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小小树藤是我家,啦啦啦啦……”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正是童年经典动画《葫芦娃》的主题曲。动画片《葫芦娃》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近日,一位研究者推测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一新奇的观点使这部童年经典之作重回我们的视野。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个观点最早出自一道高中地理试题。在浙江省某次高中联考的地理试卷中,命题人以《葫芦娃》动画为题干,要求考生根据图中的建筑、地形、生物分析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这也成为我们研究葫芦娃出身地的重要线索。
    首先是建筑。动画片中,老爷爷居住的房屋为人字形尖顶茅草屋。一个地区的房屋建筑,特别是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气候、地形、地质等条件后的结果,也是人类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的具体表现。这种人字形尖顶房屋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气候。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特别是每年夏季雨季来临时,降水更是丰富。所以当地民居的屋顶普遍设计成人字形斜坡,利于降水时雨水快速排出。此外,由于纬度较低,我国南方地区在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容易形成高温少雨的“伏旱”天气,人字形屋顶增加了房间上部的空间,形成隔热层,使得屋内能够相对凉爽。
    其次是地形、地貌。《葫芦娃》动画中,妖精所住的山洞里有许多吊垂下来的钟乳石。地面上也石峰林立、峰丛矗拥、崎岖不平,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云贵高原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地区。喀斯特地貌奇异诡谲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妖精洞府的氛围,导致其“出镜率”颇高。
    另外,动画中出现的蛇、蝎子、穿山甲等动物也可作为凭据。云南省被誉为“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的最新统计数据,云南省拥有35581种生物,在我国省份中位列第一名。云南省内因横断山脉穿过,形成了高山峡谷密布、江河湖泊纵横的地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例如,穿山甲通常生活在山区森林、灌丛或林灌的各种环境中,云南境内因海拔不同而形成的各种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树竹丛和灌草丛等都是穿山甲喜爱的活动地。《葫芦娃》如果以云南为背景,出现穿山甲也就不足为奇了。
    葫芦分布广、生存能力强、用途多,既可食用,又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的容器。因此,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社会,葫芦理所当然地与人们结下不解之缘,甚至成为一种灵物,受到人们的崇信。如《诗经·大雅》中有“绵绵瓜腿,民之初生”之语,这是我国将人类起源与葫芦结合起来的最早记载,可见中华民族的葫芦崇拜历史之悠久。在物产丰饶的云南,人们长期靠采集丰富的瓜果为生,葫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包括食用葫芦的果实、叶子,用葫芦制作成水瓢、酒葫芦乃至药壶,谚语“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正是对这一现象的反映。
    葫芦还能被制成武器。云南彝族先民很早就以飞石索投掷石球作为狩猎工具。火药传入后,彝族人将火药、铅砂装入葫芦内,点燃后用飞石索掷往敌方,称为“火药飞雷”。
    正因为葫芦与云南先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云南各民族在探寻“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葫芦视为最早的祖先,形成了多种关于人类起源的葫芦神话。
    除此之外,葫芦又与东西方神话中普遍出现的大洪水存在联系。彝族创世古歌《梅葛》记载:上古时期,一场大洪水使人类灭绝。洪水退去后,一对幸存的兄妹奉天神旨意成亲,生下一个葫芦,从中诞生了汉、彝、苗、藏等九族。基诺族的创世神话则稍有不同,声称这对在洪水中幸存的兄妹结婚后收到了神仙的葫芦籽,种出了一个大葫芦。他们打破了大葫芦,葫芦中走出了基诺、汉、傣等各族人民。傈僳族的创世神话也与之大同小异,称人类毁灭之后,天神发出长啸使天空掉下两个大葫芦,从中生出两个人祖,男的叫西沙,女的叫勒沙,他们结合生下九子九女,互相结为夫妇,生下了汉、彝、傣、藏、景颇、缅、纳西等各族人民。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传说与希腊神话中丢卡利翁的故事颇为相似。丢卡利翁夫妇在宙斯发起的大洪水中幸存,受到女神忒弥斯的指引,将石头扔到自己身后来创造新人类,夫妇二人所丢的石头分别形成了男人和女人。对比之下,二者何其相似,区别只在于故事的核心分别是葫芦和石头。
    综上所述,云南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出现了葫芦,可见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葫芦崇拜文化。因此,《葫芦娃》中七个葫芦娃从七彩葫芦中诞生这一情节,灵感来源应该就是云南地区流传的葫芦创世神话,这也成为葫芦娃来自云南的又一有力证据。
    (摘编自韩靖宇《“葫芦娃是哪里人?”浙江联考的这道题你会解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在长期生活中逐渐适应某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因此该地区就会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房屋建筑。
    B.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云南省成为我国物种最丰富的省份,它拥有的生物种类在国内首屈一指。
    C.云南彝族先民很早就会制作狩猎工具,在火药传入当地后,他们将火药和葫芦结合起来制成武器。
    D.彝族、基诺族、傈僳族三族的创世神话的具体内容是一样的,都认为云南各民族人民有着共同的来源。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道以动画片《葫芦娃》为背景的地理试题,能从学科知识的角度引导考生重温童年时期的经典。
    B.人字形尖顶茅草屋的建造与当地气候有关,人字形斜坡增加了房屋上部的空间,提高了居住舒适度。
    C.葫芦与云南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除了实用价值还具有精神价值,其影响力在民间文化中可见一斑。
    D.东西方神话中有关大洪水的故事情节相似,区别在于故事的核心,因此可推知当时西方没有葫芦。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在傣族的创世神话中,天神派一头母牛和一只鹞子来到地上,由鹞子孵化母牛生下的三个蛋,每一个蛋都孵出一个葫芦,人类就从葫芦中诞生。
    B.在阿昌族的神话中,天公、地母相爱,怀胎九年生下一颗葫芦籽,种下后结了一个很大的葫芦,剖开后,从里面走出九个小孩,这便是人类的祖先。
    C.新平的彝族认为孕妇的腹部与葫芦相似,会在成亲之日摔破一个盛满灶灰的葫芦,葫芦被摔破后灶灰四散,象征产妇破水分娩,预示子孙繁茂。
    D.拉祜族的创世史诗记载,至上神厄莎种下一粒金色的葫芦籽,待其成熟时命小动物啄开葫芦,始祖扎迪和娜迪从葫芦里走出,从此有了拉祜族。
    4.下面三幅图均来自动画《葫芦娃》,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这三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图1 图2 图3
    A.图1中的屋顶形状独特,反映出该地区可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更丰富。
    B.图2的山洞里有许多吊垂下来的钟乳石,这是动画制作者根据妖精洞府的氛围虚构的。
    C.图3中的穿山甲可以生活在山区森林、树竹丛和灌草丛等海拔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D.三幅图用三个特有元素反映该地区的生活和自然特征,能为研究葫芦娃出身地提供线索。
    5.文章从两个角度来论证“葫芦娃来自云南”这一结论。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半光明里继续写作
    余秀华①
    像是把头埋在水里,不顾及呼吸,一直游下去,永远找不到对岸,但是除了游动也别无选择。这样的状态是我的生活状态,也是我的写作状态:没有目的地写,不求甚解地写。至今,我依然无法给“诗歌”一个定义,哪怕是模糊的。但是我从来不觉得这是耻辱,如同光明充满了房间,而人依然无法说清楚这些光线的来龙去脉。加缪说世界是荒诞的,哪怕你有足够的理由反证,而反证的结果还是在荒谬的范畴里,所以与“荒诞”共处似乎也成了我隐隐约约的一种生存心理。
    从2015年的春天起,我的名字似乎与诗歌产生了物理反应,而其实这不是我关心的问题。诗歌是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部分,能有人喜欢,说明我们能共情,共情离知音相差甚远,也是我刻意避免的。但是,又恰好是这样的共情让我们似乎找到了伙伴,①一个人在深夜看星星的时候,还有人在别的地方同时在看,这无疑是一种安慰。2015年到现在,总有人问我有哪些变化,能够被人看见的变化我就不多说了,尽管这变化里还有想象的部分,我不做解释。
    我个人能有什么变化呢?年岁的增长之外,生活的变化其实并没有多少影响到我内心的历程。前几年,世界的好意朝我扑面而来,我也张开双臂去迎接,去爱。这是我人生的一段不再重复的激情,因为是激情,就多少有些冲动,缺乏思考,特别是对自身的思考,当然有些明显的收获是摆到了台面上的,比如对人性之恶的认识。当我没有办法逃离,就只能选择共存,因为一直把自己定位于“演员”的身份,生命剧情的发展是我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一直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心态。好在,我所有的爱里面,对文字的钟情经久不衰,这是任何一段爱情都不能做到的。
    几年前,加缪来到我的书架上。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我理解的是,他并不一定是指“正当的生活”。什么是正当的生活?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没有一个狂妄之徒敢下结论。低头一想,一个人的生活几乎一眼就望到底了,还能做什么呢?比如一棵花儿在别的地方已经生长得很好,我却把它移植到我的院子里来,于它何益?于我,除了爱的证明,再没有别的。
    这几年得到了赞美,也受到了很多侮辱,让我疼得夜不能寐。这是多么冤枉:我与这世界并没有多深刻的联系,凭什么我要承担无中生有的恶意?而其实我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肤浅的,连最基本的智慧都没有。好在我的生活根基还算牢靠,虽然我不停地在这个旋涡里打转,却从来没有脱离生活的本身。诗歌,无疑加固了这个生活的底座。
    诗歌是什么,到现在我依旧不能给出一个答案,就像你问我爱是什么、宗教是什么一样。有答案的东西都能够解决,能够解决的东西多半不是精神上的东西。②朋友圈里大多数是诗人,每天都有新的诗歌产生,我们就如同一个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这是多么荒诞。每个人都有话想说,但是怎么说都说不清楚内心的准确,这也许就是诗歌。
    文字是一个人的心态。这时期你的心态如何,都会反映在文字里,你是悲伤的,文字就是悲伤的;你是安静的,词语之间就会溢出安静。怎么写好像都对,说诗歌有好坏,不如说一个人的灵魂是肤浅的还是深邃的,是高贵的还是臣服于尘世的。事到如今,想改變灵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向高贵的灵魂靠近,这应该成为一个人的自觉。
    而现实生活中的我却是散漫的。我总是不想刻意追寻什么,只期望着本来要与我汇合的东西不紧不慢地朝我走来。而诗歌常常在我一天的散漫后,把我飄忽的心拉回肉身里,它也像一个隧洞,当我走进去时,洞口就闭合了起来,让我精心地梳理我的得失,成为我在尘世里的一处位置,尽管是徒劳无功,但是无用的东西在一个人的生活里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原始的身份是农民,这是就我所处的位置、所从事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而言的。某一日,我突然悟到:身份也是对自己的禁锢,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大学教授、科学家,身份的禁锢和社会地位没有关系,恰恰是这样的界定来诱惑你去打碎它。③真正能够飞扬起来的从来不是安分守己、刻板的人,而是离经叛道的。我想我本身的残疾加深了这样的体悟。而一个人很难把自己界定为纯粹的诗人,一旦界定,诗人就会成为文字的囚徒。
    我还在写着,这就完成了我写作的使命。至于是不是诗歌,或者什么是诗歌,一点都不重要。④我是如此幸运,能够找到最适合我的方式,用最忠诚的文字把自己平放在世界上,一切的苦厄都成了配菜。
    (本文为诗集《后山开花》序,有删改)
    【注】①余秀华:当代女诗人、作家,出生在湖北农村,因小脑受损而行动不便。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有过短暂的打工经历,33岁开始写诗。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人很想了解作者近年的变化,但作者认为生活的变化并未对自己内心产生太多的影响。
    B.作者曾经经历过一段缺乏思考、冲动的激情,在这之后,她确认了自己对于文字的钟情。
    C.作者认为文字只是个人心态的反映,不存在对错,因此诗歌也没有好坏之分,更无从改进。
    D.作者反复提及诗歌的“稳定”作用,认为它加固了自己的生活根基,并帮助自己找准了位置。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使用比喻手法,用看星星阐释“共情”,“安慰”则表示作者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B.句子②中的“荒诞”是作者对朋友圈诗歌的反思,批评了目前诗歌趋于同质化又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现象。
    C.句子③表明人只有打破身份的禁锢、勇于探索才可能实现精神的飞扬,也是作者对自己“离经叛道”的褒扬。
    D.句子④是作者对写作功能的认知,她把写作当作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流露出自信与乐观的情怀。
    8.文中两次提及加缪,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半光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①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灸救之哉?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
    材料二:
    孝定李太后,神宗②生母也。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每御讲筵入,尝令效讲臣进讲于前。遇朝期,五更至帝寝所,呼曰“帝起”,敕左右掖帝坐,取水为盥面,挈之登辇以出。帝事太后惟谨,而诸内臣奉太后旨者,往往挟持太过。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左右劝解,乃戏割其发。翼日,太后闻,传语居正具疏切谏,令为帝草罪己御札。又召帝长跪,数其过。帝涕泣请改,乃已。
    后性严明。万历初,政委任张居正,综核名实,几于富强,后之力居多。光宗③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后妃二》)
    【注】①师保:古时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②神宗:即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③光宗:即明光宗朱常洛,明神宗之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帝尝在西城A曲宴B被酒C令D内侍歌E新声F辞G不能H取剑I击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文中作兼词,相当于“之于”,与《兰亭集序》中“或取诸怀抱”的“诸”用法相同。
    B.逮,文中指及、等到,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的“逮”意思相同。
    C.数,文中指多次、屡次,与《苏武传》中“数通使相窥观”的“数”意思相同。
    D.乃,文中作副词,相当于“才”,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乃”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教育对智力超群和智力极低下的人而言确实用处不大,但对智力中等的人而言,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能明白事理。
    B.材料一认为,古代圣王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对其教育,普通人家即使不能完全效仿,也应尽早教育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而不是鞭挞惩罚。
    C.材料一认为,放纵孩子不加以管制,就像生病不用汤药和针灸来治疗一样,孩子并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明白事理,疏于管教就会成为品德败坏之人。
    D.由材料二可知,李太后是明神宗的生母,她由宫女进位,虽出身平平却对国家有功,她在朝廷任用张居正主持政事时有所出力,后来又促使神宗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二中李太后的做法与材料一中关于子女教育的哪一个观点相符?请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海 望①
    周繇②
    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人烟。
    半浸中华岸,旁通异域船。
    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
    欲作乘槎③客,翻然去隔年。
    【注】①有版本作“望海”。②周繇:晚唐诗人,唐懿宗咸通十年(872)举进士及第。③乘槎:传说天河与海通,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意境壮阔,一轮太阳浮于空中,诗人在岸边朝四周望去,一片苍茫,渺无人烟。
    B.颔联显示出中国的海岸线之长,并点出唐朝与海外国家通过船只往来的情况。
    C.颈联写波涛浩渺与天相连,依稀推想海岛间会有国家存在,因视线受阻而恐惧。
    D.尾联用典,表达诗人想要去探索海上世界的愿望,为整首诗增添了神秘色彩。
    16.本诗运用哪些手法来表现大海的神韵?请结合诗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回顾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国两代君主历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回忆当年“名属教坊第一部”时,感叹自己的演奏让乐师赞扬、长相让同行嫉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的数词在句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如《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十二”出现在修饰的名词前;又如《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十二”出现在修饰的名词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在鄱阳湖东岸的村庄度过了少年时光,许多条奔腾的河流交汇于此。它们在流入鄱阳湖之后又化成一条白龙,与长江一道奔流而去,同时一些细流也紧随其后。那些 ① 的青年人都会忍不住跟着河流小跑,试图跟上水的速度。
    那时,我常常在湖边闲逛,沉浸在群山的奔腾起伏,湖水的涨涨落落,牛羊的逐草迁徙中,完全没有自己的存在。我曾在湖岸的上空,看到日环食。太阳被苍狗吞噬,只留下一圈火环。起先是潮水般鸟雀归巢的声音,然后是 ② 的死寂,万物都用沉默相对。湖水落入桎梏,田野被暮色笼罩,瓜果收住膨胀,藤蔓停止攀爬,鸡鸭钻入棚窝,我与哥哥的打闹中断在门前。看上去,世界末日行将来临。
    片刻之后,雄鸡再次打鸣,天下一白,躲在瓜棚边的人走出来,孩子的嬉笑复归热闹,湖水 ③ ,虚脱的云朵恢复力气,飞鸟重新回到天空。日头与湖水又有了呼应。湖泊里的驳船,浅游的鱼虾,河蚌与田螺,统统搅在一只万花筒里,白色的云如棉絮一样。待一切平静后,我待在湖边的屋前。六七分钟的时间竟像一整天似的漫长,太阳放弃了江湖。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改成“看着四周连绵不断的山脉、湖水水位的变化和迁徙的牛羊”,表达效果为何不如原文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三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甲)遗憾分为两种:不行动的遗憾和行动的遗憾。
    (乙)研究发现,①随着时间推移和流逝,“没做”的遗憾会更深。因为“没做”往往涉及一个未实现的愿望或者未完成的目标,这个愿望或目标很难从记忆中消退。况且,②我们的大脑还喜欢美化那些未曾走过的路,放大未获得的潜在利益,这会让我们痛彻心扉。
    (丙)此外,研究者有一个意外发现,相比不行动造成的遗憾,做了之后错误或失败造成的后悔,实际上更容易被逐渐消化掉。③只要做了之后的错误或失败不是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就还有机会对这个错误或失败进行补救,即便你做错了,也不至于天塌地陷。
    (丁)因做错而感到的后悔,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情绪体验,它能促使我们反思。④分析过去行为的局限并优化我们的行为,在职场中有个别名叫做“复盘”。正是在一次次的复盘里,我们才得以成长,也是那些看起来有些挑战的选项,⑤帮我们意识到了我们过去行为的局限并促使我们改变和成长。汇总起来就是一句话:去做就有收获,不做永远是输。
    21.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原本想做的一件事,放久了会变得越来越难?这种感受也叫“分析瘫痪”,就像一台内存有限的电脑,因为过度分析所有可能的选择和后果而死机。长期暴露在这种不确定的状态里,人的信心会动摇,大脑也会强化“我无力控制”的推论,更加害怕行动。
    A.(甲) B.(乙) C.(丙) D.(丁)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烦琐,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重点谈到“遗憾”,“遗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不可能没有遗憾,但应该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它的负面影响呢?
    请结合相关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彝族、基诺族、傈僳族三族的创世神话的具体内容是一样的”错,根据原文“基诺族的创世神话则稍有不同”“傈僳族的创世神话也与之大同小异”可知,三个民族的创世神话的具体细节有差异。)
    2.D(“因此可推知当时西方没有葫芦”错,无法根据西方有关大洪水的神话故事中没有葫芦得出该结论。)
    3.C(画横线部分的观点是云南各民族在探寻人类起源时,将葫芦视为最早的祖先并形成了多种葫芦神话,A项、B项和D项提及的神话都认为葫芦是人类的起源。C项介绍的并不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而是将葫芦与生命联系起来的民族风俗,故选C项。)
    4.B(“这是动画制作者根据妖精洞府的氛围虚构的”错,根据原文“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完美契合了妖精洞府的氛围”可知,妖精山洞里的环境并非虚构,而是取自真实存在的喀斯特地貌。)
    5.①通过《葫芦娃》动画中建筑、地形地貌、生物等方面的细节,分析葫芦娃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发现其与云南地区高度重合。②引入云南地区的葫芦崇拜文化,并介绍云南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将《葫芦娃》中的情节与葫芦神话联系在一起,证明“葫芦娃来自云南”。(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第①点答到“动画中建筑、地形地貌、生物等方面的细节”给1分,答到“葫芦娃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给1分,答到“与云南地区高度重合”给1分。第②点答到“葫芦崇拜文化”给1分,答到“云南各民族的创世神话”给1分,答到“将《葫芦娃》中的情节与葫芦神话联系在一起”给1分。
    6.C(“因此诗歌也没有好坏之分”错,根据原文“说诗歌有好坏,不如说一个人的灵魂是肤浅的还是深邃的,是高贵的还是臣服于尘世的”可知,作者并未否定“诗歌有好坏”,只是她认为诗歌的好坏反映的是一个人灵魂的状态;“更无从改进”错,根据原文“想改变灵魂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向高贵的灵魂靠近,这应该成为一个人的自觉”可知,既然诗歌反映人灵魂的状态,那么“向高贵的灵魂靠近”可以改进诗歌的品质。)
    7.A(“作者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得到别人的喜欢”错,“安慰”指自己的诗歌已经能有人喜欢,像“找到了伙伴”,而不是“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8.①第一次: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即生活状态常常是一种没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漂泊和寻找,这与加缪所描述的“荒诞”有着相似性,因此作者的生存心理就是与“荒诞”共处。②第二次:作者借加缪引出自己对生活本质与应该如何生活的深入思考,引出下文思考诗歌的意义,呼应上文“对文字的钟情”。(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第①点答到“荒诞”即可给1分。第②点答到“引出下文”即可给1分,答到“呼应上文”即可给1分。
    9.①“半”:写作状态的不确定性——作者写作并不刻意追寻某种目标;对诗歌定义的模糊认识——作者表示自己无法给诗歌一个准确的定义;诗人的矛盾特性——作者有话想说却不能准确说清楚心里想法,纯粹的诗人身份反而会让她成为文字的囚徒,作者的身上同时具有这些对立的特质。②“光明”: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作者努力摆脱现实的阴影,找到了文字这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战胜苦厄——作者的生活中不乏苦难(黑暗),但是诗歌却能帮助她以一种明亮积极的心态直面苦难。(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第①点答到“写作状态的不确定性”“对诗歌定义的模糊认识”“诗人的矛盾特性”中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分。第②点答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战胜苦厄”中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分。
    10.CFH(原文标点为:帝尝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内侍歌新声,辞不能,取剑击之。)
    11.C(C项,文中加点的“数”是“数落”的意思,即一一列举罪状加以责备。D项,“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的“乃”作副词,相当于“却”“竟然”。)
    12.B(“而不是鞭挞惩罚”错,原文“比及数岁,可省笞罚”是说,如果在儿童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教育引导到位,等他们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挞惩罚。)
    13.(1)那些不能教育好子女的普通人,并不是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凡人”“陷其罪恶”各1分,定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评分细则:“定语后置1分”指“凡人不能教子女者”原则上应按定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进行翻译,否则不给分。
    (2)光宗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人上疏请求(立他为太子)而被贬,太后听到后认为这样不对。(“光宗之未册立也”“疏请”“弗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评分细则:“光宗之未册立也”1分,其中的“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若考生翻译为助词“的”或其他义项,则不给分。
    14.符合材料一中应尽早教育儿童、严格管教不放纵孩子的观点。(观点1分)她亲自督促皇帝的日常学习,在神宗犯错时会严厉地批评他,并责令他改正,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神宗的敬畏之心与孝顺之德。(具体做法2分)[或答:符合材料一中师保应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孩童学习的观点。(观点1分)她以事后检验的形式敦促皇帝认真听讲官进讲,并命张居正辅佐神宗,规范其言行。(具体做法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智力极低下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普通人,不教育就不能明白事理。古时候,圣王有“胎教”的方法:(母亲)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房子里,眼睛不看不正当的事,耳朵不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孩童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的时候,懂得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父母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每每不能赞同;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到长大成人时,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那些不能教育好子女的普通人,并不是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轻易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杖打使他身体遭受痛苦罢了。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灸来救治他吗?
    材料二:
    孝定李太后,是神宗皇帝的生母。太后对皇帝的教育十分严格。皇帝有时不读书,(太后)就召来(他)让(他)长跪。每次皇帝听讲官进讲完毕入内,(太后)就命他在自己面前仿效讲官讲说。每逢上朝的日子,(太后)五更时到皇帝寝宫,喊道“皇帝起床”,命左右侍从扶皇帝坐起,打水为他洗脸,然后扶他登上轿子出宫。皇帝侍奉太后十分恭谨,而那些内侍奉太后旨意行事,往往过分严厉。皇帝曾有一次在西城曲宴中饮酒过量,命内侍唱新曲,(内侍)推辞不会,(皇帝)就拔剑击他。左右劝解,皇帝就戏弄地割下他们的头发。第二天,太后听说了这件事,传话给张居正让他上疏直言切谏,命张居正替皇帝起草了自责的诏书。(太后)又召皇帝长跪,数落他的过错。皇帝哭泣着请求改正,(太后)才罢休。
    太后性格严明。万历初年,朝廷政事都委任张居正,他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国家)几乎达到了富强,这多半是太后的功劳。光宗还没有被册立为太子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人上疏请求(立他为太子)而被贬,太后听到后认为这样不对。一天,皇帝入内侍奉,太后问起这件事的原因。皇帝说:“他(指光宗)是都人的儿子。”太后大怒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皇帝惶恐不安,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原来内廷称宫女为“都人”,太后也是由宫女进位的,所以这样说。光宗因此得以被立为太子。
    15.C(“因视线受阻而恐惧”错,“恐”表示猜测,恐怕的意思。)
    16.①正侧结合。(手法1分)诗中有对大海的直接描写,也有通过航船、海岛、乘船所花的时间等来从侧面表现大海的宽广。(具体分析2分)②虚实结合。(手法1分)首联写眼前所望实景,中间两联由所见引发联想,尾联写诗人想象自己乘船到神话世界。(具体分析2分)(意对即可,若答“直接描写”或“想象”且分析合理到位亦可给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3)十二门前融冷光 铸以为金人十二(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
    18.①朝气蓬勃 ②噤若寒蝉 ③波光粼粼(每处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皆可)
    19.①原句“沉浸在”强调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且与下文“完全没有自己的存在”衔接自然;而改句使用“看着”,缺少了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②原句中“奔腾起伏”“涨涨落落”和“逐草迁徙”具有强烈动态感,突出湖边自然环境的生机;而改句使用了相对静态的“连绵不断”“水位的变化”和“迁徙”,减弱了这种动态感,使得文字变得平淡。③原句运用三个结构、字数都一致的短句,既分别强调了群山、湖水和牛羊的不同变化特点,也使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改句只运用一个长句,既不能突出景物的不同,也不如原句具有韵律感。(每点2分,任意答两点给满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①比喻:将“白色的云”比作“棉絮”,表现云朵洁白、轻柔的特点;将驳船、鱼虾、河蚌与田螺在湖泊中交织的画面比作人们通过万花筒看到的五彩斑斓的图案,表现湖中景观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特点。②拟人:“虚脱的云朵恢复力气”赋予云朵人的特点,“虚脱”形容云朵在日环食发生时可能呈现出的暗淡的状态,“恢复力气”可以理解为云朵重新焕发生机,恢复了它们原有的轻盈和灵动;生动展现了日环食发生前后天空景色的变化。(或答:“太阳放弃了江湖”赋予太阳人的特点,写出日环食发生时湖边陷入黑暗中的景象,更能突出人在日环食时手足无措的状态。)(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指明所用的修辞手法各1分,结合文段具体分析各1分。
    21.B(题目所给的这段文字涉及“分析瘫痪”。根据原理,它与“不行动”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在语段提及“不行动的遗憾”之后,故首先排除A项。从第三段开始话题由“不行动的遗憾”转向“行动的遗憾”,与这段文字不属于同一话题,故排除C、D两项,选B项。)
    22.语句①改为:随着时间推移。语句③改为:只要不是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就还有机会补救。语句⑤改为:帮我们意识到了局限并促使我们改变。(语句①,“时间流逝”与“时间推移”都表示时间的变化,语意重复,故删去“和流逝”。语句③,“做了之后的错误或失败”与前句内容重复,删去不影响理解;“对这个错误或失败进行补救”表述啰嗦,改为“补救”即可。语句⑤,前面语句④已经提及“过去行为的局限”,该句中不用再重复这一信息,且句中已有“我们”,不用再在“局限”前添加定语表示领属关系,可以将“我们过去行为的”删去;“改变”和“成长”表意有重合,且前文已有“我们才得以成长”,故将“和成长”删去。序号正确各1分,修改正确各1分,其他改法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背景材料“就地取材”,来自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的写作突破口在于审题,首先明确题干中“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中重点谈到”的“遗憾”是“不行动的遗憾”和“行动的遗憾”,这是写作的立足点;然后根据题干“应该如何尽可能地降低它的负面影响”梳理语言文字运用Ⅱ材料中的两点关键信息:一是负面影响,二是应该如何去降低。材料已经给了不少提示:负面影响方面,有“让我们痛彻心扉”“信心会动摇”“更加害怕行动”;如何去降低方面,有积极行动不拖延、做错后积极复盘反思、“去做就有收获,不做永远是输”。考生写作时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与生活经验,发表关于这一话题的独到见解。
    【参考立意】①不要美化没做过的事、没走过的路。②做错事没有那么严重,挫败感终会淡化。③与其纠结做不做,不如先行动再观察。等等。
    相关试卷

    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语文-摸底联考pdf、语文彩卡-摸底联考pdf、语文答案-摸底联考pdf、语文评分细则-摸底联考pdf、语文黑卡-摸底联考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多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