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

    展开

    这是一份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_,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在水平面上有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一物理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把对应的号码标号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 选择题 (共5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本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下列各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位移B.路程C.速度D.加速度
    下面列出的单位,均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N、JB.m、kg、JC.m、kg、sD.kg、m/s、N
    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并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笛卡尔
    学校操场的环形跑道周长是400m,小明同学沿着跑道跑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出发点。则他运动的
    A.路程是400m,位移大小是400m
    B.路程是400m,位移是0
    C.路程是0,位移大小是400m
    D.路程是0,位移0是0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以下是生活中对“加速度”的几种说法,其含义与物理学中的加速度不同的是
    A.跑车比一般汽车的加速性能好
    B.小汽车比大货车提速快
    C.汽车刹车太急
    D.高铁列车比汽车运行快
    图1
    如图1所示,一个长约1.5 m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金属片和小羽毛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抽去里面的空气后,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它们下落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B.玻璃筒充满空气时,金属片和小羽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
    C.抽去玻璃筒里的空气后,金属片和小羽毛下落一样快
    D.抽去玻璃筒里的空气后,金属片比小羽毛下落快
    在如图2所示的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t
    O
    O
    t
    t
    vv
    C
    O
    O
    D
    t
    x
    v
    v
    A
    B
    图2
    在图3中,所有接触面均光滑,且a、b均处于静止状态,其中A、D选项中的细线均沿竖直方向。 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某探险者在野外攀岩时,踩落一小石块,约3 s后听到石块直接落到崖底的声音,探险者离崖底的高度最接近
    A.15 mB.40mC.60 mD.90 m
    小刚同学学完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后,试图用其分析判断生活中的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上抛出的物体,之所以向上运动,一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
    B.汽车安全带的作用是为了减小人的惯性
    C.沿水平方向飞行的飞机,只有当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时投下炸弹,才能击中目标
    D.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某人在地面上竖直向上跳起后,一定会落回原地
    v/(m·s-1)
    0
    1
    2
    3
    t/s
    2
    图4
    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
    A.0~2s内的位移等于2~3s内的位移
    B.0~2s内的位移大于2~3s内的位移
    C.0~2s内的加速度大于2~3s内的加速度
    D.0~3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把两只力传感器同时连在计算机上,其中一只系在墙上,另一只握在手中,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拉动手中的传感器,两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就显示在计算上,如图5所示。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图5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任何时刻大小都是相等的、方向都是相反的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合力为零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在两个运动物体之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时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图6
    13、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能很大
    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D.质点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大
    14、如图6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变 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15、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m/s
    C.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m/s D.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m/s
    t/s
    v/m·s-1
    0
    2
    4
    6
    10
    -10
    图7
    16、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7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
    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4~5s内与5~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不同
    三、实验题(两大题,每题6分,共12分)
    17、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等效替代法 B.理想实验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如果没有操作失误,甲图中的AO线段与乙图中的________(填“F”或“F′”)在同一条直线上。
    18.“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面甲图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乙图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试验中除甲图中的实验仪器及天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外,还需要的仪器有 。




    (3)在实验时,A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和小车所受拉力F的图象为丙图中的直线Ⅰ,B同学画出图象为丙中的直线Ⅱ。直线Ⅰ、Ⅱ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A同学 ;B同学 。
    四、计算题(三大题,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4分)
    19、(10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49t,以54km/h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m/s2(不超载时则为5m/s2)。
    ⑴若前方无阻挡,问从刹车到停下来此货车在超载及不超载时分别前进多远?
    ⑵若超载货车刹车时正前方25m处停着总质量为1t的轿车,两车将发生碰撞,设相互作用0.1 s后获得相同速度为9.8m/s,问货车对轿车的平均冲力多大?
    20、(12分)如图11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s37°=0.8,sin37°=0.6,取g=10m/s2)
    ⑴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m
    Lv
    Av
    Bv
    ⑵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处,求物体的运动时间。
    图11
    21、(14分)有一炮竖直向上发射炮弹,炮弹的质量为M=6.0kg(内含炸药质量可忽略不计),射出的速度V0=60m/s,当炮弹达到最高点时爆炸为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片,其中一片的质量为m=4.0kg,现要求这一片不能落到以发射点为圆心、以R为600m的圆周范围内,则刚爆炸完时两弹片的总动能至少为多大?(g=10m/s2, 忽略空气阻力)
    邵阳隆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物理模拟试题
    选择题答案:
    17. (1) A (2) F′
    18. (1) 0.15或0.16 (2) 刻度尺
    (3) 平衡摩擦力过度 平衡摩擦力不足或未平衡摩擦力
    19、解析:⑴货车刹车时的初速度是v0=15m/s ,末速度是0,加速度分别是2.5m/s2和5m/s2
    根据及得:
    代入数据解得:超载时位移:s=45m;不超载时位移为:s=22.5m
    ⑵货车与轿车相撞时的速度为:
    相撞时后加速度为: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1×103×98N=9.8×104N
    20、解析:⑴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2分)
    ∴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1分)
    ∴ (1分)
    ⑵设物体由A到B所用的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
    (2分)
    解得:(2分)
    又由: (1分),解得: (1分)
    21、解:设炮弹上最点时的高度为H,椐匀变速运规律:
    -----------------------------------------------(1)
    又质量为m的炮弹刚爆炸后速度为V1,另一质量的速度为V动量守恒定律得:
    ----------------------------------------- -(2)
    设质量为m的炮弹运动时间为t和,椐平抛运动规律有:
    H= ----------------------------------------------- (3)
    R= ------------- -------------------------------(4)
    炮弹刚爆炸后,两弹片总动能:
    ----------------------------------(5)
    以上各式得代入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B
    D
    C
    C
    B
    B
    D
    B
    A
    AB
    BC
    AC
    BC

    相关试卷

    2023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邵阳隆回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邵阳隆回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共5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