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测试含答案,共22页。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医学上可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移植到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凋亡C.细胞癌变 D.细胞坏死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的每个染色体包括两个姐妹染色单体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纺锤体的中轴上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细胞两极D.末期囊泡聚集成细胞板,发展形成新的细胞壁3.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b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ba段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加倍是在ab段D.机体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4.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溶液中(酚酞遇NaOH溶液呈紫红色),10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a、b、c的大小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a=b=c B.a>b>cC.ab>c。5.B 核DNA分子数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都发生在前期,B正确;着丝粒在后期分裂,赤道面不是真实结构,不会出现,C错误;核膜在前期解体,而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D错误。6.A 题图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膜向内凹陷,故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该细胞着丝粒分裂,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该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内无染色单体,B、C错误。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分裂间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错误。7.B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本一致,如都在后期发生着丝粒的分裂,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由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8.B 根据题意动粒与纺锤丝相连可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且动粒与纺锤丝若连接不正确,细胞将延迟有丝分裂的终止和胞质分裂的起始,可知染色体能否正确分离与胞质分裂有关,A错误;动粒是真核细胞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与纺锤丝相连并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动粒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会出现动粒结构,B正确;纺锤丝的出现是在前期,因此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监控的最佳时期不可能是间期,C错误;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D错误。9.B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厌氧呼吸供能,糖酵解过程并未被抑制,A错误;老年斑的出现是由细胞衰老过程中代谢减弱、色素沉积等原因造成的,是局部组织较多细胞出现衰老的结果,C错误;细胞的衰老普遍存在,各发育阶段衰老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如幼龄个体中衰老细胞相对较少,D错误。10.D 香烟中的焦油属于化学物质,可能引发细胞癌变,因此是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癌细胞都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正确;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可以在体内转移,C正确;癌细胞粘连蛋白减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和扩散,D错误。11.D 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开始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为止,核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均一致,其余时期不一致,A错误;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两极间的距离加大,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最先发生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核膜的解体在有丝分裂前期较晚的时候出现,C错误;分裂完成后,继续分裂的细胞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D正确。12.B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的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因此图④的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染色质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13.B 图甲中②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不是由纺锤丝牵引导致的,A正确;图甲中细胞分裂先后顺序为间期③前期①中期⑤后期②末期④,B错误;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DNA数量,则图甲中①时期(前期)对应图乙中bc段,C正确;若图乙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图甲中②后期(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乙de段,D正确。14.B 间期染色体复制,核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APC能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C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PC在分裂细胞中随细胞分裂其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D正确。15.B 抑制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其合成和释放过程受基因调控,A错误;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将抑制细胞分裂,B正确;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使细胞周期延长,C错误;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G1期,与抑素作用无关,D错误。16.C 由图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中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17.B 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染色体还要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A错误;如果图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减半,则可表示图甲③过程,B正确;图甲中d着丝粒分开,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18.B a为有丝分裂后期与末期,后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而核DNA数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b为G2期、前期与中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c为分裂间期的G1期,无纺锤丝,C错误;a中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仅含有1个DNA,不存在染色单体,c中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量最多的为b,D错误。19.A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返回原来的状态,A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以个体的实现为标志的,D错误。20.C 胃腺细胞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变,其细胞内含有与受精卵一样的基因,因此胃腺细胞中含有胃蛋白酶基因,也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等。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血红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表达出血红蛋白,C符合题意。21.B 动物细胞分化不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而是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A错误;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B正确;癌细胞容易扩散与转移,这是因为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错误;细胞分化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即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导致了细胞形态与功能的不同,D错误。22.B 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①符合题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属于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②不符合题意;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③符合题意;花瓣的自然凋落属于细胞凋亡,④不符合题意;皮肤角质层细胞因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⑤符合题意;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脱落属于细胞凋亡,⑥不符合题意。23.D 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A正确;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形成“老年斑”,B正确;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C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24.B 细胞通过③将细胞内变性失活或有害的蛋白质降解,可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A正确;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而不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可将细胞内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变性的蛋白质等降解,同时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25.D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正常细胞周期所必需的,抑癌基因的产物能够抑制细胞增殖,A错误;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累加的结果,B错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粘连蛋白的减少或缺失有关,C错误;由于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故通过镜检观察细胞的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的依据之一,D正确。26.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A (2)相同 不同 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2分) (3)细胞衰老 (4)不属于解析 (1)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物质。(3)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4)HIV侵入机体后,会使细胞正常代谢受损和中断,从而引起细胞的坏死,因此淋巴细胞的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27.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核孔 (2)C (3)中 细胞膜 (4)垂直 Ⅲ(2分)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12(2分)解析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核孔运进细胞核。(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A错误;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错误;G1期细胞内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会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C正确;G2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错误。(3)当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细胞处于中期,这个时候染色体结构最稳定,数目最清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4)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对应图3的Ⅲ阶段,图3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分析题图:图1表示G1期、S期、G2期、M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该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0 h,则某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时长×该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故该细胞G1期为1 h,S期为10.4 h,G2期为7 h,M期为1.6 h。该植物体细胞中有6对染色体,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小时后,细胞处于G2期,那么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有12条。28.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2分) G0 姐妹染色单体(2分) (2)提前 A、B(2分) (3)G2 3 2解析 (1)G1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具体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如果该时期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而进入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即G0期;染色体的复制在S期已完成,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在G2期细胞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2)由于S期存在作为启动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细胞提前存在启动信号,因此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M期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培养的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则这种物质会促进来自G1期的染色质凝聚形成染色体。由于融合细胞中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所以来自G1期细胞的核DNA复制会被抑制,A、B正确;分裂期细胞的核DNA是G1期细胞的2倍,所以融合细胞的核DNA是原G1期细胞的3倍,C错误;融合细胞的细胞周期将改变,D错误。(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CDK1主要是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若DNA损伤导致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说明DNA损伤发生在G2期,应该在3处进行检测。如果某种药物能特异性抑制DNA合成,而DNA复制完成在S期,故加入药物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分裂的细胞阻滞在S期。29.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1)W溶液+X溶液 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2)①取培养瓶若干个,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为W、X、C、D;②向各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培养液及肝癌细胞悬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③向W、X、C组中分别加入W溶液、X溶液、W溶液和X溶液的混合液,D组不做处理;④将各组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⑤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5分)(3)(3分)解析 (1)由(3)中的表格可知C组为联合使用组,因此需要加W溶液和X溶液;D组为对照组,故不加W溶液、X溶液。(2)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细胞数目,因此将细胞按照实验分组分别处理,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分析实验结果。(3)已知制剂X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比制剂W强,预测实验结果的可能情况:①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②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③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④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30.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分离 龙胆紫 (2)着丝粒 12 24 (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2分) 纤维素、果胶(2分) (4)全能解析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盐酸在实验过程中起解离作用,可使细胞彼此分离,经过漂洗后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龙胆紫染液进行染色。(2)M期的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着丝粒的数目来确认染色体的数目。据题意可知,三叶鬼针草DNA复制前核DNA分子数为12,故DNA复制前染色体数也是12,间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但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加倍,并且在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也不变,但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M期的中期染色体有12条,染色单体有24条。(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浸出液还可以抑制蚕豆细胞壁中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4)研究者发现了一株几乎不受浸出液影响的蚕豆苗后,利用其茎尖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时期主要生理变化部分调控因子G1为遗传物质DNA的合成做准备CDK2(G1/S转换)、CDK4SDNA合成CDK2G2主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M期做准备CDK1(G2/M转换)M核膜、染色体等发生变化CDK1G0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结果预测相应结论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g·mL-1)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24小时48小时72小时0.0006.917.136.920.0256.836.405.630.0506.416.115.130.0756.125.754.480.1005.945.253.551.A2.B3.A4.B5.B6.A7.B8.B9.B10.D11.D12.B13.B14.B15.B16.C17.B18.B19.A20.C21.B22.B23.D24.B25.D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
第四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医学上可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移植到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产生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的过程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凋亡C.细胞癌变 D.细胞坏死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前期的每个染色体包括两个姐妹染色单体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纺锤体的中轴上C.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移向细胞两极D.末期囊泡聚集成细胞板,发展形成新的细胞壁3.细胞周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b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ba段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加倍是在ab段D.机体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4.将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入0.1%的NaOH溶液中(酚酞遇NaOH溶液呈紫红色),10分钟后取出琼脂块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溶液,切开后测量紫红色层的厚度,计算出紫红色部分的体积占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值分别是a、b、c,下列对a、b、c的大小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a=b=c B.a>b>cC.ab>c。5.B 核DNA分子数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都发生在前期,B正确;着丝粒在后期分裂,赤道面不是真实结构,不会出现,C错误;核膜在前期解体,而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D错误。6.A 题图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膜向内凹陷,故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该细胞着丝粒分裂,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纺锤丝拉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该细胞着丝粒分裂,细胞内无染色单体,B、C错误。该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8条染色体,因此该生物分裂间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D错误。7.B 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基本一致,如都在后期发生着丝粒的分裂,A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内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囊泡聚集成一个细胞板,由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最终将细胞一分为二,C正确;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保证亲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D正确。8.B 根据题意动粒与纺锤丝相连可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且动粒与纺锤丝若连接不正确,细胞将延迟有丝分裂的终止和胞质分裂的起始,可知染色体能否正确分离与胞质分裂有关,A错误;动粒是真核细胞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与纺锤丝相连并牵引染色体移动,拉向细胞两极,动粒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而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会出现动粒结构,B正确;纺锤丝的出现是在前期,因此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监控的最佳时期不可能是间期,C错误;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细胞板,D错误。9.B 人的成熟红细胞可通过厌氧呼吸供能,糖酵解过程并未被抑制,A错误;老年斑的出现是由细胞衰老过程中代谢减弱、色素沉积等原因造成的,是局部组织较多细胞出现衰老的结果,C错误;细胞的衰老普遍存在,各发育阶段衰老细胞所占比例不同,如幼龄个体中衰老细胞相对较少,D错误。10.D 香烟中的焦油属于化学物质,可能引发细胞癌变,因此是化学致癌因子,A正确;癌细胞都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正确;许多癌细胞具有变形运动能力,可以在体内转移,C正确;癌细胞粘连蛋白减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和扩散,D错误。11.D 有丝分裂相关过程中,从间期染色体复制完成后开始到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为止,核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均一致,其余时期不一致,A错误;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两极间的距离加大,B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最先发生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核膜的解体在有丝分裂前期较晚的时候出现,C错误;分裂完成后,继续分裂的细胞可以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D正确。12.B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活动中,装片制作过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A错误;根据题图分析可知,依据细胞周期先后将图中4个时期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正确;由于实验中的细胞已经在解离时死亡,因此图④的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如图③的细胞,C错误;分裂间期核内无染色体,但有染色质,染色质会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D错误。13.B 图甲中②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不是由纺锤丝牵引导致的,A正确;图甲中细胞分裂先后顺序为间期③前期①中期⑤后期②末期④,B错误;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DNA数量,则图甲中①时期(前期)对应图乙中bc段,C正确;若图乙的纵坐标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量,则图甲中②后期(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图乙de段,D正确。14.B 间期染色体复制,核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APC能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C正确;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PC在分裂细胞中随细胞分裂其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D正确。15.B 抑制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蛋白质,其合成和释放过程受基因调控,A错误;皮肤细胞培养时,加入一定量的抑素将抑制细胞分裂,B正确;抑素能抑制皮肤细胞G2期的活动,使细胞停滞在分裂间期,使细胞周期延长,C错误;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G1期,与抑素作用无关,D错误。16.C 由图可知,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所以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A正确;在a峰与b峰之间细胞内的DNA相对含量在逐渐增加,正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B正确;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b峰中,C错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b峰中细胞的数量,可以看出实验组中进行DNA复制的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说明该药物对癌细胞DNA复制有抑制作用,D正确。17.B 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染色体还要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A错误;如果图乙ab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减半,则可表示图甲③过程,B正确;图甲中d着丝粒分开,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18.B a为有丝分裂后期与末期,后期主要变化是染色体数目的加倍,而核DNA数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b为G2期、前期与中期,其中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B正确;c为分裂间期的G1期,无纺锤丝,C错误;a中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仅含有1个DNA,不存在染色单体,c中也不存在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数量最多的为b,D错误。19.A 正常情况下,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旦沿着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返回原来的状态,A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错误;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以个体的实现为标志的,D错误。20.C 胃腺细胞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形成的,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变,其细胞内含有与受精卵一样的基因,因此胃腺细胞中含有胃蛋白酶基因,也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等。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血红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表达出血红蛋白,C符合题意。21.B 动物细胞分化不仅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而是发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A错误;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B正确;癌细胞容易扩散与转移,这是因为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失,细胞间的粘着性降低,C错误;细胞分化具有遗传物质不变性,即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导致了细胞形态与功能的不同,D错误。22.B 霜冻导致香蕉植株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①符合题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属于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②不符合题意;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③符合题意;花瓣的自然凋落属于细胞凋亡,④不符合题意;皮肤角质层细胞因正常代谢活动受损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⑤符合题意;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的脱落属于细胞凋亡,⑥不符合题意。23.D 成骨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与骨骼的愈合有关,老年人骨折后愈合慢,与成骨细胞的衰老有关,A正确;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形成“老年斑”,B正确;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C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24.B 细胞通过③将细胞内变性失活或有害的蛋白质降解,可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A正确;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而不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可将细胞内受损、衰老的细胞器或变性的蛋白质等降解,同时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25.D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正常细胞周期所必需的,抑癌基因的产物能够抑制细胞增殖,A错误;细胞癌变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累加的结果,B错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粘连蛋白的减少或缺失有关,C错误;由于细胞癌变后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故通过镜检观察细胞的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癌变的依据之一,D正确。26.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A (2)相同 不同 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2分) (3)细胞衰老 (4)不属于解析 (1)染色体结构的动态变化主要发生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细胞分化不改变遗传物质。(3)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4)HIV侵入机体后,会使细胞正常代谢受损和中断,从而引起细胞的坏死,因此淋巴细胞的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27.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核孔 (2)C (3)中 细胞膜 (4)垂直 Ⅲ(2分)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12(2分)解析 (1)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需要通过核孔运进细胞核。(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A错误;核膜解体发生在前期,B错误;G1期细胞内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会合成DNA复制需要的酶,C正确;G2期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D错误。(3)当细胞内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时,细胞处于中期,这个时候染色体结构最稳定,数目最清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面上会出现一些囊泡,囊泡将彼此融合,囊泡内的物质被用来形成新的细胞壁,囊泡的膜将在新的细胞壁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4)图2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一个平面上,该细胞所处时期是中期,对应图3的Ⅲ阶段,图3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的数目减半,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5)分析题图:图1表示G1期、S期、G2期、M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比例,该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0 h,则某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时长×该时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故该细胞G1期为1 h,S期为10.4 h,G2期为7 h,M期为1.6 h。该植物体细胞中有6对染色体,将该植株刚进入分裂期的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培养15小时后,细胞处于G2期,那么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有12条。28.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2分) G0 姐妹染色单体(2分) (2)提前 A、B(2分) (3)G2 3 2解析 (1)G1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具体是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和核糖体的增生,如果该时期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而进入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即G0期;染色体的复制在S期已完成,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在G2期细胞有姐妹染色单体存在。(2)由于S期存在作为启动信号的蛋白质分子,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后,G1期细胞提前存在启动信号,因此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提前;M期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聚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培养的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则这种物质会促进来自G1期的染色质凝聚形成染色体。由于融合细胞中来自G1期细胞的染色质凝聚,所以来自G1期细胞的核DNA复制会被抑制,A、B正确;分裂期细胞的核DNA是G1期细胞的2倍,所以融合细胞的核DNA是原G1期细胞的3倍,C错误;融合细胞的细胞周期将改变,D错误。(3)根据表格分析可知,CDK1主要是促进G2期向M期转换,若DNA损伤导致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说明DNA损伤发生在G2期,应该在3处进行检测。如果某种药物能特异性抑制DNA合成,而DNA复制完成在S期,故加入药物主要激活检验点2,将分裂的细胞阻滞在S期。29.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2分)(1)W溶液+X溶液 肝癌细胞悬液+培养液 (2)①取培养瓶若干个,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为W、X、C、D;②向各组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培养液及肝癌细胞悬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③向W、X、C组中分别加入W溶液、X溶液、W溶液和X溶液的混合液,D组不做处理;④将各组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记录;⑤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5分)(3)(3分)解析 (1)由(3)中的表格可知C组为联合使用组,因此需要加W溶液和X溶液;D组为对照组,故不加W溶液、X溶液。(2)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细胞数目,因此将细胞按照实验分组分别处理,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分析实验结果。(3)已知制剂X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比制剂W强,预测实验结果的可能情况:①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②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③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④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30.答案 (除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1)分离 龙胆紫 (2)着丝粒 12 24 (3)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2分) 纤维素、果胶(2分) (4)全能解析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盐酸在实验过程中起解离作用,可使细胞彼此分离,经过漂洗后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龙胆紫染液进行染色。(2)M期的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根据着丝粒的数目来确认染色体的数目。据题意可知,三叶鬼针草DNA复制前核DNA分子数为12,故DNA复制前染色体数也是12,间期DNA复制后染色体数不变,但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加倍,并且在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也不变,但每条染色体上都有2个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M期的中期染色体有12条,染色单体有24条。(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久,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越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三叶鬼针草浸出液还可以抑制蚕豆细胞壁中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伸长。(4)研究者发现了一株几乎不受浸出液影响的蚕豆苗后,利用其茎尖经组织培养形成了完整的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时期主要生理变化部分调控因子G1为遗传物质DNA的合成做准备CDK2(G1/S转换)、CDK4SDNA合成CDK2G2主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为进入M期做准备CDK1(G2/M转换)M核膜、染色体等发生变化CDK1G0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结果预测相应结论 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强,较单独使用X弱三叶鬼针草浸出液浓度(g·mL-1)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24小时48小时72小时0.0006.917.136.920.0256.836.405.630.0506.416.115.130.0756.125.754.480.1005.945.253.551.A2.B3.A4.B5.B6.A7.B8.B9.B10.D11.D12.B13.B14.B15.B16.C17.B18.B19.A20.C21.B22.B23.D24.B25.D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X强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效果比单独使用W弱生物制剂W和X联合使用能促进癌细胞增殖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