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汕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汕樟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 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有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中,我们会( )
①与越来越少的人打交道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不必关心国家发展、社会发展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感受社会生活。分析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中,我们会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所以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④说法错误,我们作为社会一员,要关心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故选B。
2. 在小区,我们是业主;在商场,我们是消费者;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家里,我们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这说明( )
A. 我们的身份都是相同的
B.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C. 我们的社会关系是由身份确定的
D. 在相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A说法错误,在不同场所,我们身份是不同的;B说法正确,“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这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说法错误,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材料强调社会角度的多样性;D说法错误,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故选B。
3. 鲁迅先生说:“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对这句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 社会发展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
C.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 个人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个人离不开社会。
A:“一个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那正像人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说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强调社会对个人的作用,A说法正确;
BCD:说法没有体现社会对个人的作用,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4. 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一副著名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告诫我们应该( )
A. 关心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
B. 大小事情都自己做,事必躬亲
C. 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D. 学会倾听,学会关心他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知识。
A:题干阐述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为国家的建设提出建议,也就是要关心社会发展,积极融入社会,故A符合题意;
B:任何事情都自己做是不可能的,这种说法太绝对了,故B说法错误;
C: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对国家、人民有利,就是在对国家做贡献,故C说法错误;
D:题干与学会倾听,关心他人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 在生活中,养成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 )
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追求时尚 ③塑造健康的人格 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根据所学,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观点①正确;观点③正确;观点④正确;养成亲社会行为不是为了追求时尚,观点②错误;观点①③④正确,所以选C。
6. 在我国,“志愿者”已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和认可。有关机构实施的-项社会调查显示: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去做公益活动志愿者”。志愿者的行为( )
A. 是履行公民法定义务的表现B. 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
C. 是青年人成才的关键D. 是只强调国家社会责任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志愿者的行为是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表现,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B观点正确;是履行公民道德义务的表现,A观点错误;青年人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C观点错误;志愿者的行为不只是强调国家社会责任的行为,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7. 遇到路人要求扫二维码,并谎称自己是创业者,王女士出于好心帮其扫码,却在不知不觉中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此后,她经常受到骚扰电话和营销广告的滋扰,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王女士的经历提醒我们( )
①提高警惕,拒绝帮助他人
②明辨是非,学会自我保护
③保护隐私,给隐私上把锁
④封闭自己,减少与人交往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王女士的经历提醒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状况,让我们防不胜防。我们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隐私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②③正确。观点过于绝对,①④错误,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故选D。
8. 近年来,网民通过“政府直通车”“网络政府”等,热论国是,举报违法排污等危害社会的行为。这表明( )
①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政府应完全采纳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
③网络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④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重要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③④:分析材料,网民利用网络行使建议监督权,这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促进决策民主科学,有利于人们便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②:“完全采纳”说法过于绝对,政府采纳合理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故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9. 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青少年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 ( )
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 ②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站
③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见面要求 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①为避免不良诱惑,拒绝上网说法错误。因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不能因此网络有不良诱惑就拒绝上网。所以答案选D。
10. “世界是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对手机网民疏于人际交流的真实写照。目前,星巴克咖啡店发起的“抬头行动”,倡议顾客放下手机和平板电脑,多和身边的人面对面交流,引来顾客和网友的热情响应。人们相应“抬头行动”是因为( )
①网络交往代替不了真实的情感交流
②远离网络才能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③再精彩的网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④虚拟的网络交往没有任何意义
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网络是把双刃剑,再精彩的网络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往代替不了真实的情感交流,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交往,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①③说法正确;②错在“远离”,要正确利用网络。④错误,网络交往具有积极的一面。故选B。
11. “我不在乎是不是你的血汗钱,我在乎的只是你的钱”,2016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诈骗案5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2.8万名。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应该( )
①拒绝利用网络进行交往,因为网络交往都是虚假的
②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③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
④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参与网络生活。
②③④: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在使用网络时,应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故②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没有认识到网络的积极一面,故排除①;
故本题选B。
12. 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有( )
①社会管理秩序②生产秩序③交通秩序④公共场所秩序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秩序。
①②③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3.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其中强制性手段的是( )
A. 道德B. 法律C. 舆论D. 风俗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包括道德、纪律和法律等,其中道德靠舆论和风俗习惯等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则,具有强制性,B观点正确,A、C、D观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14. 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法律知识时绘制了下列四幅图,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刑罚、规则、违法行为、犯罪特征的认识。
C: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按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C说法正确;
A: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两大类;警告属于行政责任;赔偿损失属于民事责任;A说法错误;
B: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B说法错误;
D:我国诉讼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三者并列关系,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5. 与“彬彬有礼是高贵的品格中最美丽的花朵”意思最相近的选项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与之意思最相近的是D。A中古语的意思是结交不同的人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B中的古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C中的古语的意思是要防微杜渐。这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该题选D。
16. 文明有礼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在当今就业竞争中,学历只占部分,而得体的言行举止会使你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这告诉我们( )
①文明有礼比学历更重要 ②文明有礼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③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④做到文明有礼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②③:在当今就业竞争中,学历只占部分,而得体的言行举止会使你在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告诉我们文明有礼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③说法正确;
①:文明有礼和学历都很重要,①错误;
④:“就能”一词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 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
A. 不违法B. 不违纪C. 法律D. 不犯罪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法不可违。
ABCD:依据教材知识,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A说法正确;BCD与题干不符;
故本题选A。
18.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们武威市凉州区一道亮丽风景线.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提取一辆“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出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乱停乱放,恶意毁坏二维码等。为了更好地推广“共享单车”( )
①市民要提高自身素养,规范使用“摩拜单车”
②政府规划设置单车停放点
③“摩拜”公司要加强使用指引和实施有效监管
④市民严厉查处违规停放的“摩拜单车”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规则 。
①②③:对于出现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恶意毁坏二维码等现象,市民应提高自身素养,规范使用“摩拜单车”;政府规划设置单车停放点;“摩拜”公司要加强使用指引和实施有效监管,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市民没有严厉查处违规停放的“摩拜单车”的权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9. 在社会生活中,未成年人难免会受到伤害,常常需要帮助。下列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是( )
A. 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B. 父母、老师、公安机关
C. 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D. 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教材知识,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20. 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后的屏障是( )
A. 紧急避险
B. 通过调解、仲裁机构解决
C. 诉讼
D. 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诉讼的认识。
A:紧急避险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故A不符合题意;
BD:通过调解、仲裁机构解决和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但不是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故BD不符合题意;
C: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诉讼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后的屏障,故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某班准备开展一次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观点提炼】
同学们通过阅读名著,分享交流成功人物的故事,探究其成长过程。
小敏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认为,鲁滨趾能在孤岛生活28年,说明社会对个人也不是那么重要。对此,小磊讲述了一个故事来表达不同观点:
俄罗斯发现有一位7岁的“鸟孩”,从小在家中被母亲当鸟儿一样饲养,家人不与他说话、交流,他也从未外出与人交往,使得他直到七岁还和小鸟一样只会叽叽喳喳地说话。
(1)请你结合所学,提炼小磊想要表达的观点。
【意义阐述】
“双减”背景下,全国各地学校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下面是某实验中学给八年级学生设计的“十一”假期作业清单。
(2)以上这份“特殊”的假期作业有何积极意义?
【落实行动】
(3)通过这份“十一”假期的作业清单,给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1)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个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①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有利于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等等。
(3)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解析】
【分析】考点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亲社会行为的知识点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小问1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 需要运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俄罗斯发现有一位7岁的“鸟孩”→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2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 需要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的有关知识,从意义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实验中学给八年级学生设计的“十一”假期作业清单→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小问3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 需要运用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的有关知识,从启示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十一”假期的特色作业清单→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 某校初二(2)班有些同学沉湎于游戏机房或网吧,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存在怕动脑筋,抄袭作业的现象。为了帮助这些同学,班委会决定组织一次班会。
(1)请谈谈沉湎于网络有哪些危害?
(2)青少年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在参与网络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答案】(1)过度上网消耗精力,耽误学业,影响身体健康,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个人隐私容易泄露,诱发违法犯罪等。
(2)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3)①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沉迷网络的危害,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传播网络正能量的做法,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23. 材料一:今日,我县交警大队执勤人员在安保巡逻时,发现一名年轻男子驾驶非法改装的“鬼火”摩托车,车身噪音非常大,经询问后,了解到该驾驶人属未成年人,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宣讲了相关的交通法规及驾驶“鬼火”摩托车上路的严重危害性,并依法查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驾驶改装车辆上路的,除了要处罚款500元外,还要勒令当事人将车辆恢复原状;如果追逐竞赛达到危险驾驶标准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二: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删除了“敢于斗争”“见义勇为”等内容,不再鼓励中小学生牺牲自我“敢于斗争”,而是要求他们“珍爱生命保安全”、“会自护懂求救”。
请联系课本知识回答:
(1)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如何预防犯罪?(三个方面即可)
(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三个方面即可)
【答案】(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等。
(2)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掌握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答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如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②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设法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相貌;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预防犯罪、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此题考查学生对青少年怎样预防犯罪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可从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即可。
(2)分析题干可知,解答时要从“中学生”角度分析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的做法,根据教材知识,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具体可从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设法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相貌、了解违法犯罪分子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方面回答即可。作业清单
作业1
为家人制作一道美食
作业2
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
作业3
到博物馆参观
作业4
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宣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樟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汕樟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汕头市汕樟中学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