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1-1719442447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1-17194424471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1-17194424471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0-17194424440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0-17194424441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04057/0-1719442444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2 内能 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2内能热传递五大题型原卷版docx、专题122内能热传递五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7875" 题型二、热量的理解 PAGEREF _Tc17875 \h 2
\l "_Tc28390" 题型三、热传递 PAGEREF _Tc28390 \h 3
\l "_Tc31733" 题型四、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PAGEREF _Tc31733 \h 5
\l "_Tc31526" 题型五、探究热传递的影响因素 PAGEREF _Tc31526 \h 7
\l "_Tc3305" 巩固练习 PAGEREF _Tc3305 \h 11
\l "_Tc25165" 提优练习 PAGEREF _Tc25165 \h 18
知识点01 内能
1.内能:汽油、煤、天然气等燃烧放热,以及物体摩擦发热,释放的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内能。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4.物体内能与温度:温度升高,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综合增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微点拨】
1.内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物体的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微观表现;物体的机械能则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及相对位置有关,是物体能量的宏观表现。物体的内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为零(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总有动能),而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相对为零。所以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题型一、内能的定义
【典例1】(23-24九年级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内能的单位是 ,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 。
【答案】 内能 焦耳 焦耳
【详解】[1][2][3]由内能的定义和单位可知,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由国际单位制可知,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单位的符号是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变式1-1】(2024·河南周口·二模)把一支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了。温度计里液体的质量 ,密度 ,内能 (以上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不变 变小 变大
【详解】[1][2][3]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温度计内液体温度会升高,内能变大,体积会变大;而液体的质量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质量不变;由公式可得,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时,其密度会变小。
【变式1-2】(23-24九年级上·黑龙江·期中)内能的改变会影响物体内部 及 的变化,从而引起热膨胀、熔化、凝固、蒸发等各种热现象。
【答案】 分子的运动 结构
【详解】[1][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变大。物体内能的改变会使得分子运动发生变化以及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热膨胀、熔化、凝固、蒸发等各种热现象的发生。
题型二、热量的理解
【典例2】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 ,用符号 表示,其单位是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 或 热量,不能说 或 热量。(后四空均选填“含有”“具有”“吸收”或“放出”)
【答案】 热量 Q 焦耳 吸收 放出 含有 具有
【详解】[1]物理学中,热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2]热量用符号Q表示。
[3]热量的单位时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
[4][5][6][7]由于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变式2-1】请在横线上填出“热”字的含义(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这杯水很热: ;摩擦生热: ;物体吸热升温: 。
【答案】 温度 内能 热量
【详解】[1]这杯水很热是反映水的冷热程度,所以这个“热”指温度。
[2]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所以这里的“热”指内能。
[3]物体吸热升温是指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故这里的“热”指热量。
【变式2-2】(2024·安徽·二模)“卡路里”简称“卡”,是热量的另一个单位,常用于营差计量中。“卡”是这样规定的:1卡等于在1个标准大气乐下,1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若一个中学生某次跳绳时身体消耗的能量约63J,相当于消耗 卡。
【答案】15
【详解】1卡的热量
Q=cmΔt=4.2×103J/(kg·℃)×0.001kg×1℃=4.2J
消耗的能量约63J,相当于
=15卡
知识点02 内能的改变——热传递
1.热传递: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至温度相同。
(1)产生条件:温度差
(2)方向: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
(3)过程: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
(4)结果:温度相同。
(5)实质:内能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在转移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2.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叫作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耳(J)。
【微点拨】
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生活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例:
题型三、热传递
【典例3】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 ;热传递的实质是 能从 物体转移到 物体。
【答案】 存在温差 内能 高温 低温
【详解】[1][2][3][4]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物体;此时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两者温度相等,热传递停止。
【变式3-1】(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物理试题)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电视片中的厨师烹饪酱排骨时,排骨由生到熟,这是主要通过 (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排骨的内能,在以上过程中 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当一盘酱排骨端到餐桌时,酱排骨香飘四溢,这是因为 。
【答案】 热传递 热量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
[1][2]在烹饪排骨过程中,排骨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3]当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酱排骨端到餐桌时,酱排骨的美味香飘四溢,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变式3-2】(22-23九年级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期中)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有水。甲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温度为30℃,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30℃,丙杯中水的质量是300g,温度为60℃,则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甲、乙两杯水放在一起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 丙 不会
【详解】[1][2]内能的大小与状态、质量和温度有关,同样是水,甲、乙相比较,温度均为30℃,乙的质量大,所以乙的内能大;乙、丙相比较,质量均为300g,丙的温度高于乙的温度,所以丙的内能大;因此,三杯水中,丙的内能最大,甲的内能最小;甲,乙两杯水温度相同,不会发生热传递。
【变式3-3】(23-24九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如图1所示,将热汤发放在冷水中,图2反映了两者的温度变化情况。由图可知,0-5分钟过程中,汤的内能 (填写“增大”或“减小”),在第10分钟时,两者之间 发生热传递(填写“有”或“没有”)。
【答案】 减小 没有
【详解】[1]由图1知道,将热汤放在冷水中,在0~5分钟过程中,热汤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由图2知道,在10分钟时,水与汤的温度相同,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
题型四、温度、内能、热量的关系
【典例4】(2024·山东济宁·三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可以由内能小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B.0℃ 的冰块没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
D.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A.热传递的实质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温度高,所以内能小的的物体可能给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热量,故A正确;
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0℃的冰也有内能,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冰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4-1】(2024·江西景德镇·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变大
B.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为巧克力含有的热量较多
C.冰比水感觉更冷,因为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少
D.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其内能相等
【答案】A
【详解】A.冰是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青少年不宜大量食用巧克力,是因为在质量相同时巧克力提供的能量更多,容易导致肥胖,故B错误;
C.冰比水感觉更冷,是因为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为不知道冰和水的质量关系,所以不能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故C错误;
D.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因为状态不同,所以内能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4-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
B.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比1kg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从外界吸收热量达到的
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递给低温物体
【答案】A
【详解】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A正确;
B.热量是发生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达到的,也可能是外界物体对它做功达到的,故C错误;
D.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变式4-3】(2024·甘肃武威·三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D.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一定获得内能
【答案】D
【详解】A.物体具有的内能与质量、状态、温度等有关,则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的多少,故B错误;
CD.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则低温物体一定获得内能,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题型五、探究热传递的影响因素
【典例5】(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提出问题]油和水哪一个的导热性能好?
[猜想与假设]亮亮进行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油的导热性能好
猜想二:水的导热性能好
[设计与进行实验]
亮亮用两个相同的饮料瓶,都装入热饮料,一个放在油中,另一个放在水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她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结论]
(1)在相同的情况下, 的导热性能好;
[项目研究]
(2)对甲乙两个饮料瓶中的饮料,除了要控制初温相同外,还要控制它们的 相同;
(3)实验过程中通过 比较油和水导热性能的差异,这种实验方法是 ;
(4)除了图中所示装置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拓展分析]
(5)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亮亮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饮料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 的。亮亮想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 下降的多少叫做冷却速率。亮亮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饮料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冷却物(油或水)和饮料之间的 的影响。
【答案】 水 质量 饮料温度的变化 转化法 秒表/停表 慢 温度 温差
【详解】(1)[1]通过实验数据发现,相同时间内,水中浸泡的饮料温度较低,说明放在水中冷却比在油中冷却效果要好,即水的导热性能好。
(2)[2]影响饮料降温的因素很多,但只能保证其中一个发生改变,所以对甲、乙两个饮料瓶中的饮料,除了要控制它们的初温相同外,还要控制它们的质量相同。
(3)[3][4]实验过程中通过比较饮料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油和水导热性能的差异,这是转化法的应用。
(4)[5]实验中需要测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除了温度计还需要使用秒表。
(5)[6]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实验时间较长时,相同时间内牛奶降温的速度逐渐变慢,就是指冷却速率变慢;故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慢。
[7]用“冷却速度”(用字母v代表)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因此冷却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温度下降的多少。
[8]因为饮料冷却过程中,冷却物的温度升高了,因此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冷却物(油或水)和饮料之间的温差的影响。
【变式5-1】(23-24八年级下·江苏·阶段练习)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2)实验过程中, (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3)如果将上面的实验改成能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那么,实验要控制物质的 不变。
【答案】 控制变量法 不能 温度、质量
【详解】(1)[1]水中颜色变化快慢受水温、水的多少等多个因素影响,这里控制水温不同而其它因素相同,影响水的颜色变化的因素就是水的温度,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2]如用玻璃棒搅动,即使分子不运动,也可使水的颜色发生变化,则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实验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3)[3]要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需保持液体的温度、质量相同,烧杯的规格相同,但液体的种类不同,即将热水杯中的热水换成酒精等液体,在两种液体中个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液体中的颜色变化的快慢。
【变式5-2】(2024·陕西榆林·一模)如图所示,有些同学喜欢用保温杯带热水到校饮用。
(1)使用过程中发现杯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杯内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据此,同学们猜想: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能与 有关;
(2)为了验证猜想,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98℃的热水同时装入五个保温杯内;下午6∶00打开五个保温杯,同时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方案二:利用同一保温杯(容积为2L)分五天进行实验,每天上午8∶00将不同体积初温为98℃的热水装入同一保温杯内;每天下午6∶00打开保温杯,测量并记录水温,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上述两套方案都能控制实验时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完全相同,但方案二不能保证每天的 完全相同。所以,兴趣小组选择了方案一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3)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 来反映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法。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
A.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探究物体动能大小时,用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水温下降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5)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体积越大,保温效果越 (选填“好”或“差”)。
【答案】 水的体积 环境温度 水降低的温度 转换 D 热传递 好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方案可知同学们猜想是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可能与水的体积有关。
(2)[2]乙组分五天进行实验,乙组方案不能保证每天的环境温度完全相同。
(3)[3][4][5]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实验采用转换法。
A.探究真空不能传声,采用推理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等效代替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物体动能大小时,用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物体动能的大小,采用转换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6]实验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水温下降,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5)[7]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的体积越大,水温越高,说明保温效果越好。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2024·广东·一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一块冰块的内能一定小于一杯水的内能
C.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就一定降低
D.热传递时,内能总是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答案】D
【详解】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讲含有的热量的多少,故A错误;
B.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一块冰块的内能不一定小于一杯水的内能,故B错误;
C.只要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晶体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内能总是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故D正确。
故选D。
2.(2024·四川遂宁·二模)早上,小涛妈妈用微波炉给小涛准备一杯热牛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冷的牛奶没有内能
B.小涛闻到了牛奶香是一种扩散现象
C.热牛奶是通过做功来增大其内能
D.杯口上方有时会出现“白气”,这是牛奶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答案】B
【详解】A.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冷的牛奶也有内能,故A错误;
B.小涛闻到牛奶香,是因为牛奶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到空气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B正确;
C.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大牛奶的内能,而不是做功,故C错误;
D.杯口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不是水蒸发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4·湖南·三模)“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地菜被誉为“药食兼优”的佳蔬良药。下列关于地菜煮鸡蛋这道营养美食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煮鸡蛋的过程是利用了做功的方式使鸡蛋内能增加
B.鸡蛋在煮制过程中温度越高,鸡蛋含有的热量越多
C.煮好的鸡蛋上方冒着“白气”,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远远就能闻到地菜煮鸡蛋的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答案】D
【详解】A.煮鸡蛋的过程中,鸡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煮好的鸡蛋上方冒着“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远远就能闻到地菜煮鸡蛋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下列物体中导热性最好的是( )
A.做饭用的铁锅B.小孩盛饭用的木碗
C.喝水用的塑料杯D.暖气管道上包的泡沫塑料
【答案】A
【详解】铁锅是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导热性好,木碗、塑料杯、泡沫塑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糖画不只是美味佳肴,还是一门中国传统艺术。如图甲所示,制作糖画时,艺人舀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在水平桌面上将糖浆绘制成各种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图乙为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浆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B.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晶体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糖浆在慢慢变硬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答案】B
【详解】A.由图乙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而不是一直降低,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温度先降低后不变,再降低,符合晶体凝固的特征,所以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晶体,故B正确;
C.图像中BC段是糖浆的凝固过程,该过程中糖浆温度不变,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糖浆慢慢变硬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6.(23-24九年级下·陕西西安·期中)古城西安,其饮食文化也犹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迷人的历史芬芳和地域特色。如图所示是西安的特色小吃——羊肉泡馍。关于羊肉泡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煮馍过程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馍的内能
B.手上沾点冷水再去端刚出锅的羊肉泡馍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C.刚出锅的羊肉泡馍上面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D.吃泡馍时,对着泡馍吹气是为了加快蒸发使泡馍尽快降温
【答案】D
【详解】A.煮馍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馍的内能增加,故A错误;
B.手上沾点冷水再去端刚出锅的泡馍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刚出锅的羊肉泡馍上面冒出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对泡馍的表面吹气,加快了食物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7.(202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训练物理试卷)爆炒辣椒时,周围的人很快就察觉有辣味,这是 现象,起锅冷却后闻到的辣味就变淡了很多,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
【答案】 扩散 减弱
【解析】【小题1】[1]爆炒辣椒时,周围的人很快就能闻到辣椒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起锅后,辣椒的温度降低了,周围的人闻到的辣味就变淡了很多,说明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降低后辣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减弱。
8.(2024·天津河东·二模)春节吃饺子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煮饺子时,放入热水中的饺子内能增加,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的:刚出锅的饺子,咬上一口满屋飘香,这是 现象。
【答案】 热传递 扩散
【详解】[1]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吸收水的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因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刚出锅的饺子,满屋飘香,这是饺子中有香味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到了空气中,引起了嗅觉,这是扩散现象。
9.(2024·湖南永州·二模)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风俗。煮粽子的过程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当粽子煮熟时,我们远远地就能够闻到浓浓的粽香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
【答案】 不变 扩散
【解析】【小题1】[1]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液体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这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
10.(2024·陕西西安·二模)如图所示,这是街头小贩制作棉花糖的情景。取少量蔗糖放入机器,闭合开关,电机 开始转动的同时电热器加热蔗糖,使蔗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糖浆,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糖浆由于具有 而从机器中被甩出来,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变成丝状糖絮,再用竹签收集起来就做成了棉花糖。
【答案】 熔化 热传递 惯性 放出
【详解】[1]蔗糖由固态变成液态,这个过程是熔化过程。
[2]电热器加热蔗糖是电热器通电后放热,而蔗糖吸热熔化,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蔗糖的内能增加。
[3]高速转动的电机能把糖浆甩出来的原因是因为糖浆具有惯性。
[4]糖浆变成丝状糖絮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11.(2024·广西柳州·模拟预测)如下图所示,民间有“做白粿迎新春”的传统习俗。制作白粿时,先将浸泡过的米放在木桶中蒸熟,最后搓揉成形。蒸米时,木桶中米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方式实现的,米香四溢是 现象。
【答案】 热传递 扩散
【详解】[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根据题意知道,在蒸米过程中,米吸收热量,米的内能增大,所以此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米的内能。
[2]]闻到米香是扩散现象,是通过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实现的。
三、实验题
12.(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期中)小明从实验室取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来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实验温度结束后,小明做出了如图所示甲、乙物质的熔化图像。
(1)根据图像判断 (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
(2)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甲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乙物质的熔化过程历时4min,温度不变
C.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答案】 乙 A
【详解】(1)[1]由图像可知,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乙物质是晶体。
(2)[2] A.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不断增加,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乙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2min,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错误;
C.乙物质在BC段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C错误。
故选A。
13.(23-24八年级下·江苏扬州·阶段练习)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明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明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明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明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是( )
A.时间 B.温度 C.温度的变化量 D.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铜棒/铝棒)的导热性能更好,炒菜用的锅,其 (锅身/把手)应该用导热性好的材料。
【答案】 D 铜棒 锅身
【详解】(1)[1]由文中信息“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可知,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是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故选D。
(2)[2]由图可知,经过相同的时间,使用铜棒时试管中水温升高的更多,说明铜棒的导热性能更好。
[3]炒菜用的锅,锅身应该用导热性好的材料,菜更容易煮熟,把手应该用导热性不好的材料,否则把手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烫伤。
提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内能增加,温度可能不变
C.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放出热量,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B
【详解】AB.物体的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不一定不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尽管温度不变,但是它的内能是增加的,故A错误;B正确;
C.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2.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一段时间后它的温度降低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热水具有的内能减小了B.热水具有的热量减小了
C.热水将部分内能转移给了空气D.热水放出了热量
【答案】B
【详解】ACD.一杯热水放在桌上,一段时间后它的温度降低了,热水放出热量,空气吸收了热量,热水的内能减小,空气的内能增加,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修饰,故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3.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运动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均不为零
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可以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A.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两者本质上不同,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运动物体的内能不为零,由于物体运动,故机械能不可能为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任何物体的内能都不为零,而机械能是相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择有关,可以为零,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体积、温度等因素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物体的速率或高度变化,但其体积和温度可能不变,则其内能可以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辣萝卜条是很多人最喜欢的下饭小菜,制作辣萝卜条首先需将新鲜的萝卜切条,然后将萝卜条利用特制的加热器烘干制成萝卜干,再拌上剁辣椒和盐,腌制8至10天即可食用,平时注意冷藏保存。下列关于辣萝卜条制作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萝卜条变干是因为水升华了
B.烘干萝卜条时由于做功改变萝卜条内能
C.0°C冷藏藏时萝卜条没有内能
D.刀切萝卜条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D
【详解】A.萝卜条变干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发生了汽化,故A错误;
B.利用特制的加热器烘干萝卜条,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萝卜条内能,故B错误;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所以0°C冷藏藏时萝卜条具有内能,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形状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刀切萝卜条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D。
5.在太空中用钢笔书写,墨水不会自动往下流,导致书写断断续续。为此,设计了出如图所示的“太空圆珠笔”,使用时利用压缩的氮气推动活塞使墨水由笔尖流出。关于“太空圆珠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时,笔芯内的墨水质量不变
B.使用时,笔芯内氮气的密度变小
C.使用时,笔尖与纸张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笔迹能留在纸上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B
【详解】A.使用时,笔芯内的墨水流出导致其质量变小,故A错误;
B.由知,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使用时,笔芯中的氮气推动活塞,氮气的体积变大,其密度变小,故B正确;
C.笔尖处装有滚珠,使用时,笔尖与纸张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故C错误;
D.笔迹能留在纸上是因为墨水分子与纸张分子靠近时,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6.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为95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间有 。此时混合液的密度 (大于、小于、等于)水的密度,且混合均匀后,分子 (选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答案】 间隙 小于 继续
【详解】[1]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小于水、酒精没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2]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是
酒精的质量是
那么混合后液体的密度是
这个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均匀后,分子继续运动。
7.(2024·山东淄博·二模)五一期间,桓台县马踏湖湿地公园上演了“打铁花”的民俗文化表演,美轮美奂。表演者首先在熔炉里把罐子里的生铁 成铁水(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其内能;被击打后,铁花火雨腾空而起,像天女散花似的漫天飞舞,最后落地消失,在此过程中,铁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熔化 热传递 减小
【详解】[1][2]表演者首先在熔炉里把罐子里的生铁熔化成铁水,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3]被击打后,铁花火雨腾空而起,像天女散花似的漫天飞舞,最后落地消失。在此过程中,高温铁花向空气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8.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铜质球甲、乙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甲放置在水平桌面,乙悬挂在不可伸长的细线上,且两球重心位于同一高度。当两球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重力势能大小关系甲 乙,内能变化量甲 乙。最终温度甲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大于 小于 小于
【详解】[1]甲、乙都受热膨胀,由于甲在桌面上,乙挂在绳子下,所以甲的中心升高,乙的降低,显然甲的重力势能大。
[2]由于能量守恒,所以乙降低的重力势能使机械能减小,则内能增大,而甲机械能增大,则内能减小,因为重力会对乙做功,所以内能变化量甲小于乙。
[3]内能变化量甲小于乙,且甲内能是减小,故乙的温度高。
三、实验题
9.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初温及质量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2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保温性能好;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36℃
B.39℃
C.42℃
D.45℃
【答案】 20 25 35 泡沫塑料 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 C
【详解】(2)[1]当密闭烧瓶内水的温度达到室温时,水的温度不在发生变化,由表格中棉絮组第150min、180min的数据可知,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20℃。
[2][3]由表格数据可知,经过20分钟,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温度从90℃降到65℃,降低了25℃;而棉絮包的烧瓶水从90℃降到55℃,降了35℃。
[4]由此可知,相同时间内,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少,其保温性能好。
(3)[5]实验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内比较温度的方法来显示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另外还可以让两瓶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方法来显示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4)[6]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较快,温度较低时,水温下降较慢,由表格数据知棉絮组0﹣10min内下降的温度为20℃,10min﹣20min内下降的温度为15℃,则20min﹣30min内下降的温度要小于15℃,由55℃﹣15℃=40℃知30min时的温度必大于40℃,由于55℃和33℃的中间值为44℃,根据温度越低,水温下降越慢知30min时的温度必小于44℃,则30min时的温度为大于40℃且小于44℃,符合要求的选项为C。
故选C。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保温杯编号
1
2
3
4
5
水的体积/L
1.8
1.7
1.6
1.5
1.4
水温t/℃
83.0
81.5
79.0
78.0
76.5
时间
t/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90
74
65
60
57
…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90
70
55
▲
33
…
20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内能 热传递练习题,文件包含122内能热传递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22内能热传递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内能 热传递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122内能热传递专题训练九大题型原卷版docx、122内能热传递专题训练九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2 内能 热传递优秀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22内能热传递原卷版docx、122内能热传递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