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第1~2章)练习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第1~2章)练习试卷(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第12章练习试卷解析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第12章练习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
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地球B.月球C.太阳D.“天宫一号”
【答案】D
【详解】“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成功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静止的,“神舟十号”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 )
A.大钟仍继续振动B.钟声的回声
C.人的听觉“延长”D.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答案】A
【详解】大钟撞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振动不止,余音不止;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3. 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
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千里江陵一日还C. 两岸猿声啼不住D. 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B
【解析】A.“朝辞白帝彩云间”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既能知道路程也能确定时间,所以可以估计速度,故B符合题意;
C.“两岸猿声啼不住”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轻舟已过万重山” 即不能知道路程也不能确定时间,所以没法估计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A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
B.以包裹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静止的
D.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不受力的作用
【答案】B
【解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AB、在无人机带着包裹匀速飞行过程中,包裹与无人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无人机与包裹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正确;
C、无人机飞行时,相对于地面,其位置发生了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无人机在空中匀速直线飞行时,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作用,故D错误。
6.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
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划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D
【详解】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动幅不同,响度不同,是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D。
汽车上山的速度是v1,下山返回的速度是v2,如果返回时汽乍的运行时间是上山时间的一半,
则汽车在整个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B.C.D.
【答案】D
【分析】假设上山或下山的路程为S,分别求出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时间t1和t2,根据“返回时汽车的运行时间是上山时间的一半”求出速度关系,然后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就会得到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详解】∵登山所用的时间:t1=,下山所用的时间:t2=,∵返回时汽车的运行时间是上山时间的一半,即t1=2,∴v1=,∴汽车的平均速度:v=====v2,故选D.
8.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答案】D
【详解】A.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说明音叉在振动,用到了转换法,故D正确。
故选D。
9.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前200m以4m/s的速度步行,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
则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7m/sB.5m/sC.8m/sD.9m/s
【答案】C
【详解】(1)人在前200m所用时间:
t150s,
在后1000m所用时间:
t2100s,
(2)人的总路程:
s200m+1000m=1200m,
人的总运动时间
t=t1+t2=50s+10s=150s,
该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
8m/s,
故选C.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
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答案】B
【详解】AB.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所对应的时间,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运动,是变速运动;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11.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超声波的速度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解析】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错误;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错误;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这共用了:△,故正确;
、汽车的车速为:,故错误。
故选:。
12.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②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10~30s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 ④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75m/s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B
【解析】解:②、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错误,故②错误;
④、由图象可知,0~4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v乙===3.75m/s,故④正确;
①、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①错误;
③、由图象可知,10~30s时,甲通过的路程300m﹣100m=200m,乙通过的路程100m,时间相同,根据v=可得,甲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的运动速度,故③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7.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
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答案】回声
【详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
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故答案为回声.
18 . 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答案】5.80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0.00 cm对齐,右侧与5.84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5.80cm−0.00cm=5.80cm
19.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波能传递 (填“能量”或“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医生听到声音的 。
【答案】 信息 响度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听诊器运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道理,让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内部情况。
[2]医生通过橡皮管听到来自患者的声音,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20.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
这是因为小明以 作为参照物。
由此现象可推断 (选填“小汽车”或“大客车”)的速度快。
【答案】小汽车;小汽车。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小汽车和大客车同向行驶,小汽车的速度较快,大客车速度较慢,小汽车和大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客车向小汽车“倒退”而来。
故答案为:小汽车;小汽车。
21.小明听到校园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读书声是通过 传入耳中,
它是由声带 产生的,小明可以根据 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
【答案】空气;振动;音色。
【分析】(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小明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同学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振动;音色。
22 . “五一节”期间,很多外地游客乘坐重庆长江索道,体验重庆的“立体交通”.
如图所示,长江索道全长约1165m,某次单程运行时间为233s,
则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m/s.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
判断自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5 运动
【详解】 (1)长江索道全长s=1165m,单程运行时间为t=233s,索道在该次运行的平均速度为:v==5m/s.(2)驶离站台后,车厢里的游客以对面的建筑为参照物,游客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游客自己是运动的.
点睛:(1)根据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则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2 . 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判断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m,图中的a点表示 .
【答案】 甲 10 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分析】(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两同学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23 .如图中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
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 产生的.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
吼声起到警告作用说明声音能传递 .
【答案】 振动 响度大 信息
【分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以上内容即可解答.
【详解】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所以,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振动产生,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雷鸣般”指声音非常大,即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若吼声起到警告作用,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4 .一架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500m/s,合 km/h,军演地点距军用机场的距离为3600km,
则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 h,战斗机飞行过程中需要加油机适时加油,
那么,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
【答案】 1800 2 静止
【详解】[1][2][3]战斗机巡航的速度为
v=500m/s=500×3.6km/h=1800km/h
战斗机从机场起飞到达军演地点至少需要的时间
t==2h
当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与加油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战斗机是静止的。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16分)
25 . 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
(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 ,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答案】 弹起 振动 响度 音调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探究声音的振动时,通过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2)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据此结合实验过程做出判断.
【详解】(1)图1中,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图2中,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振动的幅度不同,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6.如图所示,邓琳和小明分别骑自行车从坡顶“自由下滑”(邓琳在前,小明在后),
两人都感觉自己“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两人的速度究竟谁大谁小呢?
路旁的小敏和小刚分别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比较邓琳和小明的运动快慢:
(1)小敏用了观察法,她认为,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则说明他俩下滑的速度 .(三空选填“邓琳的大”“小明的大”或“一样大”)
(2)小刚用了测量法,他认为,可以用 测出邓琳和小明下滑的某段路程,用 分别测出他俩在该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 分别计算出他俩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答案】 一样大 邓琳的大 小明的大 刻度尺 秒表 v=
【分析】(1)根据物体和运动的相对性,以其中一人为参照物确定另一个人的运动方法从而比较他们速度的快慢;
(2)根据v=可知要计算速度的大小,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从而确定测量工具.
【详解】(1)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则说明他俩相对静止,故下滑的速度一样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小明为参照物,邓林向前运动,则说明邓琳的速度大;
如果邓琳和小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以邓林为参照物,小明向邓林靠近,则说明小明的下滑速度大.
(2)用刻度尺测出邓琳和小明下滑的某段路程,再用秒表分别测出他俩在该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v=分别计算出他俩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27.按要求完成填空:
(1)如图敲击桌子一端,耳朵紧贴桌面能在另一端清楚的听到声音,说明
(2)如图所示,将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或“变低”);
当塑料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塑料尺,
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如图中的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 处控制噪声的,
请举出一个在生活中与此方式相同的控制噪声的例子
如图所示,小华应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
才能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除了使用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答案】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变高 振动频率低于20Hz,低于人耳听觉范围 声源 城区禁止鸣喇叭 看到枪冒烟 刻度尺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2)通常体积大,长度长、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准确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详解】(1)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该同学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2)增加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若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看到塑料尺的振动变快,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变得更慢,当频率小于20Hz时,人耳听不到.
(3)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生活中与此方式相同的控制噪声的例子,如:在城区禁止鸣喇叭;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
此实验中,除了使用秒表外,还需要用刻度尺测量二者之间的距离.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
28.如图为某电动自行车,下表为该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参数,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自行车充电一次,若以正常速度行驶最多可用多少h;
(2)若以最大速度行驶15分钟,前进的距离是多少km。
【答案】(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3hn的时间;
(2)以最大速度行驶15分钟,前进的距离是5km。
【分析】(1)由表中数据得出正常行驶的速度和续行里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可以求出行驶的时间;
(2)已知最大速度与行驶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前进的距离。
【解答】解:(1)由v=得正常行驶最多可用的时间:
t1===3h;
(2)行驶的时间t2=15min=0.25h,
由v=得前进的距离:
s2=vt2=20km/h×0.25h=5km;
答:(1)电动自行车正常行驶时,充电一次可正常行驶3hn的时间;
(2)以最大速度行驶15分钟,前进的距离是5km。
29.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过了4.5s听到爆炸的声音。(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求: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2)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1530m;
【分析】(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和爆炸声传回迫击炮处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即为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
【解答】解:(1)因为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2)由v=可得,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s=vt=340m/s×4.5s=1530m。
答:(1)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2)追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1530m;
30.一辆汽车朝正前方的山崖匀速直线行驶,在离山崖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时,
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当时气温是,时空气中的声速为,求:
(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所用的时间;
(3)汽车行驶的速度。
【解析】(1)因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的路程和声音传播的路程之和等于汽车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
所以,声音传播的距离;
(2)由可得,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所用的时间;
(3)汽车行驶的速度。
答:(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2)从鸣笛到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所用的时间为;
(3)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共6分)
31.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10 kHz到 20 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 7500m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月球表面是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1)10;20;(2)7500m;(3)不能;真空。
【分析】(1)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2)先算出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两者的距离;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答】解:(1)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
因此人耳听到的声呐发出的声波频率为10kHz~20kHz。
(2)超声波从潜艇A传到潜艇B的时间:
t=×10s=5s,
由v=可得,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
s=vt=1500m/s×5s=7500m;
(3)不能;因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1)10;20;(2)7500m;(3)不能;真空。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续航里程
45km
额定载重
150k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4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2第12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2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2章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拟测试01第12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