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1.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
A. B. C. D.
2. “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
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和氧原子B. 碳原子和氧分子C. 二氧化碳原子D. 二氧化碳分子
4. 为了探究水电解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A. B. C. D.
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
A. 核内中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6.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臭氧和氧气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栀子花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吹胀气球:气球内气体分子数量增多,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7. 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8. 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
9. 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离子具有与相同核外电子排布B.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 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D. 1个分子中含有7个电子
10. 下列各组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11. 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12. 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离子的符号为B. 图中m的值为126.9
C. 碘元素位于第五周期D. 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13. 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中子
D. 离子
14. “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15. 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铀-214的中子数为146B. 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 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D. 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16. 已知:的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X原子一个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 93B. 95C. 60D. 65
17.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18.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氯酸钾B. 臭氧C. 氯化钠D. 五氧化二磷
1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B. 铜元素:C. 硫离子:D. 氯酸钾:
20. 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红色
2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2. 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 一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
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23.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水是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24.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
B.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 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25. 下列过滤操作错误的是( )
A.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D. 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26. 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
B. 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 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 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2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 氧化物都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C. 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D. 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28.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不显电性粒子不一定是原子B.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29.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不可能是( )
A. 5种B. 4种C. 3种D. 2种
30.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 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31. 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A. 制取B. 干燥
C. 收集D. 验满
32. 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表示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
C. 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表示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33. 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构成金属汞的粒子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2个氧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34.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1)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者大量的氦.(氦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甲中的D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
(3)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微观变化过程,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在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某些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__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与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是________;
(5)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由此推测,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比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________(选填“强”或“弱”);
(6)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相同。
37. 某自来水厂用河水生产自来水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河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河水→A.加明砚→B.沉淀→C.过滤→D.加氯气→净化
(1)将河水中大量泥沙悬浮物除去步骤为________(序号,单选);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3)自来水澄清透明,取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________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泡沬很少,则说明河水是硬水。
38. 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气;
(2)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氢气时,如果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声,表示氢气不纯;
(4)该实验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39.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作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也可选用此装置,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___;
(5)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干燥氧气可以选用C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仪器名称:⑤________;
(8)在加入药品之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用A和D制取氧气,收集完所需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10)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正确;
C、H2可表示氢分子、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不能表示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氢离子表示为2H+,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 单质B. 元素C. 金属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
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碳原子和氧原子B. 碳原子和氧分子C. 二氧化碳原子D. 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
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
4.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图A表示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气分子,选项A错;
B.图B表示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选项B错;
C.图C表示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的构成的水分子,选项C正确;
D.图D表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这三个原子,并未结合成水分子,选项D错;
故选C。
5.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
A. 核内中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
【答案】C
【解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选C。
6.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臭氧和氧气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B. 栀子花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吹胀气球:气球内气体分子数量增多,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相似: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答案】D
【解析】
A、氧气和臭氧(O3)化学性质不相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A解释正确;
B、栀子花开,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B解释正确;
C、吹胀气球,是因为气球内气体分子数量增多,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C解释正确;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但是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都相同,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即稀有气体(氦除外)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个,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7. 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答案】A
【解析】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不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同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 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 原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环状碳分子C18由18个碳原子构成,故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碳原子。
故选A。
9. 氮化镓是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氮离子具有与相同核外电子排布B.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C. 氮元素和镓元素位于同一周期D. 1个分子中含有7个电子
【答案】A
【解析】
A、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负电荷的氮离子,氮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故氮离子具有与 Ne 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故A说法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B说法错误;
C、氮和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不在同一周期,由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镓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故C说法错误;
D、由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氮原子的核外有7个电子,故1个N2分子中含有2×7=14个电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各组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 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原子序数,1号元素是氢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虽然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C、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 属于阴离子, 属于阳离子,两者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为2,且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且两种粒子均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两者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对应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③表示的都是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A、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①②③④的质子数分别为:8、12、11、12,故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选项错误;
B、对于原子,核内质子数数=核外电子数,②表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易失去,故选项正确;
C、④中质子数为12,为镁元素,所以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①中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④中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B。
12. 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碘离子的符号为B. 图中m的值为126.9
C. 碘元素位于第五周期D. 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
A、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5=2+8+18+18+n,n=7,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易得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碘离子的符号为I-,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即m的值为53,说法错误;
C、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说法正确;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1个电子,说法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中子
D. 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故选:C。
14. “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 硒
B. 硅
C. 铝
D. 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氧、硅、铝、铁,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是硅,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硅;
故选:B。
15. 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铀-214的中子数为146B. 铀-238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2
C. 铀-238与铀-214属于同种元素D. 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
【答案】A
【解析】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92,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4-92=122,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92,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铀-238与铀-21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铀-238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铀-21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4,故铀-238原子的质量大于铀-214,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已知:的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X原子一个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
A. 93B. 95C. 60D. 65
【答案】B
【解析】
X2+是其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2=30,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X原子一个原子中所含微粒总数为: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30+65=95。
故选B。
17. 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来水净化流程:取水、絮凝沉淀、过滤、杀菌消毒、配水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利用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故D正确。故选B。
18.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氯酸钾B. 臭氧C. 氯化钠D. 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
A、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Na、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是由P、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9.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B. 铜元素:C. 硫离子:D. 氯酸钾:
【答案】AC
【解析】
A、化学式读法为“从右往左读”,则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该选项正确;
B、元素符号书写时应“一大二小”,则铜元素的符号为Cu,该选项不正确;
C、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则硫离子符号为S2-,该选项正确;
D、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C。
20. 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是一种好习惯,某同学总结的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红色
【答案】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紫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
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如氢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故错误;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正确;
D.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C。
22. 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A. 一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
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A、肯定是单质,说法错误,若为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则是混合物,故A错误.
B、化合物至少两种元素,但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故B错误.
C、因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故C错误.
D、说法正确,如可能是氧气或臭氧中的一种或是混合气体,故D正确.
23.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水是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的
C. 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选项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于和氧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D、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故选B。
24.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絮凝剂是为了消毒杀菌
B.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D. 配水泵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C
【解析】
A、加絮凝剂是为了将水中的悬浮杂质吸附使之加速沉降,而不是消毒杀菌,故错误;
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能将硬水软化,故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正确;
D、图示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所以配水泵出来的水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25. 下列过滤操作错误的是( )
A. 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
B.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D. 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
【答案】C
【解析】
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弄破滤纸,故正确;
B、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正确;
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错误;
D、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滤纸和漏斗的空隙内不能留有气泡,故正确。
故选C。
26. 如图所示,在蒸馏瓶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瓶出现移动
B. 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 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 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答案】B
【解析】
A、实验中加入的或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A不正确;
B、实验时,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则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B正确;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不正确;
D、酒精灯的外焰温度高,则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D不正确。故选B。
2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物是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B. 氧化物都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
C. 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D. 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BC
【解析】
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氧化物一定为含氧元素的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不是所有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为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28. 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B.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C.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答案】C
【解析】
A、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N、O等不同种元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只含一种分子,符合题意;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和NH3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不可能是( )
A. 5种B. 4种C. 3种D. 2种
【答案】D
【解析】
A、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氯酸钾和高锰酸钾都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中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5种物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未分解完全,氯酸钾分解完全,剩余固体中含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4中物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分解完全,剩余固体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3种;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一段时间后,至少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3种;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30.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D. 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C
【解析】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能做可燃物,故A不正确;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则空气不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故B不正确;
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则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但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范围,故D不正确;
故选:C。
31. 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A. 制取B. 干燥
C. 收集D. 验满
【答案】C
【解析】
A、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选择该装置制取,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氧气,且应“长进短出”,这样干燥的比较充分,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应“长进短出”,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 下列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表示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表示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
C. 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表示在盛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C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因为反应物过氧化氢的量的相同,故生成物氧气的生成量也相同,而催化剂的存在会加快反应速率,图示正确;
B、氯酸钾在催化剂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质量保持不变,图示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生成物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逐渐增加,当高锰酸钾反应完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图示不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气体氧气,反应物过氧化氢质量持续增加,则生成物氧气的生成量也持续增加,图示正确;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25分)
33. 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2)构成金属汞的粒子是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4)2个氧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 (2)Hg (3)Al
(4)2O2-
【解析】
【小问1】
水是由分子构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水分子,符号为H2O。
【小问2】
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符号为Hg。
【小问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符号为Al。
【小问4】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个氧离子的符号为2O2-。
34.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1)2021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者大量的氦.(氦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甲中的D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
(3)图二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微观变化过程,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 (2) ①. ②. 三##3
(3)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
【小问1】
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其核内有2个质子,对于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且为2,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故答案为:A;
【小问2】
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甲中的D所示,根据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8.即 , ,则该离子的质子数为12,由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则该离子为镁离子,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符号为 ;
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则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三个电子层,又因为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则该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小问3】
根据图二微观示意图,得到化学方程式,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5. 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A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
(2)在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E与F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6 (2) ①. 四##4 ②. BD ③.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小问1】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6;
【小问2】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D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共有四种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是只有一个电子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D、最外层电子数为8,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符合题意;
E、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F、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D;
由图可知,E和F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6. 某些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认真分析并回答问题。
(1)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得或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根据上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与________(填元素名称)的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与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是________;
(5)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由此推测,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比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________(选填“强”或“弱”);
(6)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相同。
【答案】(1)非金属 (2)Al3+
(3)硫##硫元素
(4)NaCl
(5)强 (6)核外电子层数
【解析】
【小问1】
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是氮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氮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小问2】
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铝离子,表示为:Al3+;
【小问3】
原子序数=质子数,8号元素是氧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均是6,故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4】
原子序数为11的元素是钠元素,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为氯元素,它们组成的物质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小问5】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是镁元素,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是铝元素,镁原子和铝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铝原子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更大,与镁原子相比,铝原子更不易失去电子,故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比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的化学活动性强;
【小问6】
由图可知,11−18 号元素在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37. 某自来水厂用河水生产自来水过程可用下图表示。河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来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河水→A.加明砚→B.沉淀→C.过滤→D.加氯气→净化
(1)将河水中大量泥沙悬浮物除去的步骤为________(序号,单选);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3)自来水澄清透明,取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________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泡沬很少,则说明河水是硬水。
【答案】(1)C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肥皂水
【解析】
【小问1】
A、加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但是不能将泥沙悬浮物除去,不符合题意;
B、沉淀只能使悬浮的杂质沉降,但是不能将泥沙悬浮物除去,不符合题意;
C、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可除去泥沙等悬浮物,符合题意;
D、加氯气,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不能除去泥沙悬浮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3】
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泡沬很少,则说明河水是硬水。
38. 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气;
(2)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氢气时,如果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声,表示氢气不纯;
(4)该实验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 (2)将两根燃着木条分别靠近尖嘴处,打开活塞,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 (3)尖锐的爆鸣声
(4)
【解析】
【小问1】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小问2】
两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方法是:将两根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尖嘴处,打开活塞,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的是氢气,能使木条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
【小问3】
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检验氢气时,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小问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39.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作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也可选用此装置,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___;
(5)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干燥氧气可以选用C装置,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仪器名称:⑤________;
(8)在加入药品之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用A和D制取氧气,收集完所需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10)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____。
【答案】(1)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2)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
(4)催化作用
(5) ①.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
(6)将带火星的木条防止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7)水槽
(8)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9)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10)乙
【解析】
【小问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A作发生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小问2】
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小问3】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4】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也可选用此装置,其中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作用为催化作用;
【小问5】
采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试管中应放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6】
收集干燥氧气可以选用C装置,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小问7】
⑤为水槽;
【小问8】
在加入药品之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因装置漏气,更换药品导致药品浪费;
【小问9】
某同学用A和D制取氧气,收集完所需氧气后,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小问10】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氧气的体积,故选乙。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Na-2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72 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4,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4,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