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04478/0-17194488888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04478/0-171944888895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04478/0-171944888900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单选题
1. 下列反应符合如图信息的是( )
A. 生石灰加水制熟石灰
B.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
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A.生石灰加水制熟石灰是放热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属于吸热反应,故B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属于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接触室中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属于放热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NH3▪H2O,但因为浓度低等原因,没有产生氨气,也没有检测到氨气,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可能会含,故A错误;
B.加入稀盐酸除去干扰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知,溶液中含有,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紫色褪去,可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不是漂白性造成的,故C错误;
D.常温下Al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该现象为钝化现象,不是不反应,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3.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不正确的是( )
A.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B. 用焰色反应鉴别和
C.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
D. 用溶液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铵根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碘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分层,则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单质,故A正确;
B.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因此可用焰色反应鉴别和,故B正确;
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 将铵盐和溶液混合加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了氨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氨气,可以证明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故D正确;
答案选C。
4. 下列物质中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 NaHCO3B. AgBrC. AgClD. HClO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HCO3加热分解,见光不分解,故A选;
B.AgBr见光分解,2AgBr2Ag+Br2,故B不选;
C.AgCl见光分解,2AgCl2Ag+Cl2,故C不选;
D.HClO见光分解,2HClO2HCl+O2↑,故D不选;
故选A。
5.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发生还原反应;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
A. a>c>d>bB. a>b>c>dC. c>a>b>d D. b>d>c>a
【答案】A
【解析】
【详解】若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为正极,活泼性a>c;b、d相连时b极发生还原反应,则b为正极,d为负极,活泼性d>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说明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则活泼性顺序为a>c>d>b;
答案选A。
6. 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球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 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6SiO2
C. 月球表层沙土中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
D. 橄榄石中铁元素为+3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辉石(CaMgSi2O6)、斜长石(NaAlSi3O8)和橄榄石[(Mg或Fe)2SiO4]的成分均属于硅酸盐类,属于硅酸盐矿,A正确;
B.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先写活泼金属氧化物,然后是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再是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是水,所以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a2O•Al2O3•6SiO2,B正确;
C.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环境中没有氧化金属铁的物质或者条件,所以月球的表面几乎没有氧气,故C正确;
D.橄榄石[(Mg或Fe)2SiO4]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价,硅元素化合价是+4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为0可知,铁元素化合价是+2价,D错误;
故选D。
7. 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气泡 B. 该装置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C.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D. H+移向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因为Zn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所以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
【详解】A.锌片作负极,Zn失电子生成Zn2+进入溶液,所以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为正极,H+得电子生成H2,从而产生气泡,A正确;
B.该装置为原电池,通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在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产生,然后沿导线进入正极,所以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C正确;
D.由分析可知,铜为正极,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正确;
故选B
8. 现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取氨气时烧瓶中的X固体常用碱石灰
B.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三颈瓶口,试纸变蓝,说明NH3已经集满
C. 关闭a,将单孔塞(插有吸入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c,打开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则D点时喷泉最剧烈
D. 实验后,可用稀盐酸处理多余的氨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碱石灰主要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二者溶于水放热且能增大c(OH−),从而促进氨气的生成,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导致氨水溶液呈碱性,红色石蕊试液遇碱变为蓝色,所以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瓶口,试纸变蓝色,证明NH3已收满,故B正确;
C.三颈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压压强之差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C点压强最小、大气压不变,所以大气压和C点压强差最大,则喷泉最剧烈,故C错误;
D.盐酸可以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后,可用稀盐酸处理多余的氨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9. 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物质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个角度可以认识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 具有氧化性,能发生反应:
C. 与同属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
D. 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硅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SiO2为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B正确;
C.是酸性氧化物,但与水不反应,故C错误;
D.盐酸的酸性强于硅酸,因此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C。
10. 以熔融的碳酸盐(K2CO3)为电解液,泡沫镍为电极,氧化纤维布为隔膜(仅允许阴离子通过)可构成直接碳燃料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电池工作时,CO32-通过隔膜移动到b极
B. 若a极消耗1ml碳粉,转移电子数为4NA
C.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
D. 为使电池持续工作,理论上需要补充K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燃料电池工作时,C失电子在负极反应,则a为负极,又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该电池工作时,CO32-通过隔膜移动到a极,故A错误;
B.a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4e-+2CO32-=3CO2,则消耗1ml碳粉,转移电子数为4NA,故B正确;
C.正极b上为氧气得电子生成CO32-,电极反应式为2CO2+O2+4e-═2CO32-,故C错误;
D.电极总反应为:C+O2=CO2,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K2CO3,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1. 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HClOHClB. FeFe2O3
C. SSO3D. SFe2S3
【答案】A
【解析】
【详解】A.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为HCl和O2,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3O4,化学方程式为:,故B错误;
C.S和O2在点燃时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S和F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FeS,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2. 在的溶液中,加入,全部溶解,假设还原产物只有和,将反应后的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时,测得的浓度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中,体现的酸性和氧化性
B. 当时,生成的物质的量为
C. 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后,为
D. 若a的值增大,则产生和的体积比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的溶液中,溶解后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设还原产物中和分别为xml和yml,根据N原子守恒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
【详解】A.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氮氧化物,由于N元素部分变价,反应中体现了的酸性和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
B.当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N原子守恒式联立可解得,B不符合题意;
C.,C不符合题意;
D.若a的值增大,NO和的物质的量之和增大,被还原生成NO和,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产生NO和的体积比减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
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
A. 当X是盐酸时,则F是稀硝酸
B. 当X是氢氧化钠时,则F可能是稀硝酸
C. 当X是氢氧化钠时,B跟Cl2反应可能有白烟现象
D. 当X是氢氧化钠时,B有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当X是盐酸时,盐酸与硫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可以和氯气反应生成硫,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经催化氧化可以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盐酸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与氯化反应可以生成氮气,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 F有可能是硫酸或稀硝酸,但是不能确定F是稀硝酸,A错误;
B. 当X是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可以和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则B可能是氨气,C可能是氮气,D可能是一氧化氮,E可能为二氧化氮,故F可能是稀硝酸,B正确;
C. 当X是氢氧化钠时,B可能是氨气,氨气与Cl2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晶体氯化铵,故可能有白烟现象,C正确;
D. 当X是氢氧化钠时,B可能是硫化钠,硫化钠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
14. 某温度下,分别在下列容积为2L的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CO(g)+SO2(g)=S(g)+2CO2(g) △H>0。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K甲>K乙
B. a=0.4
C. 若乙容器l0min达到平衡.则用S(g)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l•L-1•min-1
D. 若将丙容器改为恒压绝热容器,则达到平衡时b=0.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甲中反应正向或逆向移动程度都较小,则温度变化较小,乙中反应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较低,所以T:甲>乙,则平衡常数:K甲>K乙,故A正确;
B.若甲中生成物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则甲中反应物是乙的二倍,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变,则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容条件下二者为等效平衡,平衡时c(CO):甲是乙的2倍,但实际上是恒容绝热条件,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甲中温度较低,反应物转化率:甲<乙,则甲中c(CO)小于乙中2倍,所以a<0.4,故B错误;
C.v(CO)= =0.03ml/(L·min),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v(S)=v(CO)=×0.03ml/(L·min)=0.015ml/(L·min),故C错误;
D.如果将丙中生成物完全转化为反应物时,反应物物质的量:丙是乙的二倍,丙中开始压强是乙的二倍,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恒温条件下则有c丙(CO)= 2c乙(CO),但实际为绝热条件下丙逆向移动放热,丙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温度升高平衡正移,所以平衡时c(CO):b大于乙中c(CO)的二倍,则b>0.4,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5. 三氧化二钴()主要用作颜料、釉料、磁性材料、催化剂和氧化剂等。用某工业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含有少量、、、)制备和的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范围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检验滤渣2中阳离子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
(2)“调”时,调节的范围是_______;“高温煅烧”时,如果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该项操作,装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
(3)“酸浸”时的作用是_______。
(4)“沉镍”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此步骤需加热,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原因是_______。
(5)可用于制备镍氢电池,该电池充电时总反应为(为储氢合金),电解液为溶液,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答案】(1)① 硫酸铅和二氧化硅 ②. KSCN
(2)①. 3.7≤pH<6.9 ②. 坩埚
(3)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做还原剂将+3价钴离子还原为+2价钴离子
(4)①. ②. 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碳酸氢铵会分解
(5)
【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向工业废料中加入硫酸和双氧水,酸性条件下,氧化钴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钴离子,氧化亚铁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氧化亚镍溶于硫酸生成亚镍离子,PbO转化为硫酸铅沉淀,二氧化硅不溶解,过滤得到含有氢离子、亚钴离子、铁离子、亚镍离子的酸浸液;调节酸浸液的pH,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含有亚钴离子、亚镍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萃取剂,萃取分液得到含有亚钴离子的水相和含有亚镍离子的有机相;向水相中加入氨水,亚钴离子离子转化为C2 ( OH ) 2CO3沉淀,高温煅烧,C2 ( OH) 2CO3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钴、二氧化碳和水。含有亚镍离子的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得到含亚镍离子的水溶液,加入碳酸氢铵沉镍生成NiCO3,硫酸溶解得到NiSO4,最后加入氢氧化钠得到Ni(OH)2,据此解答。
(1)向工业废料中加入硫酸和双氧水,酸性条件下,氧化钴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钴离子,氧化亚铁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氧化亚镍溶于硫酸生成亚镍离子,PbO转化为硫酸铅沉淀,二氧化硅不溶解,即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铅和二氧化硅,滤液中含有铁离子,用硫氰化钾检验。
(2)调节是为了让铁离子完全沉淀且镍离子不沉淀,根据表格数据,范围是3.7≤pH<6.9。高温煅烧时装药品的仪器为坩埚。
(3)酸浸过程中过氧化氢的作用时作为氧化剂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做还原剂将+3价钴离子还原为+2价钴离子。
(4)沉镍时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由于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太高碳酸氢铵会分解,所以此步骤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5)放电时正极为得到电子,故电极反应式为:。
16.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上消耗Zn___g。(已经F=96500C/m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___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___和_______,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___,其原理是___。
【答案】①. MnO2+e-+H+=MnOOH ②. Zn+2MnO2+2H+=Zn2++2MnOOH ③. 0.05g ④.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⑤. 碳粉 ⑥. MnOOH ⑦. 在空气中加热 ⑧. 碳粉转变为CO2,MnOOH氧化为MnO2
【解析】
【详解】(1)该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被还原生成MnOOH,电极方程式为MnO2+H++e-=MnOOH,负极锌被氧化生成Zn2+,电池总反应式为2MnO2+Zn+2H+=2MnOOH+Zn2+;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电量为0.5A×300s=150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则消耗Zn的质量为;
(3)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可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填充物含有碳粉、二氧化锰,且生成MnOOH等,在空气中加热时,碳粉、MnOOH可被氧化,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锰。
17.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S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
(2)Ge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_______,B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最容易与氢气化合的是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______________H2SeO4(填“><”或“=”)
(4)①在实验室中,为了除掉试管壁上的S,常用某种试剂溶解,该试剂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镓(31Ga)的化合物氮化镓(GaN)和砷化镓(GaAs)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它们的商用价值进入“快车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半径:Ga>N B.N的非金属性比O强
C.Ga的金属性比Al弱 D.As和Sb的氧化物可能是两性氧化物
(5)用如图装置证明酸性:HCl>H2CO3>H2SiO3,则溶液b为_______________。下列事实可用于比较元素C与Cl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最高正化合价Cl>C
B.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稳定
C.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CO3
【答案】(1)第四周期第ⅥA族
(2)①. +4 ②. Bi2O5
(3)①. F ②. <
(4)①. ②. AD
(5)①.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 BD
【解析】(1)Se和O、S同主族,在S的下一个周期,即Se位于第四周期第ⅥA族。
(2)Ge和碳同主族,最高价是+4价;Bi在第五主族最高价是+5价,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Bi2O5。
(3)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递减,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困难条件越来越苛刻,所以阴影部分元素最容易与氢气化合的元素是F;
②As和Se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非金属性递减、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所以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H3AsO4
②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N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ⅤA族,电子层数Ga大于N,故原子半径Ga大于N,A正确;
B.与O元素在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是O强于N,B错误;
C.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与Al元素在同一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递增,Ga金属性强于Al元素,C错误;
D.As和Sb均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这两种元素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故它们的氧化物可能有两性,D正确;
故选AD。
(5)用图示装置证明酸性,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的干扰,应用b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则溶液b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欲比较元素C与Cl非金属性相对强弱:
A.Cl最高价是+7,C最高价是+4价最高正化合价,但最高价与非金属性无关,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稳定,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B正确;
C.Cl的氢化物比C的简单氢化物沸点高,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能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D正确;
选BD。
18. 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角度。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X和气体Y混合产生淡黄色的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Na2S +S b.Na2SO3+S c.Na2SO3+Na2SO4 d.SO2+Na2SO4
(4)如图为铜丝与W的浓溶液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
①反应①中体现的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想要立即终止①的反应,最恰当的方法是__________。
a.上移铜丝,使其脱离溶液 b.撤去酒精灯 c.拔去橡胶塞倒出溶液
②装置④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棉花团的作用__________。
③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向其中加入氯水,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①. SO2 ②. SO2+2H2S=3S+2H2O ③. b ④. 强氧化性、酸性 ⑤. a ⑥. 验证SO2具有漂白性 ⑦. 吸收SO2尾气 ⑧. SO2+Cl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解析】根据图示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可判断出X为H2S,Y为SO2,W为H2SO4,Z为Na2SO3。
(4)铜丝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进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除去可能挥发的硫酸蒸气,然后进入BaCl2溶液,SO2和BaCl2溶液不发生反应,但SO2易溶于水,所以在BaCl2溶液中会有一定量的SO2以及SO2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3。SO2进入品红溶液,可以使品红褪色。SO2有毒,不能随意排放,所以最后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SO2。
【详解】(1)Y是硫的氧化物,其中硫是+4价,所以Y是SO2。
(2)气体X是H2S,和气体Y(SO2)混合产生淡黄色的烟,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淡黄色的单质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H2S=3S+2H2O。
(3)欲制备Na2S2O3,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Na2S2O3中硫是+3价。
a.Na2S中硫是-2价,S单质中硫是0价,都低于+3价,所以不能生成Na2S2O3;
b.Na2SO3中硫是+4价,S单质中硫是0价,可以归中生成Na2S2O3;
c.Na2SO3中硫是+4价,Na2SO4中硫是+6价,都高于+3价,所以不能生成Na2S2O3;
d.SO2中硫是+4价,Na2SO4中硫是+6价,都高于+3价,所以不能生成Na2S2O3;
故选b。
(4) ①反应①是铜和浓硫酸的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在反应中浓硫酸里的+6价的硫部分变成了+4价,体现了强氧化性,另一部分化合价没有改变,仍为+6价,生成了硫酸盐,体现了酸性,所以反应①中浓硫酸既体现了强氧化性,又体现了酸性。想要立即终止①的反应,最恰当的方法是上移铜丝,使其脱离溶液,故选a。
②SO2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所以装置④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验证SO2具有漂白性。SO2有毒,不能随意排放,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所以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吸收SO2尾气。
③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向其中加入氯水,氯水能氧化溶液中的SO2以及SO2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3,生成SO42-,SO42-和Ba2+生成BaSO4白色沉淀,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X中加入少量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未变蓝色
溶液X不含
B
向某溶液Y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含
C
将气体通入酸性溶液片刻,溶液紫红色褪去
具有漂白性
D
常温下,将光亮片放入浓硫酸中,表面迅速变暗之后
无明显变化
与浓硫酸不反应
容器
起始时物质的量
平衡时CO(g)的浓度/ml·L
CO(g)
SO2(g)
S(g)
CO2(g)
甲
1
0.5
0.5
1
a
乙
1
0.5
0
0
0.2
丙
0
0
1
2
b
沉淀物
开始沉淀时的
7.5
2.7
7.6
6.9
完全沉淀时的
9.7
3.7
9.0
9.2
温度/°C
化合物
0
20
40
60
80
100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抽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抽测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性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性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47,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47,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47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1docx、47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