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巩固练习
展开知识清单:
一、分子概念和性质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的分子之间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空隙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指化学性质)(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化学性质相同;氧分子和水分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氧气能助燃,水用于灭火,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氢分子 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氧分子
H2 H2O CO2 O2
[注意]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二、原子概念和性质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相似)
(1)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之间一般都有空隙。
(4)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三、用分子原子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间隙变了。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反应前水分子中有氢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氢分子中有氢原子,氧分子中有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变,原子个数没有变】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通电分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会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填“会”或“不会”)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2023·北京·模拟预测)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很大,原子却很小
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却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却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却不可分
【答案】D
【解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所以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D。
2.(2023·北京·九年级校联考二模)下列物质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空气B.H2O2
C.MnO2D.CO2
【答案】A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符合题意;B、表示一个H2O2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表示一个MnO2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D、表示一个CO2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3·海南长沙·模拟预测)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结合成新的分子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也可由同种原子构成,如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与反应后中间的图示明确表示出分子分成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反应前为水分子,反应后为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故选D。
4.(2023·四川宜宾·统考二模)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H2B.H2O
C.H+D.2H
【答案】A
【解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故选A。
5.(2022·北京西城·预测模拟)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元素种类不同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过氧化氢(H2O2)和水(H2O)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C。
6.(2023·河北武汉·预测模拟)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而原子不能
【答案】C
【解析】A、分子、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分子的质量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是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所有原子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小于铁原子的质量,不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23·河北邯郸·统考二模)科学家用单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原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外力作用下才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D.“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答案】C
【解析】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原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符合题意;D、分子很小,“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肉眼不可见,不符合题意。故选C。
8.(2023·云南昆明·预测模拟)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B.氧原子
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
【答案】D
【解析】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物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D。
9.(2023·山东济南·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B.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质量大D.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间和原子间都有间隔,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质量大,如氢分子质量小于氧原子质量,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10.(2023·北京西城·预测模拟)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 )
A.氧原子B.氧元素
C.水分子D.氧分子
【答案】D
【解析】呼吸是指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水中含有氧气。氧气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分子。故选D。
11.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D
【解析】A、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具有可比性,故A错误;B、分子是运动的,原子也是运动的,故B错误;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故C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D正确。故选D。
12.(2023·甘肃兰州·二模)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氮气B.铜
C.水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2023·北京海淀·预测模拟)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汞原子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A描述错误;B、汞由汞原子组成,汞原子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故B描述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C描述正确;D、由图示可知: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D描述正确。故选A。
13. (2023湖南长沙市湘郡培粹实验中学二模)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A、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D、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D.甲烷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甲烷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15.(2023·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模)下列关于分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的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B.同种分子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化学性质不同
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气体和液体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固体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答案】C
【解析】A、热胀冷缩是由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故说法错误;B、同种分子,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错误;C、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D、不管是固态、气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故选C。
16.(2023重庆巴蜀中学一模)下图表示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答案】D
【解析】氧化汞受热的本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由此还可以证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只分子,还有原子。故选:D。
17.(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B.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故B正确;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正确。故选C。
1.(2023·北京·预测模拟)2015年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一氧化碳分子与氧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如图)。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了化学变化
B.分子发生了改变
C.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D.催化剂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没有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故选D。
2.(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二模) 基于分子、原子和元素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O2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 )
A.密度不同B.原子个数不同
C.分子质量不同D.分子种类不同
【答案】D
【解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O 与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
故选: D 。
3.(2023·北京石景山·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微粒的模型中,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A、表示一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B、表示一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C、表示一个水分子,不符合题意;D、表示一个氢原子,符合题意;故选D。
4.(2023·辽宁盘锦市第一模)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上述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变化I”或“变化Ⅱ”),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 是______(填粒子名称)。
(2)变化Ⅱ的宏观事实是______。
【答案】(1) 变化Ⅰ ;氢原子、氧原子;(2)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解析】(1)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其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变化Ⅰ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变化后是水分子,而变化Ⅱ前后都是水分子,故变化I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所以一定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应填:变化I、氢原子、氧原子;(2)变化Ⅱ的微观表现是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成液态,所以宏观事实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故应填: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
5.(2023·辽宁盘锦·预测模拟)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
(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明______。
(3)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说明______。
(4)测体温时,水银柱液面升高,说明______。
【答案】(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4)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解析】(1)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当运动到警犬鼻孔中时,警犬能根据气味找到被埋人员;(3)液氢是液态氢气,液氢和氢气均由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氢气和液氢均可作燃料;(4)测体温时,水银柱液面升高,说明原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6.(2023·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一模)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一条宏观信息是__________;
【答案】(1)氢原子和氧原子 ;(2) AC ;(3)物理变化
【解析】(1)由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变化Ⅰ是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该过程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2)变化Ⅱ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小了,该过程分子的种类、大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性质就不会变,因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微粒。整个过程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AC。(3)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过程的宏观信息是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7.(2023·湖南长沙·预测模拟)在下列微观粒子的示意图中,“”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1个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分别由B和D中的粒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C中粒子构成的物质(氨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3)以上粒子中,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填序号) 中的粒子,能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是(填序号) 中的粒子。
【答案】 2 ;氮气+氢气氨气 ;化合反应;A;B
【解析】解:(1)由B分子的构成可知,B中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2)B和D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氮气+氢气氨气;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以上粒子中,属于原子。分子
原子
区别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联系
(1)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第2课时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90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第2课时精练</a>,文件包含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0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课时练习</a>,文件包含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共2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共2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