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期末检测卷1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期末检测卷1课件,共60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
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得出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B.提出问题建立在纯合豌豆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C.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D.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实际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演
绎推理内容
解题思路 孟德尔根据F2出现3∶1的分离比,推测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提出假说”过程,A错误;F2出现3∶1的
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均有两种,比例为1∶1,且存活率相等,能随机结
合,而雌雄配子的数量可以不相等,C错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实际测
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实验验证内容,D错误。
2.(广西崇左月考)二倍体结球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花色有黄色和白色。让
纯合的紫叶黄花品种和绿叶白花品种杂交,F1全为紫叶黄花,F1自交所得F2有128
株,其中紫叶黄花89株、紫叶白花31株、绿叶黄花6株、绿叶白花2株。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紫叶和绿叶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花色中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其遗传不受叶色的影响C.F1与亲代绿叶白花品种杂交,子代中的紫叶黄花∶绿叶白花=3∶1D.F2的紫叶黄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结球甘蓝所占的比例为1/45
解题思路 F2中紫叶和绿叶的比例为(89+31)∶(6+2)=15∶1,为9∶3∶3∶1的变
形,据此可知,A正确;纯合的紫叶黄花品种和绿叶白花品种杂交,F1全为紫叶黄
花,说明花色中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再结合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该性状的遗
传不受叶色的影响,B正确;若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F1的基因型为
AaBbCc,亲代绿叶白花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cc,两者杂交,子代中的紫叶黄花(3/4
×1/2)∶绿叶白花(1/4×1/2)=3∶1,C正确;F2的紫叶黄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结
球甘蓝所占的比例为7/15×1/3=7/45,D错误。
3.(2023哈尔滨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的某些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并未全
部画出),下列哪一细胞完成相应细胞分裂过程后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有卵细
胞 ( B )
解题思路 A项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子细
胞不可能是卵细胞;B项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故细胞
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可能形成卵细
胞;C项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
分裂中期,其子细胞不可能是卵细胞;D项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
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所以其分裂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
胞或极体。
4.(山东威海期末)研究果蝇的翅型、体色以及复眼颜色的遗传发现,控制这些性
状的突变基因均为隐性,突变基因对应的染色体及其位置如图所示。将纯合雄
果蝇(能产生基因组成如图所示配子)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
配得到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F2中翅外展正常体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16B.F2中翅外展紫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4C.F2中正常体色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16
D.上述四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题思路 由题意分析,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prpreeXwY,野生型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PRPREEXWXW,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PdpPRprEeXWXw、DPdpPRprEeXWY,所以F2中翅外展正常体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4×1/4=3/16,A错误;由于控制翅外展和紫眼的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自由组合,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F2中翅外展紫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B、D错误。
5.(山东菏泽期中)某植株籽粒色泽由4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C和c、
D和d)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为白色。现
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红粒∶白粒=63∶1,则其双亲基因型组合不可能是 ( D )A.AabbCcDd×AabbCcDdB.AaBbCcDd×AaBbccddC.AaBbCcDd×aaBbCcddD.AaBbccdd×aaBbCcDd
审题指导 由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是白粒,其余基因型的个
体均是红粒。
解题思路 AabbCcDd×AabbCcDd→白粒占1/4×1×1/4×1/4=1/64,A项组合可能;
AaBbCcDd×AaBbccdd→白粒占1/4×1/4×1/2×1/2=1/64,B项组合可能;AaBbCcDd
×aaBbCcdd→白粒占1/2×1/4×1/4×1/2=1/64,C项组合可能;AaBbccdd×aaBbCcDd
→白粒占1/2×1/4×1/2×1/2=1/32,D项组合不可能。
6.(2023湖南永州期末)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A.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的致病性可能与荚膜多糖有关B.在艾弗里的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利用了酶解法C.格里菲思实验并不能说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D.艾弗里实验证明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患病
解题思路 与R型细菌相比,S型细菌有致病性,且能产生具有多糖类的荚膜,故A
正确;在艾弗里的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控制是通过加入某些酶分解相应的物质实
现的,利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格里菲思实验并不能说明DNA是肺炎链球菌
的遗传物质,只能说明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的存在,C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
型细菌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进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并
没有说明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患病,D错误。
7.(2022湖北新高考协作体期末)人工合成DNA常用的原料是dNTP(脱氧核糖核
苷三磷酸),包括dATP、dGTP、dCTP、dTTP四种,如图是dNTP的结构模式图,
其中三个磷酸基团的位置分别用α、β、γ表示。
请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如果用带有32P标记的dNTP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并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
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应当是γ位的磷酸基团B.可以推测dATP与ATP都具有特殊的化学键,而dATP并不是常用的直接能源
物质可能与相关的酶并不常见有关C.ATP与dATP都具有α、β、γ三个磷酸基团,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
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并同时生成ADP,这个磷酸基团是α位的磷酸基团D.如果以dNTP作为人工合成DNA的原料,还需要添加一定量的ATP为合成
DNA新链提供能量
解题思路 如果利用带有32P标记的dNTP作为合成DNA的原料,并将32P标记到
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应当是α位的磷酸基团,A错误;ATP末端的磷
酸基团易水解、转移,故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γ位的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
端上并同时生成ADP,C错误;dNTP的结构与ATP相似,推测其可以水解并释放
能量,故以dNTP作为人工合成DNA的原料时,不需要添加ATP,D错误。
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ATP的结构来分析dNTP的结构,dNTP自身
含有特殊的化学键,推测dNTP水解时可以供能,故以dNTP作为人工合成DNA的
原料时,不需要额外添加ATP,dNTP既可以作为原料也可以提供能量。
8.(2023广东汕尾期末)生物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相关说法存
在错误的是 ( D )A.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C.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运用了模型建构法D.梅塞尔森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解题思路 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
位于X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
实验,加入不同酶的目的是逐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
制自变量,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
法,C正确;14N和15N都不具有放射性,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
9.(2022福建高考)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
合成提前终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tRNA(sup-tRNA),能帮助A基因第401
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A蛋白。该sup-tRNA对其他
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过程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A.A基因模板链上色氨酸对应的位点由UGG突变为UAGB.该sup-tRNA修复了突变的基因A,从而逆转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
C.该sup-tRNA能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插入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D.若A基因无义突变导致出现UGA,则此sup-tRNA无法帮助恢复读取
解题思路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中不含碱基U,A错误;由图可
知,该sup-tRNA并没有修复突变的基因A,但是在sup-tRNA作用下,能在翻译过程
中恢复读取,进而抵消因无义突变造成的影响,B错误;由图可知,该sup-tRNA能
用于逆转因单个碱基发生替换而引起的蛋白合成异常,C错误;若A基因无义突
变导致出现UGA,由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此sup-tRNA上的AUC只能恢复读取
UAG,无法帮助UGA恢复读取,D正确。
10.(2022广东肇庆期末)研究者以小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亲本及F1的基因
型、表型如图1。其中Avy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其前端的一段碱基序列的甲基化
程度有关,调控机制如图2。 图1 图2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甲基化可以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使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性状改
变
B.甲基化可能阻止了RNA聚合酶与Avy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翻译过
程C.F1中表型不同的小鼠的基因型也不相同D.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
基因的表达
解题思路 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会引起基因突变,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
列,不会使基因发生突变,A错误;甲基化可能阻止了RNA聚合酶与Avy基因的结
合,从而抑制了该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F1中小鼠的基因型都为Avya,C错误。
11.(2023天津高考)癌细胞来源的某种酶较正常细胞来源的同种酶活性较低,原
因不可能是 ( B )A.该酶基因突变B.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C.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D.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工方式变化
解题思路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若该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后可能导致蛋白
质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酶活性降低,A可能;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与结合
的位点,用于驱动基因的转录,若该酶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的转
录过程无法进行,进而不能合成该酶,B不可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蛋
白质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等有关,
故若该酶中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氨基酸种类变化)或该酶在翻译过程中肽链加
工方式变化,都可能导致该酶的空间结构变化而导致功能改变,从而使该酶活性
降低,C、D可能。
12.(2023湖南高考)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
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B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题思路 由于该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设致病基
因为S,正常基因为s,则男性患者基因型为XSY,正常女性基因型为XsXs,正常情况
下,所生男孩基因型为XsY,表型正常。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
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则可能会产生YS型配子,使男孩基因型为XsYS,
表型为患病;若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则会产
生XSXS或YY型精子,所生男孩不患该病;若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
因发生了突变,产生XS型卵细胞,与Y型精子结合,可使男孩表型为患病;若该男
孩基因型正常,但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基因型由
XsY变为XSY,也可表现为患病。故选B。
13.(2023湖北高考)DNA探针是能与目的DNA配对的带有标记的一段核苷酸序
列,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并形成杂交信号。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
色体上特定DNA区间。某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生倒
位,如图所示。用上述探针检测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染色体上“-”表
示杂交信号),结果正确的是( B )
解题思路 由题干信息可知,某探针可以检测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特定DNA区间,
且可检测识别区间的任意片段。果蝇Ⅱ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部分区段发
生倒位,该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均存在探针识别的区段;另一条染色体未发生倒
位,该染色体只有着丝粒的一侧存在探针识别的区段。当细胞经过DNA复制进
入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上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则用题述探针检测细胞可以观
察到部分区段发生倒位的Ⅱ号染色体着丝粒两侧各两个杂交带,正常的Ⅱ号染
色体只有着丝粒的一侧存在两个杂交带,所以B正确。
14.(广东茂名五校联盟期末)图一为有关白化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和红绿色盲
(致病基因用b表示)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Ⅲ9同时患白化病和红绿色盲。图
二表示该家族中某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
图一 图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图二可能来自图一中的任何一个正常女性B.Ⅲ11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8
C.若Ⅲ12的基因型为XBXb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D.若Ⅲ10和Ⅲ12结婚,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13/24
审题指导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因此图二所示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
解题思路 图一中任何一个正常女性的基因型都可能是AaXBXb,A正确;Ⅲ11患
白化病,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其母亲有1/2的概率携带红绿色盲基因,因此Ⅲ11同
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1/2×1/2=1/4,B错误;若Ⅲ12的基因型为XBXbY,
则其可能是由XBXb与Y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也可能是由Xb与XBY受
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难以断定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还是
父亲,C错误;Ⅲ1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XBY、2/3AaXBY,Ⅲ10的基因型及比例
是1/2AaXBXB、1/2AaXBXb,Ⅲ10和Ⅲ12结婚,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1/4=1/6,
后代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4=1/8,所以他们所生子女中发病率是1-(1-1/6)×
(1-1/8)=13/48,D错误。
15.(2023广东高考)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 B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解题思路 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
有性生殖过程中,遵循孟德尔定律;线粒体基因随线粒体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
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不支持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的研究。线粒体DNA在
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鉴定不同生物线粒体DNA
上基因间的差异,可比较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真核生物的进化。最早出现的
生物是不具有线粒体的生物。线粒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进行
增殖,不支持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的研究。
16.(2022江苏高考改编)在某生态系统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一种动物,以其中一种
植物为食。该植物种群基因型频率初始状态时为0.36 AA、0.50 Aa和0.14 aa。
最终稳定状态时为0.17 AA、0.49 Aa和0.34 aa。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D )A.该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存活能力很弱,可食程度很高B.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植物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C.该植物种群中基因A、a所发生的基因重组导致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D.两种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为协同进化关系
解题思路 由该植物种群初始状态时基因型频率与最终稳定状态时基因型频
率相比可知,aa基因型频率明显增大,AA基因型频率明显减小,说明基因型aa个
体的存活能力更强,基因型AA个体的可食程度比aa个体高,A不合理;初始状态
时A基因频率=0.36+0.50×1/2=0.61,最终稳定状态时A基因频率=0.17+0.49×1/2=
0.415,故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植物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不合理;
基因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不合理。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7.(2022河南豫南名校月考)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G/g和H/h控制,其中G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H基因控制蓝色色素的合成,两种
色素均不合成时花呈白色。G、H基因转录得到的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
链,导致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用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自交,所得F1均表现为白
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蓝花∶白花=3∶3∶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D )A.基因G/g、H/h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F2白花植株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8
C.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F1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GgHhD.让F1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子代表型的比例为1∶1∶1∶1
审题指导 分析题干可知:G、H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能够相互配对形成双
链,导致两种色素均不能合成,则G、H同时存在时开白花,即基因型G_H_的植株
开白花;G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则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G_hh;H基因控制蓝
色色素的合成,则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ggH_;G、H基因均不存在时花呈白色,基
因型gghh的植株开白花。
解题思路 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蓝花∶白花=3∶3∶10,是9∶3∶3∶1的变
形,说明基因G/g、H/h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基因型为GgHh,亲本
均为白花植株,则亲本基因型为GGHH、gghh,F2白花植株(1GGHH、2GGHh、2GgHH、4GgHh、1gghh)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5,B错误;白
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5种,分别是GGHH、GGHh、GgHH、GgHh、gghh,F1白花
植株的基因型为GgHh,C正确;F1基因型为GgHh,进行测交后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红花(1Gghh)∶蓝花(1ggHh)∶白花(1GgHh+1gghh)=1∶1∶2,D错误。
18.(2022辽宁五校期末联考)已知猫的黑毛对黄毛为显性,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
上的基因A和a控制(XX为雌性,XY、XXY为雄性)。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
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X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形成巴
氏小体,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毛色黑黄相间)即是典型的例子,其形
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D )A.可用高倍镜观察巴氏小体的有无,以确定正常猫的性别B.若出现黑黄相间的玳瑁型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XAXaY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该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无法根据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后代的毛色判断性别
解题思路 雌猫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含有巴氏小体,正常雄猫的性染色体组
成是XY,不含巴氏小体,因此A正确;当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
染色体上的基因能表达,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失活形成巴氏小体,若出现玳瑁
猫,则其基因型为XAXa(雌)或XAXaY(雄),B正确;由题意可知,玳瑁猫为杂合子,体
色不同的纯合子雌猫和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比较高,故C错误;由于黑色雌
猫(XAXA)与黄色雄猫(XaY、XaXaY)的杂交后代有XAXa(玳瑁型雌性)、XAXaY(玳
瑁型雄性),故不能根据杂交后代的毛色判断性别,D正确。
19.(山东泰安宁阳一中期中)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
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 )A.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4B.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分析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
序列为CCAGTGCGCC(从上往下排序)C.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为1D.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则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50%
解题思路 图1为该DNA片段上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TGCGTATTGG,其
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的数量是4,此链有一个C,由此可推出互补链中有一个
G,故该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共5个,A错误;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的
碱基排列顺序,分析图1中碱基序列应从上向下读,由左至右对应的4种碱基依次
是ACGT,故B正确;双链DNA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故C正
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内部,35S标记的是噬菌
体的蛋白质外壳,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则子代
噬菌体中均不含有35S标记,D错误。
20.(2023山东临沂期末)为了寻找TP53基因突变与肠道癌症的关联,某科研团队
将一种在人体中最常见的TP53突变基因导入小鼠体内精原细胞中。选取插入2
个TP53突变基因(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假
定该精原细胞DNA不含32P),再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检
测子细胞中的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若某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不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B.若某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C.若每个子细胞中均只有1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含32P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0、1、1,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解题思路 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
有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具
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子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的4个子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1、1、2或1、1、1、1或2、0、
2、0;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但DNA只复制
一次,在减Ⅰ完成后,处于减Ⅱ前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
为0、2或1、1,减Ⅱ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则形成的四个子细胞
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0、2、2或1、1、1、1,A、B、C错误,D正确。
21.(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如图表示某病毒利用包膜上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宿
主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完成侵染以及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C )
A.(+)RNA既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翻译的模板B.(-)RNA既是翻译的模板,也是病毒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C.过程①②③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需要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D.病毒RNA聚合酶、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所需模板相同
解题思路 (+)RNA既是题述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翻译的模板(可翻译出病毒
RNA聚合酶),A正确;由图可知,(-)RNA不能翻译出蛋白质,不是翻译的模板,但(-)RNA是病毒遗传物质复制的模板,可复制出(+)RNA,B错误;过程①②③中遗传
信息的传递需要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即A与U配对,C与G配对,C正确;病毒
RNA聚合酶、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发挥作用时所需模板不同,前者的模板是
病毒的(+)RNA,后者的模板是DNA的一条链,D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3分。)
22.(9分)(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期中)如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 染色1~2
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2)题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能 形成四分体,
之间可发生片段的互换。(3)图C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 期,该细胞中有
条染色单体。(4)请将题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期进行排序:A→
→F(填图中英文字母)。
(5)图B细胞所处时期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6)图F所示时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 ,这些染色体之间
的关系是 。
答案 (每空1分,共9分)(1)碱性染料 (2)联会 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减数分裂Ⅰ中 48
(4)C→E→D→B (5)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
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6)12 非同源染色体
审题指导 分析题图:图A~F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植物(2n=24)的减数分裂
不同时期的图像,A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B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处于减数分
裂Ⅰ中期,D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E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F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
解题思路 (1)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中,需
用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染色体的
形态、数目和分布来确定细胞所处的时期。(2)见答案。(3)图C处于减数分裂
Ⅰ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4)
(5)见答案。(6)图F表示减数分裂Ⅱ末期,此时期结束后,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减半,只有12条,由于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这些染色体是非同源
染色体。
23.(12分)(2022山东菏泽期末)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研
究DNA复制的机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甲图表示DNA复制机制的三种假说,若依据“DNA半保留复制”假说推测:①DNA分子复制的产物应符合甲图中的 (选甲图中字母填写)。②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 (选乙图中字
母填写),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检测结果符合乙图中的 (选乙图中
字母填写)。(2)1966年,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
一条子链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为验证这一假说,进
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 ℃时侵染大肠杆菌70 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
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 s、7 s、15 s、30 s、60 s、120 s
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
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与试管口的距离
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丙。请分析回答:①将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T4噬菌体DNA中
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 。
②在本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将大肠杆菌换为肺炎链球菌,理
由是 。③图丙中,与60 s结果相比,120 s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
。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1)①A(1分) ②E(1分) E和F(1分) (2)①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被大肠杆菌吸收,
为T4噬菌体DNA复制提供原料 ②不能(1分) T4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但
不能侵染肺炎链球菌 ③短链片段连接成长链片段 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
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
解题思路 (1)①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
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
DNA的半保留复制,甲图中A表示半保留复制。②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
保留复制,则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
中,一条染色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放射性,即符合乙图中的E;第
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是部分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有一条染色
单体含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含放射性,部分染色体都不含放射性,即符
合乙图中的E和F。(2)①见答案。②T4噬菌体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且其寄生具
有专一性,能侵染大肠杆菌,但不能侵染肺炎链球菌,因此在本实验中不能将大
肠杆菌换为肺炎链球菌。③图丙中与60 s结果相比,120 s时有些短链片段连接
成长链片段,所以短链片段减少了。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DNA半不连续复
制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在实验时间内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较多的短链片段。
24.(12分)(湖南邵阳邵东一中期末)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
B、b)控制(A、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
现为红眼,基因B存在而基因A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眼。
现选择两只红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2)F1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F1雄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
型的配子。(3)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T、t,已知这对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当t基因纯
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雄果蝇。为了探究T、t基因
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果蝇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果蝇杂交,F1
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的性别比例。①a.若雌性∶雄性= ,则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雌性∶雄性= ,则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讨论:若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3雄性个体中,含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1)AaXBXb、AaXBY (2)1/4 6 (3)①a.3∶5 b.1∶1 ②8/9
审题指导 已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
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图中表示眼色性状的雌雄表现不同,与性别相关
联,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题思路 (1)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基因B存在而基因A
不存在时表现为粉红眼,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眼,由于亲本都是红眼,后代出现了
粉红眼和白眼,且雄性后代有3种表型,因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2)F1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F1雄果蝇能产生2×3=6(种)基因型的配子。(3)为了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让纯合红眼雌果蝇(AATTXBXB或AAXBTXBT)与不含T基因的纯合白眼雄果蝇(_ _ttXbY或_ _XbtY)杂交,F1随机交配得F2,观察F2的性别比例。①a.如果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亲本基因型为AATTXBXB、_ _ttXbY,杂交产生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A_TtXBXb、A_TtXBY,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中有1/4的t基因纯合个体会发生性反转,因此F2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3∶5;b.如果T、t基因位于X染色
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AAXBTXBT、_ _XbtY,杂交产生的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
为A_XBTXbt、A_XBTY,F1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雌性个体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
XbtXbt的个体,因此不会发生性反转,则F2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1∶1。②若
T、t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F2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其产生含有Xbt的雌雄配子的
概率皆是1/4,因此F3雄性个体中,不含Y染色体的个体(XbtXbt)所占比例为(1/4×1/4)÷(1/4×1/4+1/2)=1/9,含Y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9=8/9。
25.(10分)(2023江苏宿迁期末)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
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致盲眼底病,目前已证实这是一种单
基因遗传病。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两个系谱图。图1是
患者甲家系,图2是患者乙家系。
(1)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的 遗传。乙所
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 (填“相同”或“不同”)。(2)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
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同时还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
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说明基因突变还具有 的特点。(3)与正常人相比,某RP患者3号染色体上某基因模板链的互补碱基序列发生了
改变(如图3),据此可推断患者该基因mRNA上发生的碱基改变是 。
图3(4)研究发现,乙家系的致病原因与RP2基因有关,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突变的RP
2基因对影响感光细胞感光能力的两种蛋白P1和P2表达的影响,得到如图4所示
结果(条带越宽,含量越高)。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常 显性 不同 (2)不定向性 随机性 (3)C→U (4)①RP2基因对P1和P
2基因的转录无影响,但使P1、P2蛋白的表达(翻译)量下降(2分) ②环境因素
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解题思路 (1)患者甲家系中甲的祖父祖母有病,他们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该病
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是患者,而其母亲正常,说明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乙家系中乙的父母正常,而乙有病,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因此甲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不同。(2)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
变具有不定向性。研究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说
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3)与正常人相比,某RP患者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发生
改变,其中一个碱基C变为T,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测该患者模板链上
发生了碱基G→A的改变,则患者该基因mRNA上发生的碱基改变是C→U。(4)
①由图4可知,正常人和RP2基因突变患者P1和P2蛋白质的mRNA含量没有明显
差异,但正常人的P1和P2蛋白质含量比患者高。②略。
26.(10分)(2022辽宁丹东期末)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中,由1
3个主要岛屿组成,不同的岛屿环境有较大的差别。达尔文发现在这13个岛屿
上生活着13种地雀,经过研究发现它们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请用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加拉帕戈斯群岛13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及原因:(1)达尔文发现13种地雀来源于同一种原始鸟类。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鸟类
的细胞色素c(所有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
差异,这为上述结论提供了 的证据;能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最直接证据
的是 。
(2)13个主要岛屿形成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就不会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
。由于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
,且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使彼此之间的
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出现 ,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3)有人认为“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这些可遗传变异决定了
地雀的进化方向”。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填“是”或“否”),理由
是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分子水平 化石 (2)不同岛屿间存在地理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2分) 基
因库 生殖隔离 (3)否 可遗传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是为生物进化提
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备课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行实验,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我们探究的问题,我们作出的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期末检测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60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综合与测试评课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基础·自主学习,NO1,①④⑥,实验关键·探究学习,NO2,实验应用·对点练习,NO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