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复习提升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节复习提升练含答案,共33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未能熟练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而出错1.(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2.(不定项)(2024山东济南实验中学学情监测)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9.2C.a>10,b<9.2 D.a>10,b=9.24.(2024山东临沂月考)将a 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35a22.4Vρ×100%;②c=1 000a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0.5w;④向50 g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0.5c mol·L-1 ,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 mL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易错点3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掌握不全面导致错误5.(经典题)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 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 g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 g固体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 g溶液D.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 g6.(2024安徽六安期中)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固体。做了如图实验: (1)方法Ⅰ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填“能”或“不能”)鉴别Na2CO3和NaHCO3。 (2)方法Ⅱ能鉴别Na2CO3和NaHCO3的现象是 。 (3)方法Ⅲ、Ⅳ均能鉴别Na2CO3和NaHCO3,与方法Ⅲ相比,方法Ⅳ的优点是 (填字母)。 A.Ⅳ比Ⅲ安全B.Ⅳ比Ⅲ操作简便C.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思想方法练利用“微观与宏观”的思想认识物质的量方法概述 从宏观上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之间是按照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物质是可称量的。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而微观粒子是难以称量的。物质的量就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利用“微观与宏观”的思想认识物质的量,并应用到计算中,若遇到多步反应的计算问题时,可以把始态的物质与终态的物质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即使用关系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如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的方法。1.(2024河北保定一中月考)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 g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A.22.4nbmNA L B.22.4mbnNA LC.22.4nNAmb L D.nbNA22.4 L2.(2024福建南平阶段练习)NH4N3(叠氮化铵)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2和H2,若得到NH4N3的分解产物(简称a)30 g,则下列关于a的说法错误的是( )A.a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a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14∶1C.a的密度为1.25 g/LD.a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5 g/mol3.(2024山东泰安新泰中学质检)常温常压下,将0.3 mol CO2通入盛有23.4 g Na2O2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后排出气体,所得固体的质量为29.0 g,则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与产物Na2CO3的质量分别为( )A.0.3 mol 29.0 gB.0.3 mol 21.2 gC.0.2 mol 21.2 gD.0.2 mol 29.0 g4.(2023山东烟台二中月考)将26.4 g 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 g,则原混合物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1C.13∶31 D.31∶135.(2024山东临沂阶段练习)为测定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设计了如下方案: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8H2O。若血液样品为15.00 mL,滴定生成的草酸消耗了0.001 mol·L-1的KMnO4溶液15.00 mL,则血液样品中的含钙量为( )A.0.001 mol·L-1 B.0.002 5 mol·L-1C.0.000 3 mol·L-1 D.0.003 5 mol·L-1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1.(高考组编)钠是常见的活泼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剩的金属钠块应放回原试剂瓶B.钠能置换出CuCl2溶液中的CuC.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D.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 2Na2O+O2↑2.(2021河北,14节选)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2CO3和NH4Cl。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 。 (2)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 。 (3)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完成后,将B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处理得到固体NaHCO3和滤液:①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2O2,Na2O2增重0.14 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 g。 ②向滤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 、 、洗涤、干燥。 考点2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3.(高考组编)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氟气所含的质子数为18NAB.22.4 L氢气中,H2分子的数目为NAC.100 mL 0.1 mol·L-1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01NAD.23 g 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目为NA4.(高考组编)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 g H2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2NAB.1 mo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的CO2分子数目为NAC.NaCl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 mol Cl-,则混合物中质子数为28NAD.5.6 g铁粉与0.1 L 1 mol·L-1 HCl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分子数目为0.1NA考点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5.(2023全国甲,9改编)实验室配制0.100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玻璃棒 ⑧酒精灯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C.①⑤⑥⑦ D.②③⑦⑧6.(2022全国乙,27节选)由CuSO4·5H2O配制CuSO4溶液,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 (填仪器名称)。 7.(2022广东,17节选)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HAc表示)。(1)配制250 mL 0.1 mol·L-1的HAc溶液,需5 mol·L-1 HAc溶液的体积为 mL。 (2)下列关于250 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 。 三年模拟练应用实践1.(2024江苏常熟中学学业调研)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该反应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甲和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反应中甲和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3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之比为1∶12.(2024河北保定一中月考)检测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的含量,参考指标的单位常见的有两种:mmol·L-1和mg·dL-1(1 L=10 dL)。以mmol·L-1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介于3.9~6.1 mmol·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 g·mol-1B.无偿献血后,体内血糖浓度会变小C.某人1 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 mg,相当于3.3 mmol·L-1D.若某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 mg·dL-1,他(她)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3.(不定项)(2024山东新泰一中期中)如图所示,气缸的总体积一定,内部被活塞隔成Ⅰ、Ⅱ两部分,活塞可以自由移动,也可以固定。25 ℃时向Ⅰ中充入8 g SO2,Ⅱ中充入22 g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体积之比为1∶4B.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密度之比为11∶16C.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Ⅰ、Ⅱ两部分压强之比为4∶1D.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Ⅰ中需再通入24 g SO24.(2024山东泰安一中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配制0.10 mol·L-1 NaOH溶液B.装置乙:除去Cl2中的HClC.装置丙:验证热稳定性Na2CO3>NaHCO3D.装置丁: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H2或CO2迁移创新5.(2024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如图是利用“手持”技术测定阳光照射不同气体时温度变化曲线,其中四个容器均密闭,体积均为22.4 L且初始压强均为101 kPa,温度均为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四个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B.13:00时N2中原子数大于2NAC.12:30-13:30内CO2压强最大D.由实验可知CO2容易引起温室效应6.(2024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现有m g含有Na2O的Na2O2样品,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略)测定Na2O2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1)Na2O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 ;CaCO3属于 (填“酸”“碱”或“盐”)。 (2)本实验装置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 。 (3)装置D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D,则测得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水的体积为V mL,已知氧气的密度为ρ g·mL-1,样品中Na2O2质量分数为 (用含ρ、m、V的代数式表示)。 (5)装置F中读取水体积时注意事项有 (至少写两点)。 (6)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测定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其操作流程和实验数据如图:7.75 g Na2O2样品 固体称量得固体9.35 g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1.B 根据pV=nRT分析。温度、体积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压强不一定相等,所以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A项错误;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数一定相等,B项正确;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等,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原子数目之比为1∶3,C项错误;压强、体积相同条件下,温度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反比,二者所处温度不一定相等,所以原子数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易错分析 解答此类试题时,易因为混淆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搞不清楚每个结论的适用条件而出错,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分析。2.AB 虽然三种气体的原子数相等,但三种气体的分子组成未知,无法确定三者的分子数关系,所以质量最大的不一定是Z,A错误;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但不一定为22.4 L·mol-1,所以三种气体体积均为2.24 L时,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 mol,B错误;同温同压下,同质量的三种气体,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因为Mr(X)1,故a>10;设稀释后x%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ρ2 g·mL-1,由c=1 000ρwM可得,b mol·L-1=1 000ρ2·x%98 mol·L-1,18.4 mol·L-1=1 000ρ1·2x%98 mol·L-1,两式联立得b18.4=ρ22ρ1,解得b=9.2ρ2ρ1,由于ρ1>ρ2,所以b<9.2;故选C。易错分析 忽视H2SO4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导致计算错误。(1)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如H2SO4、HNO3、HCl、NaOH等的溶液,a%与b%的同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w>12(a%+b%)。(2)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如氨水,a%与b%的同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w<12(a%+b%)。4.D 氨气溶于水,主要以NH3·H2O存在,但仍然以NH3为溶质,w=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a22.4mol×17 g·mol-1ρg·cm-3×VmL×100%=17a22.4ρV×100%,①错误;氨气的物质的量是a22.4 mol,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22.4×V×10-3 mol·L-1=1 000a22.4V mol·L-1,②正确;氨水的密度小于水,若题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③错误;氨水的密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c=1 000ρwM可知,如果加入等质量的水,则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大于0.5c mol·L-1,因此向50 g题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0.5c mol·L-1,则加入水的体积应大于50 mL,④正确。5.C 取a g 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的b g是NaHCO3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根据Na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混合物中含有的NaHCO3的质量,从而测定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不符合题意。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的b g固体为NaCl,根据钠原子守恒,b g NaCl中Na+的物质的量等于NaHCO3和Na2CO3中所含Na+的物质的量,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2x+y=b/58.5,106x+84y=a,解方程可得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即可求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B不符合题意。取a g混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得到b g溶液,则(b-a) g是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知道与NaHCO3反应的NaOH的质量,不能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符合题意。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的b g是Na2CO3、NaHCO3与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的CO2的质量,根据碳原子守恒,b g CO2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NaHCO3和Na2CO3中所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设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x+y=b/44,106x+84y=a,解方程可得Na2CO3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可求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不符合题意。易错分析 对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掌握不牢固,在解答二者鉴别、除杂、相互转化、含量测定等题目时易出错。搞清楚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破题关键。6.答案 (1)不能 (2)加入碳酸氢钠的装置反应结束后气球膨胀得更大 (3)C解析 (1)分别向NaHCO3和Na2CO3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均产生BaCO3沉淀,不能鉴别。(2)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前者物质的量更大,根据NaHCO3~CO2,Na2CO3~CO2,可知碳酸氢钠产生CO2的量更多,反应结束时气球膨胀得更大。思想方法练1.A n g该混合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ng×bmg=nbm,物质的量为nbmNA mol,其体积为nbmNA mol×22.4 L/mol=22.4nbmNA L。方法点津 明确一个中心:必须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即n=m/M=N/NA=V/Vm=cV。2.C 叠氮化铵的分解反应为NH4N3 2N2↑+2H2↑,N2、H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A项正确;等物质的量的N2和H2的质量之比=摩尔质量之比=28 g/mol∶2 g/mol=14∶1,B项正确;气体的温度、压强未知,无法计算气体的体积和密度,C项错误;设生成N2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x mol,则28 g/mol×x mol+2 g/mol×x mol=30 g,解得x=1,N2和H2均为1 mol,平均摩尔质量为m总n总=30 g(1+1)mol=15 g/mol,D项正确。方法点津 利用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直接进行计算,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3.C 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运用差量法解答。设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x,产物Na2CO3的质量为y,则有:2CO2+2Na2O2 2Na2CO3+O2 固体质量增加88 g 156 g 212 g 56 gx y 29.0 g-23.4 g=5.6 g88 g∶x=56 g∶5.6 g,解得x=8.8 g,CO2物质的量为0.2 mol,212 g∶y=56 g∶5.6 g,解得y=21.2 g,故C正确。4.B Na2O2与Na2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①Na2O+H2O 2NaOH、②2Na2O2+2H2O 4NaOH+O2↑。由反应①和②可知,减少的1.6 g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根据反应②可知,混合物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质量为7.8 g;所以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26.4 g-7.8 g=18.6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则原混合物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故选B。5.B 由实验方案和化学方程式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8H2O可得关系式:5Ca2+~5CaC2O4~5H2C2O4~2KMnO4,设血液样品中含钙量为c mol·L-1,则:5Ca2+~5CaC2O4~5H2C2O4~2KMnO45 mol 2 molc mol·L-1×0.015 L 0.001 mol·L-1×0.015 L所以5mol2mol=cmol·L-1×0.015 L0.001mol·L-1×0.015 L,解得c=0.002 5。方法点津 确定关系式的常用方法(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关系式。如:把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 2Fe+3CO2,CO2+Ca(OH)2 CaCO3↓+H2O,则关系式为3CO~3CO2~3CaCO3,即CO~CaCO3。(2)根据原子守恒确定关系式。如上述例子中也可直接根据碳原子守恒得出CO~CaCO3。(3)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关系式。如Na2SO4溶液中,2Na+~SO42-。综合拔高练五年高考练1.A 钠是活泼的金属,易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有危险性,实验室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A正确;钠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置换出CuCl2溶液中的Cu,B错误;钠元素与钾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11和19,两者相差8,C错误;过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最终生成白色的碳酸钠固体,D错误。2.答案 (1)a-e-f-b-c-g-h 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3)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 (4)①0.84 ②冷却结晶 过滤解析 (1)A中制得的CO2中混有HCl,经D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净化后通入B中,剩余CO2用NaOH溶液吸收,故顺序为a-e-f-b-c-g-h。(2)雾化可使反应物接触面积更大,反应更充分,吸收效率更高。(3)根据实验原理,可写出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4)①根据题意知,使Na2O2增重的是CO2,则:2Na2O2+2CO2 2Na2CO3+O2 Δm 2×44 g 56 g m(CO2) 0.14 g2×44 gm(CO2)=56 g0.14 g,m(CO2)=0.22 g。根据Na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NaHCO3 ~ CO22×84 g 44 gm(NaHCO3) 0.22 g2×84 gm(NaHCO3)=44 g0.22 g,m(NaHCO3)=0.84 g。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因此应通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H4Cl。拓展延伸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涉及反应:NaCl+CO2+NH3·H2O 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工艺流程:(1)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的原因是NH3可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2)此工艺利用了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通过补充氨气、食盐和二氧化碳可以提高母液中Na+和HCO3-的浓度,便于生成碳酸氢钠。(3)侯氏制碱法利用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特点,通过降温进行“冷析”,使氯化铵析出从而脱离体系。3.A 标准状况下,22.4 L氟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其质子数为9×2×NA=18NA,故A正确;氢气所处的状况未知,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B不正确;100 mL 0.1 mol·L-1的NaOH水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中氧原子数为0.01NA,但溶剂水中也含有氧原子,氧原子数目为二者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和,故C不正确;23 g Na的物质的量为23 g23 g·mol-1=1 mol,根据N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 2NaOH+H2↑可知,1 mol Na与足量H2O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H2分子数目为0.5NA,故D不正确。考场支招 识破NA应用的陷阱 (1)准确掌握相关概念。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mol-1,通常用6.02×1023 mol-1表示。 (2)灵活运用,规避陷阱 陷阱一: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多原子分子(如O3等)。陷阱二:粒子种类。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4.C 1.7 g H2O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A错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1 mol NaHCO3完全分解得到0.5 mol CO2,B错误;NaCl和NH4Cl的混合物中含1 mol Cl-,则混合物为1 mol,1 mol NaCl、1 mol NH4Cl中的质子数均为28NA,故1 mol二者的混合物含有的质子数也为28NA,C正确;5.6 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1 L 1 mol·L-1 HCl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根据Fe+2HCl FeCl2+H2↑可知,盐酸不足,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分子数目为0.05NA,D错误。5.C 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基本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用到题给仪器中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故选C。6.答案 分液漏斗、冷凝管解析 用CuSO4·5H2O晶体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时,需要用天平称量晶体质量,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晶体,不需要分液漏斗、冷凝管。7.答案 (1)5 (2)C解析 (1)设需要5 mol·L-1 HAc溶液的体积为V,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0.25 L×0.1 mol·L-1=V×5 mol·L-1,解得V=0.005 L=5 mL。(2)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不能用手指堵住容量瓶瓶口上下振荡,A错误;定容时,胶头滴管应悬于瓶口的正上方,且应该平视刻度线,B项错误;定容后摇匀溶液时,另一只手应拿住瓶底,D项错误。三年模拟练1.B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CH4+2H2O,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甲是CO2,碳元素化合价为+4,丙是CH4,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B正确;根据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可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之比为1∶4,C错误;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甲烷的质量比为(1×44)∶(1×16)=11∶4,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所需的部分水的来源为情境,通过分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出化学方程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B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摩尔质量为180 g·mol-1,A正确;血液是比较均一的,在无偿献血后,体内血糖浓度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某人1 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 mg,相当于0.000 6 g180 g·mol-10.001 L≈0.003 3 mol·L-1=3.3 mmol·L-1,C正确;人的血糖正常值介于3.9~6.1 mmol·L-1(70.2~109.8 mg·dL-1),若某人的血糖检测结果为92 mg·dL-1,他(她)的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以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为情境,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单位换算等,体现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3.AD 8 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8 g64 g/mol=18 mol,22 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2 g44 g/mol=12 mol;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体积之比=气体物质的量之比=18 mol∶12 mol=1∶4,A正确;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当活塞不再移动时,Ⅰ、Ⅱ两部分密度之比等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之比,为64∶44=16∶11,B错误;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当活塞固定在气缸正中间,Ⅰ、Ⅱ两部分压强之比为18 mol∶12 mol=1∶4,C错误;若活塞移动到气缸正中间说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Ⅰ中需再通入二氧化硫的质量为12 mol×64 g·mol-1-8 g=24 g,D正确。4.D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要在烧杯中溶解,A错误;饱和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的杂质,B错误;碳酸氢钠放外管分解有可能是因为外管的温度高,所以碳酸氢钠放内管,才能验证二者的热稳定性,C错误;制氢气可用锌和稀硫酸,制二氧化碳可用碳酸钙和稀盐酸,锌和碳酸钙都是块状固体,多孔隔板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正确。5.B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实验开始时四个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A正确;13:00时,N2的瓶中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1,所以22.4 L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N2中原子数小于2NA,B错误;在12:30-13:30内CO2的温度最高,所以压强最大,C正确;由题图可知,在大部分时间段内CO2的温度最高,所以CO2容易引起温室效应,D正确。素养解读 本题以利用“手持”技术测定不同气体温度变化曲线为情境,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6.答案 (1)2∶1 盐 (2)装置B中左边导管口应浸没在液面以下,右边导管口稍稍伸出橡胶塞即可 (3)吸收未反应的CO2 偏高 (4)39ρV8m×100% (5)视线必须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儿,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 (6)80%解析 (1)Na2O2由Na+与O22-构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之比为2∶1;CaCO3属于盐。(3)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若无装置D,测得的氧气体积偏大,Na2O2的质量分数偏高。(4)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水的体积为V mL,氧气的密度为ρ g·mL-1,所以O2的物质的量为ρV32 mol,根据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可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ρV16 mol,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ρV16×78m×100%=39ρV8m×100%。(6)在氧气中灼烧氧化钠转化为过氧化钠:2Na2O+O2 2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是9.35 g-7.75 g=1.6 g,即参加反应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所以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1 mol,质量是6.2 g,该样品中Na2O的质量分数为6.27.75×100%=80%。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本章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未能熟练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而出错1.(2024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2.(不定项)(2024山东济南实验中学学情监测)三种气体X、Y、Z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Mr(X)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