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1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3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4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7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2(第1至5章)课件,共60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新教材名师原创)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 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方法步骤与其主要内容相统一的是 (    B    )A.发现问题——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B.提出假说——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演绎推理——测交结果中87株高茎,79株矮茎D.得出结论——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解题思路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一些特殊现象,如F1都是高茎没有 矮茎、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等,A项不统一;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了 相应解释,其中包括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项前后相统一;为了验证 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其中设计实验属于演绎推 理,进行实验及得到结果属于实验验证,C项不统一;孟德尔只是提出遗传因子的 分离,没有提出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等概念,D项不统一。
    2.(2022湖南模拟)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 基因(B、b)控制。如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
    A.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黑色安达卢西亚鸡和白点安达卢西亚鸡都 是纯合子B.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型C.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约有1/3为白点安达卢西亚鸡D.如不考虑交换和基因突变,一只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 毛色基因组成为BB或bb
    解题思路 题表中第3组亲本杂交,后代只有蓝色一种表型,说明亲本黑色安达 卢西亚鸡和白点安达卢西亚鸡都是纯合子,子代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 Bb,A正确;蓝色安达卢西亚鸡(Bb)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BB、Bb、bb三种基 因型,对应三种表型,B正确;黑色安达卢西亚鸡是纯合子,其鸡群随机交配后代不 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蓝色安达卢西亚母鸡的基因型为Bb,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基因B与b分开,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BB或bb,D正确。
    3.(2022济南期末)小鼠的隐性纯合突变个体体表毛的形成会受到抑制。现有两 个纯合突变小鼠品系,其中一个品系全身无毛,另一个品系少毛。将这两个品系 杂交,其子代的体表毛均为野生型,将F1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在F2的个体中,野生型 小鼠占9/16,其余的个体均为突变型小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小鼠体表毛的形成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F2中野生型小鼠与F1野生型小鼠基因型相同C.F2中体表少毛个体的比例为1/4D.F2中的野生型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后代野生型个体占64/81
    审题指导 在F2的个体中,野生型小鼠∶突变型小鼠=9∶7,是9∶3∶3∶1的变 形,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体表毛形成的等位基因至少有两对(假设用A/a、B/b表示),且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解题思路 结合分析可知,F1野生型小鼠的基因型是AaBb,而F2中野生型小鼠的 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B错误;分析可知,体表少毛个体的基因 型为aaB_或A_bb,所以F2中体表少毛个体的比例为3/16,C错误;F2中的野生型雌 雄小鼠(含1/9AABB、2/9AABb、2/9AaBB、4/9AaBb)相互交配,先算第一对等 位基因A/a,可产生配子2/3A、1/3a,子代A_∶aa=8∶1,再计算第二对等位基因B/ b,可产生配子2/3B、1/3b,子代B_∶bb=8∶1,所以后代野生型个体A_B_占8/9×8/9=64/81,D正确。
    4.(2023江苏连云港期末)如图为小鼠不同个体某些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甲、丙两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乙、丁两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丙细胞各有8条染色单体
    C.乙、丁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D.甲、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间还会发生交换和重组
    解题思路 甲、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 Ⅰ后期;乙、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 确。据图可知,题图中4个细胞各有4条染色体,甲和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 有2条染色单体,因此各有8条染色单体,B正确。乙和丁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 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甲、丙细胞都 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即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重 组而不是同源染色体的重组,且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发生在 减数分裂Ⅰ前期,D错误。
    5.(2023重庆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已知控制横斑条纹的基 因(B)位于性染色体(Z染色体)上,且其等位基因b纯合时鸡表现为非芦花,羽毛上 没有横斑条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参与性别决定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纯合非芦花雄鸡与纯合芦花雌鸡杂交,子代雌雄的表型一样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审题指导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鸡性染色 体组成为ZZ;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非芦花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雄鸡基因型 为ZBZb或ZBZB,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
    解题思路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表现为伴性遗传,但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参与性别决定,A、B正确;纯合非芦花雄鸡(ZbZb)与纯 合芦花雌鸡(ZBW)杂交,子代雌鸡(ZbW)表现为非芦花,雄鸡(ZBZb)表现为芦花,C 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6.(新教材名师原创)让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如图所 示。下列对实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D    ) A.该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大肠杆菌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D.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以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解题思路 该实验只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时,其DNA分子进入了大肠杆菌,但不能说明其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大肠杆菌,A 错误;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B错误;如 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一 部分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C错误;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直接用培养 基培养,要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以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正 确。
    归纳总结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 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 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7.(2023福建三明期末)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时观察到多个复制泡,以下为其 中一个复制泡的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子链的相应位置。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C    ) A.图示DNA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B.由图可知,DNA边解旋边双向复制
    C.图中①处为子链的3'端,②处为5'端D.子链的合成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解题思路 图中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图示DNA双向复制的方式, 提高了复制速率,A、B正确;子链的延伸方向从5'端到3'端,故图中①处为子链的 5'端,②处为3'端,C错误。
    8.(2022四川眉山期末)如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 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5'→3')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 AUC、AUU;精氨酸AG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图中①为亮氨酸B.图中结构②从右向左移动C.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
    审题指导 分析可知,题图表示遗传信息表达中的翻译过程,①表示氨基酸,② 表示核糖体,图中携带氨基酸的tRNA从左侧移向核糖体,空载tRNA从右侧离开 核糖体,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是5'→3',即从右向左(B正确)。
    解题思路 分析图示可知,携带①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UAA(3'→5'),与其互 补配对的mRNA上的密码子为AUU(5'→3'),因此氨基酸①为异亮氨酸,A错误;互 补配对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图示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 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tRNA离开核糖体时有氢键的断裂,C错误; 细胞核内不存在核糖体,细胞核基质中不会发生图示的翻译过程,D错误。
    9.(2023海南高考)噬菌体ΦⅩ174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DNA分子,部分序列如 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D基因包含456个碱基,编码152个氨基酸
    B.E基因中编码第2个和第3个氨基酸的碱基序列,其互补DNA序列是5'-GCG-TAC-3'C.噬菌体ΦⅩ174的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4种核糖核苷酸D.E基因和D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存在部分重叠,且重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D基因共能编码152个氨基酸还余三个碱基,所以D基因含 有的碱基数为152×3+3=459,A错误;E基因中编码第2个和第3个氨基酸的碱基序 列为5'-GTACGC-3',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得,其互补DNA序列是5'-GCGTAC-3',B正确;噬菌体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和4种脱氧核苷酸等,C错误;由图可知,E基因和D基因编码区序列存在部分重叠,但重叠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相同,D错误。
    10.(2023山东潍坊期末)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由R、r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 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 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D    ) 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突变B.图示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过程①需RNA聚合酶参与,能发生A—U、C—G、T—A配对D.参与过程②的mRNA上每三个相邻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审题指导 分析题图:①表示转录过程,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核糖核苷 酸;②表示翻译过程,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形成淀粉分支酶(蛋白质)。
    解题思路 根据题意可知,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 r基因,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图示表明,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 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①表示转录过程,即以DNA的一条 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RNA,该过程可发生A—U、C—G、T— A配对,C正确;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是三个相邻的碱基,但其不能决定氨基酸, D错误。
    11.(2023北京期末)研究发现,人体细胞内的光激活酶可修复紫外线照射引发的 碱基序列异常,而遭受同等强度紫外线照射的长期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皮肤癌的 发生率更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紫外线属于化学诱变因素B.光激活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上述研究表明吸烟能够抑制光激活酶功能D.夏天户外活动做好防晒能降低皮肤癌发病率
    解题思路 紫外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A错误;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 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光激活酶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B错误;根据题干不能 得出“吸烟能够抑制光激活酶功能”的结论,C错误;夏天户外活动做好防晒能 降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皮肤癌发病率,D正确。
    12.(2022湖北仙桃期末)据研究表明,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是由于编 码CFTR蛋白(一种跨膜蛋白)的基因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使 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 措施。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C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由于缺失了AAA或AAG三个碱基,使CFTR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 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C.模板链上缺失的AAA或AAG三个碱基,分别对应的密码子为TTT或TTC
    D.囊性纤维化患者体内细胞的基因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解题思路 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AAA或AAG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 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CFTR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而引起囊性纤维化, 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B正确;编 码CFTR蛋白的基因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分别对应的密码子为 UUU或UUC,C错误;囊性纤维化患者体内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模板链上缺失 AAA或AAG三个碱基,导致CFTR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但基因数量不会发生改 变,D正确。
    C.题述患儿出现的原因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错误D.产前诊断可确定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解题思路 唐氏综合征发病率是在人群中调查统计出来的,B错误;由于父亲的 基因型为nn,母亲的基因型为Nn,而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型为NNn,说明其含N 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母亲,是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含N 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造成的,C正确。
    14.(2022哈尔滨月考)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 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如表所示的6种异常精子。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B.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C.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互换有关
    解题思路 1和6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即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 能发生在任何时期,A错误;2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的染色体片段重复、5的染 色体片段倒位,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的基础是染色 体片段断裂,B正确;3中A、B基因同时出现的原因是互换或基因突变,d基因出 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 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 基因突变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互换无关,D错误。
    15.(山西晋城期末)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 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 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 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 分裂时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 A.细胞①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中最多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C.细胞②和细胞③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相等
    D.细胞④~⑦中含32P的核DNA分子数可能分别是2、1、1、1
    审题指导 图中细胞①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和互换,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 胞②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已经分裂,染色体在向两极移动,处于减数分裂 Ⅱ后期;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细胞④~⑦都是精细胞;细胞①发生了 互换和基因突变。
    解题思路 图中细胞①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互换而导致的基因重组,A错误;正 常情况下,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1个被32P标记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 培养液中正常培养,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 的DNA分子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其中1个子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前的 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细胞①,细胞①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的DNA 分子中一条链含32P,则细胞①中共有4条染色单体含有32P,细胞①形成细胞②会 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②有两条染色体含有32P(分布在 非同源染色体上),但根据题图可知,细胞②中基因H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过互换,
    如果细胞②中基因h所在的染色单体含有32P且互换而来的基因H中含有32P,则细 胞②中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而细胞③中基因H所在染色体没有32P,基因h所在染 色体含有32P,此时细胞③中2条染色体含有32P,B、C错误;如果细胞②中基因H、 R、h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则细胞②中基因r所在染色体不含有32P,形成的细胞④ 和细胞⑤含有32P的核DNA分子数分别为1、2或2、1,在上述情况下同时形成的 细胞③中,基因h所在的染色体与其中一个基因r所在染色体含有32P(基因H和另 一个基因r所在染色体不含32P),如果含有32P的2条染色体不移向同一极,则形成 的细胞⑥和⑦含32P的核DNA分子数都为1,D正确。
    16.(2023山东济宁期末)某种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黑毛和白毛由等 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某同学为了确定M/m基因是位于X染 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得到子 一代,子一代相互交配得到子二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若F2中白毛个体的雌雄比例为1∶1,则可判断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若F2中黑毛个体的雌雄比例为2∶1,则可判断M/m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若F2的公羊中黑毛和白毛的比例为3∶1,则可判断M/m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若子二代黑毛和白毛的比例为3∶1,则不足以判断M/m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审题指导 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关于羊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MM、 Mm、mm三种;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关于羊毛颜色的基因型有XMXM、 XMXm、XmXm、XMY、XmY五种。
    解题思路 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则F1的基因型为Mm,F2中黑毛∶白毛=3∶1,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若相关基 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为XMXm、XMY,F2的基因型为XMXM、XMXm、 XMY、XmY,公羊中黑毛∶白毛=1∶1,母羊全为黑毛,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因此 A、B正确,C错误。根据C项分析可知,无论M/m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 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黑毛和白毛的比例均为3∶1,故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 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7.(2023山东临沂期末)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 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 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B、b,位于X染色体上)随 机嵌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BCD    )A.玳瑁猫的出现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玳瑁猫一般是雌猫,其基因型为XBXbC.玳瑁猫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D.玳瑁雌猫的子代雄猫中,黄色和黑色大约各占一半
    审题指导 玳瑁猫是雌猫体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造成的,其含有B、 b两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即基因型为XBXb,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随机嵌合。
    解题思路 由题中信息可知,玳瑁猫的出现是由部分基因不表达造成的,染色体 数目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由于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 有其等位基因,所以通常情况下,玳瑁猫都是雌猫,其基因型为XBXb,B正确;毛色 受基因控制,玳瑁猫有不同毛色的区域,说明不同区域的毛色基因表达情况不 同,C正确;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可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及比例为XB∶Xb=1∶1, 所以其产生的子代雄猫基因型及比例为XBY∶XbY=1∶1,故黄色、黑色大约各 占一半,D正确。
    18.(2023山东东营期末)施一公院士因研究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获得陈嘉 庚生命科学奖。剪接体主要由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BCD    ) 
    A.信使RNA前体通过剪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B.信使RNA前体被剪接体剪接后,其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变C.过程①需要核糖核苷酸、DNA聚合酶D.剪接过程中有肽键的断裂和形成
    解题思路 分析题图各阶段是解题的关键: 
    19.(2023北京期末改编)兔的毛色由毛囊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决定,黑色素分为黑 色的真黑素和褐色的褐黑素两类,细胞中色素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CD    ) A.图中3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兔的毛色性状
    B.图中A、B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别是真黑素和褐黑素C.基因型为ttAAbb和ttaaBB的兔毛色相同D.TtAabb与TTAAbb个体毛色相同与酶的高效性有关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图中3种基因分别控制合成酪氨酸酶、A酶和B酶,3种酶 的作用使兔产生不同的黑色素,从而影响兔的毛色,故A正确;图中A、B基因的 表达产物分别是A酶、B酶,B错误;基因型为ttAAbb和ttaaBB的个体都没有T基 因,表型都是白毛,C正确;TtAabb与TTAAbb个体毛色相同,两者T基因和A基因 的数量不同,但表达后的效果相同,与酶的高效性有关,D正确。
    20.(2022辽宁锦州期末)有甲、乙两种人类遗传病,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 表示,如图为某家族系谱图,系谱中6号个体无致病基因(不考虑X、Y的同源区 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5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7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D.若8号与9号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5/32
    审题指导    (1)分析甲病:由于存在患甲病男性和女性,故排除伴Y遗传;由4号个 体患甲病,但其母亲(1号个体)不患甲病,排除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5号个体患甲 病,但其儿子(11和10号个体)不患甲病,故甲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已知6号个体 无致病基因,而其女儿(9号个体)患甲病,故甲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综上 所述,推测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2)分析乙病:由于1号个体和2 号个体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4号个体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已知6号 个体无致病基因,而其儿子(10号个体)却患乙病,故乙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或伴Y遗传病;综上所述,可知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解题思路 由上述分析可推知10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Y,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aaXBY,所以5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B错误;由上述分析可推知4号个体基因型 为AaXbY,3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所以7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Xb,C错误;由上述 分析可推知8号个体基因型为AaXBY,而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 AaXBXB,若8号与9号婚配,生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3/4,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 为1/2×1/4=1/8,则生出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3/4)×(1-1/8)=7/32,则生出患病孩 子的概率为1-7/32=25/32,D正确。
    21.(2022北京丰台期末改编)对有色饱满籽粒玉米和无色凹陷籽粒玉米进行一 系列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BD    )
    A.控制粒色的一对基因中有色基因为显性基因B.控制籽粒有色和饱满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控制饱满和凹陷的基因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F1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换
    解题思路 实验一亲本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杂交,F1全为有色籽粒,说明有色为 显性性状,且从实验二子代有色∶无色≈1∶1可知,粒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正确;实验二子代的四种表型之比不为1∶1∶1∶1,但有色∶无色≈1∶1,饱 满∶凹陷≈1∶1,且有色凹陷籽粒与无色饱满籽粒的量很少,说明控制有色和饱 满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1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片段交 换,B、D正确;控制饱满和凹陷的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 了互换,故二者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C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3分。)
    22.(12分)(2023辽宁抚顺期末)图1表示某动物(2n=4)某器官内正常的细胞分裂 图,图2表示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根据图1中的       细胞可以判 断该动物的性别,甲细胞的名称是           。
    (2)图2中AG段进行的是       分裂,IM段进行的是        分裂,图中E、 I、K处染色体数目都较前一时期有所增加,       处与另两处增加原因不同, 其原因是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染色体的       基因 之间,此时对应图2       (字母)段。(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该动物原始生殖细胞,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 AXB的子细胞,则跟它同时产生的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不考虑互换和突变)。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乙、丙 丙 次级精母细胞    (2)减数 有丝 I 受精作用    (3)非同源     非等位 AB    (4)AXB、aY、aY(2分)
    审题指导 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 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成为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 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解题思路    (1)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乙和丙细胞;图1中丙细胞处于减数分 裂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丙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故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甲 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2)图2中AG段染色体数目由4变 为2,染色体数目减半,由此可知AG段进行的是减数分裂;IM段中染色体数目加 倍后又恢复正常,说明IM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CD段染色体数目减半,E点染 色体数目暂时恢复正常,说明DE段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 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HI段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体细胞 数目,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精卵融合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JK段染色体数目加
    倍为正常体细胞的2倍,说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 色体数目加倍;综上分析I处与E、K处染色体数目增加原因不同。(3)在减数分 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得位于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对应图2中的AB段。(4)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 数分裂最终产生4个精细胞,在不发生互换和突变的情况下其基因型两两相同, 故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该动物原始生殖细胞,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 AXB的子细胞,则其他三个子细胞中的一个子细胞基因型和它相同,另外两个子 细胞基因型为aY。
    23.(12分)(2023海南高考)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 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 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 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         条W染色体。(2)等位基因D/d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 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        种表型。(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使卵巢退化,精 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
    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
    解题思路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1)2 0    (2)Z 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公鸡均为慢羽,母 鸡均为快羽,雌雄表型不同(2分)    (3)5/16(2分)    (4)1或2    (5)实验思路:让该白 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杂交,观察统计后代个体的表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公鸡和母鸡均为慢羽,则该公鸡的基因型为aaZDZD;若子 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公鸡∶快羽母鸡=1∶1∶1∶1,则该公鸡的基因 型为aaZDZd;若子代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1,则该公鸡的基因 型为aaZDW。(4分)
    审题指导    由于白色为隐性性状,因此(5)小问中只需要分析该白色慢羽公鸡中 关于快慢羽的基因型即可,不需要分析羽毛的有色和白色性状。
    解题思路    (1)家鸡为二倍体生物,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 组。由于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因此精子中不含有W染色体。(2)根据正常 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可知,等 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3)亲代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的基因型分别为 ZdZd、ZDW,子一代基因型为ZDZd、ZdW,子一代雌雄交配,子二代基因型为 ZDZd、ZdZd、ZDW、ZdW,子二代随机交配,精子的类型及比例为ZD∶Zd=1∶3,卵 细胞的类型及比例为ZD∶Zd∶W=1∶1∶2,子三代快羽公鸡(ZdZd)的比例为3/4× 1/4=3/16,公鸡所占比例为1/2,因此子三代中慢羽公鸡(ZDZD、ZDZd)所占比例为
    1/ 2-3/16=5/16。(4)有色快羽公鸡的基因型可能为AAZdZd或AaZdZd,白色慢羽母鸡的基因型为aaZDW,二者杂交,若该快羽公鸡的基因型为AAZdZd,则子代的基因 型为AaZDZd、AaZdW,表型有2种,分别为有色慢羽公鸡和有色快羽母鸡,其中公 鸡的表型只有1种;若该快羽公鸡的基因型为AaZdZd,则子代基因型为AaZDZd、 AaZdW、aaZDZd、aaZdW,表型有4种,分别为有色慢羽公鸡、有色快羽母鸡、白 色慢羽公鸡、白色快羽母鸡,其中公鸡的表型有2种。(5)由于白色为隐性性状, 因此该公鸡相关基因型为aa;该公鸡关于快慢羽的基因型可能为ZDZD、ZDZd、 ZDW。探究该公鸡的基因型,应让该公鸡与多只快羽母鸡(ZdW)杂交。若该公鸡
    基因型为ZDZD,则子代基因型为ZDZd、ZDW,表型分别为慢羽公鸡、慢羽母鸡,比 例为1∶1;若该公鸡基因型为ZDZd,则子代基因型为ZDZd、ZDW、ZdZd、ZdW,表 型分别为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公鸡、快羽母鸡,比例为1∶1∶1∶1;若该 公鸡基因型为ZDW,则子代基因型为ZDZd、ZDW、ZdW、WW(致死),子代表型分 别为慢羽公鸡、慢羽母鸡、快羽母鸡,比例为1∶1∶1。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         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 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        。如果结果C、D、E都与结 果G相同,则说明DNA复制        (填“具有”或“不具有”)该特点。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        等条件。(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画出。
    解题思路    (1)实验一和实验二的作用是作为实验三的对照。(2)由于结果C中 的DNA全为中链,而结果D中的DNA一部分为轻链、一部分为中链,说明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由于DNA复制的原料都来自培养基,而培养基 是含有14N的培养基,所以结果E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N。如果结果C、D、E都 与结果G相同,说明有一部分DNA分子两条链都是15N,则DNA复制不符合半保 留复制的特点。(3)DNA复制的条件有模板(DNA的两条链)、能量(可由ATP水 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等。(4)结果C 中的DNA分子1条链含14N,1条链含15N,用解旋酶处理并离心后得到两条条带,分
    别处于轻链和重链位置,图见答案。
    25.(10分)(2022天津期中改编)DNA甲基化是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影响 表型,也能遗传给子代。在蜂群中,一直取食蜂王浆的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 而以花粉和花蜜为食的雌蜂幼虫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核基因DNMT3 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研究发现, 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 回答下列问题:
    (3)蜂王浆可能会        (填“提高”或“降低”)蜜蜂细胞中DNMT3基因 的表达水平,因此,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是        (填“低于”或“高 于”)工蜂的。(4)已知注射DNMT3siRNA(小干扰RNA)能使DNMT3基因表达沉默,请设计实验 验证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是决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的关键因素。
    ①实验思路:取多只               ,均分为A、B两组;A组不做处 理,B组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用花粉和花蜜饲喂 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幼蜂发育情况。②预期实验结果:A组           ,B组           。
    答案    (每空1分,共10分)(1)细胞核 氨基酸    (2)不会 mRNA    (3)降低 低于    (4)①生理状况相同的 雌蜂幼虫 注射适量的DNMT3siRNA ②幼蜂发育为工蜂 幼蜂发育为蜂王
    解题思路    (1)图1中过程①是转录过程,其中DNMT3基因是核基因,因此过程① 发生在细胞核内;过程②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2)分析图2可知,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图3显示DNA甲基化会 影响基因表达,分析可知甲基化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抑制转录过 程,从而直接影响了mRNA的形成。(3)题干信息“敲除DNMT3基因后,雌蜂幼 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蜂王浆可能会使蜂王细 胞中DNMT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而D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使DNA某些区 域添加甲基基团,因此蜂王的基因组甲基化程度是低于工蜂的。(4)根据题干可
    知,DNMT3siRNA能使DNMT3基因表达沉默,从而使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促 进雌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DNMT3siRNA,因变量是幼蜂发 育成的类别。实验所用雌蜂幼虫的生理状况为无关变量,应相同;A组不做处理, B组应注射适量的DNMT3siRNA,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用花粉和花蜜饲喂一段 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幼蜂发育情况。实验目的为验证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是决 定雌蜂幼虫发育成工蜂还是蜂王的关键因素,因此预期实验结果为A组幼蜂发 育为工蜂、B组幼蜂发育为蜂王。
    26.(11分)(2023山东滨州期末改编)某植物(2N=20)籽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受 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A、B、D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 为无色。通过诱变,科学家获得了如图所示的变异植株甲,该植株中D/d所在的7 号染色体丢失部分片段后与一条20号染色体重接形成了异常染色体。已知7号 染色体的片段丢失不影响基因D/d,且A/a、B/b基因不在20号染色体上。植株甲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图示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只有同时含20 号染色体和正常的7号染色体的配子才能参与受精。不考虑其他变异。
    (1)正常该植物种群中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若对无色籽粒植株进 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              。(2)植株甲发生的变异类型为               ,植株甲产生的可育配
    子中       (填“是”或“否”)仅含有正常染色体,理由是                  。(3)若植株甲基因型为AaBbDd,通过分析其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可以确定D基 因是位于异常7号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正常7号染色体上。若           , 则D基因位于异常7号染色体上;若           ,则D基因位于正常7号染 色体上。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19(1分)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1分)    (2)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缺失和数目变异/染色体缺失、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否(1分) 得 到异常染色体的配子,若同时含有正常7号染色体,也是可育的    (3)有色∶无色 =27∶37 有色∶无色=9∶7
    解题思路    (1)据题意可知,玉米(2N=20)籽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受三对独立 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当显性基因A、B、D同时存在时为有色,否则为无色,因 此无色的基因型有33-23=19(种)。该植物是二倍体,其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植株 弱小,高度不育。(2)据图可知,一条7号染色体丢失部分片段后与一条20号染色 体重接形成了一条异常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易位和染色 体数目变异。据图甲可知,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有可能形成含正常7号染色体 和异常染色体的配子,这种配子也是可育的,因此植株甲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有可 能含有异常染色体,即并非仅含有正常染色体。(3)据图分析,植株甲产生的配子

    相关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1(第1至2章)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阶段检测卷1(第1至2章)课件,共60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期中检测卷(第1至4章)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期中检测卷(第1至4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定项选择题,图1图2,实验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期末检测卷2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期末检测卷2课件,共6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