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课件+作业)苏教版
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滑轮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滑轮习题,文件包含112滑轮作业原卷版苏科版docx、112滑轮作业解析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A.F1>F2>F3>F4B.F1=F2=F3=F4C.F1<F2<F3<F4D.F1>F2>F3=F4
【答案】B
【解答】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无论沿哪个方向匀速拉起物体,力的大小都相等,故F1=F2=F3=F4,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如图所示,沙桶通过定滑轮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A相连,当沙桶重力为5N时,物块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下列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B.在物块A上加砝码,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当沙桶落地后,由于惯性物块A会继续向左运动
D.向沙桶中加入沙时,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5N
【答案】C
【解答】A、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故A错误;
B、在物块A上加砝码,由于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变大,所以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大,故B错误;
C、当沙桶落地后,物块A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左运动,故C正确;
D、向沙桶中加入沙时,由于物块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物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如图所示,滑轮组悬挂在水平钢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通过滑轮A和滑轮B使物体C匀速上升,关于人拉动绳子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滑轮A相对子物体C在运动,所以A是动滑轮
B.滑轮B相对于物体C静止不动,故B是定滑轮
C.滑轮A起到了改变人所施加的拉力方向的作用
D.滑轮B起到了改变人所施加的拉力方向的作用
【答案】C
【解答】由图可知,滑轮A位置固定不变,滑轮B随重物一起移动,所以滑轮A为定滑轮,滑轮B为动滑轮,故A、B错误;
定滑轮使用时可以改变人所施加的拉力方向的作用,故C正确,D错误。
如图所示,物体A、B的重分别为40N、20N,动滑轮重为10N,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以2m/s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
A.A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0N
B.B物体下落速度为1m/s
C.若用力F向左拉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力的大小为15N
D.若用F=15N向左拉物体A,可以使物体A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答】A.由图知,动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FA=(GB+G动)=(20N+10N)=15N,由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FA'=FA=15N,
此时物体A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15N,故A错误;
B.由v绳=2v动可知,B物体下落速度为:vB=v动=v绳=×2m/s=1m/s,故B正确;
CD.当物体A向左运动时,由于物体A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方向向右,要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向左拉物体A的力F=f+FA'=15N+15N=30N,要使物体A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则向左拉物体A的力F>30N,故CD错误。
某同学用重为10N的滑轮匀速提升重为90N的物体。不计绳重,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25NB.60NC.50ND.45N
【答案】B
【解答】动滑轮之所以能省一半的力,是因为其相当于杠杆的变形,轮的直径相当于动力臂,轮的半径相当于阻力臂,这样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自然就能省一半的力。而这一关系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竖直向上拉绳子。
不计绳重和摩擦,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2段绳子承担,
当沿竖直方向拉动时,拉力F=(G物+G动)=(90N+10N)=50N;
图中斜向上拉绳子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会减小,但动力臂会小于阻力臂的二倍,而阻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就会增大,因此所用拉力变大,则拉力F的范围是F>50N。
如图的装置处于平衡状态(0为支点)、杠杆上每格等距,已知物重G=360N,若不计绳重、摩擦、杠杆和滑轮重,则F大小应为 ( )
A.180NB.120NC.540ND.60N
【答案】D
【解答】若不计绳重、摩擦、杠杆和滑轮重,则作用在杠杆右端的力:F'=G=×360N=18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3L=F'×L,即:F×3L=180N×L,解得:F=60N。
如图,健身拉力器的配重金属块每个质量为10kg,锻炼时根据需要调节配重。拉力器上的滑轮属于 滑轮;一个质量为75kg的人,向下一次最多能匀速拉起 个金属块。(拉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
【答案】定;7
【解答】(1)由图示可知,滑轮均静止不动,所有的滑轮都是定滑轮。
(2)人的质量为75kg,人的体重:G=mg=75kg×10N/kg=75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为:G金属块=10kg×10N/kg=100N,
=7.5,则人最多能拉力其7块金属块。
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如图甲所示,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在拉起吊桥过程中,滑轮C属于 (选填“定”或“动”)滑轮,吊桥可看作支点为 (选填“A”“B”或“C”)点的杠杆.如图乙所示,用滑轮拉着一重为5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利用该滑轮能省 (选填“力”或“功”).若滑轮重10N,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为 N.
【答案】定;B;力;30
【解答】解:在拉起吊桥过程中,滑轮组C的轴固定不动,为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
由图可知,在拉起吊桥过程中,吊桥绕着B点转动,所以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的支点是B点;
由图知,施加拉力F时,物体上升过程中滑轮也同时上升,所以此滑轮是一个动滑轮;由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可知,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但可以省力;
已知物体重50N,滑轮重10N,绳子股数n=2;不计绳重及轮与轴间的摩擦,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G物+G动)=×(50N+10N)=30N。
如图所示,分别使用A、B两种滑轮匀速提起物体,若物体所受重力G=100N,不计绳重、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拉力FA= N,FB= N。若使用滑轮A时,物体上升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m。
【答案】50;100;2
【解答】由图知,提升物体时,A滑轮和物体一起移动,则A是动滑轮;B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则B是定滑轮;由题知,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
A滑轮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则FA=G=×100N=50N;
B滑轮是定滑轮,则FB=G=100N;
由动滑轮的特点可知s=2h,则物体上升的高度s=2h=1×2m=2m。
实心物体A由a物质制成,实心物体B由b物质制成,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相同。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把物体A挂在滑轮组下,如图乙所示, (选填“左”或“右”)边的滑轮为动滑轮。若使滑轮组处于静止状态,则虚线框内应悬挂 个B物体(绳重、滑轮重均忽略不计)。
【答案】左;2
【解答】(1)如图乙所示,左边的滑轮与实心物体A一起运动,故左边的滑轮为动滑轮;
(2)由图甲可知,当m=20g时,Va=10cm3,Vb=40cm3,
则ρA===2g/cm3,ρB===0.5g/cm3,
所以ρA:ρB=2g/cm3:0.5g/cm3=4:1;
因为A、B的体积相同,所以由G=mg=ρVg可得,A、B的重力之比:
GA:GB=ρAVg:ρBVg=ρA:ρB=4:1;
由图乙可知,使用的滑轮组中n=2,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设方框中挂N个B物体,则有:N•GB=GA,则N=×=×=2。
“由物及理,思维建模”。如图所示,这是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相当于 (填简单机械名称)模型;人们借助这种装置的主要目的是为
(选填“省力”、“省距离”或“省功”);若某同学所用的拉力为300N,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则摩托车的质量为 kg。(g取10N/kg)
【答案】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省力;150
【解答】提升物体时,上面的滚轴的轴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下面的滚轴和物体一起移动,属于动滑轮,所以把该装置看成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利用该装置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不计摩擦和装置的自重,人对绳的拉力:F=G=300N,所以G=1500N,则m===150kg。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 。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 。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优点,则应选择最佳装置是 。
(5)在乙实验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
(6)在丙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的功率为 W。静止时测力计示数
(选填“>”、“<”或“=”)0.55N。
(7)对比乙、丙两次实验中,将同一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两装置机械效率大小不等的原因是 。
【答案】(1)省力;(2)改变用力的方向;(3)费距离;(4)滑轮组;(5)96.1%;(6)0.055;<;(7)不计摩擦和绳重,在提起的过程中,丙用的是动滑轮,所以丙方法需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丙比乙多做额外功
【解答】(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
(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3)钩码移动的距离为0.2m,丙中的距离为0.4m,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为了既方便又省力,结合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可以使用滑轮组;
(5)在乙实验中,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100%=96.1%;
(6)动滑轮承重绳子的股数n=2,第二次实验时拉力的功率:P===Fv=Fnv物=0.55N×2×0.05m/s=0.055W;
静止时没有摩擦力,拉力等于钩码和动滑轮重力的一半,拉力小于0.55N;
(7)不计摩擦和绳重,在提起的过程中,丙用的是动滑轮,所以丙方法需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丙比乙多做额外功。
如图所示,小军同学正在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实验: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2)实验时,他应该 (选填“匀速”或“加速”)拉动绳子;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4)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 的特点。
【答案】(1)物体的重力;拉力的大小;(2)匀速;(3)F1=F2=F3;(4)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解答】解:(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实验中应匀速提升重物,测量出物体的重力和拉力的大小,根据这两个力的大小分析定滑轮是否省力;
(2)实验时,他应匀速拉动绳子,让物体匀速上升,这样便于读数,读数也更准确;
(3)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F1、F2、F3匀速提升重物,由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2=F3;
(4)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能够改变拉力的方向。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建筑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s,工人对绳子末端的拉力F的大小为500N,该工人自身重力为600N,两个滑轮的质量相等,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
(1)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
(2)动滑轮的重力;
(3)该工人利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
【答案】(1)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为2m/s;(2)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3)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1000N
【解答】(1)从图中可知n=2,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v=2v物=2×1m/s=2m/s;
(2)从图中可知n=2,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根据F=(G+G轮)可知,
动滑轮的重力G轮=nF﹣G=2×500N﹣800N=200N;
(3)该工人自身重力为600N,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最大为F′=G人=600N,
根据F=(G+G轮)可知,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G′=nF′﹣G轮=2×600N﹣200N=1000N。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若某一次工人将重800N的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了6m,所用的拉力为300N,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
【答案】(1)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2)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8m;
(3)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为400N。
【解答】(1)由图示可知,n=3,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由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3F﹣G=3×300N﹣800N=100N;
(2)已知建材上升的高度为6m,则钢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3h=3×6m=18m;
(3)滑轮与钢绳间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当所运送建材的重为1100N时,工人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G′+G动)=×(1100N+100N)=400N。
实验序号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测力计用力的方向
甲
0.98
0.2
0.98
0.2
向上
乙
0.98
0.2
1.02
0.2
向下
丙
0.98
0.2
0.55
0.4
向上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滑轮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112滑轮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12滑轮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2 滑轮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112滑轮原卷版docx、112滑轮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2 滑轮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112滑轮原卷版docx、112滑轮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