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8618/0-171930922887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8618/0-1719309228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5898618/0-17193092289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时练习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练习含答案,共19页。
第2课时 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及分离定律的应用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1.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既有白色毛又有红色毛的小牛,远看像粉褐色,这种显性表现类型属于(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C.共显性 D.性状分离2.(2020浙江9+1联盟期中)下列关于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ABO血型的IA、IB和i基因间都存在显隐性关系B.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C.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D.中年人群中,男性秃顶的人数远多于女性的原因是两种性别的人体内性激素不同3.(2022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返校考)已知人类的ABO血型由三个基因即IA、IB和i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O血型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共显性B.AB血型个体的红细胞膜上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C.AB血型孩子的父母一定分别是A血型和B血型D.A血型和B血型的夫妇生一个O血型孩子的概率为1/44.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表现为无角。一头有角母羊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该小羊的性别及基因型分别为 ( )A.雄性,nn B.雌性,nnC.雌性,Nn D.雄性或雌性,nn或Nn题组二 分离定律的应用5.两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Dd×dd B.DD×ddC.Dd×Dd D.DD×Dd6.(2021浙江宁波效实中学期中)某科学家发现了小鼠中的一种黄色毛皮的性状,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一:黄鼠×黑鼠→黄鼠2 378只,黑鼠2 398只,比例约为1∶1;实验二:黄鼠×黄鼠→黄鼠2 396只,黑鼠1 235只,比例约为2∶1。A.小鼠毛皮颜色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小鼠毛皮的黑色对黄色为显性C.小鼠中不存在黄色纯种个体D.小鼠中不存在黑色纯种个体7.(2021浙江台州期中)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8.(2022浙江精诚联盟联考)有一豌豆种群(AA∶Aa∶aa=1∶2∶3),在自然条件下繁殖一代(各基因型繁殖力、存活率相同),则F1中aa占 ( )A.7/12 B.4/9 C.1/4 D.5/89.为实现下列目的,采取的最佳交配方式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 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 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A.杂交、测交、自交 B.测交、自交、自交C.杂交、测交、测交 D.测交、测交、杂交10.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A对a为完全显性。现有甲、乙、丙、丁4株紫罗兰,若它们的性状和杂交情况及结果如表所示,则表中的10株紫罗兰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 ( )A.6株 B.7株 C.8株 D.9株11.(2022浙江湖州安吉高级中学返校考)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分别受等位基因E和e控制。已知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为1/2,则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紫花∶白花=2∶1B.紫花∶白花=4∶1C.紫花∶白花=6∶1D.紫花∶白花=7∶112.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稀碘液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稀碘液变红褐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F1全为非糯性。请回答:(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 (2)取F1的花粉加稀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红褐色,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实验结果验证了 。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F2,F2植株产生的花粉有 种类型,比例为 。若从F2中选取一株非糯性水稻,取其花粉加稀碘液染色,则观察到的蓝黑色和红褐色的花粉比例为 。 题组三 假说-演绎法13.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14.(2021浙江浙北G2期中改编)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问题,进而提出了假说B.测交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出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把证明等位基因分离转化为证明测交后代紫花∶白花=1∶1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于F1产生配子时能力提升练题组 分离定律的应用1.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红褐色,aa表现为红色,当个体基因型为Aa时,雄牛表现为红褐色,雌牛表现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1,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是 ( )A.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B.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C.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D.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3∶12.(2021浙江温州适应性考改编)某植株的花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A1_深紫色、A2_中紫色、A3_浅紫色、A4_很浅的紫色(接近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A1>A2>A3>A4(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交配,则后代植株的花色和比例可能是 ( )A.中紫色∶浅紫色=1∶1B.深紫色∶中紫色∶浅紫色=2∶1∶1C.深紫色∶中紫色=1∶1D.深紫色∶中紫色∶浅紫色∶很浅的紫色=1∶1∶1∶13.(2021浙江宁波联考)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红花植株(RR)与白花植株(rr)进行杂交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的表型不能反映它的基因型B.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3C.基因R对基因r为完全显性D.金鱼草花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4.山羊胡子的有无是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Bb、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无胡子雄山羊与有胡子雌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F1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2(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无胡子(♂) ×有胡子(♀)F1F2A.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BbB.F1中有胡子和无胡子个体都有C.F2中有胡子∶无胡子≈1∶1D.F2中的有胡子纯合个体约占2/35.(2022浙江温州高考适应性测试)某昆虫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雄性有灰身和黑身,而雌性均为黑身(与基因型无关)。现有一对亲本杂交:灰身♂×黑身♀→F1中灰身♂∶黑身♂∶黑身♀=3∶1∶4。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均为杂合子B.该昆虫体色的表现受环境影响C.F1中黑身雌性昆虫的基因型有3种D.F1中黑身个体随机交配,子代全为黑身6.某种兔的毛色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相关基因用R、r表示。现有两种杂交组合:甲组选择两只灰色兔杂交,后代有7只灰色兔和3只黑色兔;乙组选择一只灰色兔和一只黑色兔杂交,后代有5只灰色兔和4只黑色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以确定灰色为显性性状B.杂交子代中共有8只灰色兔、7只黑色兔可确定遗传因子组成C.甲组亲代两只灰色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子代灰色兔可能有2种遗传因子组成D.根据乙组的杂交结果可确定亲本中灰色兔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7.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F1,结果如表所示:(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班和 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可能为① × ,② × 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及比例应为 ,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假说 (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法。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C 一头纯种白色母牛与一头纯种红色公牛交配,产下一头小牛,该小牛既有白色的毛,又有红色的毛,即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共显性,故选C。2.A IA与IB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两者互不遮盖,各自发挥作用,表现为共显性(教材第10页),A错误;表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内外环境均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B正确;金鱼草的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纯合的红花金鱼草品种与白花品种杂交,F2表型比例为1∶2∶1,C正确。3.B IA与IB为共显性,IA对i、IB对i为完全显性,A错误;AB血型孩子的基因型为IAIB,其父母的血型可能分别是A血型和B血型、AB血型和A血型、AB血型和AB血型、AB血型和B血型,C错误;A血型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B血型的基因型为IBIB或IBi,因为双亲的基因型不确定,所以无法计算孩子为O血型的概率,D错误。4.C 羊的有角和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N/n)控制,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表现为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表现为无角。一头有角母羊的基因型为NN,与公羊杂交,生了一头无角小羊,该小羊的基因中一定含有N,所以结合题意可知该无角小羊的基因型为Nn,性别为雌性,C符合题意。5.C Dd×dd→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1,表型为高茎∶矮茎=1∶1,A不符合题意;DD×dd→后代基因型均为Dd,全部表现为高茎,B不符合题意;Dd×Dd→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表型为高茎∶矮茎=3∶1,C符合题意;DD×Dd→后代基因型为DD和Dd,全部表现为高茎,D不符合题意。6.C 实验二中黄鼠×黄鼠的后代出现黄鼠和黑鼠,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小鼠毛皮的黄色对黑色为显性,而后代黄鼠∶黑鼠≈2∶1,说明黄鼠中显性纯合子致死,A、B、D错误,C正确。归纳总结 显隐性关系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代所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占3份的性状为显性性状。7.B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Dd的自交后代会出现DD与dd,A错误;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双亲均携带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正确;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说明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判断出高茎是显性性状,C错误;杂合子的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Dd(杂合子)与dd(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后代有Dd、dd,D错误。8.A 豌豆种群中AA∶Aa∶aa=1∶2∶3,则AA、Aa和aa的占比分别为1/6、2/6、3/6,豌豆在自然条件下繁殖即自交,得到的F1中aa占2/6×1/4+3/6=7/12,A符合题意。9.B ①由于兔子是动物,所以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适宜用测交的方法;②由于小麦是植物,所以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淘汰性状分离的个体,故选B。10.D 丙(单瓣)×丁(单瓣)→1株单瓣紫罗兰和1株重瓣紫罗兰,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重瓣为隐性性状,丙和丁的基因型均为Aa,甲(重瓣)的基因型为aa;甲(重瓣)×乙(单瓣)→2株单瓣紫罗兰(多次重复结果相同),说明乙的基因型为AA,甲×乙后代的2株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均为Aa;甲×丙后代的2株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均为aa;丙×丁后代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单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AA或A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10株紫罗兰中,能确定基因型的有9株,D符合题意。11.A 由“含E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为1/2”可知,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能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3E、2/3e,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2E、1/2e。因此基因型为Ee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3×1/2)∶(1/3×1/2+2/3×1/2)∶(2/3×1/2)=1∶3∶2,则性状分离比为紫花∶白花=2∶1,A符合题意。12.答案 (1)非糯性 (2)F1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非糯性和糯性基因分离,形成两种花粉,比例为1∶1 基因分离定律 (3)2 1∶1 1∶1或1∶0解析 (1)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代全为非糯性,则非糯性为显性性状。(2)已知亲本分别为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F1基因型为Bb,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花粉基因型及比例为B∶b=1∶1,遇稀碘液后各半数呈现蓝黑色和红褐色,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3)F1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F2植株产生的配子有B、b两种类型,且B∶b=1∶1。F2中非糯性植株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当所选植株基因型为Bb时,呈现出蓝黑色和红褐色的花粉比例为1∶1,当所选植株基因型为BB时,呈现出蓝黑色和红褐色的花粉比例为1∶0。13.B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是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错误;“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即演绎推理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测交实验对推测内容进行验证,C正确。14.B 测交实验检测的是F1的遗传因子组成,B错误。能力提升练1.D 已知该牛群中AA∶Aa=1∶1且雌∶雄=1∶1,若该牛群进行自交,则子代中AA的个体占1/2+1/2×1/4=5/8,aa的个体占1/2×1/4=1/8,Aa的个体占1/2×1/2=1/4(各种基因型个体均为雌雄个体各一半);若该牛群进行自由交配,则可产生的雌配子为3/4A、1/4a,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同雌配子,则子代中AA的概率是9/16,Aa的概率是6/16,aa的概率是1/16。因此该牛群自交后代中AA∶Aa∶aa=5∶2∶1,Aa的个体中雌雄各半,雌牛表现为红色,雄牛表现为红褐色,故红褐色∶红色=6∶2=3∶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AA∶Aa∶aa=9∶6∶1,Aa个体中一半为雌牛表现为红色,一半为雄牛表现为红褐色,故红褐色∶红色=12∶4=3∶1。易错警示 (1)自交:对植物而言是指自花授粉或雌雄同株的异花授粉;对于动物而言是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2)自由交配:在同一种群中,所有个体之间都有交配机会且机会均等,强调随机性,又称为随机交配。2.C 深紫色花的基因型可能为A1A1、A1A2、A1A3、A1A4,所以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A1_)交配,有以下四种情况:①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A1A1)交配,后代植株的花色均为深紫色;②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A1A2)交配,后代植株的花色和比例为深紫色∶中紫色=1∶1;③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A1A3)交配,后代植株的花色和比例为深紫色∶浅紫色=1∶1;④浅紫色花(A3A4)与深紫色花(A1A4)交配,后代植株的花色和比例为深紫色∶浅紫色∶很浅的紫色=2∶1∶1,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3.D 金鱼草的花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F2的表型能够反映其基因型,A、C错误;F2中粉红色花所占比例的理论值为1/2,B错误。4.D B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已知亲本均为纯合子,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Bb、♂B+B+,其杂交产生的F1为♀BbB+(无胡子)、♂BbB+(有胡子),A、B正确;F2中雄性个体有胡子∶无胡子≈3∶1,雌性个体有胡子∶无胡子≈1∶3,故F2中有胡子∶无胡子≈1∶1,C正确;F2中有胡子个体的基因型有BbBb和BbB+(♂),其中BbBb在F2中所占比例约为1/4,即F2中的有胡子纯合个体约占1/4,D错误。5.D 由题干信息灰身♂×黑身♀→F1中灰身♂∶黑身♂=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且黑身为隐性性状,A正确;雄性有灰身和黑身,雌性均为黑身(与基因型无关),说明该昆虫体色的表现受环境影响,B正确;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F1中黑身雌性昆虫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为AA、Aa和aa,C正确;F1中黑身雄性昆虫基因型为aa,黑身雌性昆虫的基因型为AA、Aa和aa,则F1中黑身个体随机交配,后代雄性中存在灰身和黑身,而雌性全为黑身,D错误。6.B 甲组选择两只灰色兔杂交,后代有7只灰色兔和3只黑色兔,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甲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是Rr,后代灰色兔遗传因子组成为RR或Rr,黑色兔遗传因子组成是rr;乙组选择一只灰色兔和一只黑色兔杂交,子代有灰色和黑色,说明亲代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R∶r=1∶1)和rr,后代灰色兔遗传因子组成为Rr,黑色兔遗传因子组成是rr。综上可知,杂交子代中共有5只灰色兔、7只黑色兔可确定基因型,B错误。7.答案 (1)一 二 ①A+A A+A ②A+A A+a 不能 (2)Aa1和Aa2 红∶蓝=1∶0(全为红花) 二 假说-演绎解析 一班实验:红花×红花→红花∶蓝花≈3∶1,说明红花对蓝花是显性性状;二班实验:蓝花×蓝花→蓝花、红花,说明蓝花对红花是显性性状;三班的实验中,父本是红花、母本是蓝花,后代有红花和蓝花,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四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红花,后代也都是红花,同样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1)由上述分析可知,如果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班和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如果为A+A×A+A,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其中A+A+、A+A表现为红色,AA表现为蓝色;如果亲本基因型是A+A×A+a,子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Aa=1∶1∶1∶1,其中A+A+、A+a、A+A表现为红色,Aa表现为蓝色。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一班实验如果两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1、Aa2,则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Aa2∶a1a2=1∶1∶1∶1,其中AA、Aa1、Aa2是红花,a1a2是蓝花,花色比例为3∶1,因此不能根据一班实验判断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2)若假说一是正确的,则一班F1蓝花基因型为AA或Aa,自交得到的一班F2中为全蓝色或蓝花∶红花=3∶1,与题目不符;若假说二是正确的,则一班亲本基因型为Aa1和Aa2,F1蓝花基因型为a1a2,a1a2自交得的F2中a1a1(红花)∶a1a2(蓝花)∶a2a2(红花)=1∶2∶1,即红花∶蓝花=1∶1,与题目相符,则假说二正确。已知只有a1a2表现为蓝花,则二班F1红花基因型及比例为1/2a1a1、1/2a2a2,将二班F1中的红花自交,得到的二班F2全为红花。这种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杂交组合子代的数量及性状甲(重瓣)×乙(单瓣)2株单瓣紫罗兰(多次重复结果相同)甲(重瓣)×丙(单瓣)2株重瓣紫罗兰丙(单瓣)×丁(单瓣)1株单瓣紫罗兰和1株重瓣紫罗兰父本母本F1一班1朵红花1朵红花298朵红花、101朵蓝花二班1朵蓝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三班1朵红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四班1朵红花1朵红花全红花1.C2.A3.B4.C5.C6.C7.B8.A9.B10.D11.A13.B14.B1.D2.C3.D4.D5.D6.B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