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数学七下PPT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整套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获奖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课件pptx、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学会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来判定直线的平行关系;2.学会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3.掌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并灵活运用来证明平行关系;
各抒己见:如何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1. 任意画一条直线L, 使L直线与AB垂直
2. 过点P画直线PQ和L垂直.
则PQ//AB,PQ就是所求画的直线
画平行线的实质是: 把一条直线作平移变换保证原图形与像平行的条件是:
平移法 (推平行线法)
(1)刚才的推平行线法可以看作是怎样的图形变换?
(2)在画图过程中,有没有始终相等的角?
(3)直线a,b位置关系如何?
知识点一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已知)∴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1.如图,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叫“推平行线”法,其依据是______.
【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详解】解: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叫“推平行线”法,其依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同学们准备借助一副三角板画平行线.先画一条直线,再按如图所示的样子放置三角板.小颖认为AC∥DF,小静认为BC∥EF.你认为______的判断是正确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 小静;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分析】利用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进行判断.【详解】解:小静的判断正确.理由如下:∵∠ABC=∠DEF=90°,∴BC∥EF,∵∠BAC=30°,∠EDF=45°,∴AC与DF不平行,∴小静的判断正确.故答案为:小静;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提出问题:刚刚我们学会了用同位角相等,推导两直线平行,那内错角满足什么样的关系也可以推导出两直线平行呢?
如图,已知∠2=∠3,求α∥b
∵∠2=∠3,∠1=∠3∴∠1=∠2∴α∥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已知)∴l1∥l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如图,请填写一个使AB∥CD的条件________,
【答案】∠BAE=∠ADC 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填写的条件为:∠BAE=∠ADC,∵BAE=∠ADC,∴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答案为:∠BAE=∠ADC 答案不唯一,
1.如图所示,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D∥BC,可添加的条件是______.(只填一个即可)
【答案】∠2=∠4(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当∠2=∠4时,AD∥BC,故答案为:∠2=∠4(答案不唯一)
如图,如果1+2=180° 能判定a//b吗?
解:能, ∵1+2=180°(已知) 1+3=180°(邻补角定义) 2=3(同角的补角相等)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记:同旁内角互补相等,两直线平行.
∵∠1+∠2=180°(已知)∴l1∥l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例3.如图,因为∠1+∠2=180°(已知),因为∠3=∠1,∠2=∠4( ),所以∠3+∠4=180°,所以AB∥CD( ).
【答案】 对顶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详解】解:因为∠1+∠2=180°(已知),因为∠3=∠1,∠4=∠2(对顶角相等),所以∠3+∠4=180°,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如图,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可以判定AB∥CD的有___________.①∠1=∠2;②∠1=∠3;③∠2=∠4;④∠DAB+∠ABC=180°;⑤∠BAD+∠ADC=180°.
【详解】解;由∠1=∠2,不可以证明AB∥CD,故①错误;由∠1=∠3,可以证明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②正确;由∠2=∠4,可以证明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③正确;由∠DAB+∠ABC=180°,不可以证明AB∥CD,故④错误;由∠BAD+∠ADC=180°,可以证明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⑤.
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理由:如图,∵ b⊥a,c⊥a(已知)∴∠1=∠2=90°(垂直定义)∴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你还能利用其他方法说明b//c吗?
思考:为什么要加“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知识点四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b⊥a,c⊥a(已知)∴∠1=∠2=90°(垂直定义)∴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a,c⊥a(已知)∴∠1=∠2=90°(垂直定义)∴ ∠1+∠2=180°∴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几何叙述:∵ b⊥a,c⊥a(已知)∴b∥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4.如图, a⊥c,b⊥c,则直线a、b的关系是________
【详解】解:由图可知,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又∵a⊥c,b⊥c,∴a∥b,故答案为:a∥b.
1.如图,小红看到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AB的垂线α和b,即可得到α∥b.请你帮小红从下列真命题中找到工人师傅画图的一个依据.真命题为:①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4页例);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这个依据是__________.(只需填序号)
【详解】解:由题意:a⊥AB,b⊥AB,∴α∥b(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故答案为:②.
1.如图下列不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 )A.∠B+∠BCD=180°B.∠1=∠4C.∠3=∠2 D.∠B=∠5
C、∵∠3=∠2,∴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本选项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2.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垂直;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A.1个B.2个C.3个D.4个
【详解】解: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正确; ②应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 ③应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本小题错误;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 ⑤应为在同一个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故本小题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有①④共2个.故选B.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____,这是因为 ____.
【答案】 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详解】解: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比为3:2,差为36°∴设较小的角为:x,则较大的为x+36°∴(x+36°):x=3:2∴x=72°,x+36°=108°∵72°+108°=180°即同旁内角互补.∴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答案为: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图,把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线b上.若∠1= 50°,则当∠2=____时,a∥b.
【详解】解:如图,∵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在直线b上,∠1=20°,∴∠3=180°−90°−∠1=40°,又∵要使得a∥b,∴只需要∠2=∠3=40°,故答案为:40.
5.如图,AC与AB、CD相交于点A、C,AE平分∠CAB交CD于点E,∠ACD=40°,∠BAE=70°.试判断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详解】解:AB∥CD,理由如下:∵AE平分∠CAB,∠BAE=70°,∴∠BAC=2∠BAE=2×70°=140°,∵∠ACD=40°,∴∠BAC+∠ACD=140°+40°=180°,∴AB∥CD.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平行线的判定一,第一章第三节,练一练,你能画出几条,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1.3平行线的判定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章,平行线,想一想,小明的方法,∴∠2∠3,小丽的方法,几何语言,∵AB⊥CD,∴∠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1.3平行线的判定图片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章,平行线,想一想,小明的方法,∴∠2∠3,小丽的方法,几何语言,∵AB⊥CD,∴∠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