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15.3 分式方程教案
展开解题大招一 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的方法
首先弄清题意,根据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还要注意看清题干中是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例1 (2023·鞍山中考)甲、乙两台机器运输某种货物,已知乙比甲每小时多运60 kg,甲运输500 kg所用的时间与乙运输800 kg所用的时间相等,求甲、乙两台机器每小时分别运输多少千克货物.设甲每小时运输x kg货物,则可列方程为( A )
A.eq \f(500,x)=eq \f(800,x+60) B.eq \f(500,x)=eq \f(800,x-60) C.eq \f(500,x+60)=eq \f(800,x) D.eq \f(500,x-60)=eq \f(800,x)
解析:甲每小时运输x kg货物,则乙每小时运输(x+60)kg货物,由题意得eq \f(500,x)=eq \f(800,x+60).故选A.
解题大招二 图文信息类问题的解法
图文信息这类试题往往以图文形式提供一定的数学情景,需通过对图画中的情景(或对话等)的分析和理解,厘清数量关系,抽象出数学本质,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例2 某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派王老师和李老师去购买一些篮球和排球.回校后,王老师和李老师编写了一道题:
同学们,请求出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设排球的单价为x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60)元,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建立方程.
解:设排球的单价为x元,则篮球的单价为(x+6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eq \f(2 000,x)=eq \f(3 200,x+60).解得x=100.检验:当x=100时,x(x+60)≠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00.所以x+60=160.
答:排球的单价为100元,篮球的单价为160元.
解题大招三 表格法分析数量关系
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用表格法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理解题意,理顺数量关系.用表格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步骤:首先通过读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量及描述对象或发生的阶段、方式,然后设计表格,在表格中先填上已知量,然后确定未知量,最后表示其他相关量,从已知条件中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语句,结合表格中的各数量,列出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类型一 工程问题
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方法:各部分工作量之和等于1,常从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上考虑相等关系.
例3 抗洪抢险时,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筑起拦洪大坝,甲队单独做正好按期完成,而乙队由于人少,单独做则超期3 h才能完成.现甲、乙两队合作2 h后,甲队又有新任务,余下的由乙队单独做,刚好按期完成.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多少小时?
分析: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 h,则乙队需要(x+3) h.
解:设甲队单独完成需要x h,则乙队需要(x+3) h.由题意,得eq \f(2,x)+eq \f(x,x+3)=1.解得x=6.检验:当x=6时,x(x+3)≠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6.所以x+3=9.
答: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6 h,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需9 h.
类型二 行程问题
例4 从广州到某市,可乘坐普通列车或高铁,已知高铁的行驶路程是400 km,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高铁的行驶路程的1.3倍.
(1)求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
(2)若高铁的平均速度(km/h)是普通列车平均速度(km/h)的2.5倍,且乘坐高铁所需时间比乘坐普通列车所需时间缩短3 h,求高铁的平均速度.
分析: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 km/h,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x km/h.
解:(1)根据题意得400×1.3=520(km).
答:普通列车的行驶路程是520 km.
(2)设普通列车的平均速度是x km/h,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2.5x km/h.根据题意,得eq \f(520,x)-eq \f(400,2.5x)=3.解得x=120.检验:当x=120时,2.5x≠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20.则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20×2.5=300(km/h).
答:高铁的平均速度是300 km/h.
培优点 销售盈亏问题
例1 佳佳果品店在批发市场购买某种水果销售,第一次用1 200元购进若干千克,并以每千克8元出售,很快售完.由于水果畅销,第二次购买时,每千克的进价比第一次提高了10%,用1 452元所购买的数量比第一次多20 kg,以每千克9元售出100 kg后,因出现高温天气,水果不易保鲜,为减少损失,便降价50%售完剩余的水果.
(1)第一次购买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2)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了多少元?
分析:(1)根据第二次购买水果数多20 kg,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2)先计算两次购买水果的数量,赚钱情况:销售的水果量×(实际售价-当次进价),两次合计,就可以求得是盈利还是亏损了.
解:(1)设第一次购买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x元,则第二次购买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1+10%)x元,即1.1x元.
根据题意,得eq \f(1 452,1.1x)-eq \f(1 200,x)=20.解得x=6.检验:当x=6时,1.1x≠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6.
答:第一次购买水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
(2)第一次购买水果1 200÷6=200(kg).第二次购买水果的进价是1.1×6=6.6(元),第二次购买水果200+20=220(kg).第一次赚钱为200×(8-6)=400(元),第二次赚钱为100×(9-6.6)+(220-100)×(9×0.5-6.6)=-12(元).所以两次共赚钱400-12=388(元).
答:该果品店在这两次销售中,总体上是盈利了,共盈利388元.
例2 某大型连锁超市根据市场行情,用13 200元购进了一批保暖衣,面市后供不应求.商家又用28 8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保暖衣,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数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
(1)该超市购进的第一批保暖衣有多少件?
(2)若两批保暖衣按相同的标价销售,最后剩下50件按八折优惠卖出,要使两批保暖衣全部售完后利润率不低于25%(不考虑其他因素),每件保暖衣的标价至少是多少元?
分析:(1)设该超市购进第一批保暖衣x件,则购进第二批保暖衣2x件,根据前后单价变化,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方程、检验后即可得出该超市购进的第一批保暖衣的数量;
(2)设每件保暖衣的标价是a元.利用总利润=销售总价-进货总价,结合两批保暖衣全部售完利润不低于25%,即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不等式取其中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答案.
解:(1)设该超市购进第一批保暖衣x件,则购进第二批保暖衣2x件.
根据题意,得.
解得x=120.
检验:当x=120时,2x≠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20.且符合题意.
答:该超市购进的第一批保暖衣有120件.
(2)设每件保暖衣的标价是a元.
由(1)得第一批保暖衣的进价为13 200÷120=110(元/件),
第二批保暖衣的数量是120×2=240(件),
第二批保暖衣的进价为110+10=120(元/件),
由题意得(120+240-50)a+50×0.8a-(13 200+28 800)≥(13 200+28 800)×25%.
解得a≥150.
答:每件保暖衣的标价至少是150元.
教学目标
课题
15.3 第2课时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人
素养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会合理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3.通过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并正确解分式方程.
教学难点
提炼等量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分式方程的解法唤醒旧知,引出新课.
【复习导入】
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
2.接下来我们来解方程eq \f(2,x+3)+eq \f(3,2)=eq \f(4,2x+6).
解:方程两边乘2(x+3),得4+3(x+3)=4.
解得x=-3.检验:当x=-3时,2(x+3)=0,
所以x=-3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其实,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列、解分式方程,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吧!
【教学建议】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回忆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学生对所出示方程进行演算.教师使用课件展示解分式方程的过程.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对比正确解法,检查自身问题.
活动二:实践探究,获取新知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已学的与本探究相关的知识,为探究新问题做知识铺垫.
探究点1 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问题1 请大家回忆一下一元一次方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有哪些? 审、找、设、列、解、验、答.
问题2 请大家填一填工程问题的等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问题3 借助这个等量关系回答下面问题: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a h完成,乙单独做需b h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为eq \f(1,a),乙的工作效率为eq \f(1,b),则甲、乙合作需1÷(eq \f(1,a)+eq \f(1,b)) h完成.
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教材P152例3吧!
例 (教材P152例3)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eq \f(1,3),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分析: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eq \f(1,3),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eq \f(1,x),
【教学建议】
对于问题1,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回答,再进行启发和补充.
【教学建议】
例题是以筑路工程为背景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通常设工程总量为1.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从题中已知条件可知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量的eq \f(1,3),如果能知道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所完成的工程量,就可以比较两队的施工速度.因此,可以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eq \f(1,6),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eq \f(1,2x),
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eq \f(1,6)+eq \f(1,2x) 在用式子表示上述的量之后,再考虑如何列出方程.
完成总工程量的eq \f(1,x),进而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的运算方法,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并规范其解题书写格式.
思考:问题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可以用来列方程?
eq \f(1,3)+两队共同工作半个月完成的总工程量=1.
也可用表格梳理数量关系: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量
甲队
eq \f(1,3)
1+eq \f(1,2)
eq \f(1,3)+eq \f(1,3)×eq \f(1,2)
乙队
eq \f(1,x)
eq \f(1,2)
eq \f(1,2x)
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eq \f(1,x).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得eq \f(1,3)+eq \f(1,6)+eq \f(1,2x)=1.
方程两边乘6x,得 2x+x+3=6x.解得 x=1.
检验:当x=1时,6x≠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
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eq \f(1,3),可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
【对应训练】 教材P154练习第2题.
教师总结列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策略:
1.题中有“单独”字眼通常可知工作效率.
2.通常间接设元,如××单独完成需x(单位时间),则可表示出其工作效率.
3.弄清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本题中的“合作的工效=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和”.
4.解题方法:可概括为“321”,“3”指该类问题中三量关系,如工程问题有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2”指该类问题中的“两个主人公”,如甲队和乙队;“1”指该问题中的一个等量关系.如工程问题中等量关系是:“两个主人公”工作总量之和=全部工作总量.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补充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的应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从中找出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探究点2 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我们一起再来回忆一下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吧!
行程问题:路程 =速度×时间
接下来我们看这个例题!
例 (教材P153例4)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分析:这里的字母 v,s表示已知数据,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
那么提速前列车行驶s km所用时间为eq \f(s,x) h,
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v) km/h,
提速后列车运行(s+50) km所用时间为eq \f(s+50,x+v) h.
根据行驶时间的等量关系“提速前列车行驶s km的时间=提速后列车行驶(s+50) km的时间”,可以列出方程eq \f(s,x)=eq \f(s+50,x+v).
也可用表格梳理数量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例4是以列车提速为背景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分析问题的依据.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分析:设所求的提速前速度为x km/h,抓住题目中“用相同的时间”这个条件,就能列出方程.
教师总结列分式方程解决行程问题的解题策略:
1.注意关键词“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路程
速度
时间
提速前
s
x
eq \f(s,x)
提速后
s+50
x+v
eq \f(s+50,v+x)
解: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根据行驶时间的等量关系,得
eq \f(s,x)=eq \f(s+50,x+v).
方程两边乘x(x+v),得 s(x+v)=x(s+50).
解得x=eq \f(sv,50).
检验:由v,s 都是正数,得x=eq \f(sv,50)时x(x+v)≠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eq \f(sv,50).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eq \f(sv,50) km/h.
【对应训练】教材P154练习第1题.
归纳总结:
分式方程的应用主要是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这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
提速”与“提速到”的区别.
2.同上也是“321”,即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两主人公”——本题是“提速前”和“提速后”;“一等量关系”——本题是时间相同.
3.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通常抓住“时间线”来建立方程.
【教学建议】
教师可对检验作解释:例4的检验中利用了问题的实际意义,根据字母的含义确定其取值范围中不含负数和0,从而确定分式方程解的情形.
活动三:延伸拓展,巩固升华
设计意图
此例题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销售问题,为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完善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种类,并让学生
例 为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工作,加强劳动教育,某中学针对七年级学生开设了“跟我学面点”烹饪课程.课程开设后学校花费6 000元购进第一批面粉,用完后学校又花费9 600元购进了第二批面粉,第二批面粉的采购量是第一批采购量的1.5倍,但每千克面粉价格提高了0.4元.求第一批面粉的采购量.
分析:根据“第二批面粉的每千克面粉价格-第一批面粉的每千克面粉价格=0.4”列方程即可.
解:设第一批面粉的采购量为x kg.由题意,得eq \f(9 600,1.5x)-eq \f(6 000,x)=0.4.
方程两边乘15x,得96 000-6 000×15=0.4×15x.
【教学建议】
本例是为巩固“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而设,可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注意提醒学生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判断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在第(2)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跟数学息息相关.
解得x=1 000.
检验:当x=1 000时,15x≠0.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1 000.
答:第一批面粉的采购量为1 000 kg.
【对应训练】
为加快公共领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某停车场计划购买A,B两种型号的充电桩.已知A型充电桩比B型充电桩的单价少0.3万元,且用15万元购买A型充电桩与用20万元购买B型充电桩的数量相等.则A,B两种型号充电桩的单价各是多少?
解:设A型充电桩的单价为x万元,则B型充电桩的单价为(x+0.3)万元.
根据题意,得eq \f(15,x)=eq \f(20,x+0.3).解得x=0.9.
检验:当x=0.9时,x(x+0.3)≠0,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0.9.所以x+0.3=1.2.
答:A型充电桩的单价为0.9万元,B型充电桩的单价为1.2万元.
【教学建议】
教学中建议让学生先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列出关系式之后,由学生先自行解答,教师再集体讲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解题时有什么错漏,这样印象深刻,在之后的练习中可避免犯同样的错.
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
【随堂训练】见《创优作业》“随堂小练”册子相应课时随堂训练.
【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检验时需要注意什么?
【知识结构】
【作业布置】
1.教材P154习题15.3第3,4,5,6题.
2.《创优作业》主体本部分相应课时训练.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找、设、列、解、验、答
教学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采用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列表分析、找重点语句、探寻等量关系等,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15.3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 分式15.3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公开课教学设计,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532分式方程的应用课件pptx、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532分式方程的应用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 分式方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