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6月)地理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
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乙丁丙甲
2.图中甲化石形成时期也是重要的成煤期,此时地球的气候环境可能是( )
A.冷湿 B.暖干 C.冷干 D.暖湿
3.下列关于图中丙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③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④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
⑤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读我国部分区域等压线分布形势图,
4.图中四个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A.拉萨 B.西宁 C.北京 D.成都
5.此时,四个城市的风向表述正确的是()
A.北京偏南风 B.西宁偏北风 C.拉萨偏东风 D.成都偏西风
1 1月小明驾车经过我国南方的某段高速公路(如下图),行车过程中突然遇到一团浓雾,
能见度极低。但浓雾的范围很小,小明不到一分钟即驶离浓雾路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图示区域高速公路最高限速数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①靠近城区,车流量较大 ②位于丘陵地区,保证司机行车安全
③雾霾多发,空气污染严重 ④两侧居民点多,避免干扰居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该浓雾最可能出现在()
A.①路段 B.②路段 C.③路段 D.④路段
8.该浓雾可能出现的时段是()
A.大风凛冽的清晨 B.艳阳高照的正午
C.乌云密布的夜晚 D.降雨初歇的傍晚
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并且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下图是下击暴流实景图及其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击暴流多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雷暴云是急剧对流上升气流形成的,该气流的性质是()
A.冷干 B.冷湿 C.暖湿 D.暖干
11.下击暴流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其直接原因是越接近地面()
A.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气压梯度力越大
B.湿度越小,与周围区域空气湿度差异越大
C.气温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大
D.气温越低,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小
珠穆朗玛峰(下称珠峰)峰顶有时会飘着宛如旗帜的云,人们把这种云称为旗云。旗云是一种对流性积云,它的形成与珠峰7500m上下的下垫面状况有关。珠峰旗云有“世界最高风向标”之称,由于它随高空风而变化,登山者会根据其位置和高度来判断珠峰峰顶风力的大小。下图示意珠峰旗云景观及形成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珠峰7500m以上,由冰雪覆盖转变为碎石坡面的原因可能是( )
①西风强劲 ②光照变强 ③坡度变陡 ④焚风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⑧④
13.晴朗的白天,碎石坡面与冰雪坡面附近的空气运动方向分别是()
A.上升、下沉 B.下沉、上升 C.同时上升 D.同时下沉
14.下列关于旗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旗云产生的时段多集中在日出前后 B.阴雨天比晴朗天气更容易出现旗云
C.旗云水平飘动说明西风的风力较小 D.旗云上扬飘动说明天气较适宜登山
切变线是指两侧风向明显不同,在气压场中槽线两侧往往有风切变,槽线往往也可以当作切变线,下图为某年1 2月份我国局部地区3000米高空风向示意图,此时受风向切变的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该槽线的走向为()
A.南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16.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示切变线两侧气压场的是()
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平均深度183m,与周边海域通过狭窄的水道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其媒介是海洋水体的交换。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水道的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为( )
A.西南向东北 B.西北向东南 C.东南向西北 D.东北向西南
18.与同纬度海域相比,马尔马拉海海底生物极为稀少的原因( )
A.气候干旱,海水大量蒸发 B.西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
C.河流稀少,营养物质稀少 D.地形闭合,阻隔氧气养料
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区域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⑨②④① D,①②③④
20.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主要是因为泥岩层()
A.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 B.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
C.形成时的侵蚀作用强 D.形成后的堆积作用弱
21.推测该区域经历的地壳抬升次数至少有(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湖是断陷构造湖,其中西岸分布着湖蚀平台、湖蚀崖和湖蚀洞等湖蚀地貌。湖区西岸地势陡峭,东岸坡度较缓,多沙丘分布。图为呼伦湖及洲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推测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的顺序()
A.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 B.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
C.湖蚀崖湖蚀平台湖蚀洞 D.湖蚀平台湖蚀崖湖蚀洞
23.呼伦湖东岸形成了大面积的沙丘,其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东岸湖盆底部及湖岸地势较平坦,利于泥沙在此堆积
B.冬季湖泊水位下降,湖盆裸露,为其提供部分沙源
C.强劲的盛行风挟带裸露湖盆和沿岸的沙粒向东北移动
D.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盛行风挟沙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平潭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与台湾岛距离较近,岛上风景优美。下图为平潭岛西北部海域的花岗岩石柱“半洋石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平潭岛“半洋石帆”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一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
C.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一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
D.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
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表面覆盖有隔热性较好的岩石碎块。其最低海拔下限与区域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下限相一致,是典型的冰缘地貌。四川西部的大雪山大致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其石冰川分布存在坡向差异。下图示意大雪山各坡向石冰川前缘的最低海拔下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石冰川中的岩石碎块()
A.分选性好 B.磨圆度好
C.多为流水搬运堆积 D.多为基岩风化崩解
26.大雪山南北坡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存在较大差异,是因为北坡()
A.降水较多 B.气温较低 C.坡度较陡 D.风力较大
27.受全球变暖影响,石冰川比一般冰川()
A.融化快但危害小 B.融化快且危害大
C.融化慢且危害小 D.融化慢但危害大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海湾西北有黄河入海。某研究者在该海湾西部沿某经线剖面做盐度空间分布统计,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夏季等盐度线分布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图示剖面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 B.降水 C.河流 D.风浪
29.图示剖面夏季海水盐度在垂直方向上( )
A.分层明显 B.均匀分布 C.逐渐降低 D.逐渐升高
30.与夏季相比,该剖面冬季表层海水盐度特点是()
A.高纬度地区下降快B.平均盐度低
C.低纬度地区下降快D.南北差异小
二、非选择题(40分)
3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
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
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袁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
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的影响。(4分)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8分)
32.青海湖(如图)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青海湖流域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分析形成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6分)
(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8分)
(3)简述青海湖东部沙岛湖的形成过程。(6分)
南阳一中2024春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答案
1.B 2.D 3.C
【解析】1.由材料可知,甲是恐龙化石,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乙是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出现于古生代早期;丙是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在新生代快速发展:丁是鱼类化石。鱼出现于古生代中期.故图中四块化石中的动物按出现年代从早到晚排序为乙、丁、甲、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煤是由地质时期的植物经复杂地质变化形成,甲化石形成时期是重要成煤时代,说明当时植被发育好,森林茂密,据此推断此时地球的气候环境适合植被发育,应是暖湿,D对,ABC错误。故选D。
3.丙化石形成于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①③正确。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是古生代、中生代,②错误。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是在中生代时期,④错误。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⑤正确,C对,ABD错。故选C。
4.A 5.B
【解析】4.由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拉萨的等压线分布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故选A。
5.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北京吹偏北风,A错误;西宁吹偏北风,B正确;拉萨吹偏南风,C错误;成都吹偏东风,D错误。故选B。
6.A 7.A 8.D
【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路段靠近市中心(“距市中心10千米”),车流量较大,①正确;由等高线数值可知,图示区域位于丘陵地带,有一定的地势起伏,所以最高限速数值较小,②正确;材料体现小明在该地区驾车遇到浓雾,但不能由此判断该地区污染严重,③正确;高速公路一般会绕开居民点修建,故一般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干扰,④正确。故选A。
7.根据等高线数值可知,①路段地势较低,地形相对封闭,且靠近河流、湖泊,水汽充足,雾气容易生成但难以扩散,A正确;其他地区较为远离河湖,且地势较高,相对不易出现浓雾,排除BCD选项,故选A。
8.大风会促进浓雾消散,A错误;艳阳高照的正午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近地面水汽难以凝结,B错误;乌云密布的夜晚大气结构不稳定,易出现降水天气,不易形成浓雾,C错误;雨后空气湿度大,傍晚大气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D正确。故选D。
9.B 10.C 1 1.A
【解析】9.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故夏季多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从出现的季节分析,雷暴云是湿润气流急剧对流上升形成的,雷暴云需要大量热量支撑气流上升,夏季对流旺盛,易产生雷暴天气,因此,该气流的性质是暖湿,C正确;冷气流不会急剧上升,干气流不会形成云雨,ABD错误。故选C。
11.雷暴云中直指地面的下冲气流急剧下沉,造成下沉区域空气集聚,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与周圈区域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正确l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密切联系,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与湿度、气温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A。
12.B 13.A14.D
【解析】12.一般情况下旗云飘向东方,主要原因是盛行西风影响.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故①正确;光照变强但是温度较低,故②排除:海拔越高,越接近山顶,坡度越陡,冰川易滑动,冰川面积小,故③正确;焚风效应主要出现在背风坡,故④排除;故B正确;故选择B。
13.太阳出来后,碎石坡面很快被烤热,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冰雪坡面反射率高,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故晴朗的白天,碎石坡面与冰雪坡面附近的空气运动方向分别是上升、下沉,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14.读图可知,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上为碎石坡面,强烈的太阳辐射使碎石坡面增温,热空气沿坡面上升到顶峰附近凝结成云,在西风作用下形成旗云。阴雨天气、日出前与日落后不可能常见旗云,故排除A、B;旗云平飘时对流弱,西风强,山顶风力大,不适宜登山,故C排除;旗云上扬对流强,西风弱,山顶风力小,适合登山,故D正确;故选择D。
15.D16.A
【分析】15.根据切变线的定义,指在切变线两侧风向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往往存在槽线中,而槽线中部往往存在锋面,锋面就存在气流的相交汇,故图中槽线的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材料中此时受风向切变的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说明切变线所在地区为冷锋,故可以判断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冷气团势力更强大、风力更强劲,暖气团势力偏弱、风力较小。又由于该地在北半球,冷气团南下偏北风,故在切变线北部为冷气团,风力更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D 18.D
【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爱琴海位于地中海,相比地中海,黑海纬度较高,西风控制的时间较长,降水较为丰富,加上黑海流域内河流众多,径流入海量大,造成黑海海水盐度较低,水面较高,表层水全年流向爱琴海。所以,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动方向是全年由东北向西南。故D正确,因此排除A、B、C,选择D。
18.周围的地理环境几乎都是陆地。由于地中海周围的地理环境几乎都是陆地,从而严重影响了海水的运动,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氧气和养料的混合被严重阻隔,这也是马尔马拉海生物比较稀少的主要原因。因此D正确;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因此A、B排除;根据图示信息可得,有河流汇入,营养物质稀少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故选择D。
则由密度大的海域流向密度小的海域。
19.B 20.A 21.C
【解析】19.根据沉积岩层“老的岩层在下,新的岩层在上”的岩层沉积规律,可推知③岩层比②岩层形成早,②岩层比①岩层形成早。根据“侵入者形成晚,被侵入者形成早”的岩层形成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④岩层入侵了①、②、③岩层,可推知④岩层形成最晚。故四类岩层按照形成早晚排序依次为③②①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沉积岩层的厚度大小,主要与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强弱和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弱有关。
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可能是因为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沉积物厚度小,也可能是因为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导致岩层厚度减小。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泥岩层呈水平状分布,没有侵蚀面存在,而黄土层地表崎岖不平,有侵蚀面存在,说明形成后泥岩层没有遭受明显的侵蚀作用,而黄土层形成后反而遭受了较强的侵蚀作用,只可能是泥岩层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区域地壳抬升会造成侵蚀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侵蚀面,侵蚀面的数量与地壳抬升次数相同,即一个区域有多少个侵蚀面就反映出该区域经历了多少次地壳抬升。结合图示信息,图中有3个侵蚀面(其中页岩表层的侵蚀面因为断层而错位,属于同一个侵蚀面),由此推测该区域至少经历了3次地壳抬升,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B 23.C
【解析】2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石质湖岸在湖水的侵蚀下,首先在岸壁基部湖浪达到的高度附近,形成沿湖岸延伸的凹槽,称为湖蚀洞。湖蚀洞继续扩大、加深,湖蚀洞上部岩石失去支撑而垮塌,形成直的陡峭岩壁,称为湖蚀崖。湖蚀崖在湖浪作用下不断后退,则在湖蚀崖前形成由基岩组成的微向湖倾斜的平台,称为湖蚀平台。故湖蚀平台、湖蚀洞、湖蚀崖三种地貌最初形成的顺序为湖蚀洞、湖蚀崖、湖蚀平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由图可知呼伦湖东岸有河流注入,结合湖区东部地势平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测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底和湖岸的沙粒向东南移动,受东侧湖岸地形阻挡在移动过程中速度减弱,沙粒在东岸逐渐堆积成沙丘,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东岸湖底地势较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平坦的湖岸利于堆积,A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沙丘带主要位于呼伦湖区东南部,结合呼伦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特征可知,冬季枯水期对湖泊水位下降,湖岸和湖底的沙质沉积物出露地表,为其提供部分沙源,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解析】24.“半洋石帆”景观由花岗岩石柱组成,最初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层,
冷却凝固,形成坚硬的花岗岩,后经历地壳抬升,表层岩石接受侵蚀,花岗岩坚硬不易被侵蚀,出露地表,海水不断的侵蚀周边岩石,最后剩下花岗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D 26.B 27.D
【解析】25.石冰川分布区海拔高,冻融作用强烈,其裸露的基岩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逐渐崩解,形成大小不一的岩石碎块,分选性差,A错误,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的混合体,岩石碎块棱角磨圆度相对较弱,棱角不分明,B错误:构成石冰川的岩石碎块主要是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移动,C错误。故选D。
26,由材料可得,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下限与区域多年冻土的最低海拔下限相一致,气温越低,其海拔下限越低,因此大冒山不同坡向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下限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B正确;而降水、坡度和风力对石冰川前缘最低海拔的影响相对较小,ACD错误。故选B。
27.石冰川表面有岩石碎屑覆盖,由于岩石隔热,受全球变暖影响融化较慢;随着气温升高,底层冰川消融,石冰川运动速度加快,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更大,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8.C 29.A 30.D
【解析】28.读图可知,夏季该剖面北部盐度低,南部盐度高。根据材料可知,该剖面西北有黄河入海,可知北部盐度低是由于黄河水的稀释,C正确;温度、降水和风浪对海水盐度有影响,但不是纬度差异很小的该剖面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29.根据图中等盐度线垂直分布特点,盐度分层明显,从表层到底层盐度特点呈“高—低卜高”的变化,其中“低’’盐度层的形成是河流从北向南的扩散过程导致的,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该剖面冬季由于北部黄河入海径流少,河流稀释作用弱,因此北部盐度变高,南北差异减小,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1)源效应:海水变暖,海水溶解C02的能力减弱,碳酸钙的化学沉积减少:北极地区冻土广布,冻土融化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加强,更多的甲烷和C02进入大气圈。(4分)
(2)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水温上升、海冰减少;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水温升高、盐度降低,又进一步导致海水密度下降;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同时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促进海洋浮游生物繁殖,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8分)
(3)全球变暖延长了海冰的消融期(或缩短了冻结期),导致海冰面积下降;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加上冻结期缩短,海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海面长波辐射增强,传递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大气升温快;海水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容量增多,大气对海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效果增强;对应的云量也会增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造成北极地区升温较快。(8分)
32.(1)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条河流注入青海湖,携带泥沙沉积;枯水期河流和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形成沙丘的沙源;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6分)
(2)青海湖区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8分)
(3)西北风携带沙尘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水搬运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堆积:水下沙堤不断增高,沙堤出露水面,最终与陆地相连围成沙岛湖。(6分)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共6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舞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