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5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5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5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578/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59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62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646/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6668/0-171927205868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重点专题卷8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课件,共24页。
重点专题卷 专题8 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期中期末· 全优手册A卷· 必备知识全优B卷· 关键能力全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福州期末)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若该种群中对羽虱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频率为( C )A.40% B.50% C.60% D.30%解题思路 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20%和4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40%×1/2+40%×1=60%。2.(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理想条件下,存在个体数量相等的两个黑腹果蝇种群,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若将两个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在理想条件下,下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频率是 ( B )A.21% B.42% C.50% D.75%解题思路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80%×80%=64%,Aa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3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40%=16%。已知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假设种群1和种群2中的个体数均为100,则种群1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64、32、4,种群2中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36、48、16,因此,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后,AA、Aa、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0、80、20,则基因A的频率为(100×2+80)÷(200×2)×100%=70%,基因a的频率为3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2×70%×30%=42%。3.(2023江西抚州期末)已知一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病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红绿色盲患者比例为7%,则该男性群体中红绿色盲致病基因频率和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分别为 ( D )A.0.07、6.51% B.0.14、13.02%C.0.14、6.51% D.0.07、13.02%解题思路 假设男性群体中红绿色盲患者比例为7%,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也为7%;由于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所以女性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为7%,正常基因的频率为93%,则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2×7%×93%=13.02%。 4.(2023山东青岛期末)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D.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可知: 5.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若自交后代AA∶Aa∶aa=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AA∶Aa∶aa=2∶2∶1,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AA∶Aa∶aa=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D.若花粉50%死亡,则自交后代AA∶Aa∶aa=1∶2∶1解题思路 Aa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为1/2A、1/2a,若雄配子a有50%死亡,则雄配子为2/3A、1/3a,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为AA(1/2×2/3)∶Aa(1/2×2/3+1/2×1/3)∶aa(1/2×1/3)=2∶3∶1,A正确;若隐性个体50%死亡,则Aa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1/2)=2∶4∶1,B错误;若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死亡,则Aa植株产生的配子中A占2/3,a占1/3,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3×2/3)∶Aa(2/3×1/3×2)∶aa(1/3×1/3)=4∶4∶1,C正确;若花粉有50%死亡,则Aa植株产生的雄配子中A与a的比例与正常情况下相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6.(2023山东泰安期末)R基因是水稻的一种“自私基因”,它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从而改变后代分离比,使其有更多的机会遗传下去。现有基因型为Rr的水稻自交,F1中rr占1/8,F1随机传粉获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 )A.F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R∶r=5∶3B.R基因会使同株水稻1/3的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C.F2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32D.从亲本到F2,R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导致该水稻种群已进化为新物种解题思路 F1中rr=1/8=1/2×1/4,由于亲本Rr产生的一定比例的含r基因的花粉死亡,但雌配子不受影响,说明亲代(Rr)产生的雌配子为R∶r=1∶1,产生的雄配子为R∶r=3∶1,故R基因会使同株水稻含r基因的花粉有2/3死亡,B错误;由A中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1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及比例为RR∶Rr∶rr=3∶4∶1,故F1产生的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R∶r=(3/8+1/2×4/8)∶(1/8+1/2×4/8)=5∶3,A正确;F1中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及比例为RR∶Rr∶rr=3∶4∶1,F1产生的雌配子r的比例为3/8,F1产生的雄配子r的比例为4/8×1/4+1/8=1/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所占比例为3/8×1/4=3/32,C正确;从亲本到F2,每一代都会有含r基因的雄配子死亡,因此R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高,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D错误。7.(2022山东滨州沾化实验中学期末)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C )A.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B.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5∶1C.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D.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基因型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解题思路 F2的基因型为BB(1/4)、Bb(2/4)、bb(1/4),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3BB、2/3Bb)自由交配,F3中黑身的比例为2/3×2/3×1/4=1/9,即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A正确;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bb)除去,让灰身果蝇(1/3BB、2/3Bb)自交,F3中黑身的比例为2/3×1/4=1/6,即灰身∶黑身=5∶1,B正确;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则F2产生的配子为1/2B、1/2b,F2果蝇自由交配,F3中黑身的比例为1/2×1/2=1/4,则F3中灰身∶黑身=3∶1,C正确;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则F2自交,F3中灰身∶黑身=(1/4+1/2×3/4)∶(1/4+1/2×1/4)=5∶3,D错误。8.(2023武汉模拟)F-statistics(Fixationindices)是衡量种群中基因型实际频率偏离遗传平衡理论频率的差值,Hp是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野兔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完全显性,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现将一较大的处于遗传平衡的家兔种群(D和d的初始基因频率均为0.5)随机平均分成2份,分别放在深色熔岩床区和浅色岩区,70年后调查不同区域中野兔的深色表型频率并计算D基因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D ) A.深色熔岩床区中浅色野兔的F-statistics比浅色岩区的小B.理论上家兔种群Hp值最初时最大,70年后深色熔岩床区Hp值比浅色岩区低C.天敌的捕食可以使浅色岩区野兔的Hp值下降,但实际可能不会降至0D.两个调查区域野兔的F-statistics和Hp值不同,表明两个种群产生了生殖隔离解题思路 根据题图信息可知,深色熔岩床区浅色野兔(dd)的基因型实际频率为1-0.95=0.05,d的基因频率为1-0.7=0.3,处于遗传平衡时理论上dd的基因型频率是0.32=0.09,根据“F-statistics(Fixationindices)是衡量种群中基因型实际频率偏离遗传平衡理论频率的差值”可得出深色熔岩床区的F-statistics是-0.04;同理浅色岩区dd的实际基因型频率为1-0.18=0.82,d的基因频率为1-0.1=0.9,处于遗传平衡时理论上dd的基因型频率是0.92=0.81,F-statistics是0.01,所以深色熔岩床区中浅色野兔的F-statistics比浅色岩区的小,A正确。Hp是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最初时Hp值为2×0.5×0.5=0.5;d的基因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Hp)+dd基因型频率,因此70年后深色熔岩床区Hp=(d基因频率-dd基因型频率)×2=(0.3-0.05)×2=0.5,浅色岩区Hp=(0.9-0.82)×2=0.16,即理论上家兔种群Hp值最初时不是最大的,70年后深色熔岩床区Hp(0.5)比浅色岩区(0.16)高,B错误。Hp是指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在浅色岩区,深色野兔被捕食的概率高,所以天敌的捕食可以使浅色岩区野兔的Hp值下降,但实际可能不会降至0,C正确。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与F-statistics和Hp值无关,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9.(20分)(2023山东东营期末)图1为某地区中某种小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中a是由于河流产生 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 ,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 。(2)假设图2中种群足够大,无迁入、迁出,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在 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 ,在Y4时 (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为50%,若种群甲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 %。(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4)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死亡(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有一对小鼠杂交,F1小鼠共99只,其中雄鼠33只,则F1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用分数形式表示)。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20分)(1)地理隔离 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Y1~Y3 18% 不一定 (3)45.45(3分) 18.18 (4)10/11(3分)审题指导 分析图1可知: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c表示生殖隔离。分析图2可知:图中Y1~Y3时间段内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0~Y1和Y3~Y4段种群基因频率不改变,说明该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未发生进化。解题思路 (2)分析图2可知,在Y1~Y3时间段A的基因频率在改变,所以在此段时间内甲种群发生了进化。在Y3~Y4时间段内A基因频率为0.9,则a基因频率为0.1,推知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9×0.1×100%=18%。在Y4时不一定形成了新物种。(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为50%,则可知a基因频率为50%,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50%和25%。假设种群甲个体数为100,则种群甲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25个、50个、25个,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一年后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一年后减少2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为(25-25×20%)=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为25+25×20%=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为50+50×20%=60,a基因频率为(20×2+60)÷(30×2+20×2+60×2)×100%≈45.45%,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为20÷110×100%≈18.18%。(4)一对小鼠杂交,F1小鼠共99只,其中雄鼠33只,则可知雌鼠66只,由此可知雄鼠中有致死个体(XbY),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F1小鼠(XBXB、XBXb、XBY)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XBXB∶XBXb∶XBY=3∶1∶3,假设只有7个个体,可计算出B基因的频率为(3×2+1+3)÷(3×2+1×2+3)=10/11。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