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19.当膈肌收缩时,外界、气管、肺泡三处的气压关系是( )A.外界>气管>肺泡 B.肺泡>气管>外界C.气管>外界>肺泡 D.外界>肺泡>气管【答案】A【解析】气体总是从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流动。当膈肌、肋间外肌收缩时→膈肌顶部下降、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力大于→外界气体进入肺;此时外界、肺泡、气管处的气压大小依次是外界>气管>肺泡。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0.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是因为空气容易进入食道引起咳嗽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只含二氧化碳C.膈肌舒张,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促使吸气D.尘沙天气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净化能力是有限【答案】D【解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结构,吃饭时大声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上,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所以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等,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只有二氧化碳;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21.某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如图所示。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咽、喉、气管 B.咽、食道、气管C.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D.喉、气管、支气管【答案】A【解析】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为了保证双肺都能获得氧气,气管插管从患者口腔进入后,依次经过咽、喉、气管。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2.吸气时,能正确反映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A.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B.肋骨下降,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增大C.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减小【答案】A【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23.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 C.a>c>b D.b>c>a【答案】B【解析】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c胸腔内气压小于b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b肺内气压小于a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非选择题24.图甲、乙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橡皮膜模拟人体的______。(2)图甲、乙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图______。吸气过程对应图丙的______段,判断依据是肺内气压______(填“小于”或“大于”)外界大气压。(3)图丙中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的点是______。【答案】膈肌(2) 乙 ab和de 小于(3) d【解析】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④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图甲、乙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图乙。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吸气过程对应图丙的ab和de段,判断依据是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图丙中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的点是d。25.如图甲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乙是某人在休息时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对变化的坐标图。请根据图甲、乙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3和5分别模拟人体的__________。(2)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_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状态,这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3)在图乙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内径都__________(填“缩小”或“扩大”)。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C点应该向左移还是会向右移?__________。(4)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乙图坐标中的__________点。【答案】肺和膈(2) 吸气 B 收缩(3) 缩小 左移(4) B【解析】图甲模拟人体的呼吸时,膈肌的舒缩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示意图。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甲中,3代表的是肺,5代表的是膈。曲线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可用甲图中的曲线AB段表示,与之相对应的膈肌是甲图中的B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缩小。如果人由休息状态转为运动状态,人的呼吸频率加快,故C点应该向左移。(4)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在坐标系中的B、C点处在横坐标上,表示肺内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故既不呼气也不吸气。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B点,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甲图坐标中的C点。26.下图所示的是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作用完成的。(2)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_,②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___ ,此时血液中___________含量会增加。(3)肺泡中的①通过呼气排出,若人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答案】扩散(2) 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3) 变浑浊【解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②表示的气体是氧气,此时血液中氧气含量会增加。(3) 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肺泡中的①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出,若人呼出的气体进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则会出现的现象是变浑浊。27.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 ]__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变得__________。(3)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图一中[4]膈肌应处于__________(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此时肺内气体的压力应该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答案】[③]肺清洁、湿润和温暖(3) 收缩 小于【解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因此,图一中[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图一中[④]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内气体的压力应该小于外界大气。 气体成分吸入气体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