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含解析、考点卡片)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902671/0-1719401153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含解析、考点卡片)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902671/0-17194011532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含解析、考点卡片)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5902671/0-17194011533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地理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试题(18份)
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含解析、考点卡片)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含解析、考点卡片),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汤加王国的半球位置是,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甲大洲表示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北冰洋B.大洋洲、北冰洋
C.亚洲、太平洋D.非洲、太平洋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12时27分),汤加海域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读图,从板块理论来讲,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D.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汤加海域HungaTnga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汤加王国最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汤加火山剧烈喷发是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27分,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海陆差异D.海拔不同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12时27分),汤加海域Hunga Tnga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汤加王国最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读图回答4﹣4题。
4.汤加王国的半球位置是( )
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第24届冬季奥运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结合世界著名滑雪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
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
A.魏格纳B.哥伦布C.加加林D.麦哲伦
7.下列叙述能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某班级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如图为张军同学的作品,据此完成8﹣8题。
8.甲大洲表示的是( )
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非洲
某班级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为张明亮同学的作品,据此完成9﹣9题。
9.张明亮同学的作品漏掉一个大洲,该大洲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北冰洋
10.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1.地球表面的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为( )
A.3:7B.4:6C.6:4D.7:3
12.下列四大洲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洲( )
A.北美洲B.大洋洲C.欧洲D.非洲
1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
B.全球的气候变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14.现代卫星测量技术表明,目前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自然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碰撞、挤压
B.近年来地中海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C.尼罗河等河流水量减少,含沙量增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
15.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洲是( )
A.大洋洲B.南极洲C.南美洲D.非洲
16.读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面积最大的洋
B.乙是大西洋,东临大洋洲
C.丙大洋跨经度最广
D.丁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17.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18.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大洲是( )
A.亚洲、南美洲B.大洋洲、南极洲
C.欧洲、南极洲D.非洲、北美洲
19.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在大洲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欧洲B.亚马孙河—南美洲
C.刚果盆地—非洲D.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20.下列海峡、运河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D.土耳其海峡
2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组合是( )
A.亚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
C.北美洲、大西洋D.南极洲、太平洋
22.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3.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主要原因是( )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板块的张裂作用使其不断抬升
C.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断隆起抬升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地壳抬升
24.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室外
②若身处室外,要进入建筑物内避灾
③若身处高层建筑,应立即跳楼逃生
④若在高层室内,应就近躲藏,如床下或墙角、卫生间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25.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由:
A 、乌拉尔河、d 、B 、黑海、土耳其海峡组成。
(2)亚洲大河众多,图中的河流b注入了 洋,C注入了 洋。
(3)亚洲半岛、岛屿众多:图中甲半岛附近盛产 (矿产资源),乙半岛是 半岛,其西面①是 ,东面②是 。
(4)甲乙两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甲是 气候,乙是 气候。
27.【探险旅行,力证地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世纪,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为球体,如图为此次航行路线示意图。
(1)麦哲伦从欧洲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后到达的第一个大洲是 。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和南极洲。
(3)能够充分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
A.陆地面积
B.海沟深度
C.山峰高度
D.赤道周长
(4)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位置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点位于北半球
B.乙点位于高纬度
C.丙点位于热带
D.丁点位于东半球
(5)研究发现,大西洋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 。
A.板块挤压运动
B.板块张裂运动
C.入海河水增多
D.沧海桑田变化
2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板块和 板块的 (挤压或张裂)运动,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世界最高点。
(2)红海面积将会不断 ,原因是 。
(3)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29.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写出大洲名称:
A. 、D. 、E. 。
(2)写出大洋名称:
① 、② 。
(3)A洲和B洲分界线是 运河。
(4)海陆面积对比来看, 分是陆地, 分是海洋。
3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国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向西进入大西洋。
(2)陆上丝绸之路经过B 海峡进入欧洲,该海峡是欧洲与 洲的分界线。
(3)六大板块示意图中C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的海拔高度不断 (升高或降低),请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原因 。
(4)我国处在 (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2024年初中地理名校必刷好题之世界海洋和陆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北冰洋B.大洋洲、北冰洋
C.亚洲、太平洋D.非洲、太平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12时27分),汤加海域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读图,从板块理论来讲,汤加火山喷发的原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D.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考点】板块的运动;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专题】分布图;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读图可知,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挤压碰撞,容易造成火山喷发,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汤加的地理位置及引起汤加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汤加海域HungaTnga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汤加王国最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汤加火山剧烈喷发是在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中午12时27分,产生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海陆差异D.海拔不同
【考点】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或一天),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使得东边的时刻总会早于西边,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汤加在东十二区,北京在东八区,因此造成汤加与北京有时间差,即北京时间晚汤加4个小时,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当地时间凌晨4时(北京时间12时27分),汤加海域Hunga Tnga火山(20.5°S,175.4°W)发生剧烈喷发并引发大范围海啸。汤加王国最靠近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世界上最早迎接太阳的国家”。读图回答4﹣4题。
4.汤加王国的半球位置是( )
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专题】经纬网图;地球仪与经纬网.
【分析】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20°W→0°→160°E之间为东半球,160°E→180°→20°W之间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可知,汤加王国地处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汤加王国位于160°E→180°→20°W之间,位于西半球,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汤加王国的半球位置,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第24届冬季奥运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结合世界著名滑雪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土耳其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
【考点】洲界线.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解答】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甲是亚洲,乙是非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读大陆漂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 )
A.魏格纳B.哥伦布C.加加林D.麦哲伦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专题】示意图;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解: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A正确。哥伦布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麦哲伦是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
7.下列叙述能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专题】示意图;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原先只有一块交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飘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飘到今天的位置。
【解答】解:南极洲煤炭资源丰富,说明原先南极洲的位置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动植物繁多,形成煤炭资源,大陆漂移到现今寒冷的南极地区,①正确。
人工填海造陆与大陆漂移无关,②错误。
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说明南极洲和非洲原先连在一起,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开,③正确。
大洲的形状多三角形无法证明大陆漂移,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所学知识点比较记忆,属于中等题,牢记即可。
某班级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如图为张军同学的作品,据此完成8﹣8题。
8.甲大洲表示的是( )
A.亚洲B.欧洲C.南极洲D.非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解答】解:图中的甲指的是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洲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读图解答。
某班级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为张明亮同学的作品,据此完成9﹣9题。
9.张明亮同学的作品漏掉一个大洲,该大洲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北冰洋
【考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地球表面的陆地由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大洲组成。图中没有画出大洋洲,该大洲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和印度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读图解答即可。
10.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解答】解:根据甲、丙大洲的位置及轮廓判定,甲是南美洲,丙是非洲,非洲与南美洲中间的大洋乙是大西洋。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状况,要根据轮廓和相对位置判定。
11.地球表面的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为( )
A.3:7B.4:6C.6:4D.7:3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解答】解: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的海洋与陆地面积之比为7: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12.下列四大洲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洲( )
A.北美洲B.大洋洲C.欧洲D.非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被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据此可知,北回归线和北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重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要多结合地图加强记忆。
13.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的生产活动
B.全球的气候变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考点】海陆变迁.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答】解: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故选:D。
【点评】根据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清主次,解答本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可。
14.现代卫星测量技术表明,目前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其自然原因是(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发生碰撞、挤压
B.近年来地中海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C.尼罗河等河流水量减少,含沙量增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
【考点】板块的运动.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包括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解: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5.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大洲是( )
A.大洋洲B.南极洲C.南美洲D.非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分析】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
【解答】解:目前,世界上有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除南极洲之外的各大洲。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南极洲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16.读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面积最大的洋
B.乙是大西洋,东临大洋洲
C.丙大洋跨经度最广
D.丁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考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全球有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全球有四大洋,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
【解答】解:甲是太平洋,该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A正确。
乙是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B错误。
丙是大西洋,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C错误。
丁是北美洲,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D错误。
故选:A。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世界不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考点】海陆分布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解: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故A不正确;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B正确;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故C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牢记即可。
18.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大洲是( )
A.亚洲、南美洲B.大洋洲、南极洲
C.欧洲、南极洲D.非洲、北美洲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地理探究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解答】解:依据七大洲的地理位置来看,北美洲、亚洲、欧洲都被北极圈穿过,南极洲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这些地区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跨寒带的大洲,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19.下列地理事物与所在大洲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安第斯山—欧洲B.亚马孙河—南美洲
C.刚果盆地—非洲D.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考点】主要地形区.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结合地形图解答即可。
20.下列海峡、运河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D.土耳其海峡
【考点】洲界线.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解答】解: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缩短了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A不符合题意;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B不符合题意,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地区石油从波斯湾运出必经之地,不是大洲的分界线,C符合题意;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牢记即可。
2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组合是( )
A.亚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
C.北美洲、大西洋D.南极洲、太平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解: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经度范围,牢记即可。
22.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考点】海陆变迁.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
【解答】解: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B符合题意;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关键是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运用其解释海陆变迁现象。
23.珠穆朗玛峰每年都会长高,主要原因是( )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板块的张裂作用使其不断抬升
C.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断隆起抬升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地壳抬升
【考点】板块的运动.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解: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两大板块不断碰撞挤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在不断升高。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内容,要分析理解解答。
24.当地震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①若身处平房,可迅速跑到室外
②若身处室外,要进入建筑物内避灾
③若身处高层建筑,应立即跳楼逃生
④若在高层室内,应就近躲藏,如床下或墙角、卫生间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要了解和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能及时的正确的逃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解答】解: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若身处平房,有时间逃跑时,要快速跑到室外空旷地方去;若身处室外,则万万不可重新回到建筑物内;跳楼逃生有生命危险;若在高层室内,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进行躲避。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如何应对地震,属于常考知识点。
25.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解: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时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比较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二.解答题(共5小题)
26.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由:
A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d 大高加索山脉 、B 里海 、黑海、土耳其海峡组成。
(2)亚洲大河众多,图中的河流b注入了 北冰 洋,C注入了 印度 洋。
(3)亚洲半岛、岛屿众多:图中甲半岛附近盛产 石油 (矿产资源),乙半岛是 印度 半岛,其西面①是 阿拉伯海 ,东面②是 孟加拉湾 。
(4)甲乙两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甲是 热带沙漠 气候,乙是 热带季风 气候。
【考点】洲界线;亚洲的气候;亚洲的河湖.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隔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连,亚洲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面是大洋洲,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亚洲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不同。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由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d大高加索山脉、B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组成。
(2)亚洲大河众多,图中的河流b是叶尼塞河,该河流注入了北冰洋,C恒河注入了印度洋。
(3)亚洲半岛、岛屿众多:图中甲阿拉伯半岛附近盛产石油资源,乙半岛是印度半岛,其西面①是阿拉伯海,东面②是孟加拉湾。
(4)甲乙两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甲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乙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
故答案为:(1)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里海;(2)北冰;印度;(3)石油;印度;阿拉伯海;孟加拉湾;(4)热带沙漠;热带季风。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河流特点及气候类型分布,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27.【探险旅行,力证地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世纪,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的形状为球体,如图为此次航行路线示意图。
(1)麦哲伦从欧洲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后到达的第一个大洲是 南美洲 。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北美洲 和南极洲。
(3)能够充分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D 。
A.陆地面积
B.海沟深度
C.山峰高度
D.赤道周长
(4)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位置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点位于北半球
B.乙点位于高纬度
C.丙点位于热带
D.丁点位于东半球
(5)研究发现,大西洋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 B 。
A.板块挤压运动
B.板块张裂运动
C.入海河水增多
D.沧海桑田变化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板块的运动;地球的大小;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现在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解:读图可知,(1)麦哲伦船队从欧洲的西班牙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
(2)麦哲伦环球航行没有经过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极洲。
(3)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陆地面积、山峰高度、海沟深度不能说明地球的大小,故选D。
(4)图中甲点位于北半球,乙点位于中低纬度的分界线上,丙点位于热带,丁点位于东半球。故选B。
(5)研究发现,大西洋的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板块张裂运动,故选B。
故答案为:
(1)南美洲;
(2)北美洲;
(3)D;
(4)B;
(5)B。
【点评】该题考查七大洲、四大洋等相关知识,需要理解记忆。
2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的 挤压 (挤压或张裂)运动,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成为世界最高点。
(2)红海面积将会不断 扩大 ,原因是 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 。
(3)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
【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板块的运动;海陆变迁.
【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海陆变迁与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而成,其主峰珠穆朗玛峰在不断升高,近期测得其最新高程为8848.86米,是世界上最高峰。
(2)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该海域面积会不断扩大。目前还在不断扩大,最终会成为新的海洋。
(3)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故答案为:
(1)亚欧;印度洋;挤压;
(2)扩大;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
(3)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道板块交界的位置和它们的运动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29.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写出大洲名称:
A. 北美洲 、D. 亚洲 、E. 非洲 。
(2)写出大洋名称:
① 太平洋 、② 大西洋 。
(3)A洲和B洲分界线是 巴拿马 运河。
(4)海陆面积对比来看, 三 分是陆地, 七 分是海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洲界线.
【专题】分布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1)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况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解答】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A为北美洲,D为亚洲,E为非洲。
(2)从图上可以看出:①太平洋,②大西洋。
(3)图中A北美洲和B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根据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况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故答案为:
(1)北美洲;亚洲;非洲;
(2)太平洋;大西洋;
(3)巴拿马;
(4)三;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及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3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国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苏伊士 运河,向西进入大西洋。
(2)陆上丝绸之路经过B 土耳其 海峡进入欧洲,该海峡是欧洲与 亚 洲的分界线。
(3)六大板块示意图中C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的海拔高度不断 升高 (升高或降低),请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原因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所以不断升高 。
(4)我国处在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板块)的交界地带,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考点】洲界线;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专题】示意图;世界的海陆分布.
【分析】(1)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2)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之一。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解:(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向西进入S形的大西洋。
(2)由图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经过土耳其海峡进入欧洲,土耳其海峡是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之一。
(3)因为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所以不断升高。
(4)由图和所学知识知,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因而是一个地震较为频繁的国家。
故答案为:
(1)苏伊士;
(2)土耳其;亚;
(3)升高;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不断碰撞挤压,所以不断升高;
(4)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点评】本题以“一带一路图及六大板块图”为材料,涉及大洲的分界线、大洋、板块的分布及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考点卡片
1.地球的大小
【知识点的认识】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地球的大小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2011•泰安)读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分析:地球有多大,可以用三个数据来进行说明,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和地球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
解答:A.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可以看出,极半径是6357千米.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可以看出,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故正确.
D.4万千米应是赤道的周长,而不是赤道的直径.故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大小.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要记住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三个数据.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掌握有关地球大小的各项数据.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知识点的认识】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一般为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1:(2013•黑龙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分析:在地球仪上,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南北半球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故选:C.
点评:解答该题时,可以观察地球仪,查找选项中的特殊纬线和经线,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例2:(2014•将乐县模拟)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
C.0°经线和0°纬线 D.20°W,160°E
分析: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解答:习惯上,我们把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故选:D.
点评: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要牢记.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特别注意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160°E,而不是0°经线和180°经线.
3.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的认识】
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2)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位置的认识.会有一定的难度,需掌握理解.
例:(2013•长沙)我国渔民在南海某地(10°N,117°E)附近海域捕捞作业,受到了某邻国军舰的干扰.我渔政船立即从海南某地(20°N,110°E)前往事发地点.渔政船应该选择的前进方向大致是(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东南方向
分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在经纬网上,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所以,渔民捕捞作业位置(10°N,117°E)在我渔政船位置(20°N,110°E)的东南方向.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经纬网上确定方向.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如何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4.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1度差4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地方时差形成原理的认识,基础知识,熟记即可,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2013•云南)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要早于西边先看到日出,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现场直播,这是因为北京的时间要早于美国的时间,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所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属基础题.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以及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时差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5.海陆分布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海陆分布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结合海陆分布示意图形式出题。
例: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当今海陆分布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解答。
解答: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认为,很早以前,地球表面的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了分裂,慢慢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
故选:C。
点评: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观点,判定正确选项。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海陆分布概况,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可结合世界海陆分布图,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来理解记忆。
6.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欧洲:以平原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非洲:以高原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
大洋洲: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北美洲:中间平原为主,两侧多山地、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南极洲:冰雪大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2014•大庆)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总面积位居第二,与大哥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我的胸膛流淌着世界第一长河。”这个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各大洲的面积大小、位置、地形的基本概况。
解答: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位于非洲。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知识点很多,内容形象丰富,能全面考查七大洲的概况。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即可。可结合七大洲轮廓示意图来理解记忆。
7.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知识点的认识】
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带.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是四大洋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① 北美洲 ,③ 非洲 ,⑤ 亚洲 ,⑦ 南极洲 ,A. 北冰洋 ,D. 印度洋 .
(2)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太平洋 和 大西洋 .
(3)④与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其中有图中E处的 乌拉尔 山;③与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苏伊士 运河.
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
解答:(1)根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与轮廓判定:①北美洲,③非洲,⑤亚洲,⑦南极洲,A.北冰洋,D.印度洋;
(2)读图可知,B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五大洲之间,C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五大洲之间;
(3)亚洲与欧洲的陆上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故答案为:
(1)北美洲;非洲;亚洲;南极洲;北冰洋;印度洋;(2)太平洋;大西洋;(3)乌拉尔;苏伊士.
点评:考查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洲界等知识点,解答时,认真阅读地图,把相关的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练习读图能力.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注意多观察大洲和大洋分布图.
8.洲界线
【知识点的认识】
1.亚洲
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欧洲
与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3.非洲
与亚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欧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4.北美洲
与亚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5.南美洲
与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6.大洋洲
与亚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各大洲分界线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常考知识点,多结合地区示意图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1:(2014•清远)下列四幅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B. C. D.
分析:A图所示是马六甲海峡,B图所示是直布罗陀海峡,C图所示是白令海峡,D图所示是土耳其海峡.
解答: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不是洲界.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界线,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据图区分其海峡的名称,多读图解答简单.
例2:(2012•株洲) 巴拿马 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 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分析:全球陆地共分为七大洲,它们有的陆地相连,有的被海峡分开.亚洲和非洲原来陆地相连,后来开凿了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也原来陆地相连,后来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解答:亚洲与非洲之间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巴拿马运河是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的最窄部位开凿的人工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它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故答案为:巴拿马;苏伊士.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洲与洲的分界,属于基础题.学生应把名称落实到图上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掌握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学会读图.
9.海陆变迁
【知识点的认识】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
1.长期缓慢的构造运动.例如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陆的分裂和漂移,它们经历的时间尺度以百万年计.
2.较快速的运动.这种运动以年或小时为计算单位,如地极的张德勒摆动,能引起地壳的微小变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涨落,也使固体地球部分形成固体潮,一昼夜地面最大可有几十厘米的起伏;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荡,它既有径向的振动,也有切向的扭转振动.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海陆变迁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难度不大,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2014•滨州)下列实例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青藏高原上生长着许多珍稀动植物 D.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
解答: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成为现在的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选项ACD不属于海陆变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实例,理解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海陆变迁的概念,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海陆变迁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加强读图分析练习.
10.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知识点的认识】
1、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2、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扩大,形成海洋和裂谷,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如地中海的面积缩小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题.
例1:(2013•东营)如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利的说明了大陆的漂移.
解答: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及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都有利的说明了大陆的漂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理解记忆即可.
例2:板块构造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是( )
A.日本多温泉 B.美国多飓风 C.印尼多地震 D.意大利多火山
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扩大,形成海洋和裂谷,如东非大裂谷的形成;相邻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如地中海的面积缩小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
解答: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大地构造现象等问题,与气候的形成无关,故排除B.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板块构造理论,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涉及的领域是解题关键.
【解题思路点拔】
了解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是解题关键.
11.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
【知识点的认识】
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结合六大板块示意图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
D 太平洋板块 ,E 美洲板块 ,F 南极洲板块 。
(2)图中①处是 火山 、 地震 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
分析: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解答: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故答案为:
(1)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点评:认真阅读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六大板块名称、位置及其示意图是解题关键,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2.板块的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坚硬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位于地表以下70﹣100公里厚的岩石层也不像蛋壳那样完整.无论是在大洋底下或大陆底下的岩层,原来都是由一块块大板块构成的.在这些大板块之间不是大洋中脊的裂口,就是几千米深的海沟或者是巨大的断层.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板块运动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结合板块示意图出题.
例: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太平洋 板块.
(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 火山地震 .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 (扩张、缩小).
(4)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美洲 板块和 南极洲 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5)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 印度洋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碰撞挤压引起.
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最新测定的数据表明,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多.
解答:(1)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3)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以形成新的大洋.
(4)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5)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引起.
故答案为:(1)太平洋;(2)火山地震;(3)扩张;(4)美洲;南极洲;(5)印度洋;亚欧.
点评:考查海陆变迁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点拔】
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六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板块构造理论的内容是火山地震原因的最好解释,也是山脉形成,不断升高的根本原因.
13.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火山和地震同分布在大陆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
板块之间有三种相对运动方式:聚合、张裂与保守(错动)三种方式,所以板块之边界可分为张裂型板块边界和聚合型板块边界和错动型板块边界三种类型.聚合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挤压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海沟、火山岛弧、褶皱山脉等.张裂型板块边界是板块相互拉张的地区,在地貌上表现为裂谷、中洋脊等.错动型板块边界(保守性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互相摩擦的地区,转换断层发育,其运动方式类似地表的走向滑移断层,面积无改变而称之为保守性.
纵观世界,有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如日本的富士山),印度洋火山地震带(如印尼地区多海啸等自然灾害),非洲东北山脉火山地震带(如乞力马扎罗山脉)三大主要火山地震带.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2014•绥化)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是( )
A.板块交界地带 B.大洋底部 C.海陆交界地带 D.板块内部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故选:A.
点评: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则相对比较稳定.
14.主要地形区
【知识点的认识】
世界主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巴黎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德干高原、五大湖平原、中央大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等.
我国的地形区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三大半岛.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大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主要地形区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识图解答形式出题.
例:把下列主要地形与其特点配对
分析: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解答:依据世界地形的主要特点回答问题.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亚洲和非洲主要地形区的特点,要牢记.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主要地形区名称特征,掌握对局部区域地图的辨别能力,多观察主要的地形区分布图是解题关键.
15.亚洲的气候
【知识点的认识】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亚洲的气候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2014•白银)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地位于 阿拉伯 半岛,其气候类型主要是 热带沙漠 气候。
(2)B所在的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从风向(图中箭头)判断,图示区域处在 雨 季,降水 多 。
(3)C所在的半岛气候高温多雨,当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该地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之一,请你列举1﹣2种 天然橡胶、油棕 。
分析:读图可得,A是阿拉伯半岛,B是印度半岛,C是中南半岛。
解答:(1)A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其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
(2)B所在的半岛是印度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图中所示的是西南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半岛处于雨季,降水多。
(3)中南半岛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是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基地之一,如: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
故答案为:(1)阿拉伯;热带沙漠;(2)雨;多;(3)水稻;天然橡胶、油棕。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三大半岛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亚洲气候的特点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16.亚洲的河湖
【知识点的认识】
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湖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亚洲的河湖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一般以选择、填空解答形式出题.
例: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个洲,所以亚洲被人们叫做 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 中 部的高原和山地,呈 放射 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分析:亚洲河流众多,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湄公河是亚洲流进国家最多的河流,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解答:亚洲是世界上大河最多的一个洲,所以亚洲被人们叫做巨河之洲,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故答案为:巨河之洲;中;放射.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的河流,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解题思路点拔】
亚洲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百题精选之考前突破(含解析、考点卡片),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刚果,英加水电站建成后,有利于刚果,济郑高铁大致走向为,高铁时速与地形关系密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百题精选之易错题(含解析、考点卡片),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赤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关于经纬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京中考名校密题:地理-世界地理-陆地和海洋,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万人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