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专题强化练1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专题强化练1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含答案,共8页。
专题强化练1 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1.(2022浙江A9协作体期中联考)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最佳材料B.花生种子含油脂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油脂检测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检测的理想材料2.(2021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时需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B.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加热后溶液才呈现紫色C.马铃薯中的淀粉可用碘化钾溶液检测,出现蓝色D.待检测物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无红黄色沉淀出现,说明待检测物中不含有还原糖3.(2022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为检测梨中的营养物质,将梨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梨汁分组,各组分别加入适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并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碘-碘化钾溶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B.加双缩脲试剂的梨汁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C.加本尼迪特试剂的梨汁出现红黄色沉淀D.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4.(2022浙江磐安二中月考)下列有关物质检测时所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5.(2022浙江衢州高级中学期中改编)近期,一曲“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网络热搜,鹅膏蕈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它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毒蝇伞及板(木材)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和淀粉检测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四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热水浴加热B.检测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碘化钾溶液C.鹅膏蕈碱的化学结构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D.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或多肽,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变为蓝色6.(2022浙江精诚联盟月考)教材中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要求必须将双缩脲试剂A(0.1 g/mL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0.01 g/mL的CuSO4溶液)分别按顺序添加,有同学大胆提出假设: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为探究以上假设是否成立,按表格思路设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C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①若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出现 实验现象时,则实验假设是成立的。 ②若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出现 实验现象时,则实验假设是不成立的。 7.(2020浙江余姚中学期末)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储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和淀粉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图A中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 (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2)请设计实验来验证(1)中的判断:实验器材: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香蕉果肉、磨浆机、试管若干、大烧杯、量筒、酒精灯、碘-碘化钾溶液、新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等。实验原理: ,其颜色深浅与淀粉含量成正比; ,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①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置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所示。② 。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a、c试管中和b、d试管中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 。 答案全解全析.A 甘蔗茎和甜菜块根中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2.A 制片时需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A正确;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即可呈现紫色,B错误;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马铃薯中的淀粉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出现蓝色,C错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热水浴加热,因此待检测物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不产生红黄色沉淀,也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D错误。3.C 碘-碘化钾溶液将淀粉染成蓝色,故可以通过加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A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以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B正确;梨汁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需要热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C错误;由于物质的检测中会出现颜色的变化,因此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D正确。4.A 淀粉的检测不需要显微镜观察,B错误;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C错误;豆浆含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不需要加热,D错误。5.C 在四个实验中,只有还原糖的检测实验需要进行热水浴加热,其他三个实验都不需要加热,A正确;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化学结构中至少含有0个游离的氨基和0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双缩脲试剂B为蓝色,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或多肽,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D正确。6.答案 (1)5滴0.01 g/mL CuSO4溶液 2 mL 0.1 g/mL NaOH溶液与5滴0.01 g/mL CuSO4溶液的混合溶液 (2)紫色、紫色、紫色 紫色、不出现紫色、不出现紫色(或紫色、蓝色、蓝色)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所以该实验有2个自变量,分别是①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②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是否混用,1号试管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因此2号试管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B 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A 2 mL 0.1 g/mL的NaOH溶液,故加入的物质A是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而3号试管是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混合后使用,故C是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和2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混合液。(2)①若1、2、3三支试管均显紫色,说明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即实验假设成立;②若1号试管出现紫色,2号和3号试管不出现紫色,说明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有关,即实验假设不成立。7.答案 (1)淀粉 (2)实验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 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热水浴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 实验步骤: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并进行热水浴加热 实验现象:a、c试管中呈蓝色,且a试管颜色深于c试管,b、d试管中有红黄色沉淀,且d试管颜色深于b试管解析 (1)图A中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曲线Ⅱ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2)可设计实验来验证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其颜色深浅与淀粉含量成正比,淀粉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热水浴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葡萄糖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步骤②与实验现象见答案。选项ABCD材料花生种子切片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豆浆溶液试剂苏丹Ⅲ染液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热水浴加热不加热不加热加热加热观察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肉眼观察肉眼观察现象橙黄色溶液变蓝色红黄色沉淀紫色溶液试管1号2号3号第1次加入物2 mL蛋清液2 mL蛋清液2 mL蛋清液第2次加入物2 mL0.1 g/mL的NaOH溶液AC第3次加入物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B颜色变化
专题强化练1 有机物的检测与鉴定1.(2022浙江A9协作体期中联考)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对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甘蔗茎、甜菜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最佳材料B.花生种子含油脂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油脂检测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材料D.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较高,是进行淀粉检测的理想材料2.(2021浙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下列关于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时需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B.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加热后溶液才呈现紫色C.马铃薯中的淀粉可用碘化钾溶液检测,出现蓝色D.待检测物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无红黄色沉淀出现,说明待检测物中不含有还原糖3.(2022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为检测梨中的营养物质,将梨研磨、过滤后获得的梨汁分组,各组分别加入适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双缩脲试剂、本尼迪特试剂并振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溶液颜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碘-碘化钾溶液的目的是检测淀粉B.加双缩脲试剂的梨汁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C.加本尼迪特试剂的梨汁出现红黄色沉淀D.若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4.(2022浙江磐安二中月考)下列有关物质检测时所采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5.(2022浙江衢州高级中学期中改编)近期,一曲“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网络热搜,鹅膏蕈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它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毒蝇伞及板(木材)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和淀粉检测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四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热水浴加热B.检测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本尼迪特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碘化钾溶液C.鹅膏蕈碱的化学结构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D.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或多肽,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变为蓝色6.(2022浙江精诚联盟月考)教材中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实验中,要求必须将双缩脲试剂A(0.1 g/mL的NaOH溶液)和双缩脲试剂B(0.01 g/mL的CuSO4溶液)分别按顺序添加,有同学大胆提出假设: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为探究以上假设是否成立,按表格思路设计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2、3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C 。 (2)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①若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出现 实验现象时,则实验假设是成立的。 ②若1号、2号、3号试管分别出现 实验现象时,则实验假设是不成立的。 7.(2020浙江余姚中学期末)在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储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和淀粉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图A中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 (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2)请设计实验来验证(1)中的判断:实验器材: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香蕉果肉、磨浆机、试管若干、大烧杯、量筒、酒精灯、碘-碘化钾溶液、新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等。实验原理: ,其颜色深浅与淀粉含量成正比; ,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①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置于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5 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5 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所示。② 。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比较a、c试管中和b、d试管中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现象: 。 答案全解全析.A 甘蔗茎和甜菜块根中富含蔗糖,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A错误。2.A 制片时需从前向后拖动刀片将花生子叶切成薄片,A正确;向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需要加热即可呈现紫色,B错误;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马铃薯中的淀粉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出现蓝色,C错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热水浴加热,因此待检测物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不产生红黄色沉淀,也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D错误。3.C 碘-碘化钾溶液将淀粉染成蓝色,故可以通过加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A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以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未出现紫色的原因是梨汁中蛋白质含量低,B正确;梨汁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需要热水浴加热才会出现红黄色沉淀,C错误;由于物质的检测中会出现颜色的变化,因此选用有颜色的样品溶液将影响结果的观察,D正确。4.A 淀粉的检测不需要显微镜观察,B错误;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C错误;豆浆含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但不需要加热,D错误。5.C 在四个实验中,只有还原糖的检测实验需要进行热水浴加热,其他三个实验都不需要加热,A正确;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化学结构中至少含有0个游离的氨基和0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双缩脲试剂B为蓝色,若待测样液中不含蛋白质或多肽,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试管内液体为蓝色,D正确。6.答案 (1)5滴0.01 g/mL CuSO4溶液 2 mL 0.1 g/mL NaOH溶液与5滴0.01 g/mL CuSO4溶液的混合溶液 (2)紫色、紫色、紫色 紫色、不出现紫色、不出现紫色(或紫色、蓝色、蓝色)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所以该实验有2个自变量,分别是①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②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是否混用,1号试管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因此2号试管中应先加入双缩脲试剂B 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A 2 mL 0.1 g/mL的NaOH溶液,故加入的物质A是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而3号试管是双缩脲试剂A和双缩脲试剂B混合后使用,故C是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和2 mL 0.1 g/mL的NaOH溶液的混合液。(2)①若1、2、3三支试管均显紫色,说明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无关,即实验假设成立;②若1号试管出现紫色,2号和3号试管不出现紫色,说明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使用顺序及是否混用有关,即实验假设不成立。7.答案 (1)淀粉 (2)实验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 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热水浴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 实验步骤: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碘化钾溶液,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新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并进行热水浴加热 实验现象:a、c试管中呈蓝色,且a试管颜色深于c试管,b、d试管中有红黄色沉淀,且d试管颜色深于b试管解析 (1)图A中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曲线Ⅱ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趋势。(2)可设计实验来验证曲线Ⅰ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原理: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其颜色深浅与淀粉含量成正比,淀粉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本尼迪特试剂与葡萄糖混合,热水浴加热有红黄色沉淀生成,其颜色深浅与葡萄糖含量成正比,葡萄糖含量越多,颜色越深。步骤②与实验现象见答案。选项ABCD材料花生种子切片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豆浆溶液试剂苏丹Ⅲ染液碘-碘化钾溶液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热水浴加热不加热不加热加热加热观察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肉眼观察肉眼观察现象橙黄色溶液变蓝色红黄色沉淀紫色溶液试管1号2号3号第1次加入物2 mL蛋清液2 mL蛋清液2 mL蛋清液第2次加入物2 mL0.1 g/mL的NaOH溶液AC第3次加入物5滴0.01 g/mL的CuSO4溶液B颜色变化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