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简家笼乡高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简家笼乡高桥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十五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实现了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新突破”。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 “神舟十五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2.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
A. 道尔顿B. 门捷列夫C. 阿伏伽德罗D. 拉瓦锡
3.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煮楻足火B. 斩竹槌洗C. 日晒成干D. 覆帘压纸
4.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用完的滴管不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B. 倾倒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D. 量取液体
5. 使用下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提示:白磷与红磷一样,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相同。
A. 实验前需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D. 白磷熄灭,待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6. 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汽水 盐水B. 氧气 白酒
C. 牛奶 洁净的空气D. 氮气 冰水混合物
7.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 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9. 小乐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代表氧气开始生成B. t2时刻代表氯酸钾开始分解
C. t3时刻代表生成的氧气质量达到最大值D. c代表生成的氧气质量
10. 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A. 小麦可以磨成粉
B. 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 食盐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 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11.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 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一一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2. 在医学工作中,14C主要用作“14C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B. 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 该碳原子核电荷数是8D. 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3.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阳离子的是⑤
B.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①⑤
C. 容易得到电子的是③
D. ⑤可用离子符号S2-表示
14. 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核电荷数相同B. 质量几乎相等
C. 中子数相等D. 电子层数相同
15. 北京冬奥会上采用了碲化镉发电玻璃,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B.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D. 碲属于金属元素
16. 下列关于节约水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 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 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 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17.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钠离子:Na+B. 氖气:Ne
C 金元素:AUD. 四氧化三铁:3Fe4O
18. 高铁酸钠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 B. C. D. 0
19.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田七氨酸属于化合物
B. 田七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原子构成
C.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5∶8∶2∶5
D. 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0. 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
B. 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 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二、填空题(共四题,每空两分,共44分)
21.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_mL。
(3)用已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称取16.6g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略微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①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②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4)若需量取90mL水,最好选用_______mL的量筒并配合使用______进行量取,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______(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90mL。
22. 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______,原子核外有__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①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___________ ; ②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_;
③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__。
23. 观察如图几种净水装置或净水方法,并比较净水程度,回答相关问题。
(1)图①中的烧瓶加热需垫____,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
(2)上述净水方法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填序号)。
(3)图③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若所得滤液浑浊,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图④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它的进水口是____(填“A”或“B”)。
24.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如图装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实验室需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或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三、计算题(共一题,总分6分)
25. 维C泡腾片成分中含有柠檬酸,其化学式为C6H8O7,请回答:
(1)柠檬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2)计算38.4g柠檬酸中碳元素质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满分50分)
1.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十五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实现了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的“新突破”。下列与航空相关的内容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 “神舟十五号”轨道高度的设定
B. 航天员所穿衣服材料的研制
C. 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
D. 航天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
【答案】B
【解析】
A.“神舟十五号”轨道高度的设定是物理所研究的范畴,故A错误;
B.宇航员所穿宇航服材料是利用了物质的性质进行化学反应而得出的,所以属于化学所研究的范畴,故B正确;
C.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发是计算机科学所研究的范畴,故C错误;
D.宇航员在失重情况下的身体状况是生物学所研究的范畴,故D错误。
故选B。
2. 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是
A. 道尔顿B. 门捷列夫C. 阿伏伽德罗D. 拉瓦锡
【答案】B
【解析】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故A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B符合题意;
C.阿伏伽德罗提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下列步骤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煮楻足火B. 斩竹槌洗C. 日晒成干D. 覆帘压纸
【答案】A
【解析】
A.煮徨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斩竹槌洗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日晒成干,是水分的蒸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4.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用完的滴管不清洗直接放回原瓶
B. 倾倒液体
C. 取固体药品
D. 量取液体
【答案】A
【解析】
A.滴瓶上的滴管是配套使用的,不需要清洗,用完的滴管直接放回原瓶,故A正确;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B错误;
C.取固体药品,应该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为仰视读数,故D错误。
故选A。
5. 使用下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提示:白磷与红磷一样,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相同。
A. 实验前需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 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D. 白磷熄灭,待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答案】C
【解析】
A.实验前需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A正确;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B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130mL中氧气的体积为,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26mL=24mL刻度线处,故C错误;
D.白磷熄灭,待试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气体在受热状态,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D正确。
故选C。
6. 下列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汽水 盐水B. 氧气 白酒
C. 牛奶 洁净空气D. 氮气 冰水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A.汽水、盐水都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白酒是酒精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
C.牛奶和空气都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都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故C错误,
D.氮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是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
D.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
【答案】D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支持燃烧,可用作助燃剂,故A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常用作保护气,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并不是越多越好,故D错误。
故选D。
8.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 红热的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 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A错误;
B.红热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B正确;
C.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故C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9. 小乐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代表氧气开始生成B. t2时刻代表氯酸钾开始分解
C. t3时刻代表生成的氧气质量达到最大值D. c代表生成的氧气质量
【答案】D
【解析】
A.a的质量较小且在减少,则可判断a为高锰酸钾,所以t1时刻代表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故A正确:
B.b的质量较大且在减少,则可判断b为氯酸钾,所以t2时刻代表氯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故B正确;
C.c从t2时刻开始生成,则可判断c为氯化钾,当氯化钾质量达到最大值时,此时生成的氧气质量也应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
D.如图所示c只是氯酸钾分解出的氧气质量,但高锰酸钾加热也生成了氧气,c不是所有氧气的质量,选项错误;
故选:D。
10. 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是
A. 小麦可以磨成粉
B. 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
C. 食盐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
D. 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
【答案】C
【解析】
A.小麦可以磨成粉,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
B.大楼是由一块一块的砖砌成的,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
C.食盐放入一杯水里会逐渐消失,说明构成食盐的微观粒子溶解在了水中,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D.石头沉入大海中看不见了,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事实。
故选:C。
11. 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
A. “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一分子在不断运动
B. 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一一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D.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B
【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腔中,使人闻到“酒香”,故选项正确;
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使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会改变,故选项错误;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正确;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可以说明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2. 在医学工作中,14C主要用作“14C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B. 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
C. 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D. 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C
【解析】
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正确;
B.一般来说,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6+8=14,正确;
C.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6,错误;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故选C。
13. 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阳离子的是⑤
B. 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①⑤
C. 容易得到电子的是③
D. ⑤可用离子符号S2-表示
【答案】D
【解析】
【分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A.①~④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原子;⑤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做实验时,一定要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化学符号的含义,不正确的是,某物质1,劳动赋能,助力成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