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案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主要植被的群落特点,完成导学案上面指定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设计情景合作探究主要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环境对植被生长和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3.通过课后护绿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主要植被景观图、文字资料介绍,了解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及植被群落特点、植物形态特征。
综合思维:创设真实的情景材料,通过探究活动形式,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对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植被生长、植物体形态(根、茎、叶)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图片、文字材料描述,识别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其特征。通过实战演练提素养(课堂链接、课后护绿等活动),让学生关注真实生活中植被生长情况,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知识梳理,总结植被的生态功能、植被严重破坏后带来的后果,让学生亲自养殖班级盆栽、关注学校植被生长,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植被的特点,运用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2.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环境对世界主要植被分布和植物形态的影响;植被的生态功能和植被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
【教学难点】
1.运用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
2.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兴趣
(展示两组图片并设问)
1.图片:热带雨林景观、荒漠景观
问题:你认识这是哪两种自然景观吗?你区分这两种景观的依据是什么?
2.图片:纺锤树、骆驼刺
问题:你能说出这两棵植物的形态差异吗?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预习探新知
【知识梳理】:
课前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上相关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被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描述:群落结构、季相变化、个体形态
自主再读“课前导学”上的主要植被的分布及特点。
展示图片(6种森林、2种草原、荒漠),根据图片识别植被。
【效果检测】:
效果检测1: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区域认知)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热带雨林。
植被茂密,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茎花现象);
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发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
效果检测2.如果你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沿图中路线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如果你从北京向西一直旅行到乌鲁木齐,又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议一议,我国自然植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海南岛→漠河: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
原因:海南岛→漠河,纬度位置不同,热量条件不同,水分条件也有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北京→乌鲁木齐: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原因:北京→乌鲁木齐,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出现了由森林向荒漠的更替。
问题:一支专业登山队来到乌鲁木齐后,准备前往天山北麓登上博格达峰,他们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植被类型相同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相同。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不同,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知识小结):
三、合作探究攻重难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导学案中的“问题探究1”、“问题探究2”、“问题探究3”。
问题探究1: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据图归纳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的关系。
提示:
①植物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数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②植物体的增长取决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的数量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质的数量。
③植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较强,而呼吸作用较弱,从而有机体增长快。
(2)苹果树、马铃薯性喜冷凉,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其生长和繁殖就会受到阻碍。据图 5-16,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提示:苹果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如果将它们栽培到低纬度平地或低纬度山区低洼谷地,气温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质之差减少,从而导致减产。
问题探究2: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当它果实成熟时,猴子就成群结队而来,爬上树去摘果子吃,“猴面包树”的称呼由此而来。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可达 9 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 50 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之一。猴面包树还是著名的长寿植物,树龄长达 5 000 余年。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 5 米。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 2 吨左右。旱季来临,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这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1)议一议,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
提示:猴面包树、纺锤树生长地区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粗大的树干和疏松的木质部,有利于雨季时贮存大量水分。
(2)你还了解哪些奇特的植物?向同学介绍这些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
如果学生无法完成此项,则以骆驼刺、仙人掌为例回答此题。
问题探究3: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 1 000 多座高度在 40~120 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
(1)讨论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
提示:巧克力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其土层较薄,夏季强降水条件下易被冲毁流失;故难以生长树木。
(2)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 5 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
提示:每年的3~5月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干季,降水少。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
【结论生成】
四、实战演练提素养
【课堂链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近几年中,我国的许多家庭将养多肉植物作为一种时尚。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功能的植物。在土壤含水状况恶化、植物根系不能再从土壤中吸收和提供必要的水分时,它能使植物暂时脱离外界水分供应而独立生存。
(1)多肉植物属于哪一种植被类型?
提示:荒漠。
(2)多肉植物的特点反映了原产地怎样的气候特点?
提示:干旱少雨。
(3)这两盆多肉盆栽来自我的办公室,你能告诉我养殖多肉植物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吗?
土壤:养多肉最好使用通透性较高,腐殖质、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
光照:要充足,盛夏要遮阴,冬天要多见见太阳。
水分:少浇,土干掉之后再浇。
温度:最好控制在15-28℃以内。
【课后护绿】
1.教室盆栽养殖组:
我们教室外面有下面四盆盆栽:夏威夷椰子、吊兰、绿萝、兰屿肉桂。有些长势还可以,有些长势不太乐观。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种,在网上查阅其原产地、生长习性、养殖注意事项,并长期关注其长势,看哪一小组的盆栽长势最好。
夏威夷椰子 吊兰 绿萝 兰屿肉桂
2.学校植物关注组:
为美化学校环境,我们学校有规划地栽植了一些树种和灌木,如西府海棠、珊瑚树、苏铁、樟树、桂花树、银杏、樱花树、荷花玉兰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树种,在网上查阅其原产地、生长习性和种植注意事项,并将其做成植物标示牌,并长期关注其长势。
西府海棠 珊瑚树 苏铁 樟树
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433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案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指被,植被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植被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