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备课ppt课件
展开二 分散系 胶体1.分散系(1)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体系。(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散剂:分散系中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3)分类:根据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如图。
方法点拨 胶体净水的原理是向水中加入可以形成胶体的无害物质,利用胶体 分散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的性质,形成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水中的色素、悬 浮固体等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例1 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与胶体聚沉有关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与胶体 聚沉有关C.所有胶体的分散质微粒都可以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D.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特别提醒 ①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液体呈红褐色后,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也不 能长时间煮沸,否则氢氧化铁胶体会发生聚沉。②不能把饱和FeCl3溶液直接倒入沸水中,过量的FeCl3会使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物质组成与分类的易错点1.误认为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是混 合物。2.误认为结晶水合物是混合物。如CuSO4·5H2O属于纯净物。3.误认为能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如NaHSO4是一种盐。4.误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酸性氧 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5.误认为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Na2O2属于过氧化物。
6.误认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CuO与水不反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碱的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 物、碱性氧化物,如NO2、Na2O2。
例2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单元 元素与物质分类 A卷 基础达标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上海延安中学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清晨的太阳喷薄欲出, 霞光万道。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云彩属于气溶胶 B.胶体的聚沉C.胶体的丁达尔现象 D.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光线产生了散射
解题思路 云彩是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气溶胶,A正确;胶体 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而霞光万道属于胶体的丁达尔现象,B错误,C正 确;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光线产生散射形成的,D正确。
2.(2024江西抚州金溪一中月考)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l2、NaOH、HCl、O2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B.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C.硫酸、纯碱、硝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碱性氧化物D.CO2、CO等非金属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题思路 CaCl2、NaOH、HCl都属于化合物,O2属于单质,A项错误;溶液、浊 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B项正确;纯碱属于盐,C项错误;CO2属于酸性氧化物,CO 不能与碱反应,CO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归纳总结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 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 化物,如Mn2O7。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浊液>胶体B.胶体带有电荷,在电场中将定向移动C.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溶液>胶体>浊液D.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有9种组合方式
解题思路 分散系的稳定性:溶液>胶体>浊液,A错误;胶体分散质微粒带有电 荷,在电场中将定向移动,胶体不带电,B错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溶液<胶体<浊 液,C错误;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有9种组合 方式,D正确。
4.下图中每个环中的物质依次为FeCl3、NaCl、Na2O2、CO2、I2,图中相连的两 种物质可归属为同一类,用①、②、③、④表示相交部分,关于上述相交部分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盐类 B.②表示钠的化合物 C.③表示氧化物 D.④表示单质
解题思路 FeCl3、NaCl都为盐酸盐,①表示盐类;Na2O2、NaCl都含有钠元素,② 表示钠的化合物;Na2O2、CO2都只含两种元素,且一种为氧元素,③表示氧化物;I2 为单质,CO2为化合物,④不可能表示单质;故选D。
解题思路 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实验②、③分别得到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②<③,B 错误;实验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为混合物,能产生丁达尔现象,C正确、D错 误。
审题指导 物质M既能和氯化铜反应又能和铁反应,则物质M属于盐,可以为硝 酸银等可溶性盐。
解题思路 五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只有铁,A错误;反应①②⑤均为酸、碱、盐 之间交换成分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为铁与盐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单质 的置换反应,无气泡产生,反应④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置换反应,所以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3个,反应③④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B正确,C、D错误。
解题思路 ①为酸与碱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可以制得氯 化锌,A不符合题意;②为金属与酸反应,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以 制得氯化锌,B不符合题意;③为碱与盐反应,碱为氢氧化锌,不易溶于水,不能与 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锌,C符合题意;④为金属与盐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 生成氯化锌和铜,可以制得氯化锌,D不符合题意。
解题思路 ①静电除尘是利用电泳,让带电的胶体分散质微粒定向移动后加以 除去,正确;②将NaOH浓溶液滴入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的是Fe(OH)3沉淀,得不 到胶体,错误;③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不属于胶体,错误;④用可见光束照射,通过 是否产生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正确;⑤溶液、胶体均是呈电中性的,但 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带电的,错误;⑥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 大小不同,错误;⑦胶体与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错误;⑧血 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正确;⑨FeCl3净水的原理是FeCl3与 水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并使之沉降,正确。故选B。
解题思路 Fe(OH)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电,A错误;血液为胶体, 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B正确;往Fe(OH)3胶 体中滴入稀硫酸,Fe(OH)3胶体会先聚沉得到Fe(OH)3红褐色沉淀,继续加硫酸,Fe(OH)3沉淀溶解,C正确;利用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D正确。
10.(2024河南驻马店期末)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凡墨烧烟, 凝质而为之”。这句话指明了墨块的成分,其中的“烟”指颗粒细小的炭黑(碳 颗粒直径介于5~10 nm,1 nm=10-9m),“凝质”为动物胶,将墨块在砚台中加水研 磨即可得到墨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的墨块属于混合物B.古代的墨汁具有丁达尔现象C.炭黑属于有机物D.古代的墨汁属于固溶胶
解题思路 墨块中含有炭黑和动物胶,属于混合物,A正确;墨块中的碳颗粒直径 介于5~10 nm,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B正确;炭黑是碳颗粒,是 碳单质,不是有机物,C错误;墨汁的分散剂是水,是液溶胶,D错误。
11.(2024宁夏育才学校期中)学习化学不是靠一味背诵的,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方 法,如“类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下列类推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少量CO2通入Ca(OH)2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少量CO2通入Ba(OH)2溶液中溶 液也会变浑浊B.已知CO2能与CaO反应生成CaCO3,CO2也能与BaO反应生成BaCO3C.已知CaO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CuO也能与H2O反应生成Cu(OH)2D.已知Na2CO3溶液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Na2CO3溶液也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
解题思路 Ca(OH)2和Ba(OH)2的性质相似,少量CO2通入Ca(OH)2溶液中生成难 溶于水的CaCO3,溶液变浑浊,少量CO2通入Ba(OH)2溶液中生成难溶于水的BaCO3,溶液也会变浑浊,A正确;CaO和BaO都是碱性氧化物,二者性质相似,CO2能与CaO反应生成CaCO3,则也能与BaO反应生成BaCO3,B正确;CaO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但CuO不会与H2O反应,C错误;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Ba(OH)2和Ca(OH)2的性质相似,则Na2CO3溶液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和NaOH,D正确。
解题思路 HClO是一元弱酸,A错误;Cl2不具有漂白性,B错误;Cl2和水反应生成 HCl和HClO,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每消耗1 ml Cl2生成1 ml HClO,质量为52.5 g,C正确;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溶液为NaCl溶液,可用渗析法分 离胶体和溶液,D正确。
审题指导 由题意并结合题图可知,a为HCl,b为NaCl,c为Cl2,d为HClO,e为NaClO3,f为HClO4。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13.(18分)(2024内蒙古赤峰月考)Ⅰ.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 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物质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 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A.HCl、H2SO4、HNO3、H2CO3B.Na2CO3、NaNO3、AgNO3、NaNO2C.FeCl3溶液、蒸馏水、CaCO3悬浊液、Fe(OH)3胶体D.NaOH、KOH、Fe2O3、Ca(OH)2填写下列空白:
Ⅱ.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 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 O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 铜绿 A Cu(OH)2 B Cu(3)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 (填字母)。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4)写出B的化学式: 。(5)铜器表面的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写出盐酸除去“铜绿”的化学 方程式: 。
(6)上述转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填字母)。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7)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Cu2(OH)2CO3,铜片在下列三种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最先有明显铜锈生成的是 (填字母)。a.密封在干燥的空气中
b.浸没在煮沸过的蒸馏水中c.放置在潮湿的空气中(8)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含六偏磷酸钠[化学式为(NaPO3)6]的敷贴可使青铜器表 面附着的土壤硬结物软化清除,六偏磷酸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树状分类法(1分) (2)①阳离子种类(1分) ②碱(1分) ③HCl(1分) ④蒸馏 水(1分) (3)C(4)CuO (5)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 (6)ABCD(3分) (7)c (8)+5
解题思路 (2)B组,Na2CO3、NaNO3、AgNO3、NaNO2按阳离子种类分类,AgNO3不属于该类别;D组,NaOH、KOH、Fe2O3、Ca(OH)2按碱分类,Fe2O3不属于该类 别;A组,HCl、H2SO4、HNO3、H2CO3按含氧酸分类,HCl不属于该类别;C组,FeCl3溶液、蒸馏水、CaCO3悬浊液、Fe(OH)3胶体中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分散 系。(3)“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属于盐,故选C。(4)Cu(OH)2受热分解为CuO和 水,故B为CuO。(5)“铜绿”能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故用盐酸除去 “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 2CuCl2+3H2O+CO2↑。(6)①铜→铜绿发生了化合反应;②铜绿→A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A
为铜盐;③A→Cu(OH)2是铜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是复分解反应;④Cu(OH)2→B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是分解反应;⑤B→Cu是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是置换反应。(7)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是铜 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的,故最先有明显铜锈生成的是c。(8)六 偏磷酸钠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 代数和为零可知,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②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将洗净了蛋膜内部的蛋壳架在小烧杯上,蛋 膜浸入蒸馏水中(如图);③向蛋膜内加入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溶液,静置一段时间;④拿走蛋膜,检验烧杯中有无淀粉和食盐。
(3)检验烧杯中有无NaCl,操作是 。(4)为尽可能全部除去淀粉溶液中的食盐,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A.换大烧杯,用大量水进行渗析 B.多次渗析,每次用水量不要太多C.将蛋膜放在有流水的水槽中进行渗析(5)如何证明淀粉溶液中的食盐已被全部除去?简述实验过程: 。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中反应除去部分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的酸最好是 (填 “盐酸”“硫酸”或“醋酸”)。(2)检验烧杯中有无淀粉,操作是 。
答案 (每空2分)(1)醋酸 (2)取少量烧杯中液体,加入碘水 (3)取少量烧杯中液体,加入几滴硝 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4)BC (5)取蛋膜中液体,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题思路 (1)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Ca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 覆盖在蛋壳表面阻止内部继续参加反应,故不能使用硫酸;使用盐酸,会引入Cl-, 干扰后续实验。(2)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可以取少量烧杯中液体,加入碘水,观察 是否变为蓝色,若变蓝,则烧杯中有淀粉,若不变蓝,则烧杯中没有淀粉。(3)Cl-遇 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取少量烧杯中液体,加入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4)少量多次进行渗析或使用流动的水进行渗 析,均可以使渗析更完全。(5)NaCl可以透过半透膜,若分离完全,则蛋膜内液体 中无NaCl,故可检验蛋膜内液体中是否有Cl-来证明淀粉溶液中的食盐是否已被全部除去。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单元 元素与物质分类 B卷 提优检测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陕西渭南期末)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科学 家。如图是一种TiO2复合氧化铁量子点,该量子点的粒径范围为40~60 nm,可用 于高效率降解有机污染物。有关上述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光束通过该量子点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时,可以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B.科学家研究过程中制得了直径为4.5 mm的硫化镉,这种硫化镉可形成胶体C.可以用滤纸分离该量子点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和溶液D.向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可得同类分散系
解题思路 题述量子点的粒径范围为40~60 nm,则该量子点分散于水中所得的 分散系属于胶体,光束通过时可以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A正确;胶体的分散质微 粒直径范围为1~100 nm,直径为4.5 mm的硫化镉不能形成胶体,B错误;胶体和溶 液均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题述量子点分散于水中所得的分散系和溶液, 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得到胶体,D错 误。
2.(2024河南信阳高级中学月考)某同学要在五个圆圈中填入物质,使相连圆圈内 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圆圈内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个圆圈中有 空缺的一个圆圈应填入的物质是 ( )A.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氧化钙
解题思路 根据题中信息知,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 但不与Fe和稀盐酸反应,CO2符合要求。故选C。
3.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
解题思路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 应,A正确;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B正确;地壳 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C正确;金属单质与氧气反 应生成的是金属氧化物,不是盐,D错误。
4.(2024河南济源月考)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解题思路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液氨为液态的NH3,属于纯净物;CO 为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B错误。合金为混 合物;醋酸属于酸;苛性钠为氢氧化钠,属于碱;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属于盐;生石灰 是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C正确。冰水混合物为纯 净物;乙醇为有机物,不属于酸;氨水为混合物;氨气不是氧化物;氧化钠为碱性氧 化物,D错误。
解题思路 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反应为CO2+Ca(OH)2 CaCO3↓+H2O,与胶体的聚沉无关,故选D。
解题思路 A项,三种物质可以实现题图中转化,有关反应为2C+O2 2CO、2CO+O2 2CO2、C+CO2 2CO;B项,KOH与CO2反应生成K2CO3,K2CO3与Ba(NO3)2反应生成KNO3,但KNO3不能直接转化为K2CO3,不符合题图中转化关系;C 项,三种物质可以实现题图中转化,有关反应为CO2+Ca(OH)2 CaCO3↓+H2O、CaCO3+2HCl CaCl2+H2O+CO2↑、CaCl2+Na2CO3 CaCO3↓+2NaCl;D项,三种物质可以实现题图中转化,有关反应为Fe2O3+6HCl 2FeCl3+3H2O、FeCl3+3NaOH Fe(OH)3↓+3NaCl、Fe(OH)3+3HCl FeCl3+3H2O。故选B。
7.(2024河北唐山一中月考)构建知识网络,厘清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化学学 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中线段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下列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①NaHCO3 ②CO2 ③BaCl2B.①Na2CO3 ②Zn ③K2CO3C.①Fe2O3 ②CO ③Ba(NO3)2D.①Ca(HCO3)2 ②SO2 ③Na2CO3
解题思路 NaHCO3和HCl、NaHCO3和Ca(OH)2、CO2和Ca(OH)2都能发生反应, BaCl2和Ca(OH)2不能反应;Na2CO3和HCl、Na2CO3和Ca(OH)2、K2CO3和Ca(OH)2 都能发生反应,Zn和Ca(OH)2不能反应;Fe2O3能和HCl反应,Fe2O3、CO、Ba(NO3)2 均不能和Ca(OH)2反应;Ca(HCO3)2和HCl、Ca(HCO3)2和Ca(OH)2、SO2和Ca(OH)2、Na2CO3和Ca(OH)2都能发生反应。故选D。
8.(2024成都月考)将蛋白质溶液放在半透膜上静置,溶液的成分通过半透膜的情 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用丁达尔现象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B.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可能为200 nmC.该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D.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现象
解题思路 由题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不能用丁达尔现象鉴别Fe(OH)3胶体和蛋白质溶液,A错误;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 径介于1~100 nm,因此该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可能为200 nm,B错误;淀粉溶液属 于胶体,半透膜可用来分离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C正确;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的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不同,D错误。
A.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B.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沉淀C.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反应D.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吸收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
解题思路 碱性氧化物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A正确;二氧化碳不 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B错误;氯化钙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不能发生反应,C错 误;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则氢氧化钙 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D错误。
10.“探险队员”——稀硫酸,不小心走进了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硫 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小山(如图所示),逃生路线有多种,但有一种路线完全 行不通,处处为陷阱,即入口→③→⑤→⑦→⑨→出口,则该路线涉及的物质为 ( )
解题思路 题述路线完全行不通,说明路线中涉及的物质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Na2CO3、Fe(OH)3、Zn、Fe2O3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故A符合题意;Cu、HCl不能 与稀硫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KNO3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Al、 Cu2(OH)2CO3、NaHCO3、CaO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故D符合题意。
解题思路 向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分散质微粒会先聚沉,生成Fe(OH)3沉淀, 再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向Fe(OH)3沉淀中加入盐酸,Fe(OH)3沉淀立即与盐酸 发生中和反应溶解,二者反应现象不同,A错误;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 类,分散系可划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100 nm)、浊液(大于100 nm),B错 误;将几滴汽油滴入装有10 mL水的试管中,振荡后形成的是乳浊液,C错误;胶体 属于分散系,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符合题图所示的从属关系,D正确。
12.(2024天津双菱中学月考)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 求的是 ( )
解题思路 A项,H2SO4与Na2SO4、NaCl均不反应,Na2SO4与NaOH不反应,NaOH 与NaCl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KCl与K2CO3、HCl均不反应,K2CO3与KOH不反 应,不符合题意;C项,O2与CO反应生成CO2,CO与CuO反应生成Cu和CO2,CuO与C 反应生成CO2和Cu,过量氧气与C反应生成CO2,过量C与氧气反应生成CO,符合 题意;D项,常温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Na与O2反应生成Na2O2),加 热条件下,Na2O与O2反应生成Na2O2,Na2O与H2O反应生成NaOH,Na与H2O反应生 成NaOH和H2,H2O在通电条件下生成O2,符合题意。
实验过程:【方案1】CO2溶于水
①用三颈烧瓶收集满CO2;②用注射器取4 mL蒸馏水注入三颈烧瓶;③通过气体 压强传感器获得的三颈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方案2】CO2与NaOH溶液反应用NaOH溶液替换蒸馏水,重复上述方案1中的步骤,得到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 化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O2溶于水的压强变化曲线: (填序号)。(3)曲线②先升高后下降的原因: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Ⅰ.(1)As2O3 ①② (2)能(1分) 生石灰溶于水生成Ca(OH)2,Ca(OH)2可与As2O3 反应生成盐和水Ⅱ.(1)2NaOH+CO2 Na2CO3+H2O (2)①(1分) (3)注射器中4 mL NaOH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溶液增加的体积大于CO2被吸收的体积,三颈烧瓶内气体的压 强增大,曲线上升;随后NaOH溶液吸收大量的CO2,气体压强减小,曲线下降(3分)
解题思路 Ⅰ.(1)由原子守恒可得,砒霜的化学式为As2O3;As为非金属元素,As2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As2O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2)CaO与 水反应生成Ca(OH)2,由题中信息可知As2O3能与碱反应,故可用CaO处理散落在 河水中的砒霜。Ⅱ.(2)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CO2,用注射器取4 mL蒸馏水注入三颈烧瓶,最终压强 约等于起始压强,所以CO2溶于水的压强变化曲线是①。
14.(15分)(2024山东菏泽月考)某课外活动小组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进行氢 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及其性质探究如下。Ⅰ.Fe(OH)3胶体的制备 甲 乙 丙 丁
(1)检验以上四名同学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 ,经检验 发现只有乙同学没有成功,试分析不成功的原因: 。
(2)甲、丙、丁三位同学胶体制备成功,但所用时间长短是丙>甲>丁。①丁与甲对比,除了胶体制备所用时间较短,丁的优点还有 (写出2条)。②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时,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 , 只要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
Ⅱ.Fe(OH)3胶体的性质(3)FeCl3与H2O制得胶体的胶团结构为{[Fe(OH)3]m·nFeO+·(n-x)Cl-}x+·x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Fe(OH)3胶体带正电 g FeCl3形成的胶体分散质微粒数为6.02×1022C.Fe(OH)3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可能是5×10-7mD.在U形管中注入Fe(OH)3胶体,插入石墨电极通电,与负极相连电极周围颜色加深(4)甲同学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
(5)丙、丁同学想探究Fe(OH)3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通过 (填字 母)可以实现。A.渗析 B.电泳 C.聚沉 D.丁达尔现象(6)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 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1分) 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 聚沉 (2)①不需要加热,节约能源;所需氯化铁浓度小 ②H2O或NaOH (3)D (4)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5)B (6)Fe(OH)3(胶体) +H3AsO4 FeAsO4↓+3H2O
解题思路 (2)②甲同学和丙同学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丁同学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FeCl3+3NaOH Fe(OH)3(胶体)+3NaCl,故制备Fe(OH)3胶体时,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3)Fe(OH)3胶体不带电,分散质微粒带正电,A项错误;16.25 g 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 ml,由胶团结构示意图知,1个分散质微粒含多个铁原子,形成的Fe(OH)3胶体分 散质微粒数小于6.02×1022,B项错误;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介于1~100 nm,Fe(OH)3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不可能是5×10-7m,C项错误;在U形管中注入Fe(OH)3胶体,插入石墨电极通电,发生电泳,与负极相连电极周围颜色加深,D项正确。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211元素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ppt、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wmv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胶体课件ppt、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2课时胶体课后习题含答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 元素与物质分类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件ppt、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后习题含答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