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下列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长白山枕头顶刺绣B.朝鲜族洞箫音乐
C.扶余老醋酿造工艺D.吉林二人转
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
C.颗粒物D.二氧化碳
3.某份晚餐的搭配:东莞米粉、清炒土豆丝、紫菜西红柿汤。为均衡摄入营养素,这份晚餐还需搭配的食物是( )
A.苹果B.米饭C.鸡蛋D.食盐
4.下列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称量固体B.读取液体体积
C.溶解D.装瓶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C.D.
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硫酸钾B.过磷酸钙C.硝酸铵D.氯化钾
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回收废弃金属,实现资源再生B.开发燃煤新技术,促进煤的完全燃烧
C.用工业废水灌溉,以节约用水D.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将中的还原出来B.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
C.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D.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9.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种合成甲醇(化学式为)的新工艺,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都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
10.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和由不同分子构成,所以它们化学性质不相同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一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该元素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x的数值是_______,该元素的氢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12.化学与生活、能源、科技等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应每日摄入一定量的豆类和奶类食品,以补充_______(填“铝”“钙”或“碘”)元素的不足。
(2)煤炭在生活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将煤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这个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_______性。
13.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
(1)二氧化氯()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2)“洁厕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使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_____________作用;
(4)用炉具清洁剂(含有)清洗炉具时,应避免接触皮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4.丰富多彩的中华文物铭刻着中华文化的脉络、记录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1)认识文物: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2)文物锈蚀:汉代铁剪锈迹斑斑(如图所示),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
(3)文物修复:去除文物上铁锈的步骤之一是将铁锈的主要成分()用氢气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成氧化亚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5.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
(2)℃时,50g与25gX混合,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将℃时X、Y和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_。
16.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
(1)盐酸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______(写一种)。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
17.小静对碳酸氢钠固体溶解过程温度变化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1,使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得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粉末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_______热量,影响溶解过程温度变化程度还与_______因素有关(答1点即可)。
1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化学性质的部分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利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E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项目式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溶液分别与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研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认为溶液和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与_______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一组同学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某无色盐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得出了溶液与发生了反应的结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只写一个)。
(4)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为无色,得出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但小红认为小亮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反思与拓展:
(5)仅仅使用下列某种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锌片
B.氧化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硫酸铜溶液
E.pH试纸
四、计算题
20.硝酸银溶液可与指印遗留物中的氯化物起反应生成氯化银,氯化银在阳光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成黑色,从而使指纹得以显现。同学们取指纹检验所用硝酸银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称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435g。
(1)氯化银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计算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朝鲜族洞箫音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扶余老醋酿造,有新物质醋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吉林二人转,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C、是指颗粒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C
解析: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东莞米粉、清炒土豆丝中富含油脂和糖类,紫菜西红柿汤中富含维生素,还含有水和无机盐,这份晚餐还需搭配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称量时要将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中,故选项A错误;
B、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B错误;
C、溶解固体时应使用玻璃棒搅拌,故选项C正确;
D、液体试剂要用细口瓶盛放,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是由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B、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
C、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D、是由氢、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A。
6.答案:B
解析:氮肥和钾肥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的;A硫酸钾、D氯化钾属于钾肥、C硝酸铵属于氮肥,都是白色晶体,B过磷酸钙属于磷肥,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别的是B。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回收废弃金属,实现资源再生,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
B、开发燃煤新技术,促进煤的完全燃烧,可以充分利用能源,可以节约资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
C、用工业废水灌溉,会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不符合这一理念,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D符合这一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具有还原性,可以将中的还原出来,选项说法正确;
B、在高温条件下碳和能够转变成,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湿润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要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碳元素的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原子为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则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为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而不是氢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12+1×4)]:(16×2)=1: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中和反应是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如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有单质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故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都是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故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择D。
11.答案:金属;2;
解析:
12.答案:(1)钙
(2)化学
(3)吸附
解析:(1)豆类和奶类食品富含钙,可以补充钙元素不足;
(2)将煤液化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吸附性。
13.答案:(1)+4
(2)
(3)乳化
(4)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解析:(1)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2=0,解得x=+4。
(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有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还少2个氯原子,则X为。
(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4)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则应避免接触皮肤。
14.答案:(1)大于
(2)铁与水和氧气接触
(3)
解析:(1)合金的硬度比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大,青铜和铜合金,硬度大于纯铜。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铁制品锈蚀的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
(3)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该物质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氢气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氧化亚铁的同时也会生成含有氢原子的水。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1)在℃时,X和Z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溶液
(3)Z
解析:(1)X、Z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时相交于一点P,则P点的含义是:在℃时,X和Z的溶解度相等;
(2)℃时,X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X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50g与25gX混合,只能溶解12.5gX物质,则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由于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将℃时X、Y和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X、Y的溶解度变大,不会析出晶体,Z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
16.答案:(1)
(2)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1)酸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因此盐酸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
(2)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或火碱或苛性钠;
(3)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呈红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7.答案:吸收;碳酸氢钠的质量
解析:由图可知,加入碳酸氢钠固体后,溶液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由图2可知,不同质量的碳酸氢钠去溶解,温度下降的快慢也不一样,故填:①吸收②碳酸氢钠的质量;
18.答案:(1)A;燃烧剧烈,发出白光
(2)BC/BD;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烧剧烈,发出白光。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即装置C,还可以选择万用瓶,即装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长管,即a管进入瓶中,故填BC或BD。
19.答案:(1)生成物生成
(2)①试管中的液面升高
②水或者
(3)(合理即可)
(4)盐酸和硝酸银反应也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5)CE
解析:(1)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则可通过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观察到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和水反应,则为避免水的干扰,应进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证明这一结论。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可加入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显无色,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即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硝酸银和盐酸反应也能产生硝酸银沉淀,则无法证明是否有氯化钠生成。
(5)A、锌能和盐酸反应,则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盐酸,但不能证明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则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则也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则滴入紫色石蕊后,溶液呈紫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能证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但不能证明不含盐酸,则不能证明恰好反应,不符合题意;
E、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pH=7,符合题意。
故选CE。
20.答案:(1)密封避光保存(或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2)1.7%
解析:(1)由题干信息“氯化银在阳光作用下颜色逐渐变成黑色”可知,氯化银在光照下会变质,因此保存氯化银时要避光。
(2)解:设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1.7g
则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试卷二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