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1分,共12分)
    1.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取用固体
    C. 量取液体D. 加热液体
    3.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B.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D.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4.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 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 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5. 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B. 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
    C. 蜡烛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和
    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
    6. 下列关于水相关知识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 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B.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硬水
    C. 由电解水可知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电解水时,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7. 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均含有1个氢分子B. 均含有2个氢原子
    C. 均含有氢元素D. 均含有2个氢离子
    8.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B. 2C. 3D. 4
    9.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5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该同学实际称得药品质量为
    A. 5.5gB. 7.0gC. 6.0gD. 5.0g
    10. “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镓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B. 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 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D. 镓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31
    11. 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2.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B. 硫+氧气二氧化硫
    C. 水氧气+氢气D. 水+蔗糖→糖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5分)
    13.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河流水质的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1)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
    (2)完成(1)中的操作后常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色素和异味。
    (3)完成(1)中的操作后,检验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
    (4)完成(2)中的操作后,测定水样为硬水,则日常生活中将它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__。
    14. 电解水的微观解释:

    (1)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_______和_______,每两个_____结合形成一个_______子,每两个_____结合形成一个_______子。由此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_______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2)电解水这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15. 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则_______。
    (2)当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_______。
    (3)当时,该粒子易_______电子,变成带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当时,该粒子表示的符号_______。
    16. 水是一种重要资。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
    (2)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请写出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
    (3)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实验前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其本身不参加反应
    B. 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氧气,B管收集到可燃性气体
    C. 在刚开始的时候,负极气体体积:正极气体体积大于2:1,可能是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D. 装置乙的作用是便于检验生成物
    17. 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______;
    (3)A、B、C、D、E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序号)。
    18. 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如左图的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 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 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性,属于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清水中加入消毒剂,其作用是_______。
    (5)净化后的水变为纯水的步骤是_______。
    三、计算题(3分)
    19.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则一个Mg原子的质量是_______。
    市中区片区联研共同体2023-2024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
    九年级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1分,共12分)
    1.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B
    【解析】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发现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取用固体
    C. 量取液体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A、滴加液体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错误;
    B、取用固体颗粒药品,试管要横放,用镊子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慢慢竖立使药品滑下,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正确;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C。
    3.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B. 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D.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答案】D
    【解析】
    A、食物腐败是食物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选项A正确;
    B、酒精挥发,由于酒精分子扩散到周围空间,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选项B正确;
    C、花香四溢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选项C正确;
    D、热胀冷缩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化,但分子的大小不变,选项D不正确。故选D。
    4.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根据这个实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 金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D. 金原子核的质量与a粒子质量相当
    【答案】A
    【解析】
    A、a粒子带正电,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说明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因此金原子核带正电,A正确;
    B、由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a粒子未发生偏转,可得金原子并非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错误;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C错误;
    D、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D错误。
    故选A。
    5. 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B. X的常见单质具有可燃性
    C. 蜡烛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和
    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催化作用下跟X的常见单质反应产生共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的种类,进而对相关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X为氧元素。
    A、氧元素的常见单质是氧气,其化学式为O2,所以X的常见单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2,故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X的常见单质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在X的常见单质中燃烧生成CX2和H2X,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人体中的能量产生过程可知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氧气反应能够产生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能量,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的考查,判断元素的种类以及氧气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 下列关于水相关知识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 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B. 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硬水
    C. 由电解水可知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 电解水时,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生活中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从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解水时,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含有1个氢分子B. 均含有2个氢原子
    C. 均含有氢元素D. 均含有2个氢离子
    【答案】C
    【解析】
    A、物质由元素组成,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应说1个H2 、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C、均含有氢元素,正确;
    D、三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含氢离子,错误。
    故选C。
    8.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B. 2C. 3D. 4
    【答案】B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氦3的质子数为2,故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B。
    9.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6.5g(1g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该同学实际称得药品质量为
    A. 5.5gB. 7.0gC. 6.0gD. 5.0g
    【答案】A
    【解析】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将砝码和药品在托盘上的位置颠倒后,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6.0g-0.5g=5.5g;
    故选:A。
    10. “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B. 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 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D. 镓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31
    【答案】B
    【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不正确;
    B、镓元素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正确;
    C、图C的粒子中,质子数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乡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乡镇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