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课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本课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资料助读,即学即练3,知识点详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标导航
知识点01 四首诗歌知识解析。
【即学即练1】(一)、了解四首诗歌内容及体裁?
1.《秋词》唐刘禹锡的这首七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开阔胸襟和高尚的情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
2.《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王晏媄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此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4.《潼关》谭嗣同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二)、作者及作品。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3.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4.谭嗣同(—),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知识点02 赏析四首诗歌内容及情感。
【即学即练2】(一)、《秋词》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示例: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说说你对《秋词》这首诗中 “鹤”的意象的理解?
参考示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作者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三)赏析《秋词》“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
参考示例: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四)说说《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有怎样的心境,全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示例: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等。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五)《夜雨寄北》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参考示例: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 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六)请简要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示例: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全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表达作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和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七)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参考示例: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八)《潼关》一诗中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示例: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九)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句。
参考示例: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远大抱负。
知识点03 赏析诗歌的语言。
【资料助读】:诗歌的炼字。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3】(一)、谈谈诗歌《秋词》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参考示例:“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简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有何妙处?这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参考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营造氛围: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三)《夜雨寄北》中“期”字在诗中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示例:“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四)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的“僵”“孤”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有何作用?
参考示例:“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五)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尚”字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尚,是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一方面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能力拓展
考点:(一)、谈谈诗歌鉴赏的题型。
【知识点详解】:
1.分析诗歌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2.诗歌句子赏析:此题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此诗正处于作者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3.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比较评价题型: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考法:(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示例: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体贴入微,情深意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C。解析: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错误。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分层提分知识精讲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理解性默写。
(1) 刘禹锡中《秋词》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表达秋日胜春朝看法的诗句是: ,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虚实相生,以时间的回环对比,突出了作者孤寂心境的句子是: ,
(3)《夜雨寄北》一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 ,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 ,
(6)谭嗣同《潼关》中表明作者冲决一切罗网、追求个性解放,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句子是: ,
2.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3.下列对《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潼关古城被久远的高云簇拥着,不言古城之高而其高度自见。
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表现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 第三句写黄河在原野奔流“犹嫌”拘束,表现其澎湃与壮阔的气势。
D. 末句写诗人翻越秦岭进入潼关后被险峻的山势震撼,内心极不平静。
(2)康有为曾赞扬谭嗣同:“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你认为本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气猛志锐”,为什么?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2)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陆游)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细读,说说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意境相同吗?
(2)分析【乙】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原文回答)?
(二)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选择一处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2)请选择一处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描写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不同点。
(三)(22江苏泰州中考二模)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时雨》(节选)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①短不栉②,爱此一雨凉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衰(cuī)发:白发。②不栉:不束发。
(1)请结合《时雨》中的相关诗句,说说“芒种”这一节气的内涵。
(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
甲诗:
乙诗: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默写诗歌。
2.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感;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目标导航
知识点01 四首诗歌知识解析。
【即学即练1】(一)、了解四首诗歌内容及体裁?
1.《秋词》唐刘禹锡的这首七绝,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开阔胸襟和高尚的情操。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
2.《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王晏媄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此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4.《潼关》谭嗣同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二)、作者及作品。
1.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2.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3.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4.谭嗣同(—),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知识点02 赏析四首诗歌内容及情感。
【即学即练2】(一)、《秋词》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示例: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说说你对《秋词》这首诗中 “鹤”的意象的理解?
参考示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作者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三)赏析《秋词》“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句。
参考示例: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四)说说《夜雨寄北》中诗人今夜有怎样的心境,全诗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示例: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等。情感: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五)《夜雨寄北》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参考示例: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不相同。前一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 是虚写想象中的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六)请简要分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示例:这首诗情感激昂,精神饱满。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全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用实际行动收复国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表达作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和要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愿望。
(七)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参考示例: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八)《潼关》一诗中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示例: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九)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一句。
参考示例: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流的奔腾壮阔,表现了山脉的巍峨险峻,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远大抱负。
知识点03 赏析诗歌的语言。
【资料助读】:诗歌的炼字。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3】(一)、谈谈诗歌《秋词》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参考示例:“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简析《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有何妙处?这一句通过写实,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参考示例:“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营造氛围:黑夜迷茫、秋雨绵绵,渲染出诗人漂泊在外不得归家的孤独、凄凉。
(三)《夜雨寄北》中“期”字在诗中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参考示例:“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四)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的“僵”“孤”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有何作用?
参考示例:“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出意志坚定不移。
(五)说说《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尚”字有何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尚,是仍然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一方面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能力拓展
考点:(一)、谈谈诗歌鉴赏的题型。
【知识点详解】:
1.分析诗歌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2.诗歌句子赏析:此题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此诗正处于作者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3.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比较评价题型: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考法:(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示例: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对妻子的关切和爱恋,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体贴入微,情深意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参考答案:C。解析: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错误。
(2)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分层提分知识精讲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理解性默写。
(1) 刘禹锡中《秋词》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表达秋日胜春朝看法的诗句是: ,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虚实相生,以时间的回环对比,突出了作者孤寂心境的句子是: ,
(3)《夜雨寄北》一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 ,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 ,
(6)谭嗣同《潼关》中表明作者冲决一切罗网、追求个性解放,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6)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参考答案:A。解析:“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有误。从“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境凄凉,但是仍怀有杀敌报国之心。
3.下列对《夜雨寄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参考答案: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潼关古城被久远的高云簇拥着,不言古城之高而其高度自见。
B.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表现了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 第三句写黄河在原野奔流“犹嫌”拘束,表现其澎湃与壮阔的气势。
D. 末句写诗人翻越秦岭进入潼关后被险峻的山势震撼,内心极不平静。
参考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应在认真研读教材相关阅读提示后,在充分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进行辨析并做出选择。在诗歌末句中,诗人采用拟人手法,将秦岭山脉入潼关的巍峨险峻的态势比拟成人的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的性格。D项错误理解其意思。
(2)康有为曾赞扬谭嗣同:“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你认为本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气猛志锐”,为什么?
参考答案:第三、四句,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心态。解析:该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句的辨析及对诗歌主旨的把握。应先理解“气猛志锐”的大意(性格刚猛、锐意进取),再辨析四句诗,抓住主旨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诗中拟人化事物(河流、山)所凸显的特点(“犹嫌束”“不解平”)中把握诗人的心态。
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
【甲】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参考答案:A。解析:“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有误。从“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处境凄凉,但是仍怀有杀敌报国之心。
(2)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使之与上面两首诗词组成一组阅读材料。你选择哪一首?为什么?
残梦(陆游)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少时铁马蹴河冰,老去摧藏百不能。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参考示例1:我选择《残梦》。因为这首诗与上面诗词的主旨基本一致,都表达了作者矢志报国、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愿望,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
示例2:我选择《从军行》。因为《从军行》与上面两首诗词在内容上同中存异,都表达了矢志报国的决心;同时也有不同之处,《从军行》还描绘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场景,抒发了他们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言之成理即可)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细读,说说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意境相同吗?
参考答案: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昂扬”的。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刘诗的意境明净清雅,徐诗的意境闲适清静。
(2)分析【乙】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乙】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选择一处比较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内容:两诗情感相同,都怀念家乡、怀念亲人,期望团圆。写法:都借助意象来抒情,都采用了虚写(想象)的表现手法。
(2)请选择一处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描写的角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月夜》不说自己望月而思念妻子,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念自己、彻夜难眠的情景;不说自己望月而想念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以此表现对家人的怀念。《夜雨寄北》前两联一问一话,以对话的形式写诗人目前的凄凉景况,后两联是诗人想像与爱人相聚时的情形,前后对比,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思念。
(三)(22江苏泰州中考二模)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时雨》(节选)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①短不栉②,爱此一雨凉
【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①衰(cuī)发:白发。②不栉:不束发。
(1)请结合《时雨》中的相关诗句,说说“芒种”这一节气的内涵。
参考答案:从“家家麦饭美”“四野皆插秧”中,可以看出“芒种”是指“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预示着收获,又孕育着新生。
(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
甲诗:
乙诗:
参考答案:甲诗:诗人虽然年老体衰,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从而体现了诗人对初夏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闲适恬淡、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乙诗:诗人写年老体衰,体现了诗人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但却毫不因为个人遭遇而“自哀”,从而更能体现诗人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爱国热情。
解析:甲诗:“衰发短不栉”表现了作者的衰老。“爱此一雨凉”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此时夏雨过后,天气清凉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初夏风景的喜爱。联系前文作者描写乡村收麦插秧的描写,可知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永日付竹床”表现了作者对乡村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衰发短不栉”,诗人满头白发却不收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乙诗:“僵卧孤村不自哀”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虽然病老乡村,却毫无自哀之意。“尚思为国戍轮台”点明了作者的报效祖国之意。诗人归老乡村,不仅不自哀,还想着为国效力,收复河山。“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景中又有抒情,借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表现自己内心的凄苦浓愁。“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作者的回忆,作者在梦中又回到了曾经的战场,再次表达了自己一心为国的爱国热情。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默写诗歌。
2. 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情感;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导学案,共5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知识点解读,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六单元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学案,共3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狼学案设计,共3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即学即练1,即学即练2,即学即练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