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展开1.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
C. 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D. 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缓冲对是HPO42-/H2PO4-
2.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成年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mU/L,进餐后约1小时可上升至基础值的5~10倍。胰岛素受体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膜中。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存在差异,如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可有(2~3)×103个受体,而在红细胞仅有40多个。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B. 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
C. 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
D. 人体血糖含量过高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3. 人体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取决于血浆渗透压,而醛固酮的水平与血钠含量有关,同时两种激素的分泌也受到循环血量的调控,当血量减少时,两种激素的分泌量都增加。下图为一次饮1000mL清水和1000mL生理盐水的甲、乙个体内排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个体的生理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个体内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而乙恒定不变
B. 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与醛固酮结合而甲不需要
C. 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
D. 甲乙个体的血浆渗透压在a操作后半小时内保持不变
4. 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恒定。下列有关两种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环境下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
B. 两种环境下机体通过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正常
C. 两种环境下都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D. 两种环境下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及汗腺的分泌
5.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患者多有高热39℃~40℃,伴寒战,病程3~5天,全身症状明显。下列发生在患者体内的是( )
A. 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皮肤细胞内大量繁殖
B. 体液中的树突状细胞吞噬并杀灭了侵入人体的全部病毒
C. 辅助性T细胞与病毒接触后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D. 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结合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6.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由于代谢物积累和接触抑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B.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 每隔相同时间取样,稀释相同倍数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D. 为排除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
7. 豌豆蚜(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和鳞翅目(蛾、蝶类)幼虫(以叶片为食)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组豌豆蚜密度变化就是其出生率在不断增大造成的
B. 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是利马豆豆荚减少即食物减少造成的
C. 随着蝉大眼蝽密度减小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D. 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捕食者数量变化可改变种间关系
8.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对其生活干扰较小
B. 调查跳熵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C. 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D. 科研人员利用粪便中的DNA可以调查某地区大熊猫的数量
9. 为了研究植被的分布,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季节江水上涨的高度将江心到防洪堤之间的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芦苇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主要是因为芦苇较高会遮挡藻类的光照
B. 枯水期A区重新露干时植被能迅速恢复,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 不同高度的芦苇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更充分利用无机盐
D. 从江心到岸边由地形变化导致种群分布不同,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10. 我国农村有很多庭院生态系统,如图为某庭院生态系统设计实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用管道将猪舍和蔬菜大棚连通,可以增加蔬菜大棚中的CO2浓度
B. 图中沼气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 沼液中含有的无机盐被蔬菜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该设计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整体原理
11. 下图表示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常用的筛选方法。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生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添加精氨酸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
B. 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细胞膜缺少精氨酸运输载体
C. 甲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精氨酸也没有添加琼脂
D. 菌落②很有可能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的菌株
12. 科研人员为了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细菌,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制备选择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和B合成淀粉酶的基因不同,但是合成的淀粉酶完全相同,细菌A合成分泌的淀粉酶更多。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培养基需要氮源,但不能使用蛋白胨提供氮源
B. 细菌A和B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碱基可能不同
C. 细菌A和B中指导淀粉酶合成的mRNA模板一定相同
D. 细菌A的H/C值更大,反映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13. JEB是一种皮肤病,病因是LAMB3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皮肤产生水疱和糜烂。下图是利用表皮干细胞基因疗法治疗该病的具体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干细胞形成皮肤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会改变
B. 移植的皮肤细胞和患者细胞基因相同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C 培养皮肤细胞前需用胰蛋白酶把皮肤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D. 培养皮肤细胞的时候需要利用CO2培养箱
14. 中医中三白草和鱼腥草具有叠加效应。科研人员欲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来实现相关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避免杂菌污染,纤维素酶处理过的细胞要放入无菌水中
B. 可以利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②过程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③培养基需要添加营养物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D. 该过程通过形成愈伤组织生产药物,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5. 研究人员制备哺乳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用其获得人体特殊功能蛋白W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细胞也含W基因,可从乳汁中提取W
B. 步骤③前需要检查胚胎的抗原物质防止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C. 将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分割后进行步骤③可获得多个转基因动物
D. 图中W基因前需添加在膀胱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是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点,也被称为神经肌肉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运动神经元能够向肌肉细胞传递信号,从而导致肌肉收缩。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ACh:乙酰胆碱;AChR:乙酰胆碱受体)
(1)当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会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神经末梢能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末梢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_____,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是_____。
(3)当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时,通过激活相应的物质而使乙酰胆碱受体降解或结构改变,使突触后膜上_____。当神经冲动传来时,不足以产生引起肌纤维收缩的动作电位,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容易疲劳的肌无力症状,即重症肌无力。某人感到吞咽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可通过抽血检测_____,初步判断是否为重症肌无力。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可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从症状上改善病情,请据图解释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改善病情的原因是_____。
17.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生产经验中蕴含着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打顶去心”可使侧芽生长,增加棉株的结实。当顶芽存在时,侧芽发育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
(2)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根茬长新稻再发育到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如:生长素主要促进_____,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_____,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此过程中,植物受到光照射时,接受红光和远红光信号的_____,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_____,从而调节生长发育。除了光,_____(至少答两点)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8. 东北科尔沁草原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回答下列问题。
(1)耕作前的科尔沁草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弃耕后的科尔沁草原仍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此过程中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
(2)黄蒿和狗尾草地面上竞争阳光,地面下竞争水和无机盐,两者的种间竞争中黄蒿占优势。种间竞争是指_____。
(3)从弃耕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的过程中,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草原的不同空间,形成了草原群落的_____。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逐渐复杂,这种植物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_____。研究发现,随着植物的分层现象越复杂,动物的种类及数量也在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19. 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控制农田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稻虾共作是常见的种养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龙虾以昆虫、稻田杂草和某些有机废弃物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2)科研人员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小龙虾粪便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该过程加速了水稻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小龙虾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_____。
(3)小龙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其细胞内多种抗逆性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对杂草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CK是对照组(单种水稻),RC1、RC2、RC4、RC9分别表示稻虾共作1、2、4、9年
据图分析杂草总数随着稻虾共作年限增加均呈现_____的趋势。因此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虾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方式。
20. 玻尿酸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材料,研究人员欲将玻尿酸合成酶基因H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中以获得能生产玻尿酸的转基因工程菌。图1中的DNA中虚线中间的部分是H基因。H基因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载体质粒P0(如图2所示)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A为木糖诱导型启动子,其中EcRV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5'-GATATC-3',Xbal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5'-TCTAGA-3'。回答下列问题。
(1)以图1中的DNA分子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基因H,并且在引物中添加相应限制酶切位点,则与b链结合的引物序列为5'-_____-3'。
(2)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_____。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经_____处理的枯草芽孢杆菌。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在培养平板中添加了抗生素(如下表所示),得到C1、C2、C3三类菌落。
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
(3)进行现代工业发酵时,在发酵罐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外,还需严格控制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发酵条件。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玻尿酸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菌体生长阶段,第二阶段产物生产阶段。在第一阶段培养基是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第二阶段需要添加_____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玻尿酸。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菌落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A
5.1
11.2
2.2
B
8.1
13.0
1.6
杂草存量(kg/亩)
化肥使用量(kg/亩)
水稻产量(kg/亩)
利润(元/亩)
水稻单作模式
250
62.9
477.8
1386.2
稻虾共作模式
5
32.4
540.8
6058.3
菌落类型
平板类型
C1
C2
C3
无抗生素
+
+
+
氨苄青霉素
+
+
-
四环素
+
-
-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
-
-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 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同
C. 组织液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D. 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PO42-/H2PO4-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详解】A、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A正确;
B、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错误;
C、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细胞内液也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间形成组织液,C错误;
D、维持人体pH相对稳定最重要缓冲对是HCO3-/H2CO3,D错误。
故选A。
2. 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3.9~6.1mm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l/L时为正常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正常成年人空腹基础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mU/L,进餐后约1小时可上升至基础值的5~10倍。胰岛素受体几乎分布于哺乳动物所有细胞膜中。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存在差异,如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可有(2~3)×103个受体,而在红细胞仅有40多个。下列有关血糖平衡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B. 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
C. 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
D. 人体血糖含量过高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作用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A、不同组织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存在差异,所以胰岛素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A正确;
B、进餐后血糖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加快,而不是开始分泌,B错误;
C、胰岛素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一经起作用后即失活,同时机体源源不断产生,C错误;
D、人体血糖含量过高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等因素引起的,D错误。
故选A。
3. 人体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取决于血浆渗透压,而醛固酮的水平与血钠含量有关,同时两种激素的分泌也受到循环血量的调控,当血量减少时,两种激素的分泌量都增加。下图为一次饮1000mL清水和1000mL生理盐水的甲、乙个体内排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关于甲乙个体的生理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个体内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而乙恒定不变
B. 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与醛固酮结合而甲不需要
C. 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
D. 甲乙个体的血浆渗透压在a操作后半小时内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甲个体内由于血浆渗透压减小及循环血量增加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乙个体由于循环血量增加,抑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A错误;
B、甲、乙个体肾小管集合管受体都需与醛固酮结合调控血钠含量,B错误;
C、甲乙个体都需通过调节尿量及尿的成分实现水盐平衡,C正确;
D、甲个体中的血浆渗透压在a操作后半小时内尿量增加,说明其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而乙个体可能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4. 正常机体在寒冷环境和炎热环境中都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恒定。下列有关两种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环境下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都处于兴奋状态
B. 两种环境下机体通过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维持体温正常
C. 两种环境下都可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D. 两种环境下都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及汗腺的分泌
【答案】C
【解析】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两种环境下都会使皮肤相应的温度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人体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进行调控,A正确;
B、人体体温相对稳定就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B正确;
C、寒冷环境下因散热增加,为增加产热,机体促进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而进入炎热环境中机体由于散热量的减少,为维持体温稳定,机体不会增加产热,C错误;
D、两种环境下的血管和汗腺作为效应器都可以接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
故选C。
5.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中,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通过空气或手接触经由鼻腔传染。患者多有高热39℃~40℃,伴寒战,病程3~5天,全身症状明显。下列发生在患者体内的是( )
A. 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皮肤细胞内大量繁殖
B. 体液中的树突状细胞吞噬并杀灭了侵入人体的全部病毒
C. 辅助性T细胞与病毒接触后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D. 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结合抑制其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详解】A、流感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呼吸道细胞内繁殖,A错误;
B、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说明引起了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中的树突状细胞不可能吞噬并杀灭了侵入人体的全部病毒,B错误;
C、辅助性T细胞识别已被抗原呈递细胞处理的抗原后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C错误;
D、机体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结合,可以抑制病毒对人体细胞的粘附,D正确。
故选D。
6.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过程中由于代谢物积累和接触抑制需定期更换培养液
B.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 每隔相同时间取样,稀释相同倍数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D. 为排除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波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该实验探究的是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所以即使培养过程中有代谢物积累也不需更换培养液,同时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真菌,没有接触抑制现象,A错误;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培养液中分布均匀后再吸取,未振荡可能会造成结果偏大或偏小,B正确;
C、每隔相同时间取样,早期酵母菌数量少,不需要稀释,后期随酵母菌数量增加,稀释倍数也在增加,C错误;
D、本实验可以形成前后自身对照,不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D错误。
故选B。
7. 豌豆蚜(吸取植物汁液为食)和鳞翅目(蛾、蝶类)幼虫(以叶片为食)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组豌豆蚜密度变化就是其出生率在不断增大造成的
B. 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是利马豆豆荚减少即食物减少造成的
C. 随着蝉大眼蝽密度减小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D. 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捕食者数量变化可改变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析题文: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说明蝉大眼蝽既属于第二营养级,也属于第三营养级。
2、分析表格数据:去除部分豆荚后,蝉大眼蝽数量减少,而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数目增多。
【详解】A、该实验中豌豆蚜密度是由其出生率与死亡率共同决定的,A错误;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去除利马豆的部分豆荚,因变量是动物密度的变化,因此蝉大眼蝽密度减小是蝉大眼蝽偏好利马豆豆荚,当利马豆豆荚数量减少时蝉大眼蝽数量也减少,B正确;
C、随着蝉大眼蝽密度减小,食物资源有限等,豌豆蚜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C错误;
D、豌豆蚜与利马豆为寄生关系,鳞翅目幼虫与植物为捕食关系,这种种间关系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并不会随捕食者数量变化而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8. 下列关于调查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对其生活干扰较小
B. 调查跳熵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
C. 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
D. 科研人员利用粪便中的DNA可以调查某地区大熊猫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一般用标记重捕法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使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A、红外触发相机监测野生动物方法是一种新型调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对活动隐秘的大中型、珍稀兽类、鸟类的记录,标记重捕法需要捕捉动物并标记后再次捕捉,标记重捕法干扰更大,A正确;
B、跳蝻活动能力比较弱,活动范围比较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
C、标记重捕法是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不是用来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是取样器取样调查法,C错误;
D、粪便DNA是基于被调查个体的DNA碱基序列,特异性很强,结果准确可信。D正确。
故选C。
9. 为了研究植被的分布,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季节江水上涨的高度将江心到防洪堤之间的湿地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芦苇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主要是因为芦苇较高会遮挡藻类的光照
B. 枯水期A区重新露干时植被能迅速恢复,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 不同高度的芦苇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更充分利用无机盐
D. 从江心到岸边由地形变化导致种群分布不同,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示为一个既有水域生态系统也有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从A到D四个区域由于海拔高度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水分、土壤、光照环境从而影响了生物群落的差异。
【详解】A、芦苇比较高,芦苇会遮挡藻类的光照,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A正确;
B、A区有淤泥,有土壤存在,枯水期A区重新露干时发生次生演替,植被恢复比较快,B正确;
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内不同种群的分布,芦苇是一个物种,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从江心到岸边主要是地形高低不同,地形变化导致种群分布不同,构成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
故选C。
10. 我国农村有很多庭院生态系统,如图为某庭院生态系统设计实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用管道将猪舍和蔬菜大棚连通,可以增加蔬菜大棚中的CO2浓度
B. 图中沼气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C. 沼液中含有的无机盐被蔬菜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 该设计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整体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把作物秸秆当燃料烧掉,人类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如果将秸秆用作饲料喂牲畜,可获得肉、蛋、奶等;将牲畜的粪便作为沼气池发酵的原料,可以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中的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这样就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详解】A、用管道将猪舍和蔬菜大棚连通,可以实验猪舍与蔬菜大棚的气体交换,可以增加蔬菜大棚中的CO2浓度,A正确;
B、该生态系统增加了沼气池等能量利用的环节,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B正确;
C、沼液中无机盐被蔬菜吸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
D、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首先要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其次,人类处在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D正确。
故选C。
11. 下图表示的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常用的筛选方法。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精氨酸后,营养缺陷型菌株快速生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添加精氨酸可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定向突变
B. 精氨酸缺陷型菌株细胞膜缺少精氨酸运输载体
C. 甲培养基中没有添加精氨酸也没有添加琼脂
D. 菌落②很有可能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的菌株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诱变后的菌株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菌株迅速形成较大菌落,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缓慢,不出现菌落或形成微小菌落。
【详解】A、用紫外线照射诱导野生型菌株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精氨酸不能定向诱变,A错误;
B、图中添加精氨酸之后精氨酸缺陷型菌株开始生长,说明其能吸收精氨酸,只是不能合成精氨酸,B错误;
C、甲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需要添加琼脂,C错误;
D、对比甲和乙可知,加入精氨酸后才出现的②是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所以可以选择图乙中菌落②获得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D 正确。
故选D。
12. 科研人员为了筛选出能分解淀粉的细菌,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制备选择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和B合成淀粉酶的基因不同,但是合成的淀粉酶完全相同,细菌A合成分泌的淀粉酶更多。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培养基需要氮源,但不能使用蛋白胨提供氮源
B. 细菌A和B淀粉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碱基可能不同
C. 细菌A和B中指导淀粉酶合成的mRNA模板一定相同
D. 细菌A的H/C值更大,反映其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据图分析: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菌种A分解淀粉的能力更强。
【详解】A、蛋白胨除了可以提供氮源,也能提供碳源。该培养基要以淀粉为唯一碳源,如果添加了蛋白胨就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不能添加蛋白胨,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细菌A比细菌B合成分泌更多的淀粉酶,有可能是两者启动子有区别,导致基因表达强度不同,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A和B合成淀粉酶的基因不同,细菌A、B合成的淀粉酶完全相同,考虑到密码子的简并性,淀粉酶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但是翻译淀粉酶的模板mRNA碱基序列可能不同,C错误;
D、H/C值表示单位大小的菌落产生透明圈的能力,可以反映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D正确。
故选C。
13. JEB是一种皮肤病,病因是LAMB3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皮肤产生水疱和糜烂。下图是利用表皮干细胞基因疗法治疗该病的具体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皮肤干细胞形成皮肤细胞过程中基因的表达情况会改变
B. 移植的皮肤细胞和患者细胞基因相同可以减少免疫排斥反应
C. 培养皮肤细胞前需用胰蛋白酶把皮肤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D. 培养皮肤细胞的时候需要利用CO2培养箱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2)营养:除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之外还通常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3)适宜的温度和pH:温度为36.5℃±0.5℃,pH为7.2~7.4;(4)气体环境:CO2和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皮肤干细胞形成皮肤细胞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是通过基因选择性表达来实现的,基因表达情况会发生变化,A正确;
B、移植的皮肤细胞中转入了正常的LAMB3基因,和患者的细胞中基因不完全相同,B错误;
C、皮肤细胞培养时需要将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放入培养液中再进行增殖,C正确;
D、皮肤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利用CO2培养箱来提供O2,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故选B。
14. 中医中三白草和鱼腥草具有叠加效应。科研人员欲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来实现相关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避免杂菌污染,纤维素酶处理过的细胞要放入无菌水中
B. 可以利用高Ca2+-高pH融合法诱导②过程原生质体融合
C. 过程③培养基需要添加营养物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
D. 该过程通过形成愈伤组织生产药物,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原生质体融合,③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提取代谢产物。
【详解】A、过程①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无菌水中会吸水膨胀而破裂,所以需要提供和细胞内液体等渗的溶液,A错误;
B、高Ca2+-高pH融合法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
C、过程③是脱分化,需要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C正确;
D、图中植物细胞只是形成愈伤组织,并没有形成完整个体,也没有形成其他类型的细胞,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15. 研究人员制备哺乳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用其获得人体特殊功能蛋白W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细胞也含W基因,可从乳汁中提取W
B. 步骤③前需要检查胚胎的抗原物质防止出现免疫排斥反应
C. 将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分割后进行步骤③可获得多个转基因动物
D. 图中W基因前需添加在膀胱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③表示胚胎移植。
【详解】A、图中转基因动物体细胞都含有W基因,但是膀胱生物反应器技术中W基因在膀胱壁细胞中特异性的表达,A错误;
B、胚胎移植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做抗原检测,B错误;
C、囊胚中滋养层细胞将会发育成胎盘胎膜,分割滋养层细胞进行胚胎移植无法获得多个转基因动物,需要将囊胚中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才能获得多个转基因动物,C错误;
D、膀胱生物反应器技术需要在目的基因前添加在膀胱壁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所对应的启动子等调控组建,D 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是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点,也被称为神经肌肉突触。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运动神经元能够向肌肉细胞传递信号,从而导致肌肉收缩。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ACh:乙酰胆碱;AChR:乙酰胆碱受体)
(1)当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会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神经末梢能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末梢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_____,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是_____。
(3)当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时,通过激活相应的物质而使乙酰胆碱受体降解或结构改变,使突触后膜上_____。当神经冲动传来时,不足以产生引起肌纤维收缩的动作电位,从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容易疲劳的肌无力症状,即重症肌无力。某人感到吞咽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可通过抽血检测_____,初步判断是否为重症肌无力。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可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从症状上改善病情,请据图解释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改善病情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末梢细胞膜Na+通透性增加,造成Na+内流,使膜内正电荷数量高于膜外
(2) ①. 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 ②. 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3) ①. 乙酰胆碱受体(AChR)减少或受损 ②. 血浆中是否存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③.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中积累,延长并且增加了乙酰胆碱的作用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神经末梢能产生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细胞外Na+浓度高于膜内,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末梢细胞膜Na+通透性增加,造成Na+内流,使膜内正电荷数量高于膜外。
【小问2详解】
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末梢上的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后,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小问3详解】
当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攻击时,通过激活相应的物质而使乙酰胆碱受体降解或结构改变,使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减少或受损。某人感到吞咽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和四肢无力等症状,去医院检查时,可通过抽血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初步判断是否为重症肌无力。若确诊为重症肌无力,可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从症状上改善病情,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改善病情的原因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中积累,延长并且增加了乙酰胆碱的作用。
17.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生产经验中蕴含着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打顶去心”可使侧芽生长,增加棉株的结实。当顶芽存在时,侧芽发育受到抑制的原因是_____。
(2)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根茬长新稻再发育到成熟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如:生长素主要促进_____,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_____,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此过程中,植物受到光照射时,接受红光和远红光信号的_____,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_____,从而调节生长发育。除了光,_____(至少答两点)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答案】(1)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
(2) ①. 细胞核的分裂 ②. 细胞质的分裂 ③. 光敏色素 ④. 特定基因的表达 ⑤. 温度、重力
【解析】
【分析】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幼嫩根尖。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小问1详解】
“适时打顶去心”是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可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当顶芽存在时,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侧芽发育受到抑制。
【小问2详解】
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二者协调促进细胞分裂的完成,表现出协同作用。光敏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接受红光和远红光信号,其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生长发育。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18. 东北科尔沁草原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回答下列问题。
(1)耕作前的科尔沁草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弃耕后的科尔沁草原仍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此过程中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
(2)黄蒿和狗尾草地面上竞争阳光,地面下竞争水和无机盐,两者的种间竞争中黄蒿占优势。种间竞争是指_____。
(3)从弃耕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的过程中,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草原的不同空间,形成了草原群落的_____。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逐渐复杂,这种植物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_____。研究发现,随着植物的分层现象越复杂,动物的种类及数量也在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发生 ②. 生物群落类型在不断发生改变
(2)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3) ①. 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②. 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③. 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解析】
【分析】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随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小问1详解】
耕作前的科尔沁草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弃耕后的科尔沁草原仍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生物群落类型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此过程中发生了演替。
【小问2详解】
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小问3详解】
从弃耕到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的过程中,不同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草原的不同空间,形成了草原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随着植物的分层现象越复杂,动物的种类及数量也在增多。
19. 综合种养模式可以控制农田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稻虾共作是常见的种养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龙虾以昆虫、稻田杂草和某些有机废弃物等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2)科研人员研究的稻虾共作模式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小龙虾粪便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该过程加速了水稻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小龙虾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_____。
(3)小龙虾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其细胞内多种抗逆性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长期稻虾共作对杂草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CK是对照组(单种水稻),RC1、RC2、RC4、RC9分别表示稻虾共作1、2、4、9年
据图分析杂草总数随着稻虾共作年限增加均呈现_____的趋势。因此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虾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方式。
【答案】(1)消费者、分解者
(2) ①. 物质循环 ②. 小龙虾通过吃杂草,减少水稻和杂草的竞争,通过捕食害虫,减少水稻的能量流向害虫,从而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水稻达到增产的效果
(3)直接 (4)稻虾共作杂草数量先不断减少,之后开始增加,杂草数量都比对照组少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寄生、捕食和互利共生等。
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小问1详解】
小龙虾以昆虫、稻田杂草为食,此时小龙虾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小龙虾以某些有机废弃物等为食,此时小龙虾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小问2详解】
小龙虾粪便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该过程加速了水稻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小龙虾使水稻增产的原因是小龙虾通过吃杂草,减少水稻和杂草的竞争,通过捕食害虫,减少水稻的能量流向害虫,从而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水稻达到增产的效果。
【小问3详解】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其细胞内多种抗逆性基因,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问4详解】
据图分析杂草总数随着稻虾共作年限增加均呈现稻虾共作杂草数量先不断减少,之后开始增加,杂草数量都比对照组少的趋势。因此同一农田不宜长期稻虾共作,应探索更多其他的种养方案,轮换种养方式。
20. 玻尿酸是一种重要的医用材料,研究人员欲将玻尿酸合成酶基因H导入到枯草芽孢杆菌中以获得能生产玻尿酸的转基因工程菌。图1中的DNA中虚线中间的部分是H基因。H基因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载体质粒P0(如图2所示)具有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A为木糖诱导型启动子,其中EcRV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5'-GATATC-3',Xbal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为5'-TCTAGA-3'。回答下列问题。
(1)以图1中的DNA分子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基因H,并且在引物中添加相应限制酶切位点,则与b链结合的引物序列为5'-_____-3'。
(2)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_____。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入经_____处理的枯草芽孢杆菌。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在培养平板中添加了抗生素(如下表所示),得到C1、C2、C3三类菌落。
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是____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___。
(3)进行现代工业发酵时,在发酵罐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外,还需严格控制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发酵条件。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玻尿酸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菌体生长阶段,第二阶段产物生产阶段。在第一阶段培养基是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第二阶段需要添加_____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玻尿酸。
【答案】(1)TCTAGAATGGGC
(2) ①. 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及结合的部位,能驱动转录过程 ②. Ca2+/CaCl2 ③. C2 ④. C1菌落含有P、C3未转入质粒
(3) ①. 温度、pH、溶解氧 ②. 木糖
【解析】
【分析】PCR技术的引物设计需考虑两方面因素:第一是能与模板链3′端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第二是要能产生与质粒连接的酶切位点。
【小问1详解】
基因H以a链为转录模板链,转录时mRNA自身的延伸方向为5′→3′,即转录是从DNA的3′ 端开始的,所以应在引物的5′ 端改造添加限制酶识别序列;再结合质粒中启动子的方向可知,a链3′端连接启动子,5′端连接终止子,所以需要在PCR扩增仪中加入与b链结合的引物序列5'-TCTAGAATGGGC-3'。
【小问2详解】
基因表达载体含有启动子,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及结合的部位,能驱动转录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Ca2+处理法,用Ca2+(CaCl2)处理受体细胞,可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生理状态,这种细胞叫感受态细胞。
由图2和表中信息分析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但没有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则导入重组质粒的微生物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上生存,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因此应选择的菌落是C2类;
C1类在含有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都能生存,说明两种标记基因都没有被破坏,即导入的是P0质粒;C3类在含有四环素或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都不能生存,说明未转入质粒。
【小问3详解】
进行现代工业发酵时,在发酵罐加入适宜的培养基外,还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量等发酵条件,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在利用转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玻尿酸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菌体生长阶段,此时培养基以蔗糖为唯一碳源;第二阶段是产物生产阶段,需要添加适量的诱导物(木糖)以诱导产生更多的玻尿酸。这些诱导物通常是能够与工程菌中特定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结合的化学物质,通过激活或抑制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玻尿酸的生产。
物种
分组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菌落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A
5.1
11.2
2.2
B
8.1
13.0
1.6
杂草存量(kg/亩)
化肥使用量(kg/亩)
水稻产量(kg/亩)
利润(元/亩)
水稻单作模式
250
62.9
477.8
1386.2
稻虾共作模式
5
32.4
540.8
6058.3
菌落类型
平板类型
C1
C2
C3
无抗生素
+
+
+
氨苄青霉素
+
+
-
四环素
+
-
-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
-
-
生物-安徽省A10联盟2022级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 这是一份生物-安徽省A10联盟2022级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共11页。
[生物]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生物]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
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