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综合测试含答案,共13页。
全书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5%的医用酒精常用于消毒,用9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B.若不慎将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C.明矾常用作净水剂,可以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D.“84消毒液”和“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使用,杀菌消毒效果会更好2.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用到矿物颜料石青[Cu3(OH)2(CO3)2]。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下列有关石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分类角度:属于碱B.物理性质角度:易溶于水C.化学性质角度:高温下能稳定存在D.物质制备角度:可用于制备胆矾3.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B.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D.大量的Na2O2粉末加入酚酞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最终变红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 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失去6 mol电子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氮化铝是氧化产物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使用B.配制500 mL 1 mol·L-1稀硫酸,用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浓硫酸27.17 mLC.配制1 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16.0 g胆矾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6.下列有关溶液中的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Cl-B.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3+D.滴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7.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X和Y可能是(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新制氯水中:Na+、NH4+、NO3-、SO32-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NO3-、SO42-C.常温下,pH=1的溶液中:Na+、ClO-、K+、Cl-D.含有Fe3+的溶液中:K+、ClO-、SO42-、I-9.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可以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向1 mol·L-1某电解质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另一电解质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各组试剂与该图像相符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C.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D.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KOH溶液10.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同温同压下,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球(质量忽略不计),A气球中充入a气体,B气球中充入b气体,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A气球置于氮气中,气球静止不动,B气球置于氧气中,气球上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比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a气体可能是CO,b气体可能是CH4C.充气后,A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大于B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D.充气后,A气球的质量一定大于B气球的质量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配成500 mL氯水,该氯水中Cl-数为2NAD.10.44 g MnO2与足量12 mol·L-1的浓盐酸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为0.12NA13.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纳米Fe3O4,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Fe2+C.浊液C和浊液D中分散质含量不相同D.步骤⑤中,“分离”包含的操作有过滤、洗涤14.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探究H2O2、SO2、I2的氧化性强弱。首先用N2排尽装置内空气,然后通入SO2,甲中蓝色溶液褪色,乙中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关闭弹簧夹,打开甲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混合液逐渐变成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SO2将I2氧化B.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a2++H2O2 BaSO4↓+2H+C.实验中“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SO2与H2O2反应D.由实验可知H2O2、SO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I2>SO21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Cu2+、SO32-、Cl-、SO42-中的几种。取100 m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过滤,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4.66 g;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准状况)。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两次产生的气体成分不相同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2+、Cu2+、SO32-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a+、SO32-,且c(Na+)≥0.1 mol·L-1D.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即可确定离子组成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其中五个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KOH,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①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 (填分类标准代号)。 ②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 (填分类标准代号),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③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用洁净的烧杯取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 ,判断该分散系制备成功的方法是 。 (2)分类方法应用广泛,属于同一类的物质性质具有相似性,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处理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①CO2、SiO2、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由CO2+Ca(OH)2 CaCO3↓+H2O,可得出SO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NaHCO3、NaHSO3、NaHS都属于非强酸的酸式盐,由NaHCO3+HCl NaCl+H2O+CO2↑、NaHCO3+NaOH Na2CO3+H2O,可得NaHS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12分)我国某现代化铜冶炼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Fe2+、Fe3+、Cu2+、SO4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该铜冶炼厂以该废水为原料制备硫酸钠、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流程(流程中加入的试剂①、②均过量,试剂③适量)。已知:加入的试剂①为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溶液A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溶液C中的一种离子可与固体F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取溶液G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此现象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eSO4可用来制备Na2FeO4,原理为2FeSO4+6Na2O2 2Na2FeO4+2Na2O+2Na2SO4+O2↑,转移5 mol电子时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8.(12分)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制备NH3并探究NH3的性质。实验Ⅰ:利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NH3与Cl2的反应。图1(1)装置A中烧瓶内的试剂可选用烧碱,推测可产生NH3的原因: 。 (2)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若烧杯中盛放蒸馏水,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 。 (3)若探究氨气与氯气的反应,则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①装置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K3处导管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装置C中应盛放 (填化学式)溶液,Cl2与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Ⅱ:利用图2装置探究NH3与NO2的反应。图2(4)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12分)化学小组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SO2的性质。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并将足量的SO2通入试剂b中。(1)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了排除可能产生的硫酸酸雾的干扰,下列物质可以作为试剂a的是 。 ①饱和的NaHCO3溶液 ②饱和的NaCl溶液 ③饱和的NaHSO3溶液(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SO2和CO2都属于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欲验证该性质,试剂b选用紫色石蕊溶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4)为了研究二氧化硫是否有氧化性,试剂b可选用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化钠溶液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④品红溶液能说明二氧化硫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5)试剂b选用0.1 mol·L-1 Ba(NO3)2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装置A,发现装置C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①白色沉淀是 。 ②分析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NO3-氧化了SO2,支持甲同学观点的实验证据是 。 ③检验C中上层清液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 。 20.(12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可由ClO2为原料制取。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NaClO2(夹持装置略),并测定所制NaClO2的纯度。已知:①ClO2沸点11 ℃,极易溶于水,浓度过高时易分解爆炸;②2NaOH+H2O2+2ClO2 2NaClO2+O2+2H2O。(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 ;在酸性条件下,NaClO3可将Na2SO3氧化为Na2SO4并产生ClO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稀有气体,目的是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装置C中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 (5)测定亚氯酸钠含量的实验步骤:①称取NaClO2样品5.0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固体,再滴入适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500 mL待测溶液。②移取10.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0.10 mol·L-1 Na2S2O3溶液40.00 mL,溶液中的I2正好完全反应。(已知:ClO2-+4I-+4H+ 2H2O+2I2+Cl-、I2+2S2O32- 2I-+S4O62-)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与解析全书综合测评1.B 75%的医用酒精比9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故A错误;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杂质和异味,但不能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故C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Cl2,故D错误。2.D Cu3(OH)2(CO3)2属于盐,故A错误;Cu3(OH)2(CO3)2是一种矿物颜料,不溶于水,故B错误;Cu3(OH)2(CO3)2是碳酸盐,高温下易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故C错误;Cu3(OH)2(CO3)2属于铜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水,可用于制备胆矾,故D正确。3.B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故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所以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Na2O2具有氧化性,大量的Na2O2粉末加入酚酞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4.C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N2是氧化剂,Al2O3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6 mol电子,故B错误;氮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氮化铝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5.A 由于定容时还需要加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使用,故A正确;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所以不能用量筒量取27.17 mL浓硫酸,故B错误;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用托盘天平称量25.0 g胆矾,故C错误;加水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故D错误。6.C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SO42-、Cl-等,故A错误;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Ag+、SO42-等,故B错误;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3+,故C正确;滴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等,故D错误。7.B 8.B A项,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32-,不能大量共存;B项,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NO3-、SO42-之间不反应,可能大量共存;C项,常温下,pH=1的溶液显酸性,ClO-与H+、Cl-之间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D项,含有Fe3+的溶液中,Fe3+能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故选B。9.C A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氯化钠能导电,溶液导电能力不会减小到接近0,与图像不符;B项,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KCl、I2、FeCl2,溶液导电能力不会减小到接近0,与图像不符;C项,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与图像相符;D项,醋酸是弱酸,醋酸钾是强电解质,醋酸中加入同浓度的KOH溶液,导电能力应有所增强,与图像不符。10.D A项,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氨气,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可得到一氧化氮,NO与氧气反应可得到NO2,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得到氮气;B项,Na与水反应可得到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钠单质;C项,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可得到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可得到HCl,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氯气;D项,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可得到硫单质,硫单质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SO3;故选D。11.B 同温同压下,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说明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球置于N2中,气球静止不动,a气体的密度与N2相等,B气球置于O2中,气球上升,说明b气体的密度比O2小,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知,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小于28,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A错误;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故B正确;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相等,故C错误;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b气体摩尔质量未知,无法确定充气后A气球与B气球质量的相对大小,故D错误。12.AD 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2 g16 g·mol-1=0.2 mol,数目为0.2NA,故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 4Na++4OH-+O2↑,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氯气可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所以氯水中Cl-数小于NA,故C错误;10.44 g MnO2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根据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可知,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分子数为0.12NA,故D正确。13.CD 步骤①中Fe2O3、FeO与盐酸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3Fe2+,B项错误;步骤④中,氢氧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含量减少,氢氧化铁含量增多,C项正确;浊液D与溶液B混合加热、搅拌发生反应制得Fe3O4,要分离出Fe3O4需经过滤、洗涤,D项正确。14.A 向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蓝色溶液褪色,是因为碘单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I和H2SO4,则说明碘单质将二氧化硫氧化,故A错误;装置乙中二氧化硫被H2O2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SO2+Ba2++H2O2 BaSO4↓+2H+,故B正确;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向甲中逐滴滴加H2O2溶液,刚开始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SO2的还原性比碘离子强,SO2先与H2O2反应,然后继续滴加H2O2溶液,混合液变成蓝色,是因为H2O2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说明氧化性:H2O2>I2,所以H2O2、SO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I2>SO2,故C、D正确。15.AC 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向100 mL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为硫酸钡沉淀),同时产生气体,过滤,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4.66 g,则n(BaSO4)为0.02 mol,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为SO42-同时生成NO气体,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SO32-,不确定是否含有SO42-,且100 mL原溶液中含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根据离子共存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为氨气,物质的量为0.03 mol,所以100 mL原溶液中含有0.03 mol NH4+;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不确定是否存在Cl-;实验中第一次得到的气体为NO,第2次得到的气体为NH3,两次产生的气体成分不相同,故A正确;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2+、Cu2+,一定含SO32-,故B错误;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a+、SO32-,不确定是否存在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00 mL原溶液中Na+至少为0.02 mol×2-0.03 mol=0.01 mol,所以c(Na+)≥0.1 mol·L-1,故C正确;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故D错误。16.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①C、D ②D(1分) 复分解(1分)③Fe2O3+6H+ 2Fe3++3H2O ④胶体(1分) 检验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1分) (2)①SO3+2NaOH Na2SO4+H2O ②HS-+OH- S2-+H2O解析 (1)①C2H5OH、CO2均由分子构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不属于电解质;Fe2O3是活泼金属氧化物,由离子构成,难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FeCl3是盐,KOH是碱,均属于电解质。②在相连的物质中,FeCl3与KOH在溶液中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和KCl。③五种物质中Fe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 2Fe3++3H2O。④得到的分散系为Fe(OH)3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2)①SO3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产生Na2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2NaOH Na2SO4+H2O。②NaHS与NaOH反应产生Na2S、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 S2-+H2O。17.答案 (每空2分)(1)烧杯、漏斗、玻璃棒 Na2SO4、NaOH(2)2Fe3++Cu 2Fe2++Cu2+(3)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 4Fe(OH)3(4)11.2解析 (1)操作a为过滤,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溶液A的溶质是Na2SO4、NaOH。(2)溶液C的溶质为H2SO4、FeSO4、Fe2(SO4)3和CuSO4,固体F为铜,铜可以与溶液C中的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2Fe2++Cu2+。 (3)溶液G为FeSO4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随后氢氧化亚铁沉淀又被氧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3。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 mol氧气转移10 mol电子,所以转移5 mol电子时生成0.5 mol氧气,标准状况下,0.5 mol氧气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2 L。18.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分解 (2)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 (3)①3Cl2+8NH3 6NH4Cl+N2 ②NaOH(1分) Cl2+2OH- Cl-+ClO-+H2O (4)4HNO3(浓)+Cu Cu(NO3)2+2NO2↑+2H2O 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1分)解析 实验Ⅰ目的是制取氨气并探究与Cl2的反应,A装置制取氨气,B装置用于干燥氨气,打开K1、K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若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可以验证氨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Ⅱ目的是探究NH3与NO2的反应,故A、E装置分别制备氨气、NO2,干燥后通入C中反应。(1)烧碱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促使NH3·H2O分解生成氨气。(2)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使烧瓶内压强增大,氨气与水接触,即可引发喷泉。(3)①由装置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可知有氯化铵生成,同时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 6NH4Cl+N2。②从K3处导管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C中应盛放NaOH溶液,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4)装置E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备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Cu Cu(NO3)2+2NO2↑+2H2O;若NO2能够被NH3还原,则NO2浓度减小,预期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分)(2)③(3)酸性氧化物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②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①BaSO4 ②装置C内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2分) ③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根离子(2分)解析 (1)浓硫酸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①硫酸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杂质气体CO2,且饱和NaHCO3溶液会吸收SO2;②SO2能溶于饱和NaCl溶液中;③饱和NaHSO3溶液可吸收硫酸酸雾并与其反应生成SO2,且SO2难溶于饱和NaHSO3溶液中;故选③。(3)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两者的水溶液都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和H2O,二氧化硫不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选②。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实验现象为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①SO2的水溶液呈酸性,硝酸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生成SO42-,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②在水溶液中NO3-和SO2反应生成了SO42-和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装置C内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③检验SO42-的方法为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SO42-。20.答案 (每空2分)(1)分液漏斗 2NaClO3+Na2SO3+H2SO4(浓) 2Na2SO4+2ClO2↑+H2O(2)稀释ClO2,防止发生危险(3)做安全瓶(或缓冲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进入装置A中(4)减少H2O2分解和ClO2挥发(5)90.5%解析 制备亚氯酸钠的原理是2NaOH+H2O2+2ClO2 2NaClO2+O2+2H2O,A装置制备ClO2,B装置为安全瓶,C装置制备亚氯酸钠,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ClO2。(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浓) 2Na2SO4+2ClO2↑+H2O。(2)ClO2浓度过高,易分解爆炸,故实验过程中通入稀有气体的目的是稀释ClO2,防止发生危险。(3)装置B是安全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进入A中。(4)ClO2沸点较低,易挥发,制取NaClO2时用到H2O2,H2O2易分解,冰水浴可以减少H2O2分解和ClO2挥发。(5)NaClO2将I-氧化为I2,根据题中已知得:ClO2-~2I2~4S2O32-1 mol 4 moln(ClO2-) 0.10 mol·L-1×40.00×10-3 L10.00 mL待测液中n(NaClO2)=n(ClO2-)=0.10 mol·L-1×40.00×10-3 L×14=1×10-3 mol,500 mL待测液中n总(NaClO2)=1×10-3 mol×500 mL10.00 mL=0.05 mol,m(NaClO2)=0.05 mol×90.5 g/mol=4.525 g,w=m(NaClO2)m样品×100%=4.525 g5.0 g×100%=90.5%。选项XYASO2NaOH溶液BCl2饱和NaHCO3溶液CHCl饱和NaCl溶液DCONa2SO3溶液XYZWAN2NH3NONO2BNaNaOHNa2CO3NaClCCl2Ca(ClO)2HClOHClDH2SSSO3H2SO4选项打开活塞K关闭活塞K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被NaOH溶液吸收,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使品红溶液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Cl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HCl被饱和NaCl溶液吸收,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CO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与Na2SO3溶液不反应,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全书综合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75%的医用酒精常用于消毒,用9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B.若不慎将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C.明矾常用作净水剂,可以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D.“84消毒液”和“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使用,杀菌消毒效果会更好2.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用到矿物颜料石青[Cu3(OH)2(CO3)2]。根据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下列有关石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分类角度:属于碱B.物理性质角度:易溶于水C.化学性质角度:高温下能稳定存在D.物质制备角度:可用于制备胆矾3.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B.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D.大量的Na2O2粉末加入酚酞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最终变红4.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 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2 mol AlN,N2失去6 mol电子C.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D.氮化铝是氧化产物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使用B.配制500 mL 1 mol·L-1稀硫酸,用量筒量取18.4 mol·L-1的浓硫酸27.17 mLC.配制1 L 0.1 mol·L-1的CuSO4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16.0 g胆矾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6.下列有关溶液中的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Cl-B.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3+D.滴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7.向如图所示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若关闭活塞K,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X和Y可能是(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新制氯水中:Na+、NH4+、NO3-、SO32-B.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NO3-、SO42-C.常温下,pH=1的溶液中:Na+、ClO-、K+、Cl-D.含有Fe3+的溶液中:K+、ClO-、SO42-、I-9.通过电导率的变化可以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向1 mol·L-1某电解质溶液中滴加同浓度的另一电解质溶液,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各组试剂与该图像相符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C.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D.向CH3COOH溶液中滴加KOH溶液10.X、Y、Z、W四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同温同压下,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气球(质量忽略不计),A气球中充入a气体,B气球中充入b气体,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A气球置于氮气中,气球静止不动,B气球置于氧气中,气球上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比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a气体可能是CO,b气体可能是CH4C.充气后,A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大于B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D.充气后,A气球的质量一定大于B气球的质量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溶于水配成500 mL氯水,该氯水中Cl-数为2NAD.10.44 g MnO2与足量12 mol·L-1的浓盐酸反应生成Cl2的分子数为0.12NA13.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纳米Fe3O4,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Fe2+C.浊液C和浊液D中分散质含量不相同D.步骤⑤中,“分离”包含的操作有过滤、洗涤14.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探究H2O2、SO2、I2的氧化性强弱。首先用N2排尽装置内空气,然后通入SO2,甲中蓝色溶液褪色,乙中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关闭弹簧夹,打开甲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混合液逐渐变成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SO2将I2氧化B.乙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a2++H2O2 BaSO4↓+2H+C.实验中“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SO2与H2O2反应D.由实验可知H2O2、SO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I2>SO215.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Cu2+、SO32-、Cl-、SO42-中的几种。取100 mL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过滤,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4.66 g;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672 mL气体(标准状况)。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两次产生的气体成分不相同B.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2+、Cu2+、SO32-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a+、SO32-,且c(Na+)≥0.1 mol·L-1D.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即可确定离子组成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其中五个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KOH,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B、C、D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①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 (填分类标准代号)。 ②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 (填分类标准代号),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③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用洁净的烧杯取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 ,判断该分散系制备成功的方法是 。 (2)分类方法应用广泛,属于同一类的物质性质具有相似性,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处理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①CO2、SiO2、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由CO2+Ca(OH)2 CaCO3↓+H2O,可得出SO3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NaHCO3、NaHSO3、NaHS都属于非强酸的酸式盐,由NaHCO3+HCl NaCl+H2O+CO2↑、NaHCO3+NaOH Na2CO3+H2O,可得NaHS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7.(12分)我国某现代化铜冶炼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Fe2+、Fe3+、Cu2+、SO42-和少量的Na+,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该铜冶炼厂以该废水为原料制备硫酸钠、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金属铜,设计了如下流程(流程中加入的试剂①、②均过量,试剂③适量)。已知:加入的试剂①为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进行操作a时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溶液A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2)溶液C中的一种离子可与固体F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若取溶液G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此现象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FeSO4可用来制备Na2FeO4,原理为2FeSO4+6Na2O2 2Na2FeO4+2Na2O+2Na2SO4+O2↑,转移5 mol电子时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8.(12分)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制备NH3并探究NH3的性质。实验Ⅰ:利用图1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NH3与Cl2的反应。图1(1)装置A中烧瓶内的试剂可选用烧碱,推测可产生NH3的原因: 。 (2)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若烧杯中盛放蒸馏水,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 。 (3)若探究氨气与氯气的反应,则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①装置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K3处导管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装置C中应盛放 (填化学式)溶液,Cl2与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Ⅱ:利用图2装置探究NH3与NO2的反应。图2(4)装置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12分)化学小组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SO2的性质。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并将足量的SO2通入试剂b中。(1)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为了排除可能产生的硫酸酸雾的干扰,下列物质可以作为试剂a的是 。 ①饱和的NaHCO3溶液 ②饱和的NaCl溶液 ③饱和的NaHSO3溶液(3)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SO2和CO2都属于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欲验证该性质,试剂b选用紫色石蕊溶液,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4)为了研究二氧化硫是否有氧化性,试剂b可选用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化钠溶液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④品红溶液能说明二氧化硫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5)试剂b选用0.1 mol·L-1 Ba(NO3)2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装置A,发现装置C内有白色沉淀产生,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①白色沉淀是 。 ②分析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NO3-氧化了SO2,支持甲同学观点的实验证据是 。 ③检验C中上层清液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 。 20.(12分)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和优质漂白剂,可由ClO2为原料制取。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制备NaClO2(夹持装置略),并测定所制NaClO2的纯度。已知:①ClO2沸点11 ℃,极易溶于水,浓度过高时易分解爆炸;②2NaOH+H2O2+2ClO2 2NaClO2+O2+2H2O。(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 ;在酸性条件下,NaClO3可将Na2SO3氧化为Na2SO4并产生ClO2,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稀有气体,目的是 。 (3)装置B的作用是 。 (4)装置C中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 。 (5)测定亚氯酸钠含量的实验步骤:①称取NaClO2样品5.0 g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固体,再滴入适量的稀H2SO4,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500 mL待测溶液。②移取10.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0.10 mol·L-1 Na2S2O3溶液40.00 mL,溶液中的I2正好完全反应。(已知:ClO2-+4I-+4H+ 2H2O+2I2+Cl-、I2+2S2O32- 2I-+S4O62-)该样品中N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与解析全书综合测评1.B 75%的医用酒精比95%的酒精消毒效果更好,故A错误;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杂质和异味,但不能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故C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和“洁厕灵”混合使用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气体Cl2,故D错误。2.D Cu3(OH)2(CO3)2属于盐,故A错误;Cu3(OH)2(CO3)2是一种矿物颜料,不溶于水,故B错误;Cu3(OH)2(CO3)2是碳酸盐,高温下易分解为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故C错误;Cu3(OH)2(CO3)2属于铜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水,可用于制备胆矾,故D正确。3.B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将过氧化钠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生成,故B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氧气,所以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Na2O2具有氧化性,大量的Na2O2粉末加入酚酞溶液中,可以观察到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4.C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N2是氧化剂,Al2O3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每生成2 mol AlN,N2得到6 mol电子,故B错误;氮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故C正确;氮化铝是还原产物,故D错误。5.A 由于定容时还需要加水,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使用,故A正确;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所以不能用量筒量取27.17 mL浓硫酸,故B错误;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用托盘天平称量25.0 g胆矾,故C错误;加水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中,故D错误。6.C 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SO42-、Cl-等,故A错误;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Ag+、SO42-等,故B错误;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原溶液中一定有Fe3+,故C正确;滴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HSO3-等,故D错误。7.B 8.B A项,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O32-,不能大量共存;B项,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K+、NO3-、SO42-之间不反应,可能大量共存;C项,常温下,pH=1的溶液显酸性,ClO-与H+、Cl-之间反应生成氯气,不能大量共存;D项,含有Fe3+的溶液中,Fe3+能氧化I-,不能大量共存;故选B。9.C A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氯化钠能导电,溶液导电能力不会减小到接近0,与图像不符;B项,向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KCl、I2、FeCl2,溶液导电能力不会减小到接近0,与图像不符;C项,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几乎不导电,与图像相符;D项,醋酸是弱酸,醋酸钾是强电解质,醋酸中加入同浓度的KOH溶液,导电能力应有所增强,与图像不符。10.D A项,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氨气,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可得到一氧化氮,NO与氧气反应可得到NO2,二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可得到氮气;B项,Na与水反应可得到NaOH,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得到钠单质;C项,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可得到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分解可得到HCl,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氯气;D项,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可得到硫单质,硫单质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SO3;故选D。11.B 同温同压下,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说明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球置于N2中,气球静止不动,a气体的密度与N2相等,B气球置于O2中,气球上升,说明b气体的密度比O2小,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知,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小于28,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故A错误;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故B正确;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相等,故C错误;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b气体摩尔质量未知,无法确定充气后A气球与B气球质量的相对大小,故D错误。12.AD 3.2 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2 g16 g·mol-1=0.2 mol,数目为0.2NA,故A正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 4Na++4OH-+O2↑,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Cl2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氯气可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Cl、HClO,所以氯水中Cl-数小于NA,故C错误;10.44 g MnO2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根据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可知,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分子数为0.12NA,故D正确。13.CD 步骤①中Fe2O3、FeO与盐酸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3Fe2+,B项错误;步骤④中,氢氧化亚铁被过氧化氢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含量减少,氢氧化铁含量增多,C项正确;浊液D与溶液B混合加热、搅拌发生反应制得Fe3O4,要分离出Fe3O4需经过滤、洗涤,D项正确。14.A 向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蓝色溶液褪色,是因为碘单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I和H2SO4,则说明碘单质将二氧化硫氧化,故A错误;装置乙中二氧化硫被H2O2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离子方程式为SO2+Ba2++H2O2 BaSO4↓+2H+,故B正确;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向甲中逐滴滴加H2O2溶液,刚开始颜色无明显变化,原因是SO2的还原性比碘离子强,SO2先与H2O2反应,然后继续滴加H2O2溶液,混合液变成蓝色,是因为H2O2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说明氧化性:H2O2>I2,所以H2O2、SO2、I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I2>SO2,故C、D正确。15.AC 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向100 mL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消失(为硫酸钡沉淀),同时产生气体,过滤,所得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4.66 g,则n(BaSO4)为0.02 mol,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将SO32-氧化为SO42-同时生成NO气体,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SO32-,不确定是否含有SO42-,且100 mL原溶液中含硫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根据离子共存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Ba2+;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 mL气体为氨气,物质的量为0.03 mol,所以100 mL原溶液中含有0.03 mol NH4+;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Na+,不确定是否存在Cl-;实验中第一次得到的气体为NO,第2次得到的气体为NH3,两次产生的气体成分不相同,故A正确;原溶液中一定不含Ba2+、Cu2+,一定含SO32-,故B错误;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a+、SO32-,不确定是否存在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00 mL原溶液中Na+至少为0.02 mol×2-0.03 mol=0.01 mol,所以c(Na+)≥0.1 mol·L-1,故C正确;另取试液滴加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故D错误。16.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①C、D ②D(1分) 复分解(1分)③Fe2O3+6H+ 2Fe3++3H2O ④胶体(1分) 检验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1分) (2)①SO3+2NaOH Na2SO4+H2O ②HS-+OH- S2-+H2O解析 (1)①C2H5OH、CO2均由分子构成,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不属于电解质;Fe2O3是活泼金属氧化物,由离子构成,难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FeCl3是盐,KOH是碱,均属于电解质。②在相连的物质中,FeCl3与KOH在溶液中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和KCl。③五种物质中Fe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 2Fe3++3H2O。④得到的分散系为Fe(OH)3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2)①SO3是酸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产生Na2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2NaOH Na2SO4+H2O。②NaHS与NaOH反应产生Na2S、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 S2-+H2O。17.答案 (每空2分)(1)烧杯、漏斗、玻璃棒 Na2SO4、NaOH(2)2Fe3++Cu 2Fe2++Cu2+(3)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 4Fe(OH)3(4)11.2解析 (1)操作a为过滤,需要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溶液A的溶质是Na2SO4、NaOH。(2)溶液C的溶质为H2SO4、FeSO4、Fe2(SO4)3和CuSO4,固体F为铜,铜可以与溶液C中的Fe3+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 2Fe2++Cu2+。 (3)溶液G为FeSO4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随后氢氧化亚铁沉淀又被氧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实验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3。 (4)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 mol氧气转移10 mol电子,所以转移5 mol电子时生成0.5 mol氧气,标准状况下,0.5 mol氧气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2 L。18.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分解 (2)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 (3)①3Cl2+8NH3 6NH4Cl+N2 ②NaOH(1分) Cl2+2OH- Cl-+ClO-+H2O (4)4HNO3(浓)+Cu Cu(NO3)2+2NO2↑+2H2O 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1分)解析 实验Ⅰ目的是制取氨气并探究与Cl2的反应,A装置制取氨气,B装置用于干燥氨气,打开K1、K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若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可以验证氨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Ⅱ目的是探究NH3与NO2的反应,故A、E装置分别制备氨气、NO2,干燥后通入C中反应。(1)烧碱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促使NH3·H2O分解生成氨气。(2)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使烧瓶内压强增大,氨气与水接触,即可引发喷泉。(3)①由装置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可知有氯化铵生成,同时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氮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 6NH4Cl+N2。②从K3处导管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C中应盛放NaOH溶液,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 Cl-+ClO-+H2O。(4)装置E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备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Cu Cu(NO3)2+2NO2↑+2H2O;若NO2能够被NH3还原,则NO2浓度减小,预期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19.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分)(2)③(3)酸性氧化物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②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①BaSO4 ②装置C内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2分) ③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根离子(2分)解析 (1)浓硫酸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浓)+Cu CuSO4+SO2↑+2H2O。(2)①硫酸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杂质气体CO2,且饱和NaHCO3溶液会吸收SO2;②SO2能溶于饱和NaCl溶液中;③饱和NaHSO3溶液可吸收硫酸酸雾并与其反应生成SO2,且SO2难溶于饱和NaHSO3溶液中;故选③。(3)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两者的水溶液都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4)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2SO3和H2O,二氧化硫不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二氧化硫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选②。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实验现象为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5)①SO2的水溶液呈酸性,硝酸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生成SO42-,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②在水溶液中NO3-和SO2反应生成了SO42-和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装置C内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红棕色。③检验SO42-的方法为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存在SO42-。20.答案 (每空2分)(1)分液漏斗 2NaClO3+Na2SO3+H2SO4(浓) 2Na2SO4+2ClO2↑+H2O(2)稀释ClO2,防止发生危险(3)做安全瓶(或缓冲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进入装置A中(4)减少H2O2分解和ClO2挥发(5)90.5%解析 制备亚氯酸钠的原理是2NaOH+H2O2+2ClO2 2NaClO2+O2+2H2O,A装置制备ClO2,B装置为安全瓶,C装置制备亚氯酸钠,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ClO2。(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浓) 2Na2SO4+2ClO2↑+H2O。(2)ClO2浓度过高,易分解爆炸,故实验过程中通入稀有气体的目的是稀释ClO2,防止发生危险。(3)装置B是安全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进入A中。(4)ClO2沸点较低,易挥发,制取NaClO2时用到H2O2,H2O2易分解,冰水浴可以减少H2O2分解和ClO2挥发。(5)NaClO2将I-氧化为I2,根据题中已知得:ClO2-~2I2~4S2O32-1 mol 4 moln(ClO2-) 0.10 mol·L-1×40.00×10-3 L10.00 mL待测液中n(NaClO2)=n(ClO2-)=0.10 mol·L-1×40.00×10-3 L×14=1×10-3 mol,500 mL待测液中n总(NaClO2)=1×10-3 mol×500 mL10.00 mL=0.05 mol,m(NaClO2)=0.05 mol×90.5 g/mol=4.525 g,w=m(NaClO2)m样品×100%=4.525 g5.0 g×100%=90.5%。选项XYASO2NaOH溶液BCl2饱和NaHCO3溶液CHCl饱和NaCl溶液DCONa2SO3溶液XYZWAN2NH3NONO2BNaNaOHNa2CO3NaClCCl2Ca(ClO)2HClOHClDH2SSSO3H2SO4选项打开活塞K关闭活塞K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被NaOH溶液吸收,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B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使品红溶液褪色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与NaHCO3反应生成CO2,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HCl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HCl被饱和NaCl溶液吸收,品红溶液无变化,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DCO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与Na2SO3溶液不反应,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