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课件+作业)苏教版
初中物理3 功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3 功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13功作业原卷版苏科版docx、113功作业解析版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A.力越大做功越多
B.做功所用的时间越长做功越多
C.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做功越多
D.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答案】D
【解答】A、根据W=Fs可知,虽然力大,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未知,所以不能判断做功的多少,故A错误;
B、根据W=Pt可知,虽然做功所用的时间长,但是功率的大小未知,所以不能判断做功的多少,故B错误;
C、根据W=Fs可知,虽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大,但是力的大小未知,所以不能判断做功的多少,故C错误;
D、根据功的定义可知,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故D正确。
如图装卸工人用沿斜面的力F=200N,匀速将G=800N的货柜从斜面底端推上1m高的货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中,斜面对货柜支持力做功0J
B.此过程中,推力做功800J
C.货柜受到的重力和斜面对货柜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D.货柜受到的重力和货柜对斜面的压力二力平衡
【答案】A
【解答】A、斜面对货柜支持力与斜面相垂直,但货柜在此方向没有通过一定的距离,由公式W=FS知,支持力没有做功。此选项正确;
B、已知推力F=200N,斜面长度为L=5m,所以推力做的功为W=FL=200N×5m=1000J.此选项错误;
C、货柜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斜面对货柜的支持力与斜面相垂直,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D、货柜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货柜是受力物体;货柜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垂直,货柜是施力物体,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此选项错误。
关于体育考试中的一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跳绳过程中,要克服体重做功
B.实心球抛出后最终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作用
C.跑步到达终点时人不能马上停下来是因为具有惯性
D.立定跳远的同学跳出后在空中受到推力的作用
【答案】D
【解答】A、跳绳过程中,用力使身体向上运动,所以是克服重力做功,故A正确;
B、实心球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实心球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跑步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人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行,故C正确;
D、立定跳远的同学跳出后在空中受到重力作用,故D错误。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顺利举行,期间我们欣赏到许多精彩的体育赛事;体育运动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应保持1s不动等待裁判确认,这1s内运动员仍对杠铃做功
B.游泳时用手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掷出去的铅球总是沿曲线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在接力赛中,为保证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应尽可能做到相对静止
【答案】A
【解答】A、举重运动员对杠铃的力是向上的,向上没有通过距离,举力对杠铃没有做功,故错误,符合题意;
B、游泳时用手脚向后划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一个向前的了,人就能前进,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掷出的铅球,由于惯性前行,由于受到重力向下运动,所以铅球进行的曲线运动。最终落向地面是受到重力的原因,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交接棒时,以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另一个运动员是静止的,易于传递接力棒,正确,不符合题意。
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5m/s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如果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
D.拉力对物体不做功,克服重力做了功
【答案】C
【解答】A、木块的重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不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如果在木块上放一钩码后,则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变大,滑动摩擦力变大,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所以拉动木块在水平面上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故C正确;
D、木块在拉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拉力对物体做功,克服重力没有做功,故D错误。
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答案】B
【解答】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杠铃很快举过头顶,对杠铃施加了竖直向上力的作用,且杠铃在力的作用上移动了距离,所以对杠铃做了功;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对杠铃施加了力的作用,但杠铃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距离,所以没有对杠铃做功,综上所述,选项ACD错误,B正确。
下列四个选项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小明举着哑铃静止不动B.小李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行走
C.小红将地上的课本捡起来D.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5m,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
【答案】C
【解答】A、运动员举着哑铃静止不动,用了力,但哑铃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做功,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李背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行走,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书包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二者方向相互垂直,书包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没有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小红将地上的课本捡起来,对课本用了力,课本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做了功,故C符合题意;
D、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了15m,是由于惯性在草地上滚动,有距离,但不再受人的作用力,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如图物体在相同力F的作用下,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s,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W3,比较甲、乙、丙三次所做的功的大小( )
A.W1=W2=W3B.W1>W2>W3C.W1<W2<W3D.无法判定
【答案】A
【解答】由题知,物体受到的拉力相同,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相同,根据W=Fs可知,力F做的功W1=W2=W3。
水桶掉进水里,打捞时桶里带了些水,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对桶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C.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
【答案】A
【解答】水桶掉进水里,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桶提上来,所以对桶做的功为有用功;
但水桶里面有一些水,又不得不对水做功,所以对水做的功为额外功;
手对绳子拉力做的功,包括对水做的功、对桶做的功、对绳子做的功,为总功。
故BCD错、A正确。
同—滑轮用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方法在竖直方向上匀速提升重力均为20N的A、B两物体,已知滑轮重2N,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的拉力F甲=11N
B.A物体受到的合力与B物体受到的合力相等
C.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1m,则利用乙方法做的有用功比甲的多
D.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1m,则手的拉力F甲做的功和F乙做的功相等
【答案】B
【解答】A、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手的拉力F甲=20N,故A错误;
B、因为A、B物体被匀速提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所受的合力都为零,故B正确;
CD、若A、B两物体都被提升1m,根据W=Gh可知,所做的有用功是相同的,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中的有用功等于总功;用乙装置提重物时,需要提起动滑轮,要做额外功,总功要大于有用功;所以两种情况下,所做的有用功相同,手的拉力F甲做的功大于F乙做的功,故CD错误。
如图所示,把同一个物体从斜面底部沿AB、AC、AD三个光滑的斜面匀速拉到顶端A点,比较可知,拉力的大小 ,拉力做的功 (以上两个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不同;相同
【解答】由图可知,斜面AB倾斜角度最小,所以沿着AB用的拉力最小;斜面AD倾斜角度最大,沿着AD的拉力最大,所以比较可知,拉力的大小不同;
不考虑摩擦,额外功为0,利用斜面做的功都等于提升物体做的功,所以拉力在三斜面上做功相同;
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相同的两块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1和F2分别作用在ab和cd的中点,使它们缓慢的竖直起来,且砖不在地面上滑动。当砖的边ab、cd刚离开地面时F1 F2;当两块砖抬高至竖直位置时,F1、F2做功分别为W1、W2,则W1
W2。
【答案】=;>
【解答】(1)左图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F1克服砖的重力才能将砖抬起,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1×cd=G×cd,解得F1=G;
右图以与地面接触的下边为支点转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2×ab=G×ab,解得F2=G,所以F1=F2;
(2)在ab或cd边不断抬高的过程中,动力臂始终等于阻力臂的2倍,
所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不变,砖的重力不变,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ab或cd不断抬高的过程中,动力的大小不变,即F1始终等于F2;
由cd>ab可知,第一次拉力移动的距离大,
由W=Fh可得,两次拉力做功的关系为W1>W2。
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1)0﹣1秒内,推力F对木箱 (选填“做了功”或“没有做功”)。
(2)3﹣6秒,推力F对木箱做功 焦。
【答案】(1)没有做功;(2)400
【解答】(1)从图丙可以看出,从0s至1s内,木箱没有移动距离,因此推力没有对木箱做功;
(2)由图象可知在3~5s内的运动速度v=1.0m/s,推力F=200N,由v=可得,在3﹣5s内移动的距离为:s=vt=1.0m/s×2s=2m,推力做功:W=Fs=200N×2m=400J,
由图可知,5~6s没有推力作用在木箱上,不做功,3﹣6秒,推力F对木箱做功400J。
当马拉着载有800kg货物的雪撬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时,马对雪橇的水平拉力是500N,雪撬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 N;若马拉雪橇前进了100m,则马的拉力做的功是
J,重力做的功是 J。
【答案】500;50000;0
【解答】因雪橇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南行驶,雪橇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阻力的作用,并且是一对平衡力,所以这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阻力f=F=500N;
马的拉力做的功为:W=Fs=500N×100m=50000J;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所以重力不做功,即0J。
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号召。质量为50kg的小华坚持骑自行车上班,他所骑的自行车质量为18kg。小华在一段水平直道上匀速骑行时阻力为人车总重力的0.02倍,经过3min匀速骑行了900m。(g取10N/kg)
求:(1)小华匀速骑行的速度;
(2)小华匀速度骑行900m过程中克服阻力的功。
【答案】(1)小华匀速骑行的速度为5m/s;
(2)小华匀速骑行900m过程中克服阻力的功为12240J
【解答】解:(1)小华经过3min匀速骑行了900m,则小华匀速骑行的速度为:v===5m/s;
(2)人车总重力为:G=m总g=(50kg+18kg)×10N/kg=680N;在一段水平直道上匀速骑行时阻力为:f=0.02G=0.02×680N=13.6N;
则小华匀速骑行900m过程中克服阻力的功为:W=fs=13.6N×900m=12240J。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3 功测试题,文件包含113功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13功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级全册3 功巩固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功 同步课时练,5m,5公斤的杠铃,夺得金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3 功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113功原卷版docx、113功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