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docx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第1页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第2页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第3页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第1页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第2页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5 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15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115机械效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21438" 题型四、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 PAGEREF _Tc21438 \h 8
    \l "_Tc11860" 题型五、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 PAGEREF _Tc11860 \h 10
    \l "_Tc29559" 题型六、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 PAGEREF _Tc29559 \h 14
    \l "_Tc24396" 题型七、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 PAGEREF _Tc24396 \h 18
    \l "_Tc31809" 题型八、机械效率的比较(滑轮) PAGEREF _Tc31809 \h 23
    \l "_Tc3448" 题型九、机械效率的比较(杠杆) PAGEREF _Tc3448 \h 29
    \l "_Tc17732" 题型十、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 PAGEREF _Tc17732 \h 33
    \l "_Tc12414" 题型十一、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 PAGEREF _Tc12414 \h 37
    \l "_Tc30756" 题型十二、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 PAGEREF _Tc30756 \h 40
    \l "_Tc421" 巩固练习 PAGEREF _Tc421 \h 43
    \l "_Tc3704" 提优练习 PAGEREF _Tc3704 \h 55
    知识点0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在理想情况下,使用机械所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所作的功。
    在实际情况中,使用机械所做的功大于不使用机械所作的功。
    2、有用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沙子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利用机械工作时对工作目的物做的功叫有用功。
    3、额外功:对人们完成某件事情来说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如提沙子上楼时对桶、滑轮等做的功就是额外功。
    4、总功:使用机械时,动力做的功,例如:用桶从井中打水。由于工作目的是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人在整个提水过程中做的功是总功。
    【微点拨】
    1、总功是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有用+W额外=W总。
    2、额外功的产生是因为利用机械做功时,除了对工作目的物做功外,还要克服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做功。
    题型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典例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会把桶中的水一同提上来,在这种情况下, 是有用功, 是额外功。
    【答案】 水 桶 对桶做的功 对水做的功
    【详解】[1][2]用力将一桶水从井里提上来,他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提水;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因为这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4]如果桶掉到井里,井里捞桶,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捞桶,捞桶时桶里带了一些水,克服水的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变式1-1】(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答案】C
    【详解】A.由题图知,在水平面上使用动滑轮拉动物体,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D.克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即拉力F1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间的摩擦做的功为额外功,故BD错误;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包括有用功和额外功,为总功,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1-2】(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古人用脚踏碓(duì)舂米(将稻米去皮)的情景。脚踏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木杠绕着O点能够上、下转动,杠的前端装有锥形石头,不断用脚踩踏木杠后端,就可以舂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脚踏碓相当于省力杠杆B.石头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C.使用这种杠杆可以省功D.人对碓做的功是总功
    【答案】D
    【详解】A.用脚踏碓舂米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用脚踏碓舂米过程中,克服石头重力做的功对人们来说是有用的,属于有用功,故B错误;
    C.根据功的原理可知,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C错误;
    D.用脚踏碓舂米过程中,克服石头重力做的功是有用的,克服木杠重和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因此人对碓做的功是总功,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1-3】(23-24八年级下·全国·假期作业)(多选)下列关于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B.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C.从井中打捞水桶时,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桶内的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从井中打捞水桶时,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答案】AC
    【分析】判断是有用功还是额外功,必须抓住做功的目的,目的改变了,有用功和额外功也会发生变化.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目的是从井中得到水,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我们所需要的,是有用功;而对水桶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是额外功,故A正确,B错误.从井中打捞水桶的目的是从井里捞起桶,因此对水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故C正确,D错误。
    题型二、机械效率的理解
    【典例2】(23-24九年级上·山西长治·阶段练习)前一段时间我市针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外墙修复和粉刷,图中的吊车正在辅助工人师傅进行施工,关于吊车的功、功率和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快时吊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B.吊车越省力时,机械效率越高
    C.吊车做的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低
    D.吊车的有用功与总功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D
    【详解】A.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而功率指的是做功的快慢,其的大小与机械效率的高低无关,故A错误;
    B.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与机械是否省力无关,故B错误;
    C.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故C错误;
    D.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所以吊车的有用功与总功比值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2-1】(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做的( )
    A.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D.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答案】C
    【详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当所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变时,则有用功不变,在滑轮上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使额外功减少,总功减少,因此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值就会增大,故机械效率就会提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2-2】下列关于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
    B.做功做得越快,功率越大
    C.当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D.当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A
    【详解】A.由公式可知,功率的大小不仅与做功的时间有关,还与做功的多少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所以,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即做功越快,则功率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公式知,在额外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公式知,在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变式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台汽油机燃烧同种燃油的能量流向及比例的饼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汽油机摩擦损失的能量相同
    B.若增加燃烧同种燃油的质量,甲汽油机的机械效率可以更高
    C.乙汽油机做有用功的比例比甲汽油机大,乙的机械效率更大
    D.若燃烧质量相同的同种燃油,乙汽油机各种能量损失的总和更多
    【答案】C
    【详解】A.由图可知,甲汽油机摩擦损失的能量是381J,乙汽油机摩擦损失的能量是502J,故A错误;
    B.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之比,增加燃料的质量不会改变其比值关系,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汽油机做有用功的比例是30%,乙汽油机做有用功的比值是43%,因此乙比甲汽油机的机械效率高,故C正确;
    D.因为乙的机械效率高,因此燃烧相同质量的燃油,乙汽油机各种能量损失的总和更少。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02 机械效率
    为了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它等于有用功W有用与总功W总之比,符号为η。
    【微点拨】
    1、公式为,式中η表示机械效率,它是一个百分数。η的值越大,表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做功的效率越高。
    2、η的值总小于100%,由于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不可能为零,所以额外功总是存在的,即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3、知道增大机械效率的方法
    根据公式可知:如果有用功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减小额外功来增大机械效率,(例如我们用轻便的塑料桶打水,而不用很重的铁桶打水,就是运用这个道理);如果额外功不变,我们可以通过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例如,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我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提起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了,如果能在增大有用功的同时,减小额外功更好。
    题型三、机械效率的计算(滑轮)
    【典例3】(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滑轮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小铭用该滑轮组将重的物体匀速提高,动滑轮重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小铭所用拉力 ;若物重增大,该滑轮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答案】 改变力的方向 50 变大
    【详解】[1]定滑轮在使用时,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2]图中所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
    拉力
    [3]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动滑轮重不变时,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变大。
    【变式3-1】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将20N的物体匀速提高0.5m,所用时间为10s,拉力F为12N,则拉力的功率为 W,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若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滑轮组机械效率 (变大/变小/不变)(不计绳重和摩擦)。
    【答案】 1.2 83.3% 变大
    【详解】[1]由图可知滑轮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s=2h=2×0.5m=1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12N×1m=12J
    做功时间t=10s,拉力F做功的功率
    [2]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20N×0.5m=1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增加所提物体的重力时,有用功增大,而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不变,额外功不变,这样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变式3-2】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质量为20kg的货物竖直匀速提高了2m,他所做的有用功是 J,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的拉力是 N;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重物时,增大机械效率的办法 (忽略绳重和摩擦)。

    【答案】 400 125 减小动滑轮重(或增加所提的物重)
    【详解】[1]有用功为提升货物所做的功,货物重
    G=mg=20kg×10N/kg=200N
    因此有用功为
    W有用=Gh=200N×2m=400J
    [2]由图可知,n=2,根据
    可知,工人的拉力
    [3]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增大有用功即增加所提的物重;减小额外功即减小动滑轮重;减小机械间的摩擦。
    【变式3-3】(2023·河北秦皇岛·一模)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帮助陷入软泥中的汽车脱困时,滑轮B的作用是 ;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1500N,1min汽车被匀速拉动10m,拉力的功率为 W;写出一条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措施: 。
    【答案】 改变力的方向 500 见解析
    【详解】[1]滑轮B为定滑轮,作用为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的动滑轮绕2段绳,汽车的速度
    拉力的速度
    拉力的功率
    [3]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想办法增加有用功、减少额外功,可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并加润滑油。
    题型四、机械效率的计算(斜面)
    【典例4】(2024·山东聊城·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的斜面高为1m,长为3m,工人用大小为1000N,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将重为2700N的箱子匀速推到车上。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答案】 90% 100
    【详解】[1]工人做的有用功
    工人做的总功
    斜面的机械效率
    [2]工人做的额外功
    由得,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变式4-1】(2024·四川自贡·模拟预测)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0.4kg的物体,从底端沿斜面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所用时间为4s,斜面长s=1m、高h=0.2m,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 J,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是 N(g=10N/kg)。
    【答案】 0.8 0.2
    【详解】[1]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大小为
    W有=Gh=mgh=0.4kg×10N/kg×0.2m=0.8J
    [2]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则总功为
    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1J-0.8J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变式4-2】(2024·江苏徐州·二模)如图所示,将重为10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斜面长L为1m,斜面高h为0.3m,拉力F为4N,拉力的功率为2W,则此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斜面顶端所用的时间是 s。
    【答案】 3 75 2
    【详解】[1]拉动物体所做的有用功,即克服重力做功为
    [2]总功为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3]根据可得,物体从斜面底端运动到斜面顶端所用的时间是
    【变式4-3】(2024·广东东莞·一模)如图甲,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琴琴同学分别将A、B两物体拉到斜面顶端,对物体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请问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 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 J,斜面效率高的是拉物体 的斜面(选填“A”或“B”)。
    【答案】 2 0.5 B
    【详解】[1]由图乙可知,对物体A做的总功为3J,额外功为1J,故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
    W有=WA总-WA额=3J-1J=2J
    [2] 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都拉到斜面顶端,故对物体B做的有用功和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相同;由图乙可知,对物体B做的总功为2.5J,故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
    WB额=WB总-W有=2.5J-2J=0.5J
    [3]由效率计算公式可得,在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小,效率越高,由上述分析可得,B物体的总功更小,所以斜面效率高的是拉物体B的斜面。
    题型五、机械效率的计算(杠杆)
    【典例5】(2024·河南南阳·二模)如图所示,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至图中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钩码总重为1N,钩码上升高度为0.2m,弹簧测力计移动的竖直距离为0.6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杠杆为费力杠杆
    B.人利用杠杆做的有用功为0.6J
    C.人利用杠杆做的额外功为0.4J
    D.杠杆的机械效率为66.7%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该杠杆为省力杠杆,故A错误;
    B.人利用杠杆做的有用功为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5N,人利用杠杆做的总功为
    人利用杠杆做的额外功为
    故C错误;
    D.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5-1】(23-24九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如图是一个轻质杠杆的示意图,O是转动轴,不计绳重及摩擦,挂在中点B处的重物重力为150N,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物体以速度上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力
    B.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0.75W
    C.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100%
    D.杠杆转动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拉力F保持不变.
    【答案】B
    【详解】AD.当杠杆在水平位置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
    代入数据为
    解得,因为在移动过程中,力臂之间的关系始终不变,因此拉力不变,故AD正确,AD不符合题意;
    B.拉力F做功的功率
    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等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因此机械效率为100%,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5-2】(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期末)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在此过程中,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力G为1.5N,物块上升的高度h为0.3m,杠杆的机械效率为75%,则测力计的示数F= N,对物块做的有用功是 J,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是 。
    【答案】 3 0.45 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做功
    【详解】[1][2]杠杆在使用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1.5N×0.3m=0.45J
    根据得
    而W总=Fs,所以
    [3]杠杆本身有重力、支点与杠杆之间有摩擦,使用杠杆过程需克服这些做功,于是便出现了额外功。
    【变式5-3】如图所示,在测定杠杆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始终保持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OB下面的物块缓慢上升至虚线位置:
    (1)请分析杠杆在虚线位置时,此杠杆是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等臂”);
    (2)图中测力计的示数F始终为2.5N,测力计上升的高度s为0.2m,物块重G为1.5N物块上升高度h为0.3m,则拉力做的总功为 J,机械效率为 。
    【答案】 费力 0.5 90%
    【详解】(1)[1]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l1,如下图所示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是费力杠杆。
    (2)[2][3]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拉力做的总功为
    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题型六、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滑轮)
    【典例6】(2024年安徽蚌埠市多校联考中考压轴考试(三模)物理试题)某物理兴趣小组运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所用的滑轮质量均相同。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 ;
    (2)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 。
    【答案】 80% 见解析
    【详解】(1)[1]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2)[2]对比2、3次实验可以发现,重物的重力不变,提升的高度也不变,但滑轮组中动滑轮的个数增多了,且动滑轮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低,所以可得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变式6-1】(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精确到0.1%)
    (2)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 (选填“重”或“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高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78.4% 重 无关
    【详解】(1)[1]由表中可知,不计绳重与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2]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随着重物的重力增加,物体上升的高度不变,发现机械效率增大,说明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发现重物重力一定时,提升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高度无关。
    【变式6-2】(2024·广西·模拟预测)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1)分析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增大提升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表格内的第4次实验数据是用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应补充的数据是 (结果精确到0.1%);
    (3)已知对于同一滑轮组,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是一定值,则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用甲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为 。(每个滑轮重0.5N)
    【答案】 变大 乙 66.7%
    【详解】(1)[1]比较第1、2、3次实验数据可知,对于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因此增大物体的重力可以使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2)[2]由第4次数据,及s=nh可得,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根数
    图乙中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为2,故选择装置乙。
    [3]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3)[4]图示中,甲滑轮组的承重绳子为3根,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可知
    使用甲滑轮组提升物体。有用功为
    W有=Gh=2N×0.1m=0.2J
    总功为
    W总1=F1s1=1N×0.3m=0.3J
    每个滑轮重0.5N,克服动滑轮做的功为
    W动=G轮h=0.5N×0.1m=0.05J
    则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为
    W额=W总-W有-W动=0.3J-0.2J-0.05J=0.05J
    绳重和摩擦导致的额外功与总功的比值k为
    题型七、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
    【典例7】(23-24九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在扬州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
    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第②次实验中摩擦力为 N;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 (填写字母);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若将木块换成等质量的有轮小车做实验,则每组数据中测力计的示数将 ,机械效率将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匀速 左 60 1 A 见解析 变小 变大
    【详解】(1)[1]为了便于测量拉力的大小,应保持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斜面的倾角靠长木板下面的木块左右移动来改变,木块向左移动倾角变大,木块向右移动倾角变小。
    (2)[3]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
    [4]第②次实验中的额外功为
    摩擦力为
    (3)[5]对比实验①、②数据,控制的是斜面的斜面倾角相同,改变的是物体的重力,因此是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即验证的是猜想A。
    [6]对比实验②、③数据,控制的是物体的重力相同,改变的是斜面的倾角,且倾角越大效率越高,故可得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7][8]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若将木块换成等质量的有轮小车做实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每组数据中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所做的额外功变小,有用功不变,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增大,则机械效率将变大。
    【变式7-1】(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小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木块A、长木板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C和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如下图。
    (1)除上述器材外,小明要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一种测量器材是 ;
    (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
    (3)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4)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斜面越陡,机械效率 ;
    (5)除了倾斜程度会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还能猜想到斜面的 也会影响到斜面的机械效率。
    【答案】 刻度尺 匀速直线 71.4% 越高 粗糙程度
    【详解】(1)[1]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和拉力,此实验需要测量高度h和距离s,所以需要刻度尺。
    (2)[2]要测量沿斜面的拉力,就要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只有这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测量才是准确的。
    (3)[3]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4]因斜面长一定,斜面高度越大,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故分析实验数据,提升相同的物体,随着倾斜程度的变大,机械效率越高。
    (5)[5]除了倾斜程度会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斜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到斜面的机械效率,因为斜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做的额外功越多,机械效率就越低。
    【变式7-2】(23-24九年级上·四川成都·开学考试)(1)小李同学在测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使用图a所示的装置,他将木块从斜面底部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方向匀速拉到顶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请将在下面的表格中填上有关数据。

    (2)小李同学认为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他用小车代替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并采取其它措施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分别将小车沿不同长度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上面数据分析可得出: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 (填“增大”或“减少”)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
    【答案】 1 0.4 0.5 80% 增大
    【详解】(1)[1][2][3][4]如图(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N,所以拉力为1N,物体做的有用功
    W有=Gh=2N×0.2m=0.4J
    总功为
    W总=Fs=1N×0.5m=0.5J
    斜面的机械效率
    (2)[5][6]分析表中第3列、第4列数据可知,使用斜面时越省力就越要多移动距离。若忽略摩擦(即额外功为0),则小车重G、斜面高h、沿斜面方向的拉力F、斜面长s这几个量的关系是
    Gh=Fs
    【变式7-3】(23-24九年级上·江苏无锡·期中)为了更好地赓续端溪书院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建成端溪书院历史文化展览馆,展览馆外面的台阶设计了一个无障碍通道,如图所示,它其实就是一个斜面。小明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小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 移动(填“左”或“右”);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 J;
    (3)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 (选填“A”或“B”);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 ;
    (4)除了小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斜面的 。
    【答案】 匀速 左 60 3 A 大 粗糙程度
    【详解】(1)[1]为了使木块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读数更方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匀速拉动木块。
    [2]如图所示,把木板下的木块靠近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时,倾斜角变大,故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左移动。
    (2)[3]根据表格中数据,第①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4]第②次实验中总功为
    (3)[5]通过对比实验①、②数据,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物重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验证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即可验证小华的猜想A。
    [6]通过对比实验②、③数据,物重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倾角越大,效率越大,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斜面倾角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4)[7]斜面做额定外功的主要原因是斜面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故除了小明的猜想以外,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题型八、机械效率的比较(滑轮)
    【典例8】(2024·江苏盐城·一模)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示两种方式,以拉力F1、F2分别将重为G的物体竖直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乙的机械效率为η1、η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B.F1=2F2C.η1>η2D.η1=η2
    【答案】C
    【详解】AB.甲是定滑轮,乙是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甲的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1=G;乙的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的一半,即

    所以一般情况下,且,故AB错误;
    CD.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甲没有额外功存在,有用功等于总功,机械效率;乙还要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则有用功小于额外功,机械效率,所以η1>η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变式8-1】(2024·广东广州·一模)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构成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分别将同一重物G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端拉力:B.绳端拉力做的功:
    C.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D.绳端拉力移动的距离:
    【答案】C
    【详解】A.左图中绳子承重段数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右图中绳子承重段数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所以可得
    故A错误;
    BD.同一重物G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甲中拉力移动的距离
    乙中拉力移动的距离
    所以
    绳端拉力做的功
    所以
    故BD错误;
    C.将重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h,动滑轮的重力相同,则额外功相同,因为G相同,所以由可知
    而总功是
    由可知
    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8-2】(2024·广东广州·一模)如图,用甲、乙两机械分别将重为、的两物体M、N匀速提升,物体上升高度分别为、。对绳子的拉力分别为F甲、F乙,机械效率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D
    【详解】A.若
    对甲乙两种情况中的动滑轮受力分析
    由于不知道动滑轮的重力大小,所以无法比较和的大小,故A错误;
    B.若
    对甲乙两种情况中的动滑轮受力分析
    则甲图中动滑轮的重力大
    甲和乙的G相同,越大,就越小,则
    故B错误;
    C.若
    对甲乙两种情况中的动滑轮受力分析
    无法比较动滑轮重力的大小,所以无法比较和的大小,故C错误;
    D.若
    对甲乙两种情况中的动滑轮受力分析
    则甲图中动滑轮的重力小
    甲和乙的2F相同,G越大,就越大,则
    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8-3】(2024·山东泰安·二模)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均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的高度,且每个滑轮的重力都等于G0(G0 F3
    ②甲、丙装置的额外功均为G0h
    ③甲、乙装置的总功均为Gh+G0h
    ④乙装置的机械效率最高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详解】已知物体重为G,每个滑轮的重力都等于G0,甲图上面是定滑轮、下面是动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
    乙图的滑轮上下都是定滑轮,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拉力F2=G,丙图的滑轮组,n=3,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拉力
    故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大小关系为F2>F1>F3,故①错误;
    分别利用甲、丙装置把相同的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h,做的有用功相同
    W有用1=W有用3=Gh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额外功相同等于G0h,即
    W额1=W额3=G0h
    故甲图和丙图中的装置消耗的额外功相等为G0h说法正确,故②正确;
    分别利用甲、乙装置把相同的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h,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由图中滑轮组的结构可知,n1=2,n2=1,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则s1=2h,s2=h,则拉力做的总功
    W2=F2s2=Gh
    所以W1≠W2,甲图和乙图中的装置总功不相等,故③错误;
    对于乙图,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有用功W有用3=Gh,拉力做的总功
    W2=F2s2=Gh
    根据公式
    可见乙图中的装置机械效率最高,故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0.90
    0.3
    74.1%
    2
    4
    0.1
    1.50
    0.3
    88.9%
    3
    4
    0.1
    1.25
    0.4
    实验次数
    物重G/N
    物体上升高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cm
    机械效率
    1
    1.0
    10
    0.6
    30
    55.6%
    2
    2.0
    10
    1.0
    30
    66.7%
    3
    4.0
    10
    1.7
    30
    4
    4.0
    20
    1.7
    60
    78.4%
    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物体被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0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实验
    次数
    斜面
    倾角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斜面的机械效率

    30°
    5.0
    0.6
    4.2
    1.2
    3.0
    5.0

    30°
    3.0
    0.6
    2.5
    1.2
    1.8
    3.0
    60%

    45°
    3.0
    0.8
    2.8
    1.2
    2.4
    3.4
    71%
    实验
    次数
    斜面倾斜
    程度
    木块重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的
    拉力F/N
    木块沿斜面
    移动距离s/m
    斜面的机
    械效率
    1
    较缓
    5
    0.2
    3.3
    0.5
    60.6%
    2
    较陡
    5
    0.25
    3.8
    0.5
    65.8%
    3
    最陡
    5
    0.3
    4.2
    0.5
    木块重
    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2
    0.2

    0.5



    小车重G/N
    斜面高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有用功W有/J
    总功W总/J
    机械效率η
    6
    0.2
    2.5
    0.5
    1.2
    1.25
    96%
    6
    0.2
    1.3
    1
    1.2
    1.3
    92%
    6
    0.2
    0.9
    1.5
    1.2
    1.35
    89%
    实验次数
    斜面倾角
    物块重力
    斜面高度
    拉力
    斜面长
    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5.0
    0.6
    4.2
    1.2
    3.0
    5.0

    3.0
    0.6
    2.5
    1.2
    1.8
    60%

    3.0
    0.8
    2.8
    1.2
    2.4
    3.4
    71%

    相关试卷

    专题11.4 功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1.4 功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14功率十二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114功率十二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1 杠杆【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1.1 杠杆【十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11杠杆十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111杠杆十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压轴题:含压强 、浮力、杠杆、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8 压轴题:含压强 、浮力、杠杆、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8压轴题含压强浮力杠杆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原卷版docx、专题18压轴题含压强浮力杠杆滑轮的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